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国第一所县办大学的基本经验
上世纪70年代末,张家港社队办企业开始兴起。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对较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但由于沙州地处偏僻,大部分本科生不愿来这里工作,经济发展受到了人才的制约。
1984年7月3号,江苏省人民政府行文沙洲县政府,同意创建“沙洲职业工学院”。著名科学家、上海工业大学校长钱伟长应邀出任名誉院长。20多年的实践证明,农村能够办大学、也能办好大学。其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立足地方发展需要,开设急需而适用的专业
沙洲职业工学院本着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办学宗旨,采取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学科设置以企业的需求为方向。根据沙洲县十大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经省教育厅批准,开设了建筑工程,纺织工程,电气控制三个专业。沙洲职业工学院紧跟市场发展需求,面向生产一线、就业市场,通过调整、优化专业设置,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实践性环节等措施,主动适应大众化教育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又陆续增设了自动化、数控技术、汽车应用等技术专业。冶金设备和维修专业也主要是为张家港钢铁制造业培养相应的维护、操作和维修方面的应用人才。
(二)锤炼特色,创建品牌专业
经过20年的积累和探索,沙洲职业工学院已初步形成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特色。2002年经过考察认证,确定国际贸易、纺织工程、计算机网络和电子商务3个专业首批创建校级特色专业。2002年底,“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被评为国家级高等专科教学改革示范专业;2003年底,机电一体化专业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市政府专拨80万元作为资助和奖励。通过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的创建成功,沙洲职业工学院的声誉越来越高,沙洲职业工学院在同类院校中的地位也随之得到提升。
(三)独特的培养模式,有效的办学体制
学院的培养目标明确:立足本地,服务基层,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学校成立专门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人员作顾问,以帮助学校进行课程设置和更新培训计划,根据企业普遍需求设立教学内容。推行双证制度:双证,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沙洲职业工学院不但要求学生学好基础知识取得基本的英语和计算机证书外,还要求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严格控制招生规模,保证生源质量,保证就业率。
(四)走出去请进来,努力提高办学质量
县办大学贴近地方经济建设,能感受到地方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学院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徐州彭城职业大学、连云港职业大学对等交换培养学生。同时,根据冶金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招收了一个冶金班,学生全部送到上海工业大学,实行委托培养。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与外校的联合办学力度,盘活教育资源。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沙洲职业工学院为张家港市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至今,沙洲职业工学院已向社会输送了8000多名毕业生,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及各类培训22000多人次,企业80%的技术骨干中都来自沙洲职业工学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从外部看,由于是县级办学,国家许多优惠政策很难享受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县级大学的发展。从内部看,学院仅仅拘泥于专科教育显然已无法满足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和学生对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需要。
二、县办大学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一是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差别的核心之一是文化差别。由于文化落后而造成人的素质低下,进而造成收入不高;由于文化落后而留不住人才、吸引不到人才。兴办县级大学,这两个问题都能基本解决,城乡差别也会大大缩小。二是有利于培养适合地方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县办大学针对性强,与地方经济结合紧密。学生在当地学习,当地就业,从心理上没有障碍,容易拉近地方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的距离,降低人才使用成本,就业率自然高。三是有利于解决贫困学生上学。县办大学学习的费用只相当于省以上大学费用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四是有利于解决大学生、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
如果我国建立一批县办大学,就会拉动对教师的需求。这比派他们直接去做村长助理更合适。对于我国60岁后退休的专家也是一个好的去处。
三、几点建议
(一)建一批中国特色的县级大学
结合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培养“终身学习”观念的背景,同时积极借鉴美国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发展经验,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批经济比较发达的县率先建立县级大学。
(二)与本科、研究生教育接轨
目前,县级大学多为高职性质的大学。我们可以逐步在政策上实现高职、大专与本科大学的接轨,使中专与大专学生工作一段时间后有机会继续深造,可以把以前所修学分带到大学,补至4年制,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这将为高中阶段的毕业生实现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纳入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之中
县办大学也好,民办大学也好,企业办大学也好,关键要平等竞争,最主要的是政策。普通大学培养的学生不负责就业,一切政策待遇照享,其它类型的大学就业率即使达到95%以上,也享受不到应有的待遇,这是不公平的。我们希望国家给以必要的关注。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人事教育局)
