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本色教学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km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在注重新方法新思维的运用上,还应该注意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把我号语文课堂固有的本色,才能真正的做好语文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基本规律 本色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性质”是这样表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有些语文教师道路走偏了,走远了,甚至走弯了,使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有的课堂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有的课堂唱歌、跳舞、绘画等活动形式多样,唯独读书不多,语文教学变成了艺术教学。我们不能否认,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可以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更能体现大语文观;但学科之间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艺术究竟该在什么时机走进语文课堂,应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应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服务,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有的本色。
  一、抓住文本,方显本色
  我们都知道课文是范例,而小语是最基础的学科,不抓好教材文本这个例子,又怎能让学生举一反三,为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呢?语文课堂就要紧扣文本这个重点,扎扎实实地教,给学生充分的识、写、读、背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掌握、积累和运用字、词、句、段等最基础的语文知识技能。在此基础上还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下学语文。然而,当下语文课仍有不少教师是脱离文本的教学,偏离主题,漫无边际的拓展,形成了许多非语文的东西。出现了轻视“双基”的现象,尤其是轻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小学处于基础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是基础的基础,无知即无能,没有知识就没有创造。我们过去所否定的是烦琐分析,新课标明确提出:“不应完全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思考”,说明部分的分析还是必要的。
  二、重视读书,尽现本色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手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读,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关注,这不仅仅因为读是学习语文的有益方法,更因为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对话”的主体是学生,读书是阅读教学的主体环节,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本”,应该占有课堂教学的主要板块。新课程标准中就阅读还要求我们做到这样几点:一是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尝试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二是重视默读,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三是对部分诗文还应该做到诵读。因此,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读书的训练。既要通过阅读培植自我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又要在阅读实践中体验语文情感,丰富语文积累。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备“读”时,从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努力做到:
  1.有明确的目标。读书的方法很多,什么时候该用哪种,教师应给予引导。
  要训练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培养语感,受到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即“初读感知——精读领悟——品读玩味——诵读积累”。
  2.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读书时间。一般情况下,时间和效率是成正比的,阅读教学的质量,往往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读书时间的多少,所以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切忌“走过场”。
  三、加强听说,突显本色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间处在听的状态。会听的人也是会学习的人。学会倾听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品质。所以,语文课堂应该加强“听”的训练。一方面,既要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又要倾听同学的课堂发言;另一方面,既要听得到,听清楚,听完整,又要听得懂,听出重点,听出实质。同样,乐于倾听,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这不仅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更是语文学习的必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安排听力的训练很有必要。如:生字词的听写,课文内容的听写,听记作文的训练等等。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做法值得提倡,每每课始,薛老师总会读一两段与文章关联密切的语段,读完之后他必会提一到两个问题。不仅如此,薛老师的词语听写也“别具一格”,他坚持听写时只读一遍,且速度较快。这样学生的听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提高。
  说的训练应该是自始至终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的。说是言语的表达,它不仅是语文实践运用能力的再现,而且借助说的实践可以熏陶情感,享受乐趣,形成价值观念。“敢于表达,表达有条有理”,这既要求学生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大胆、自信、乐观,又要求学生在口头表达时做到认真、清楚、得当。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营造敢说的氛围。可以采用小组发言竞赛机制,激励学生主动发言;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然、大胆地说出心中的话;教师还应打消学生的顾虑,用“说错了没关系,参与就很了不起”“举手是积极勇敢的表现”等语言激励学生。
  2.营造练说的机会。可以采用晨间新闻直播、课前2分钟演讲、每堂课上每人至少发言一次的惯例、根据文本设计练说环节等方法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
  3.教给练说的方法。我们要抓好每一堂语文课,要求把话说完整;要学会用几句话阐述自己的某个想法或观点;课上,教师要适时地传授口语交际的方法并在训练中不断强化。
  四、引导精思,更现本色
  古人强调:“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指出“学而不思则罔”。语文学习离不开感悟,这个“悟”就是一种思考。《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目标中,首次提出了“感悟”这一概念。笔者认为,所谓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学生凭着对语言和语境的直觉,获得一定的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目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唯有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把握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还语文课堂固有的本色,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倪文锦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7 月版。:
  [2]钟霞.如何让语文课充满活力[J].现代教学,2007(3).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应体现“三个关注”,即:关注学生的经验背景和思维水平,使教学富有成效;关注学生的学习,使学习过程充满生命活力;关注教师自身角色的转变,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经验背景;学习过程;角色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定位是:“数学课程
燕子1906年,中国留学生沈心工填词了一首早期的学堂乐歌“燕燕”:“燕燕!燕燕!别来又一年。飞来!飞来!借与你两三椽。你旧巢门户零落不完全,快去衔土,快去衔草,修补趁晴天。
二维码作为一种新兴的移动传播媒介,被广泛应用于报纸、杂志以及图书等。目前在图书中的运用,仅限于提供图书的增值内容(如图片、音乐、视频等),尚无出版机构借助图书载体,搭建一个集图书营销推广、图书多维增值服务、第三方商家信息链接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发布平台。这样一种以图书为载体的二维码多元化应用平台,将为图书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合作契机,潜藏着巨大的商机。  传统出版机构有着海量图书资源,可以充分
近年来,我国的水利水电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国家的基础建设,其质量性质同国家财产的安全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在实际的建设施工管理当中仍然存在着
中国梦的提出,燃起了中华民族关于民族复兴和“中国崛起”的无限憧憬.于此同时,关于“中国威胁”的论调也再次喧嚣尘上.尤其是现在南海局势紧张的复杂背景之下,“中国成胁”
【摘要】 近年来,企业声誉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各界的关注,本文结合已有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声誉管理的特点,有效度量的方法及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四个基本原则。进一步剖析中国企业声誉管理的“短板”,并就如何加长中国企业声誉“短板”进行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 企业声誉;中国企业;声誉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72.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1074(2009)04-0023-02 
或每天、或每周、或每月都有新品、新理念推出,重庆餐饮界超常的创新能力,成为重庆美食之都的核心竞争力。重庆川菜正在形成中国八大传统菜系之后的第九菜系。 Or daily, or
改革开放后,1984年启动的“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研究”、1994年前后进行的“迈向21世纪的上海”等战略大讨论和研究,对引领上海城市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尽管背景不同、问题不同,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关乎人民福祉.长期以来,水利水电工程渗漏问题一直存在于各地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渗漏现象的存在不但会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严
在农村,文化礼堂是浙江农民生活的“必需品”,青山绿水之间、白墙黛瓦下,歌舞节庆、仪礼活动、各式讲堂,浓浓乡情暖人心田.在城市,现代化的图书馆、文化体育设施功能齐全,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