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里的养生学问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upp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捂秋冻”是我国民间的一句古老养生谚语,可是到底捂到什么程度合适?哪些部位需要捂?怎么捂?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没关系,我们来告诉你。
  俗话说“春捂秋冻,百病难碰”“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冠”,强调的就是季节转换时的养生技巧。春天万物复苏,初生的阳气就像刚刚萌发的幼小嫩芽,难以抵挡料峭的春寒。人体在寒冷情况下,抵抗力较弱,中医认为阳气不足,不能卫外,容易感受风寒,所以春季应讲究捂,以顾护阳气,避免感寒。春捂也体现了“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

为什么春天要捂?


  明代医家万全认为:“春乃少阳之气,万物之所发生者也。小儿初生日芽儿者,谓如草木之芽,受气初生,其气方盛,亦少阳之气方长未已。”这句话的意思是,少阳主春,虽具有旺盛的生机,但阳气尚少。小儿生机蓬勃,就像旭日东升,草木方萌,所以春天更应时时顾护孩子的少阳之气。
  春三月,乍暖还寒,气候多变,孩子的肺脏娇嫩,阳气不足,抵御风寒的能力较弱,所以极易受风寒侵袭,需要设法让他避寒就温。此外,经过寒冷的冬季,人体的血液循环相对缓慢,体温调节系统功能降低,肌肤在御寒冬衣的保护下,也缺乏对季节气候变化的适应,此时更应该注意给孩子进行春捂,衣服不可骤减,以免遇到天气变化或者倒春寒容易受凉,引起感冒等疾病。

春捂如何捂?


  俗话说“春天孩儿面,一天变三变”。春天的气温,前一天还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就可能寒流涌动,寒意肃杀,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气温骤降有关,比如小儿感冒、咳嗽、消化不良、腹痛等常见病,也有一些传染病如猩红热、风疹等也易在春季传播。所以,家长一定要关注天气的变化,随着天气变化给孩子及时加减衣服。
  春捂的含义 春捂包括两个含义,一是及时增衣服,二是不能减太快。春天北方的冷空气还比较强烈,几乎隔几天就有冷空气来袭。气温回冷要加衣御寒,气温回升,则还得再捂7~14天左右。尤其是体弱的小朋友,减得过快有可能冻出病来。
  春捂的程度 一般来说,穿衣原则以保证孩子的手是暖和的,额头和颈项处无汗就可以了。穿衣的薄厚程度可以参照妈妈的衣着,或比妈妈稍薄一些。
  春捂的部位 遵循“下厚上薄”的春捂原则。清代曹庭栋《养生随笔》提出“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寒”,即初春的防寒保暖尤其要注重下体的保暖,既养阳又收阴。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人体下部的血液循环比上部要差,更容易受到寒冷的侵袭。遵循 “背暖、肚暖、足要暖,头和心胸要寒”的原则,也就是宝宝的背部、腹部、双足要注意保暖,头部不要捂,所以家长尽量不要给宝宝戴很厚的帽子。

