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中小学微课程研究综述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y_so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微课程”成为了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为了让教育工作者更深入的了解“微课程”,使之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本文中笔者将从“微课程”的概念、开展状况、主要价值、推进策略等几个方面将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综述。
  【关键词】微课程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018-01
  在词典中,“微”被解释为“小而轻”和“精妙深奥”。正如我们所感受到的那样,一个“微时代”已经到来,“微信”、“微博”“微电影”……正在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一、关于“微课程”概念的厘定
  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中,有很多与“微课程”相关的名词,如“型课程”、“微视频”、“微学习”、“微课”等等,这些相似的名称容易混淆,有必要进行界定和区分。
  微型课程(Minicourses)又称“短期课程”,一般是指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它有“短、小、精、活”的特点,它起码少于一个学期,长的一两个月,少的只有一、两个学时。
  微课(Micro Lecture)全称“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2012)。近几年从事相关研究的胡铁生、焦建利、黎加厚等认为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
  二、国内中小学“微课程”开展现状
  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老师基于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首次提出并着手研究的“微课程”。他在给微课程定义中强调微视频及相关资源的有机组合,把微课程定义为一种新资源类型,有利于微课程的规范化建设(胡铁生,2011)。子啊胡铁生等人的倡导下,广东省率先进入微课程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并涌现出很多优秀课例。
  2011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中心主任李玉平老师做着“关注小现象”、“开发小策略”、“积累小故事”的研究,见效甚微。他开始尝试让老师们用制作小视频的方式来展现“三小”研究。它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学生可在优美的轻音乐中静静地阅读文字、欣赏画面,进而引发思考。微课程视频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内容相对独立,可独立使用,也可嵌入学校课题。这种新的呈现方式就是微课程的雏形。
  2013年随着国内微课程实践的不断丰富,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在逐步深化。笔者发现,微课程的研究文献在2013年呈现激增趋势,而在2011年以前几乎检索不到(基于中国知网的文献检索)。研究者们从微课程的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论述。笔者认为,微课程的研究方兴未艾,需要相关部门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技术支持,需啊哟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们参与进来,特别是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
  三、“微课程”开发的主要价值
  1、“微课程”开发对中小学师生的影响
  对于学生而言,微课程可以随学生需要与兴趣的转变及时调整与转换,是为“人”量身定做的,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其次,微课程内容的选择范围及其宽广,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空间,使学生的兴趣满足与个性特长的发展得到充分的保证(田秋华,2009).可见,微课程之“精”、“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对于教师而言,微课程的开发因其“短”、“小”,让教师能够破除课程开发的畏难情绪,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就可以在“短平快”的成效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唤醒其课程开发的意识,增强其参与课程开发的信心。进而,教师在这种求精、求新、求活中,能以深入的探究与独到的视角来展现自己的专业特长与研究成果,以广泛的涉猎及对知识、信息与时代的动态把握、精选细做来体现课程的多样性与活力,增强课程的“含金量”,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曾文婕等,2009)。
  笔者认为,微课程的开发体现了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在促使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
  2、“微课程”的开发完善了学校课程体系
  曾文婕认为:“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多样的,有普遍、一般的需要,也有具体、特殊的需要。而课程的使用范围越大,其有针对性的满足学生具体特殊学习需要的可能性就越小。”所以对于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而言,微课程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
  3、“微课程”开发——碎片化学习模式的新方向
  赵敏在《未来课堂走向何方》一文中指出:“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信息的巨大膨胀,意味着人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或者表达自己,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微时代,把‘零碎’、‘广泛’、‘移动’式在线阅读发挥到极致。”可见,未来的学习模式将是向着知识碎片化方向变化。
  而只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网络的普及是不能阻挡的趋势,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很容易地持有信息终端,这将引起学习模式的革命。根据学生的时间碎片化进行开发研究,将高深的理论简单化,将简单的问题变得生动有趣,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赵敏,2013)。
  笔者也认为,这种模式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集中中小学低段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那么微课程的出现和开发则为碎片化学习模式指明了新的方向。
  四、微课程的开发推进策略
  微课程的开发主要有两种类型:(1)加工改造式,可将已有的优秀教学课例(录像课例),经过加工编辑(如视频的转录、切片、合成、字幕处理等)并提供相应的辅助教学资源(如教案、课件、反思、习题等),进行微课化处理。(2)原创开发,即设计开发一节全新的微课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选题设计→撰写教案→准备教学素材与练习测试→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或录制)→视频后期编辑→教学反思(胡铁生、陈鹏,2013)。
  关于微课程的开发推进策略,现有的研究文献并不多,笔者统一唐军的说法:“微课程是珠,微型课程为串”,那么鉴于两者的关系,其开发推进策略则有异曲同工之处。
  纵观上述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微课程的建设及发展应用都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微课程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也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它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站在教育的前沿去思考、去丰富微课程的内涵,在实践中去体悟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微课程。
  参考文献:
  [1]田秋华.微型课程及其开发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9,(5):3-8
  [2]曾文婕.微型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化之路[J].教育发展研究,2009,(4):51-55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120-01  低年级学生还处于对数学基本元素和概念的感性认识上,因此,重点是兴趣培养。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那孩子就有了“最好的老师”,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省力不少。  让他们认识数,如“0”可以表示没有;“0”可以参加计算;“0”在数中起到占位作用;“0”可以表示起点表示0度。1—9这九个数,各自有自己
【摘 要】 从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特点出发,以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提出了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对学习工作站、一体化课程资源、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几点要求。以汽车营销课程为例,阐述了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一体化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汽车维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行为导向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
【摘要】受语言环境、传统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的影响,当前我国初中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普遍还较弱。要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就要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应用”为主线,通过 创设英语交际的情境,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并有效利用互联网和校园网英语资源库,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网络虚拟环境进行英语交流, 提高英语的口语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英语 交际能力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农村青年返乡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应运而生很多创业机会,大力推动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成了当下关注的热点。文章通过对返乡青年创业
【摘要】高校党建工作不仅要重视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过程,还要重视后期的教育与管理,这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大学生党员后期教育与管理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改进路径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 教育与管理 改进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25-02  1.前言  
北京新机场主进出场路高架桥是新机场与外部交通衔接的重要通道,其主梁采用现浇混凝土斜腹板连续箱梁结构,墩柱采用双曲矩形花瓶墩。以此为例,介绍了该桥的总体布置、结构设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