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区国家级生态区建设工作探讨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hou5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述了盐城市盐都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区的背景、依据条件、创建的目标和技术路线,介绍了生态区建设的内容和具有特点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生态区;结构;管理;发展模式;盐都区
  中图分类号 F0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4-81-03
  盐城市盐都区位于江苏中部偏东、里下河地区,为里下河平原地貌,总面积1 045km2,其中水域面积312.9km2。地处北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气候区域,全年平均气温为15.70℃,年均降水量86.2mm,全年日照时数2 252.2h,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湖荡、河沟纵横交错,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1 国家级生态区建设的目标
  通过生态区建设使盐都区走上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生态工业为主导,生态城镇一体化的建设道路。农业生态系统谋求优质、高产、低耗、高效,人居生态环境谋求结构合理、功能配套、协调运转有序,以实现该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即经济系统高效运转,社会文明进步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2 国家级生态区的建设内容
  规划从实际出发,根据社会经济条件和经济发展目标,把该区规划为六大生态建设工程,确定了以生态农业建设工程、生态林业建设工程、生态工业建设工程、生态第三产业建设工程、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生态人居与生态文化建设工程为主要内容生态区建设框架,结合各生态功能区的自然条件、经济特点,确定生态建设主攻方向和经济发展模式;并使生态区规划与行业、系统规划相衔接,与区、镇、村分层次规划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1-3]。
  2.1 生态经济功能区划 根据该区自然资源条件的地域差异和产业结构的区域分工,进行优化组合,选择适用经济模式,形成五大生态类型经济区域,即:城郊生态经济区,工业生态经济区,水源保护生态区,中部优质商品粮与畜禽养殖生态区,西部观光旅游与特种水产养殖生态区。
  2.2 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实施
  2.2.1 生态农业建设 根据区域的农业资源和发展格局,该区生态农业建设重点发展优质粮油、蔬菜、畜禽、水产品、生态农业产业化基地,全面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到2012年底,该区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62 846.81hm2、绿色食品基地面积33 333.3hm2、有机食品基地198.8hm2,“三品”基地面积共96 378.95hm2。共获得认证无公害农畜产品193个,认证绿色食品44个,认证有机食品3个。“三品”播种面积占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9.2%,跻身国家绿色产品原料基地和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区。
  2.2.2 生态林业建设 生态林业建设以建设农田防护林为重点,大力实施绿色通道和城镇绿化,提高林木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一是生态防护林及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建成以意杨为主,其他林种为辅的速生、丰产、优质的生态防护林带,至2012年底合计投入1 179.5万元,完成造林面积
  2 133.33hm2,建成农田林网面积5.97万hm2。二是绿色通道建设。按照骨干公路每侧造林宽度从3m到90m不等的要求,累计造林面积达1 200hm2,绿化里程达750km。三是城镇绿化建设。建成公共绿地面积629.87万m2,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65m2。到2012年底该区森林覆盖面积40 315hm2,森林覆盖率达18.02%。
  2.2.3 生态工业建设 生态工业建设坚持“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生态型、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一是大力实施企业结构优化重组,加快技术改造和工艺革新。近3a累计该区工业技改项目投资达51.75亿元,实施工业技改项目
  1 200多个,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升级。到2012年底建成华锐风电产业园等5家国家级特色基地、省科技产业园和省高端装备示范基地,锐毕利高速喷印机等6项目被列为国家工信部和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二是开展企业ISO14000标准认证,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污染排放最小化。近3a该区实施各类污染源综合利用项目32个,建成市级86家、省级43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67家企业完成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86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
  2.2.4 生态型第三产业建设 生态型第三产业建设坚持服务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与本区生态农业与生态型工业联动发展。一是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培育与完善生态型商品流通体系。近3a在潘黄共投资5亿元建成东方汽车及零配件交易物流中心,大纵湖等镇共投资5 000万元,新建交易规模5 000m2沿河水产品市场;在大冈、楼王等镇投资1 850万元,建成了15 500m2的综合农贸市场。二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到2012年底全区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纵湖旅游景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乡村旅游点华都森林公园,台湾农民创业园获国台办、农业部授牌,建成郭猛现代农业示范园等5家江苏省级生态农业园区。近3a来,该区接待中外旅客数突破7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亿元。
  2.2.5 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 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以饮用水源保护建设为重点,近3a计投入8亿元平地开挖盐龙湖,对市区饮用水源水质进行生态净化,兼顾生态调蓄水库功能。该工程于2012年6月28日正式向市区供水,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可封闭进水闸门,可保证盐城市区供水一周。投入9亿元建成城乡统筹一体化区域供水管网,实现全区近70万农村居民喝上市区统一供应的自来水。3a来,对全境内183条县乡河道、234条村庄河塘进行疏浚整治,共清理1 770.29万m3土,使内河水容量得到有效扩充,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
  2.2.6 生态人居与生态文化建设 生态人居与生态文化建设以开展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一是加大推进污水处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近3a大冈、大纵湖等7个镇(街道)各在镇区内建成一座日处理1 000t的污水处理厂,并按要求进行管网配套建设,实现了该区11个镇(街道)污水处理全覆盖,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4.31%。二是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程建设。该区累计投入7 000万元先后建成垃圾中转站17座,垃圾房2 788座,购置各类垃圾转运车1 080辆、垃圾收集桶8 550只,配备管理人员和保洁人员2 518名,在全境内实现“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集中处理模式全覆盖,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100%,农村达80%以上,实现了全部村庄无散落垃圾,镇村无填埋垃圾。三是大力开展生态镇、生态村、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程。到2012年底楼王镇等5镇建成国家级生态镇,大冈镇等4镇建成省级生态镇。