捂,因人而异


  春捂的目的是使自身的机体与自然界的变化相统一,然而每个孩子的体质是不同的,体内的阴阳状态也不一致,存在阴阳的偏颇,所以春捂要因人而异,灵活看待,比如气虚体质的孩子平时比较怕冷,不爱动,手脚偏凉,大便常不成形,面色苍白或者萎黄,这样的孩子一定要注意保暖,做好春捂。而有些孩子属于内热体质,平时性急好动,唇红便干,睡眠不安,手足心热,口中气臭,这样的孩子不适合春捂,捂得过度了,孩子反而容易上火,导致发热。
  关于春捂的几点贴心提醒
  进行户外慢运动
  家长可以给孩子穿得暖暖和和的,和他在户外进行一些慢运动,如放风筝、散步、玩球等,让孩子逐渐适应外界寒温的变化。在和孩子做运动时,以不出汗或出微汗为宜,如果出太多汗,孩子反而容易受寒,引发感冒咳嗽。在运动时,孩子穿衣应该宽松,便于穿脱及活动,如果出汗,不要立即给他脱衣。
  多吃蔬菜和水果
  春季虽春寒料峭,但也多风干燥,要给孩子多喝水,适当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煎炸食物,保证定时大便,切忌捂得过严,否则孩子春季极易上火,出现鼻衄、唇干、大便干燥等不适表现。
  保证充足的睡眠
  春季是生发的季节,也是孩子生长发育速度最快的季节,所以在适当春捂的同时,还要注意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注意饮食均衡,以保护他的阳气,增强体质,促进生长。
其他文献
通过微博征集,我们选中了2位宝宝作为我们今年的主角。从本期开始,我们将用一年的时间,关注他们的生长发育,并请专家跟踪点评和指导两位妈妈的养育,欢迎大家围观!  省心的一个月  伊娜宝宝是我家二宝,她在月子里很好带,吃奶,睡觉,便便,都没让我操心过。我是母乳喂养,第一个月宝宝每天大概要吃10次左右,具体的量不太清楚。大便每天6次左右。满月时,宝宝的身高是53厘米,体重是4.4千克。  虽然宝宝月子里
宝宝为什么没食欲?天气炎热,宝宝出汗多,唾液分泌减少,胃肠道蠕动抑制,消化器官血管收缩,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性低。换句话说,就是消化系统罢工了。如何提升宝宝的食欲?快来试试下面的妙招:  NO.1 夏日补水,不止是喝水一种方法  天气炎热,身体出汗就多!大量出汗后,宝宝体内的水分消耗过多。除了多给宝宝喝水,妈妈不妨注意增加食物中的含水量,含水量丰富的食物在夏天也更容易被宝宝接受。  ●粥、汤面
小宝宝要学走路了,这时候,你需要给他提供怎样的学步场地?又有哪些需要了解的安全常识呢?  宝刚学走路时,像个喝醉酒的人,摇摇晃晃,东扭西歪,随时都可能摔倒,所以,我们要绷紧安全这根弦,以免宝宝在短短的学步期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安全事项之行动方式  刚刚学走路的宝宝正处于摇晃期,此时家长不要使劲拉拽宝宝的手臂,以免造成宝宝肩关节、肘关节脱臼。一旦宝宝手臂脱臼,切不可帮宝宝揉、转,要找专科医生将
一年一度的父亲节又到了。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在父母必读杂志社工作的这十几年里,我遇到的那些爸爸们。  记得刚到杂志社没多久,我的主编就交给我一个父亲的专访栏目,每期都要找一个榜样父亲做采访。对于刚开始毫无资源和人脉的我来说,前几位爸爸也是主编帮我接洽的。第一位最值得记载,是学心理学出身的王坚教授,当时他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副院长(现在他是阿里巴巴的首席技术官)。我还清晰地记得他带我走进“微软”办
从1980年第3期起,一直到35年后的今天,从《襁褓中的教育》这篇写满字的文章,到“查查表对对看”用表格呈现1~3岁儿童语言、运动、心理发展过程,到今天的《成长里程碑》《儿童小档案》《教育问与答》等图文并茂的精美栏目,她坚持在每一本刊中用各种形式、以各种角度来介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对于那些父母最头疼的问题,比如“孩子为什么不好好吃饭”“他为什么坐不住”等,包括对玩耍的解读,对儿童情绪的解读,对
中国著名绘本作家,中国绘本发展先锋之一,曾获安徒生奖提名。代表作《小石狮》《兔儿爷》《京剧猫》《二十四节气》。  他擅长用自然元素讲故事,让孩子有天然的亲和感。作品多与乡村、山川、土地、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创作上汲取中国传统艺术精华,注重线条和墨色感,人物景致独特且充满诗意,极富情感表现力。  在生活中,他是个爱玩的爸爸,带着女儿体验自然的奇妙与美好。而且至今他自己,仍然是一个和自然拆分不开的野孩子
孩子无论是跟其他小朋友相处,还是跟自己的父母互动,似乎都只会用打人这一种方式。看似简单的打人动作,背后却牵扯出许多的问题来。那么,孩子们为什么会打人?只有了解清楚了孩子打人背后的心理机制,你才能用好对策,做到对症下药。  分年龄详解孩子打人背后的常规心理机制  其实,当孩子第一次扬起手,做出“打人”的动作时,背后的心理原因并不复杂。具体来说,不同年龄,其打人背后的心理机制也有各自的区分。  0~1
将少许婴儿油或婴儿润肤乳液倒在掌心,揉搓一会儿,让手变得柔软而温暖,就可以开始抚触了。抚触之前要把戒指摘下来,以免划伤宝宝。  脸的抚触  用两手的拇指指腹从宝宝的眉间向两侧轻轻按揉。两手的拇指从宝宝的下巴中间向外侧 、上方轻轻滑过 。  胸部的抚触  两只手分别放在宝宝胸部的下方,就是两侧的肋下缘,然后分别向对侧上方交叉着往上推,一直推到两侧的肩部,推的时候要避开乳头。  手部、腿部的抚触  一
宝宝快8个月了,是不是跟妈妈更亲啦?一起来看看第8个月的他有什么新本领吧。  他的身长体重  出生后第8个月,宝宝的体重增长速度变缓,身长增长较快,慢慢向幼儿体形发育。体重月增长约240 ~360 克,身长月增长1.3 ~1.5厘米。满8个月时,宝宝的生长指标如下:  他的吃喝拉撒  继续母乳或配方奶喂养,每日4~5次奶,每日总奶量约800毫升。辅食添加品种逐步增多,如米粉、烂粥、烂面条、菜末、水
病毒和细菌,它们并不是破坏免疫系统功能的唯一原因,过分追求洁净,爱用消毒剂,感冒发烧马上吃药,尽量让宝宝多穿些……父母的这些习以为常的做法都有可能成为宝宝免疫系统的破坏者。想要尽快帮宝宝摘掉小病号的称号,妈妈需要赶快行动起来进行排查。  感冒发烧马上吃药  宝宝一发烧,你是不是担心得不得了,不是急忙送医院,就是赶紧给他吃抗生素?要知道,抗生素可是一个盲人杀手,好坏细菌都会被它杀灭,频繁地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