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感伤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ZXC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明威到了晚年的时候,曾经充满感伤地说:做一个作家特别尴尬,因为活到50多岁,才弄明白写作的一些技巧,但是这个时候,身体却没有力气完成自己的计划了。
  山东作家张炜说,2010年左右,他过了50岁的时候,体会与海明威是一样的,觉得自己写作成熟了,但也发现自己的精力不足以完成心目中的佳作了。
  这个观点,我不认同。我也人到中年了,我却从来没有过这样力不从心的窘迫,我每天依然朝气蓬勃地向自己的目标进发,我没有丝毫的对时光的恐怖,也没有“来日不多”的忧虑。
  我反而觉得,这个年龄,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最好的时候,因为一部作品,技巧永远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深刻的思想和渊博的学养,而这却是青年人的短板。
  青年人有青年人的世界,老年人有老年人的世界,至于说有些伟大的计划没有时间继续完成,这对于谁不是一样呢?科学家、书画家、音乐家、政治家,哪一个行业不是一样呢?

  讓我们放下自己的不安,微笑着面对我们的世界。
  法国作家卢梭曾经说过:“真正有知识的人,成长过程就像麦穗的成长过程,麦穗空的时候,麦杆长的很快,麦穗高高地昂起;但是,麦穗成熟饱满以后,麦穗就渐渐谦逊地低下了头颅,并垂下锋利的麦芒。”
  这是每一个饱学之士的共性:越是学养深厚,越是虚怀若谷;越是思想深邃,越是平易近人。
  其实,真正有学问的人,是不用虚张声势的;真正有思想的人,也更不用自吹自擂。
  与命运和解!当一个人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就找到人生幸福和快乐的秘诀了。
  其实,各种不同艺术门类之间,那些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知识之间,都有幽微的通道,你一旦通过奋斗到达了一个制高点之后,你自可以在其间纵横驰骋,世界豁然开朗,各个大门,在你智慧的眼睛面前,次第而开。
  少年的时候,我并没有想过成为作家。我当时最高的理想,是到过年的时候,能够为全村的人家写春联。因为埋头考学,投入书法的时间很少,到大学毕业了,书法还拿不出手,我常常为此羞愧,觉得自己少年时代的这样一个小小的理想都实现不了。就这样,到了2000年前后,我已经出版了十多部书,我觉得应该要在书法上每天投入更多时间,实现自己少年的梦想。
  几年以后,当回故乡过年的时候,当附近的人家贴上我写的春联的时候,我的那份欣慰,比我出几部书还高兴。但是,这个时候,我的目标变了,我想,既然我走进了书法的世界,我就不能一知半解,我必须弄清楚书法的来龙去脉。我就从源头开始,甲骨文、金文、简帛、隶书、欧柳颜赵,二王,十几年下来,我看到了一个如此宏阔的艺术世界!
  想到这些,我就感觉,人生其实是很快乐的事。所有的感伤,都是自寻烦恼罢了。
  选自“新浪博客”
其他文献
哲学有用吗?十四岁时,爸爸给我看一本著名的哲学史。尽管这本德文写的著作已经出版快七十年,是再版,还是有读者。原因可能有两个:作者从亚洲出发,不是从欧洲开始。他先谈印度与中国的哲学,再解释古代希腊的哲学家。他没有搞过什么欧洲中心主义,相反他的出发点是一种全球化的立场。不光在当时,在今天也算非常进步了。1950年代我还住在农村。我们很穷,不能吃什么好的,我就开始“吃书”。因此我十四岁变成一个“哲学家”
这是一个具有典型江南地貌的小城市,离杭州西湖不过一个小时车程,人口约20万。有五六幢高达30层的住宅拔地而起,这些高楼群竟然通体是灰黑色的,接近灰底防锈漆,然后在墙面涂上了白线条,很显然,房产商想营造一种“粉墙黛瓦”的中式风,但遗憾的是失败了。那种沉闷的色调给人以非常压抑的感觉。如再经过三五年風吹日晒,可以想象,这种用漆刷出来的颜色将以怎样的“惨不忍睹”之状示众。城市是有颜色的。符合城市地理环境和
