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kun72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语感呢?语感就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力、正确理解力,即在一看一听之中,无须凭借有关的知识进行理性的思考,便能不同程度地领悟出某个词或某句话的含义、情味等。语文的核心是语言,语言的核心则是语感,培养语感应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最基本的任务。对此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有过精辟的见解,他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敏锐的感觉。”语言学家吕叔湘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可见,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和重点。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本——培养学生语感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感知、理解的过程,也是培养语感的开始。在同一语言的反复熟读中达到“成诵”的目的,这又是记忆、积累的过程。因而,阅读教学中就应充分利用读的策略,以读为主线,但不是那种单调、枯燥地“天地玄黄喊一片”式的死读、傻读,要通过朗读、默读、复读、赛读、示范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对音的正误、音调的流畅,词义的内涵,表达的恰切,语势的磅礴,语法的运用,条理的连贯,意境的优美,直到弦外之音都能够有所体会。
  二、揣摩品味——培养学生语感的关键
  1、语句比较。词语和句子是组成语言大厦的基础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关键词句表达出来的。课文中有些词句,特别是那些表现文章中心、表达情感的精妙传神的词句,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们只要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比较和细细品味,学生的语感就会得到升华。如:《爬天都峰》一文中,“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一句,为了让学生体会“挂”字的妙处,可要求学生用“拉”或“飘”等字换“挂”,进行比较,为了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合作学习的方式研究、讨论。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当:一个“挂”字把天都峰陡得似直上直下的特点极其准确、形象、巧妙地描写出来,与文后面的“攀”相映成趣,产生了一种朦胧的美。学生从课文语言文字中找出根据,见仁见智。这样,抓关键词句比较、咀嚼就能品出语气神韵,领悟作者遣词的独具匠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
  2、运用想象。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例如,《秋天的雨》以文中的形象因素为媒介,对艺术美进行思维再创造,闭目遐想文中所描绘的一个个意象图,把秋天众多的景物连接为一幕幕活动的镜头,在头脑中“放电影”,并乘上想像的小舟,在绚丽缤纷的美景中尽情遨游,充分领略秋天的特点,在美的感染中培养语感。
  3、联系生活。生活体验是语感生成不可或缺的基础。一定的言语总在一定的生活场景中出现,离开了生活体验,语感的培养是苍白的。只有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具体,此时的感受才是真实的。如《爬天都峰》一文中“爬呀爬,我和老爷爷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这别有韵味的一个“终于”,把他们努力后的成功与满足生动地表现出来。但如果学生不能联系生活去体味,恐怕很难体会到这“终于”一词的韵味。
  三、积累语言——培养学生语感的保证
  1、熟读成诵。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小学生记忆力强,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出自名家之笔,文质兼美。让学生“熟读”,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成有声的口头语言,把不熟悉的语言变成了熟悉的语言,逐步感受到语言的意蕴和文章的气势。通过背诵,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的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进一步领悟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妙,悟出表达方法的精巧,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课程标准对阅读本身有量的规定,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每日推荐一定数量的诗、词让学生背诵。这样,有利于学生贮存语言,积淀语感,从而扎扎实实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语感培养的最好注脚。
  2、广泛而多渠道的阅读。阅读教学中,可读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以弥补现行教材阅读量的不足。再者,现代社会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电脑、电视、广播、社会交际、课外活动、小广播……都是阅读的渠道。教师要多加引导,“物为我用”。如电视从中央台到地方台,有“成语故事”“散文欣赏”“岁月如歌”等栏目,诵读诗词、讲解故事,集声音、感情、图像于一身,许多音乐节目歌词都配有字幕,教师要以媒体为载体,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观看,让学生在欣赏中形象地感悟语言。
  语感虽不易感知,不好培养,但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积极探寻语感培养的途径,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学生的语感就能获得不断的提高。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培养语感会在语文教学的园地开出更加艳丽的花朵。
  【作者单位: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 江苏】
其他文献
【摘要】:在纸张生产处理过程中,由于纸张横截面的收缩力,纸张在运行时经常会出现褶皱。随着市场对纸张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防皱一直是生产厂家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而弧形辊在纸张的防皱应用上体现出来的优越性日益被很多厂家所接受,本文将着重于弧形辊的选取和安装参数的设置进行讨论。  【关键词】:弧形辊;纸张;舒展;选择;安装参数  弧形辊,又叫舒展辊,在防皱应用中的首要功能是减少纸张横向的松弛,张紧材料。而对
我公司柳东、柳南、城中三水厂目前使用的水泵机组大部分为国产SH型的老式水泵,使用年久、磨损较大,维修周期短,运行效率低、能耗高,已越来越不适应我公司日益增长的供水需求。因此,对三个老厂的部分老式水泵进行更新改造已势在必行。  根据历年对水泵机组的效率测试结果来看,我部门建议对运行效率在70%左右,效率偏低,节能改造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的水泵机组进行改造。如此次更新改造能顺利完成,运行效率平均提升至78
我们不难发现,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是语言交往能力的成长,成人要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一、关于语言交往能力的理论认识  语言交往能力是儿童在与成人和同伴之间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等各类要素有明确目的的、用口头语言和内部语言表达交换行为的才能和力量。  二、小班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的特点  小班幼儿处
本文先简述了试压系统的重要性,指出试压工作运行的安全性和规范性,是化工管道安装质量控制的保证。分别从试压工序的准备阶段,具体试验过程,安全技术防范方面提出相关措施以改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三级管理的课程,在课程迈向成熟的过程中,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实施是一项重要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只有紧紧围绕"本地"二字,才能提高实践活动课
课堂是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否有实效,它会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可持續性发展。如何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率,是我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具体做法如下:  一、巧设情境,诱发求知欲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 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
当今社会经济状况空前繁荣,物质生活相当丰富,人们对待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家长往往会安排子女去学习一至两门乐器,其中较多的是学习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现在的儿童大都数是独生子女,被父母视为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大都具有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己见,逆反心理重,不肯下功夫等特点,老师要从具体的学情出发,掌握各个阶段家长和儿童的心理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孩子从困境中走出来,乐学乐器。  笔者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