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物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rnn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教材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材,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核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用不同方法和要求进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那么,新课改下,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探索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否发散和创新,与课堂教学中能否进行合理的训练是分不开的。
  
  (一)“创奇”,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采用新颖、奇特、生动、惊险的实验,有利于学生萌发热爱物理的情感,产生旺盛的求知欲。
  例如:在八年级物理序言课堂上,演示“用冷水烧开水”的实验,学生虽然暂时难于理解,但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从而增强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二)“多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学贵有疑。疑问是培养学生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和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例如:一个标有“220V,40W”的灯泡,求:①正常发光时,通过灯丝的电流有多大?②这时灯丝的电阻是多大?③如果将此灯泡接在110V电压上,电灯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大?④如果将此灯与“220V,25W”的灯串联在220V的电压上,哪盏灯更亮些?为什么?
  通过一题多问,学生对此问题逐步综合分析,使学生养成遇到物理问题多次发问的习惯,从而发展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广阔性。
  
  (三)“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对题目进行延伸、演变、拓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对问题的本质属性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某容器盛一定量的水,水面上漂浮着一块冰,当冰熔化后,水面怎样变化?
  变①:水面上漂浮着的冰中有一块石头,冰溶化后,水面怎样变化?
  变②:水面上漂浮的冰中有一木块,冰溶化后,水面怎样变化?
  变③:若往水中加足够的盐,冰熔化后,盐水面怎样变化?
  通过“求变”探讨,不仅使学生掌握这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而且使学生对问题的本质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刻。
  
  (四)“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多解”习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和敏捷,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例如:质量为26.7g,体积为8cm3的铜球,这个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如果是空心的,求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
  试题一出来,学生很快会想到物体的质量等于制成它的物质的质量,即m,mm,从而此题便迎刃而解。教师要启发学生,是否还有别的解法?经过学生讨论可知,还可以用比较密度法和比较体积法去解题。然后教师再问:“针对此题,你选用哪一种解法更简单?”学生很快会答出用比较体积法更快捷。
  由此可见,通过设置一定的“多解”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变能力,克服思维定势,促使学生知识的迁移,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变通性。
  
  (五)巧设“陷阱”,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如果适时设计“陷阱”,故意让学生“上当”“中计”则会帮助学生吸取教训。吃一堑长一智,这是正面教育无法达到的。
  例如:质量为7.9g的实心正方体铁块,水平放置于面积为1m’的桌面上,则铁块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大7学生往往很快会根据P:芸,从而得出P的结论。
  本题“陷阱”是故意给出了桌面的面积,其实铁块与桌面接触面积不是桌面面积,而是铁块的底面积。这样设置障碍问题,使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二、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积极思考、想象、探索,把学生思维调动起来,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挖掘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在做“大气压强”中的托里拆利实验时。同学们在观察了大气压的值后,教师补充“若把玻璃管向上稍提一提,结果会不会变呢?”学生们说法不一,教师可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一下,这时无需过多讲解,结论不言自明。教师随即再问:“稍按一下或换一个稍粗或稍细的玻璃管,结果又如何呢?”这样,一连串的问题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大胆想象,好奇心也促使他们亲自动手实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加强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设计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它应该具有“新颖、有趣”的特点,并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例如,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除按课本上操作外,教师可引导:若题目中不具备电压表或电流表中的任意一个,而是给出了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你能测出小灯泡的功率吗?同学们思维开始活跃,纷纷动手实验起来。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且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三、注重课外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小制作活动,让他们利用随手可取的材料,进行一些实验,进而搞一些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从而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一)利用身边器材,设计不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用一根筷子或一把汤匙插入水中,便可以做光的折射实验;废旧的牙膏皮可做浮沉实验;橡皮筋可做简易测力计;老虎钳、起子、剪刀可做杠杆实验;塑料圆珠笔可做摩擦起电和压强实验;钢笔、塑料瓶可做大气压实验……
  只要我们合理地收集使用身边物品,便能变废为宝,物尽其用,成为我们做物理实验的好器材。同时,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开展科技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开展科技竞赛活动,摘一些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激发学生创新兴趣,训练学生实验技能,使学生养成动手的好习惯,并能拓展学生知识面,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我校理化组在寒假期间对初二和初三学生进行了物理科技竞赛活动,运用物理知识,制作出工具、用具或仪器,参赛的作品可依据评比细则进行。
  这次竞赛活动,初三年级一等奖作品“电子密码开关”的作者,原来物理成绩并不十分理想,但通过这次竞赛活动之后,竟成了物理尖子;初三年级二等奖“定时开关灯”的作者,各科成绩都很差,他的获奖使每一个老师都很吃惊,获奖后他又用课余时间制作了一个“节能电扇”,说明他已经对制作产生了很大兴趣;初二年级一等奖作品“风车”,谁都想不到制作出这座既能发电又精致美观风车的竟然是一个女生!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所蕴含的创新思维是无限的,教师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做一个有心人。总可以在许多地方找到它的切人口,引导、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其他文献
合作学习有利于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已成为提高学习效率的新策略。但如果能够合理的分组,教师合理的引导,建设科学的评价机制也能很好的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把握好尺度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呢?    一、合理分组    按座位组成的小组是常见的组织形式,座位成员间相对固定,容易形成优生主宰,学困生长期扮演接受者的角色,使学生养成依赖的思维定式。难以保证全体学生参与学
本文对我国数字档案馆协同服务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数字档案馆协同服务影响机制,并提出了数字档案馆协同服务的实现路径。
一次鼓励能让一个默默无闻的孩子重获信心,赢得同学们的尊重,享受创作的喜悦,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无非是最大的肯定。  一个令人愉快而又漫长的寒假,一个快乐的新年,使三年级的孩子们心玩散了,人也玩野了。一开学耳边听到的都是家长的抱怨:“开学了,看他还怎么玩了,可得给他收收心了。”可以想像一开学,孩子们面临的将是什么。父母的望子成龙与严格要求,孩子们未必会理解,也未必能接受,甚至还会影响父子与母子之间的融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就此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课堂教学要体现“三个为主”   “三个为主”是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教师为主导: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提出问题、导学点播、归纳总结为主,不能包办代替;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唱主角,努力发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练习
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必然引起作文教学的变革。由此作文教学从传统的强调社会意义转向比较重视作文对于学生自己的作用,转向学生广阔的社会生活。作文不再成为一种枯燥的劳动和思想的复制,而是个性与人文思想的载体,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在这种“大作文教学”的背景下,作文教学给了学生更大的用武之地,同时也给了教师更多的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的空间。下面仅就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淡一下我们的看法。  
编研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利用的有效方式,是档案价值的重要体现。在工作中,如何处理好档案与编研的关系,是档案部门面临的普遍问题。避免重此轻彼,使二者协同发
目的:探讨鄱阳湖水质现状及影响水质的可能因素,为保护鄱阳湖水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应用LCMS/MS法、纳氏试剂光度法,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和酚二磺酸光度法分别对囊藻毒素(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