如果生活的要义在于追求幸福,那么,除卻旅行,很少有别的行为能呈现这一追求过程中的热情和矛盾。不论是多么的不明晰,旅行仍能表达出紧张工作和辛苦谋生之外的另一种生活意义。尽管如此,旅行还是很少迫使人去考虑一些超越实际、需要深层思索的哲学层面的问题。我们经常得到应该到何处旅行的劝告,但很少有人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到那个地方,又如何到达那个地方,尽管旅行的艺术会涉及一些既不简单,也非细小的问题,而且,对旅行的
在我记忆中,在东北三省,购物证是“三年困难时期”才发的。那时,对于每一个城镇家庭,购物证的重要性仅次于户口和购粮证。当年,哈尔滨人家的购物证,不仅买煤、买烧柴时非出示不可,买火柴、灯泡、香皂肥皂、烟酒、红白糖、豆制品、蔬菜、生熟肉类也要用到。购物证的主要作用体现于购买日常用品与副食两方面。一度,连买线(不论缝补线还是毛线)和碱也要用到它,凭它还可买“人造肉”和“普通饼干”。“人造肉”是最困难那一年
我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总之,那一天我得到了一碗汤圆。但我们乡下人要土气一点,我们把汤圆叫作“圆子”。我的碗里一共有四个圆子,后来,有几个大人又给了我一些,我把它们都吃光了———情形是这样的,以我当年的年纪,我的母亲认为,我吃下去的数量远远超出了我的实际能力,所以,她不停地重复,她的儿子“爱吃圆子”,“他吃了八个”。后来,大家都知道了,我自己也知道了,我爱吃圆子,我一顿可以吃八个。我相信酒席大致也是
我写字难看,自小便给老人教训:“书法都写不好,怎么做个中国人?”别说书法了,我平常写字就是歪歪扭扭,连小学生都不如。侥幸现在除了做笔记写稿,日常让人看到字迹的机会绝少,这做人的身份资格才躲过了遭到质疑的机会。但吃饭就不同了,我再想自闭,也还是得在他人面前动碗动筷。于是每在餐厅见到人家老外姿势正确,有板有眼地拿筷子夹菜,我就免不了一番自惭,并想起从前老人家的另一条宝贵教训:“筷子都拿不好,怎么做个中
暮春前后,工作比較忙,几乎把我们的村庄忘记了。我们的村庄,却没有忘记我,牢记着寄居在城市里的我这个村庄子弟,频繁给我来信,告诉我小春丰收的消息。有一天,中午下班骑着自行车回家,突然不断有小东西飞扑来脸上,虽然小,竟然把脸撞得痛痛的。有很多是噗噗啪啪地撞在我身上。我心里很纳闷,低头一看,原来是很多几乎要被我忘记了的小蚜虫。久久寓居城市,几乎要把我的这些小老乡、这些乡下亲戚忘记了。我戴着眼镜,还是不能
最近,家里的蔬菜断档了———青菜、大白菜、蓬蒿菜、芹菜,都过时了。时令就是命令,这是真的啊!现在的菜园里只留下一种青菜,样子有点怪:颜色偏淡,个子偏高,菜干细,菜板窄,菜叶很少,长着长着,越来越像雪里蕻。母亲说这是高温菜。二妹不喜欢吃,理由是过于清淡。淡,就加点盐?母亲说咸淡是骨子里的,盐的咸,不一样。但我们还是吃了,还陆陆续续吃了两个星期,因为没有其他菜吃。吃多了,突然觉得好吃了———吃菜,有时
县城生活非常有诱惑力,让人有充沛的时间去感受生活的乐趣。比如说整条街的小店铺小商贩都是你的朋友。修钥匙的,钉鞋的,裁缝,卖菜的卖豆腐的卖书报的,银行里头的职员,对面百货公司里面的售货员你都认识。中午吃完饭睡个午觉,一直睡到自然醒,三四点骑个自行车去某个朋友那一坐,聊聊聊,然后聊到什么时候大家一起看电影去了,看完电影吃晚饭打麻将,一直到筋疲力尽睡觉。这种生活是有美感的,人处在热烈的人际关系里面,特别
人生最美好的是追求的过程。我一直到十八九岁都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是什么样。我爸演戏的时候,我经常躲在一边看。那时,我觉得自己可能是一辈子的忠实观众吧。“文革”结束了,艺术院校招生,我忽然好像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了。考艺术院校时,主考官让我演一个动作:从后面捂女孩的眼睛,我太紧张了,捂住她的眼睛,手就下不来了。那女孩只好把情人见面的戏变成了抓流氓的戏。我最大的特点是两个字,一是蔫,一是缩。我不像我爸,他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