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阅读;模拟表演;教学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12(B)—0041—0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传统意义的语文阅读教学注重的是教师的引导、点拨、启发,而新课程标准关于现代语文教学的阅读目标,在理念上有了较大变化。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学过程的感性经验支持,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尝试创设教学课文表演、参观、调查等体验式活动,让学生扮演其中角色,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回味,既促进了语文知识的消化、吸收和转化,又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仅谈谈笔者以教材改编课本剧的模拟表演体验式教学的点滴尝试,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模拟表演这种体验式教学,是在深读课文、品味语言、体悟情感基础上,把教材内容通过一定的语境和言行来显现的教学活动。它看似训练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际是在考查语言理解能力,并通过学生扮演其中角色使其真正读透语言。这样做强化了学生的主角意识,让学生真正吃透文章,理解课文,读出精彩,读出个性;并通过自己去改编剧本,进一步把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设计出切合文本情境的人物对话;然后自己表演、自己评议,实现对课文理解的升华。
在教学实施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比如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课堂内容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让每个学生都各有收获。
在教学中,对模拟表演时机和内容选择比较灵活,可以是课文学习中的某一个章节片段,如将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改编成课本剧,几名学生扮演其中角色。
皇帝的新装(节选)
侍从:游行大典现在开始!(官员持刀在前,大臣举华盖在后侧,侍从托“后裙”在后绕场慢行)
观众甲: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漂亮呀!
观众乙:看!他的后裙多美丽呀!
小孩:咦!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
观众甲:上帝哟!你听听这个天真的声音,有个小孩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
观众乙:他确实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皇帝:(惊恐,颤抖)我一定要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摆出更骄傲的神气,下场)
通过这段人物对话、动作、表情表现剧情和塑造形象,抓住皇帝爱新装的心理及大臣官员的阿谀奉承、谄媚献丑的个性,把两个骗子行骗的过程和官员的虚伪表现得淋漓尽致,揭示了皇帝及其随从人员愚蠢笨拙的特点,令人回味无穷。又如《变色龙》,通过探究分角色表演模拟,让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用自己的语言表现自己,让其丑恶的灵魂在前后矛盾、丑态百出中受到尖锐的批判和无情的鞭挞,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手法的讽刺效果。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可模拟表演某个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抓住角色的特征,细细品味、揣摩,深刻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体味角色的情感,活现角色。比如在学习完课文《扁鹊》后,可通过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表演及扁鹊四次拜见蔡桓公的情形,生动地活现教材场景,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这位医术精湛者的神情和心路历程。又如教材中涉及到对“哭”的几种演绎:抽泣→啜泣→呜咽→低声哭,可让学生细细揣摩,自己推断出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在几次有限的教学尝试中,笔者积极鼓励学生在细读课文、揣摩角色时,立足于自身的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想象力,把对所阅读教材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进而把思维碰撞的火花与迸发出的智慧和乐趣,完全赋予角色丰富的形象,形成对“剧本”和角色的大胆创造,这样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就会不断得以放大和增强。与此同时,笔者也试图转变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组织者和引导者,感受课文教学中使无声教材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生活剧后的反响,不断以趣味性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以上仅是笔者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初步探索,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融会贯通,以切实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和水平。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12(B)—0041—0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传统意义的语文阅读教学注重的是教师的引导、点拨、启发,而新课程标准关于现代语文教学的阅读目标,在理念上有了较大变化。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学过程的感性经验支持,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尝试创设教学课文表演、参观、调查等体验式活动,让学生扮演其中角色,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回味,既促进了语文知识的消化、吸收和转化,又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仅谈谈笔者以教材改编课本剧的模拟表演体验式教学的点滴尝试,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模拟表演这种体验式教学,是在深读课文、品味语言、体悟情感基础上,把教材内容通过一定的语境和言行来显现的教学活动。它看似训练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际是在考查语言理解能力,并通过学生扮演其中角色使其真正读透语言。这样做强化了学生的主角意识,让学生真正吃透文章,理解课文,读出精彩,读出个性;并通过自己去改编剧本,进一步把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设计出切合文本情境的人物对话;然后自己表演、自己评议,实现对课文理解的升华。
在教学实施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比如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课堂内容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让每个学生都各有收获。
在教学中,对模拟表演时机和内容选择比较灵活,可以是课文学习中的某一个章节片段,如将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改编成课本剧,几名学生扮演其中角色。
皇帝的新装(节选)
侍从:游行大典现在开始!(官员持刀在前,大臣举华盖在后侧,侍从托“后裙”在后绕场慢行)
观众甲: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漂亮呀!
观众乙:看!他的后裙多美丽呀!
小孩:咦!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
观众甲:上帝哟!你听听这个天真的声音,有个小孩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
观众乙:他确实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皇帝:(惊恐,颤抖)我一定要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摆出更骄傲的神气,下场)
通过这段人物对话、动作、表情表现剧情和塑造形象,抓住皇帝爱新装的心理及大臣官员的阿谀奉承、谄媚献丑的个性,把两个骗子行骗的过程和官员的虚伪表现得淋漓尽致,揭示了皇帝及其随从人员愚蠢笨拙的特点,令人回味无穷。又如《变色龙》,通过探究分角色表演模拟,让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用自己的语言表现自己,让其丑恶的灵魂在前后矛盾、丑态百出中受到尖锐的批判和无情的鞭挞,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手法的讽刺效果。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可模拟表演某个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抓住角色的特征,细细品味、揣摩,深刻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体味角色的情感,活现角色。比如在学习完课文《扁鹊》后,可通过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表演及扁鹊四次拜见蔡桓公的情形,生动地活现教材场景,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这位医术精湛者的神情和心路历程。又如教材中涉及到对“哭”的几种演绎:抽泣→啜泣→呜咽→低声哭,可让学生细细揣摩,自己推断出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在几次有限的教学尝试中,笔者积极鼓励学生在细读课文、揣摩角色时,立足于自身的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想象力,把对所阅读教材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进而把思维碰撞的火花与迸发出的智慧和乐趣,完全赋予角色丰富的形象,形成对“剧本”和角色的大胆创造,这样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就会不断得以放大和增强。与此同时,笔者也试图转变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组织者和引导者,感受课文教学中使无声教材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生活剧后的反响,不断以趣味性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以上仅是笔者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初步探索,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融会贯通,以切实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