上世纪70年代末,张家港社队办企业开始兴起。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对较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但由于沙州地处偏僻,大部分本科生不愿来这里工作,经济发展受到了人才的制约。
1984年7月3号,江苏省人民政府行文沙洲县政府,同意创建“沙洲职业工学院”。著名科学家、上海工业大学校长钱伟长应邀出任名誉院长。20多年的实践证明,农村能够办大学、也能办好大学。其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立足地方发展需要,开设急需而适用的专业
沙洲职业工学院本着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办学宗旨,采取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学科设置以企业的需求为方向。根据沙洲县十大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经省教育厅批准,开设了建筑工程,纺织工程,电气控制三个专业。沙洲职业工学院紧跟市场发展需求,面向生产一线、就业市场,通过调整、优化专业设置,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实践性环节等措施,主动适应大众化教育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又陆续增设了自动化、数控技术、汽车应用等技术专业。冶金设备和维修专业也主要是为张家港钢铁制造业培养相应的维护、操作和维修方面的应用人才。
(二)锤炼特色,创建品牌专业
经过20年的积累和探索,沙洲职业工学院已初步形成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特色。2002年经过考察认证,确定国际贸易、纺织工程、计算机网络和电子商务3个专业首批创建校级特色专业。2002年底,“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被评为国家级高等专科教学改革示范专业;2003年底,机电一体化专业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市政府专拨80万元作为资助和奖励。通过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的创建成功,沙洲职业工学院的声誉越来越高,沙洲职业工学院在同类院校中的地位也随之得到提升。
(三)独特的培养模式,有效的办学体制
学院的培养目标明确:立足本地,服务基层,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学校成立专门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人员作顾问,以帮助学校进行课程设置和更新培训计划,根据企业普遍需求设立教学内容。推行双证制度:双证,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沙洲职业工学院不但要求学生学好基础知识取得基本的英语和计算机证书外,还要求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严格控制招生规模,保证生源质量,保证就业率。
(四)走出去请进来,努力提高办学质量
县办大学贴近地方经济建设,能感受到地方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学院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徐州彭城职业大学、连云港职业大学对等交换培养学生。同时,根据冶金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招收了一个冶金班,学生全部送到上海工业大学,实行委托培养。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与外校的联合办学力度,盘活教育资源。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沙洲职业工学院为张家港市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至今,沙洲职业工学院已向社会输送了8000多名毕业生,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及各类培训22000多人次,企业80%的技术骨干中都来自沙洲职业工学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从外部看,由于是县级办学,国家许多优惠政策很难享受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县级大学的发展。从内部看,学院仅仅拘泥于专科教育显然已无法满足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和学生对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需要。
二、县办大学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一是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差别的核心之一是文化差别。由于文化落后而造成人的素质低下,进而造成收入不高;由于文化落后而留不住人才、吸引不到人才。兴办县级大学,这两个问题都能基本解决,城乡差别也会大大缩小。二是有利于培养适合地方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县办大学针对性强,与地方经济结合紧密。学生在当地学习,当地就业,从心理上没有障碍,容易拉近地方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的距离,降低人才使用成本,就业率自然高。三是有利于解决贫困学生上学。县办大学学习的费用只相当于省以上大学费用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四是有利于解决大学生、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
如果我国建立一批县办大学,就会拉动对教师的需求。这比派他们直接去做村长助理更合适。对于我国60岁后退休的专家也是一个好的去处。
三、几点建议
(一)建一批中国特色的县级大学
结合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培养“终身学习”观念的背景,同时积极借鉴美国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发展经验,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批经济比较发达的县率先建立县级大学。
(二)与本科、研究生教育接轨
目前,县级大学多为高职性质的大学。我们可以逐步在政策上实现高职、大专与本科大学的接轨,使中专与大专学生工作一段时间后有机会继续深造,可以把以前所修学分带到大学,补至4年制,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这将为高中阶段的毕业生实现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纳入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之中
县办大学也好,民办大学也好,企业办大学也好,关键要平等竞争,最主要的是政策。普通大学培养的学生不负责就业,一切政策待遇照享,其它类型的大学就业率即使达到95%以上,也享受不到应有的待遇,这是不公平的。我们希望国家给以必要的关注。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人事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