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做好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方法: 制订健康教育计划,确定教育干预策略,并逐步实施。结果: 2年来社区居民通过健康教育,常见病慢性病得到控制。结论: 健康教育增强了人们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全民身体素质提高。
关键词:社区居民; 健康教育; 强化干预; 健康行为形式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6-0305-01
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提高,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由原来单一生活变为丰富多彩。饮食结构转为高脂、高蛋白。因此生活方式转变带来了不少健康问题。在近10年来,我社区居民总人数为5万人。由2001年慢性发病率3.5%到2008年不断攀升至发病率为10.7%。所以从2008年1月起,我单位针对如何做好社区居民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开展工作。
1 做好健康教育计划
1.1 确定健康教育的人群:
为切实搞好健康教育计划,使城镇居民健康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必须做好健康教育计划,以社区居民为人群,重点是慢性病人。如高血压、糖尿、慢支炎肺气肿,冠心病等病人,病人信息来源于本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采集的健康档案。
1.2 确定健康教育的内容:
采取请知名专家来我单位讲座,和本单位人员讲座,内容为各种慢性病。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内容涉及发病机理,表现症状,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及疾病的防预,内容尽量不用专业用语,深入浅出,让居民能够理解讲课内容。
1.3 确定健康教育的方式:
健康确定的方式有健康讲座、健康教育专栏、公众健康教育宣传、咨询费、病区医务人员对病人的个别健康教育。
在5个社区居委会和我单位病房、门诊设7个健康教育专栏,内容覆盖各类疾病的预防,治疗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生活常识等,并每期有完整记录,包括主题、内容、日期、照片等。公众健康教育宣传咨询等,是对社区居民每月1次在街上人多处设咨询点,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播放健康教育VCD,测血压、听诊等简单体检,解答疾病咨询。
对病区的病人针对疾病由医务人员个别讲解,发健康教育处方,从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体检、休息等进行详细讲解,并记录在护理单上。
1.4 确定干预措施:
结合本单位的社区诊断情况,制定具体的干预活动计划及措施。针对运动、膳食、控烟、限酒等方面开展相关的行为干预活动。将“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的建设与卫生先进社区工作相结合,探索建立以社区居民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康的支撑系统,并针对建立了健康档案的个体居民的不良方式进行干预。
2 落实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制定出工作措施,考核标准、奖惩措施和阶段工作总结,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健全目标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确保每次任务不落空,并签定健康教育目标责任书。落实健康教育讲课地点及环境,应有1个能容纳100名群众参加的会议室供使用,环境应整洁、卫生,温度适宜,并开展一些免费项目。如:免费测血糖、免费测血压、免费为早上查饿血的病人提供无糖低脂奶粉、免费发放资料、免费茶水提供。
3 做好健康教育总结
通过做社区健康教育,强化干预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不良行为,使其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减少疾病发生,每半年做半年小结和年终总结,收集各类资料,汲取别的单位好的经验,将居民健康教育中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
4 做好健康评价工作
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一个评价,包括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的测试,居民健康教育的问卷调查,做为健康评价工作的一个指标。如同一范围人群或调查对象,按自然存在的状态分组,比较暴露隐私组和非暴露因系组,观察比较酗酒和不爱喝酒人群,比较吸烟和不吸烟组,这比较结果中发病的差异让中心对社区居民的生活行为进行干预提供了可信的依据等。
通过两年多以来,健康教育工作,慢性病由原来10.7%下降至2010年慢性病发病率为5.3%。我们深深感受到过去社区居民对心理卫生与健康知识、合理用药知识以及多种疾病的预防知识,了解和知道的很少。为此,我们把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一般卫生知识、日常生活卫生知识、各科慢性疾病知识,使社区居民彻底改变了过去陈旧观念。只有自我保健意识和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才能达到健康目的。过去社区居民不懂安全用药知识,有病了不去医院,有的自己随便找点药吃了,有的别人吃什么药就去药店买点吃,这样非但没有治好病,反而耽误了治疗。例如:社区中有很多中老人患者有高血压,从来不吃药,说药有副作用。为此,我们在健康教育中强调,不吃药的危害大于吃药产生的副作用,同样是高血压病人,有临床上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年龄、病程比较,病情轻重,以及有关并发症等特点。总之,通过普及健康知识增强了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了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冒雪娟.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香港医药科技出牌社 2005年12月第2卷第23期.
