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入性微针射频与等离子点阵射频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自身对照研究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lingyan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侵入性微针射频与等离子点阵射频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2017年1-3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收集30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将每例患者两侧面部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侵入性微针射频侧与等离子点阵射频侧,治疗间隔8~ 12周,共进行3次治疗。治疗前后由研究者采集患者面部照片对瘢痕评分,根据痤疮瘢痕临床分级标准权重评估整体改善度,由医生对皮损改善度进行主观评分;记录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患者自评疼痛度及满意度,用德国皮肤生理检测仪记录治疗前后面部表皮含水量、经表皮失水率、皮脂含量等数据。

结果

30例患者均完成3次治疗及3次随访。疗效:3次治疗后,侵入性微针射频侧评分为3.00 ± 0.91,22例获得> 50%改善,而等离子点阵射频侧评分为3.57 ± 0.57,29例获得> 50%改善,等离子点阵射频总体疗效优于侵入性微针射频(t= 2.894,P= 0.005)。对于Ⅴ型和U型瘢痕,侵入性微针射频侧与等离子点阵射频侧的整体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对于M型Rolling瘢痕,侵入性微针射频侧整体改善率为(36.5 ± 2.1)%,低于等离子点阵射频侧[(48.7 ± 3.4)%,P < 0.01]。侵入性微针射频侧疼痛评分为5.54 ± 0.57,明显低于等离子点阵射频侧(8.07 ± 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3次治疗后,侵入性微针射频侧与等离子点阵射频侧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10,P > 0.05),表皮含水量、TEWL、皮脂含量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两治疗侧均出现红斑、渗出或出血等不良反应。

结论

对于V型、U型瘢痕等较小的痤疮瘢痕,等离子点阵射频与侵入性微针射频治疗均可临床应用。而较大的M型Rolling瘢痕,优先选择等离子点阵射频治疗。

其他文献
《医院公益性的理念与探索》一书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连斌教授和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高解春教授联合主编,由第二军医大
颅脑创伤后,血浆中的谷氨酸升高是其并发肺损伤等外周组织炎性损伤的关键因素。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研究员周元国等历时7年研究发现该机制。该发现颠覆了此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的探讨晕痣临床特征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对2016年2-11月门诊晕痣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影响晕痣疗效相关因素。结果250例患者共293处皮损,单发219例(87.6%),多发31例(12.4%);皮损位于躯干部154处(52.6%)、面颈部127处(43.3%),直径5~ 20 mm。248例(99.2%)晕痣在自然病程中未完全自发消退。122例(48.8%)患者伴发白癜风。单因素分
目的研究住院病人恶性肿瘤构成,为防治恶性肿瘤和专科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对珠海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995~2004年间恶性肿瘤住院病人分布构成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并对10年间
随着配电网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智能配电网供电能力越来越强,如何在此基础上做出行之有效的规划,策划好将来运行的新思路,成为整个供电行业的重要课题和方向.本文通过介绍决
期刊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医患关系是医务工作者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特定的人际关系,对医疗效果起着无形的作用。随访工作的开展,正是本着沟通医患关系辅助医师圆满完成对病人的疾病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