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德育教育的教育理念备受重视。那么,如何更好的在高中阶段实行德育教育?如何让德育教育更加生活化呢?本文从高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意义出发,对如何进行生活化高中德育教育展开了一定的论述。
生活化 高中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5-0005-01
1.高中德育教育的意义
在应试教育的压制下,家庭、学校教育几乎都重才智而轻德育,以至于无数人感慨当今的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是不堪重任的一代。而德与才的孰重孰轻,坊间一度流传着这样几句话: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从未成年人犯罪率可知,更多的家长、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使学生在身心即将成熟的最佳施教年龄段,过早地品味到了生命的苦涩,甚至身陷囹圄。由此可见,高中生德育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未来成长,更是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乃至国家整体文明的优劣和续断。通过高中生德育教育的实现,让高中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2.生活化策略的高中德育教育
(1)生活化策略的高中德育教育的内涵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的归宿。生活化策略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高中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通过高中德育教育的开展,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并且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能够收获知识。德育教育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家庭生活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學校贯彻实施好本大纲,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
(2)生活化策略在高中德育教育中的实施
第一,更加具体的课程教学改革。复杂知识简单化,让课堂更加便捷。对高中阶段的学习而言,多科知识在初步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的知识点是难以理解的,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备课以及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做到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让课堂学习变得更加的便捷有效,从而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接收知识。那么如何做到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呢?比如,我们将数学从课堂学习中解放出来,将数学更多的与学生生活相结合,通过利用简单的生活实践,将课堂中学习的复杂知识点简单化,从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了知识点的复杂性,以此达到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目的。教师通过不断的收集素材,在课堂的教学中,直观的展现出来。就像学生在学习函数问题时,教师一方面可以直接通过建立函数的模型,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同时教师可以将数列通过换算,转化成一种简单的数学公式,引导学生进入某种场景下。我们可以想象,将函数比作一条河流,河流中有各种不同的游船,每个游船之间构成一种等差的关系,从而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数学公式能够直接的学会数列之间的关系。但高中阶段的学习,不能够也不会把所有的知识点都与生活所联系,此时便会考验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师不能从单一的教学中出发,要善于运用多种思维来教学,以此达到复杂知识简单化,课堂更加便捷的目的。
第二,家校合作,共同开展。学校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定期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墓,参观城市、农村和名胜古迹,参观现代企业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军训、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职业,认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增长才干,完善自我,全面发展。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开展生动有效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要结合民族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和开学、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络等的建设,发挥黑板报、橱窗、图书馆、陈列室及模拟职业场景等的宣传作用和校训、校歌及学校发展历史等的激励作用,注重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及行业劳动模范和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班级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职责。同时,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和专业特点,遵循德育规律,组织建设好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培养好的班风学风;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密切联系家长,充分利用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及社区等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
3.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的实践反作用于德育教育。教师要紧密贴合教育实际,让学生能够从真正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生活化德育教育,最终促进学生自身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琳静.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
[2]彭琳.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研究[D].聊城大学,2014.
[3]邓飞燕.生活化策略在初中德育教育过程中的实施[J].时代教育,2018(10).
生活化 高中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8)35-0005-01
1.高中德育教育的意义
在应试教育的压制下,家庭、学校教育几乎都重才智而轻德育,以至于无数人感慨当今的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是不堪重任的一代。而德与才的孰重孰轻,坊间一度流传着这样几句话: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从未成年人犯罪率可知,更多的家长、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使学生在身心即将成熟的最佳施教年龄段,过早地品味到了生命的苦涩,甚至身陷囹圄。由此可见,高中生德育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未来成长,更是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乃至国家整体文明的优劣和续断。通过高中生德育教育的实现,让高中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2.生活化策略的高中德育教育
(1)生活化策略的高中德育教育的内涵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的归宿。生活化策略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高中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通过高中德育教育的开展,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并且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能够收获知识。德育教育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家庭生活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學校贯彻实施好本大纲,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
(2)生活化策略在高中德育教育中的实施
第一,更加具体的课程教学改革。复杂知识简单化,让课堂更加便捷。对高中阶段的学习而言,多科知识在初步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的知识点是难以理解的,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备课以及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做到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让课堂学习变得更加的便捷有效,从而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接收知识。那么如何做到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呢?比如,我们将数学从课堂学习中解放出来,将数学更多的与学生生活相结合,通过利用简单的生活实践,将课堂中学习的复杂知识点简单化,从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了知识点的复杂性,以此达到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目的。教师通过不断的收集素材,在课堂的教学中,直观的展现出来。就像学生在学习函数问题时,教师一方面可以直接通过建立函数的模型,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同时教师可以将数列通过换算,转化成一种简单的数学公式,引导学生进入某种场景下。我们可以想象,将函数比作一条河流,河流中有各种不同的游船,每个游船之间构成一种等差的关系,从而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数学公式能够直接的学会数列之间的关系。但高中阶段的学习,不能够也不会把所有的知识点都与生活所联系,此时便会考验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师不能从单一的教学中出发,要善于运用多种思维来教学,以此达到复杂知识简单化,课堂更加便捷的目的。
第二,家校合作,共同开展。学校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定期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墓,参观城市、农村和名胜古迹,参观现代企业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军训、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职业,认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增长才干,完善自我,全面发展。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开展生动有效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要结合民族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和开学、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络等的建设,发挥黑板报、橱窗、图书馆、陈列室及模拟职业场景等的宣传作用和校训、校歌及学校发展历史等的激励作用,注重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及行业劳动模范和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班级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职责。同时,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和专业特点,遵循德育规律,组织建设好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培养好的班风学风;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密切联系家长,充分利用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及社区等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
3.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的实践反作用于德育教育。教师要紧密贴合教育实际,让学生能够从真正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生活化德育教育,最终促进学生自身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琳静.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
[2]彭琳.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研究[D].聊城大学,2014.
[3]邓飞燕.生活化策略在初中德育教育过程中的实施[J].时代教育,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