建成三星级“康居乡村”4个、二星级33个、一星级51个、环境整洁村140个,为实现国家级生态区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指标运行质量良好 2012年,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7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210.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63.38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6 714元,全年财政总收入64.26亿元,农民人均纯为12 837元,同比上年增长13.1%,三个产业的结构为由2011年的12.9∶56.2∶30.9,调整为2012年的11.6∶57.3∶31.1,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了1.3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水耗比2011年分别下降4.87、22.79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19.5m3/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68%,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64,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分别为3.093和1.455kg/万元(GDP),环境保护投资约为11.18亿元,占GDP比重的3.5%,从以上数据表明该区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结构更趋科学合理。
  3.2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观 2012年底该区国土面积
  1 045km2,其中受保护地区总面积340.8km2,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为32.4%,森林覆盖率为18.02%,大气环境质量指标达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河流水体水质符合功能区划分规定要求,声环境质量良好。单位化肥施用量比2010年减少4.52%,粪便综合利用率95.58%,秸秆综合利用率由2010年91.15%上升到95.1%,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64.3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及其综合利用处置率达100%。
  3.3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2012年该区人口自然增长率2.7‰,控制在省、市下达指标内。学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学生升学率、毕业率达到省规定的标准。科技人才比例上升,科技贡献率工业达57.12%,农业达40.14%。村镇级公路全部黑色化,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提高,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为63.90%,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为96.92%,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95.30%,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65m2,比2010年增长10.38%,人居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根据2012年盐都区宣传部在全境范围组织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表明:该区公众对环境状况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5.2%。
  4 结论与建议
  经过几年的实践,盐都区已探索出了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基础,以生态循环经济技术和市场机制为支持,以经济效益为推动加以政府引导的生态区建设模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为自然生态系统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探索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生态区建设是一项面广、量大、综合性强的工作,要建设好生态区,建议应着重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是(下转90页)(上接82页)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确保生态环境不被污染,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干群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自觉参与意识;依法查处和打击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各种违法行为。二是建立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投资机制。政府要制定政策导向,扶持生态产业的发展,调动产品生产者和开发者的积极性,加大对生态建设的投入,促进生态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
  参考文献
  [1]盐都区国家级生态区规划.盐城市盐都区人民政府,2008.
  [2]盐都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工作报告.盐城市盐都区人民政府,2013.
  [3]盐都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区技术报告.盐城市盐都区人民政府,2013.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本文以TSW2500型500k W短波广播发射机为例,介绍了大功率短波发射机射频调谐系统真空电容的工作使用情况,并结合维护实践,针对日常运行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电容故障进行了简要分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可靠稳定的电力系统提供安全快捷的电力服务,电力通信网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网络运营市场化的基础,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及经济运行的重要手
光纤通信是比较的重要的一种传播媒介,如果光纤通信实验测试出现误差问题,可能会对光纤的运行安全及质量都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光纤通信应用OTDR实验测试过程中出现
本文以职业学校内部所开展计算机技能教学活动面临的现状作为立足点,首先对项目教学法的实质和特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概括,然后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针对“职业学校开
在电力输变电施工中线路放线施工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近几年来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促使民用无人小型飞行器在各个领域的深入应用。过去的几十年,电力输电线路放线施工一直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质质量也逐渐提升,对网络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相关工作人员为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需要对传统的受端入网业务进行改进,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
消防安全是物联网的重要应用领域,以消防科技创新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对物联网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结合消防安全领域特点,建立消防物联网技术架构,提出物联网可以在消
通过对油茶林进行多品种嫁接改良,从而调整原有林分的品种单一性,改变现有林分的一些小环境,将单一林分改造成多品种的林分,使林分结构趋于合理,生物种群趋于稳定,增强林分抗病虫能
以舒城县五显镇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情况为例,介绍了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建议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发展村级集体经
摘 要:为培养学生宏观管理农业的能力,在农业生态学教学中,通过围绕知识点阐述国内外科研新动向、树立科研偶像、从生态问题暴发诱导科研动力、专题调研讨论、录相参观等多种辅助教学形式,寓科研能力培养于教学体系中,成效显著。  关键词:农业生态学;科研;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0-114-02  农业生态学是针对当今农业发展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