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审美教育,抓住诗歌教学的“魂”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she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审美教育融合其中,令学生提高审美意识,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捕捉到诗歌之“魂”。通过描绘诗歌画面,能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意境之美;通过提供背景资料,能让学生了解因果,体会到作者情感之美;通过多元比較,能让学生深化思维,更好地了解诗歌之美;通过构图联系等创新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从全新的渠道感受诗歌的美。
  关键词:现代诗歌;审美教育;高中语文
  诗歌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人们提高了审美享受。《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如果教师能妥善利用诗歌,则能让学生在感受诗歌独特魅力的同时,对诗歌的形式美、意境美、思想美等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进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以下是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与各位分享。
  一、描绘画面,渲染意境
  学者袁行沛提出,诗歌的鉴赏不能只停留在语言层面,而应该深入分析诗歌的意境。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描绘诗歌所展现的画面,并且体会作者如何渲染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抽象化情绪,这样能令学生更好地揣摩诗歌的意旨。
  以《雨巷》这首诗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描绘出诗歌的画面,并体会其中的意象,感受诗歌意境。学生在表述的过程中会发现,作者运用了“油纸伞、丁香”等大量的意象表现了惆怅的情绪。之后学生尝试用语言描绘自己读到的画面,如有学生认为:“这首诗歌展现的是一个迷惘的主人公形象。但是并不颓唐,其中还夹杂着对于未来的希望。由于作者运用了大量浪漫的意象,所以将那种悲伤的情感淡化了。”学生发现,“油纸伞、丁香”等意象能够体现惆怅、哀婉的情感,而这正是作者内心丰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方法,学生深刻感受到了诗歌的意境美,体会了诗歌的丰富内涵。
  学者涂元伟在研究诗歌审美教学时提出,教师要带领学生“入境”,要充分开启学生的内心视像,促使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若能让学生尝试描绘诗歌的画面,则能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诗歌美的信息整合,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二、链接资料,了解因果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诗歌的前因后果。再次阅读诗歌时,学生便能更好地感受作者隐藏在诗歌中的情感,进而对诗歌之美有更加深入的体会。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诗歌,语言轻盈,虚实相间的创作手法很好地描绘了康桥的美景。为了让学生对这首诗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分析作者创作的原委。学生发现,居住在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因此作者对于康桥有颇深的情感。故地重游时,作者去找朋友,但是没有找到,此时过去熟悉的场景历历在目,令作者感慨颇深,由此有了这样一篇作品。还有学生发现,作者和林徽因也是在康桥认识的,作者期盼着能与之结合,但是事与愿违,作者或许是用“夕阳中的新娘”等句子委婉地表达自己的遗憾之情。
  学者宗白华曾经提出,审美造成伟大、博爱的人格,从艺术上审视人的生活,能促进培育健全、理想的人格。了解作者创作诗歌的因果,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的人性美,进而对自己的人格完善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多元比照,深化思维
  多方比照是一种学习诗歌的好方法,能促使思维更加深入。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诗歌异同点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大胆质疑,自己提出问题,之后自己通过对比来进行解答,进而更好地感受诗歌之美。
  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现代诗歌和古典诗歌放在一起进行多元比较。教师提出,古人也有不少送别类的诗歌,如李白的《赠汪伦》等,尝试将这些诗歌和《再别康桥》进行对比,说说哪首诗在构思方面更为巧妙。学生发现《再别康桥》有不少借鉴传统诗歌意境的地方,如大量运用了物我合一的方法,用“我甘做一条水草”等表达了自己和康桥之间的密切关系。但同时,《再别康桥》又有不少独特的地方,如作者对于韵律的掌控,体现了诗歌的“三美”。作者将格律诗和自由诗的形式杂糅在一起,在严谨中展现出跳跃性,让人在诵读时宛如耳畔响起了一首散板音乐。
  鲁迅曾经提出,汉语具有三美,分别是意美、音美、形美。由此可见,若要深入感受诗歌之美,不能仅仅从一个方面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从各种不同的方面对比诗歌,深化自己的思维,感受诗歌的表现力,欣赏诗歌的语言魅力,最后感受诗歌内质之美。
  四、构图联系,引导创新
  诗歌教学还要突破思维定式,要引导学生尝试采用创新的学习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场景重新构图的方法,让学生设计朗诵、表演诗歌时的具体场景,这能令学生尝试从新的角度分析诗歌,欣赏效果会更好。
  例如,在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我让学生尝试诵读、表演这首诗歌,并尝试自主设计表演时的服装、背景等,要求体现出诗歌独特之美。要做到这一点,学生首先要做的是对这首诗有深入的理解。不少学生发现,这首诗在色彩把握上有很独特的地方。例如,“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要如何在表演时展现出“紫色”呢?“紫色”指的究竟是什么呢?有学生注意到了这一点,绘制了表演时的构图,运用了紫色的色调,并提出“紫色”能展现压抑和苦涩的基调;而另一方面,紫色也是高贵的颜色,能体现一种深沉的力量。在构图设计中,该学生安排以男生诵读为主,认为这样能更好地展现深沉的力量。
  学者钟以俊提出,审美的国度是一个自由的国度,因为借助美,才使人们走向自由,因此完整人性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由的审美状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采用创新而自由的方法感受诗歌,这样能促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审美之中。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人们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学者王珂提出,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现代诗歌教育的重要性,要让诗歌促使学生提高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积极运用诗歌,让学生感受意境,体会作者情感,通过多元比较和构图联系等方法把握诗歌的意蕴,提高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蔡星灿.在诗歌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以《再别康桥》为例[J].语文学刊,2006(16).