目的: 做好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方法: 制订健康教育计划,确定教育干预策略,并逐步实施。结果: 2年来社区居民通过健康教育,常见病慢性病得到控制。结论: 健康教育增强了人们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全民身体素质提高。
关键词:社区居民; 健康教育; 强化干预; 健康行为形式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6-0305-01
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提高,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由原来单一生活变为丰富多彩。饮食结构转为高脂、高蛋白。因此生活方式转变带来了不少健康问题。在近10年来,我社区居民总人数为5万人。由2001年慢性发病率3.5%到2008年不断攀升至发病率为10.7%。所以从2008年1月起,我单位针对如何做好社区居民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开展工作。
1 做好健康教育计划
1.1 确定健康教育的人群:
为切实搞好健康教育计划,使城镇居民健康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必须做好健康教育计划,以社区居民为人群,重点是慢性病人。如高血压、糖尿、慢支炎肺气肿,冠心病等病人,病人信息来源于本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采集的健康档案。
1.2 确定健康教育的内容:
采取请知名专家来我单位讲座,和本单位人员讲座,内容为各种慢性病。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内容涉及发病机理,表现症状,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及疾病的防预,内容尽量不用专业用语,深入浅出,让居民能够理解讲课内容。
1.3 确定健康教育的方式:
健康确定的方式有健康讲座、健康教育专栏、公众健康教育宣传、咨询费、病区医务人员对病人的个别健康教育。
在5个社区居委会和我单位病房、门诊设7个健康教育专栏,内容覆盖各类疾病的预防,治疗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生活常识等,并每期有完整记录,包括主题、内容、日期、照片等。公众健康教育宣传咨询等,是对社区居民每月1次在街上人多处设咨询点,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播放健康教育VCD,测血压、听诊等简单体检,解答疾病咨询。
对病区的病人针对疾病由医务人员个别讲解,发健康教育处方,从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体检、休息等进行详细讲解,并记录在护理单上。
1.4 确定干预措施:
结合本单位的社区诊断情况,制定具体的干预活动计划及措施。针对运动、膳食、控烟、限酒等方面开展相关的行为干预活动。将“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的建设与卫生先进社区工作相结合,探索建立以社区居民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康的支撑系统,并针对建立了健康档案的个体居民的不良方式进行干预。
2 落实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制定出工作措施,考核标准、奖惩措施和阶段工作总结,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健全目标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确保每次任务不落空,并签定健康教育目标责任书。落实健康教育讲课地点及环境,应有1个能容纳100名群众参加的会议室供使用,环境应整洁、卫生,温度适宜,并开展一些免费项目。如:免费测血糖、免费测血压、免费为早上查饿血的病人提供无糖低脂奶粉、免费发放资料、免费茶水提供。
3 做好健康教育总结
通过做社区健康教育,强化干预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不良行为,使其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减少疾病发生,每半年做半年小结和年终总结,收集各类资料,汲取别的单位好的经验,将居民健康教育中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
4 做好健康评价工作
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一个评价,包括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的测试,居民健康教育的问卷调查,做为健康评价工作的一个指标。如同一范围人群或调查对象,按自然存在的状态分组,比较暴露隐私组和非暴露因系组,观察比较酗酒和不爱喝酒人群,比较吸烟和不吸烟组,这比较结果中发病的差异让中心对社区居民的生活行为进行干预提供了可信的依据等。
通过两年多以来,健康教育工作,慢性病由原来10.7%下降至2010年慢性病发病率为5.3%。我们深深感受到过去社区居民对心理卫生与健康知识、合理用药知识以及多种疾病的预防知识,了解和知道的很少。为此,我们把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一般卫生知识、日常生活卫生知识、各科慢性疾病知识,使社区居民彻底改变了过去陈旧观念。只有自我保健意识和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才能达到健康目的。过去社区居民不懂安全用药知识,有病了不去医院,有的自己随便找点药吃了,有的别人吃什么药就去药店买点吃,这样非但没有治好病,反而耽误了治疗。例如:社区中有很多中老人患者有高血压,从来不吃药,说药有副作用。为此,我们在健康教育中强调,不吃药的危害大于吃药产生的副作用,同样是高血压病人,有临床上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年龄、病程比较,病情轻重,以及有关并发症等特点。总之,通过普及健康知识增强了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了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冒雪娟.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香港医药科技出牌社 2005年12月第2卷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