  [2]陈晨华.让诗歌教学栖息在审美教育中[J].语文学刊,2008(6).
  [3]伊漪.谈诗歌教学与审美教育[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1).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一半分配给学生讨论,并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在时间上科学安排、有序错开,让学生在中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吸收。本文基于此模式下对信息技术课堂进行应用探索,力求获得更优质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应用探索  近年来,信息技术课堂出现较多问题,学生上课“自由”、上网打游戏现象屡见不
张海洋,中学化学高级教师,化学教育硕士,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兼职副教授、教育硕士导师。现为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曾担任过佛山市中学化学教研员、佛山市教研室研训部主任、佛山市教学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等职。同时,还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综合实践活动学术委员会理事、佛山市教育学会中学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佛山市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等职,被聘为广东省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专家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就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课程综合性学习提出对策研究,以实现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促进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进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对策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把“综合性学习”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是芬芳教苑中从未懈怠过的耕耘者,深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育人之道。近年来,不乏教育工作者在茫茫学海,点点钻研,赢得硕果累累;三尺讲台,日日坚守,换来桃李芬芳。陈振东老师正是如此,他热爱教育,乐于奉献,勇挑重担,勤于钻研,善于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探索出了心理健康教育新机制、心育课堂教学新模式、“名班主任工作室”管理新方法以及培优转困的新思路,为学校优
一、抓住二次根式教学的关键所在,突破教学难点  二次根式是在学习完数的开方,学生掌握了数的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以及实数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二次根式的教学除了让学生在知识系统上为以后学习分数指数、n次根式、二次方程、无理方程等打下基础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到通过二次根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两种数学思维方法,即:(1)条件分析讨论法;(2)逆向思维推理法。这两种方法学生都是初次接触,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好,以
【摘 要】在中国未来高智商、高智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中,音乐教育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状况,提出引进声乐艺术是解决农村中小学困难的有效途径。并指出,声乐艺术有着更充分、更直接的教育资源和育人功效,但声乐艺术育人功效的优劣关键在于教师。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声乐艺术  如何有效地开展中小学音乐教育,是进一步深化音乐教育改革,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和功效的重要课题。农
近年来,全国各地有关少儿的美术大赛层出不穷,多得不可胜数,从展出的作品看,很多儿童画构图严谨,造型精巧,漂亮之极,让人叹为观止!却常常让人总觉得缺少点什么——不够“童真”味!可以说是大人动脑构思、孩子动手作画,为的是能捧回一两个金奖。结果:儿童画里的“童心”泯灭了!殊不知对于儿童来说,绘画其作用并不在于艺术性、思想性如何深刻;也不在于绘画技艺如何娴熟、高超,儿童绘画纯属于儿童自己心灵的情感发展的需
【摘要】热爱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对于转化学困生,我倾注了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因为给予真诚的爱是转化学困生最好的良药。  【关键词】爱 ;班主任;学困生  提到学困生,我相信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都会遇到过,做好学困生的转化,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尤其是班主任。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摘要】很多学校在新课改的实施下,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进行了创新、优化,很多中学的班主任开始通过使用微信等互联网通讯软件开展班级的德育工作,并在此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创新和突破,学生通过微信等互联网平台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教师通过微信向学生更好地渗透了德育知识。本文主要以九年级学生为例,针对如何在微信平台下开展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进行了探究,并且给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方案。  【关键词】微信平台;德育
【摘要】轻声歌唱是一种有效的儿童声音训练方法,对解决小学低年段学生缺乏聆听习惯、过度用嗓、只追求音量不思考歌曲情感内容等问题有明显的帮助。轻声歌唱对培养儿童良好的歌唱习惯,帮助低年段的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声音,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建立良好的内心听觉、增强歌唱表现力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能为中高年段乃至终身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对建立轻声歌唱意识提升小学低年段学生演唱能力作了系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