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石油化工行业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竞争、发展的阶段,这也迫切要求我国石油企业积极实施油藏经营和低成本战略,尽快提高竞争能力。尽管石油企业近年来积极推行预算管理,并且也已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由于预算方法的局限和管理方式的粗放,不能适应在新形势下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和优化成本控制流程的发展需要,因此迫切需要改进。文章就石油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预算管理;现状;改进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成与运行以及油气行业体制改革的进程,石油企业的经营理念、成本意识、财务管理意识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强管理,规范运作,防范风险,提高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重要手段之一,也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
二、石油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意义
1.公司治理就是在现代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的委托代理关系。预算管理将经济资源予以分配,将企业的决策目标及其资源配置以预算的方式加以量化,并考核各项指标实施情况,从而成为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的手段之一。简单地说,全面预算能够促进企业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并使预算管理关注的重点从经营结果延伸到经营过程的管理。因此,预算管理是完善企业公司治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2.石油企业通过经营预算、财务预算、投资预算等涉及企业管理活动的各方面预算,将企业的人、财、物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规划企业成本、资金流转,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实力。
三、当前石油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预算工作重视不足,重编制轻执行
由于石油企业天然的垄断性以及长期计划经济经营模式,使各级管理者特别是基层领导对于预算本身并不是特别重视,认为预算可有可无,成本开支预算约束了手脚;或者预算重视短期活动,忽视长远发展目标;或者高层重视,中间积极编制,下级消极应付的现象,导致预算流于形式,形成了实事上的重预算轻执行现象,缺乏对于实际生产与经营的指导意义。
2.对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与事后的反馈力度不足
首先,一些石油企业没有将预算指标作为日常管理目标,或者不够细化,也就无法达到控制的目的。这样往往使预算沦为“花钱计划”,而不是全面控制的指标体系。其次,预算管理既是一个事前的管理,也是事中及事后的管理,即事前预测、事中监控反馈、事后总结改进。但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往往重视前端的编制,忽视了事中的监控与事后的反馈分析。此外,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往往没有合理的风险控制机制,使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各项风险没有得到足够的控制。
3.预算指标设置与编制过于形式化
科学的预算指标是企业长远发展规划与未来一定时期内经济资源耗费与成果的体现。当前,一些基层石油企业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对于下达给本地的经营计划没有理解透彻,对于可能发生的新项目没有足够的预计,而是按以前年度的模式,进行增量或定基的预算编制,这就使得企业预算与企业发展规划、生产运营与财务管理出现错位或矛盾。
四、加强石油企业预算管理的举措
1.重视预算管理,构建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
(1)要加强全员对预算管理在石油企业中作用的认识。首先,要认识到预算对于本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与企业目标的实现和个人的绩效评价的关系。这是因为,预算指标事实上就是企业经营业绩的货币化体现。
(2)要从提高执行力的角度来看待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企业管理者要跳出专业看预算,认识到预算对于中心工作的指导意义。由于石油企业的领导者往往是油气勘探方面的专家,主客观原因导致其对于预算管理的认识性不足,从而影响预算的执行力。但预算的编制与执行,事实上就是责权对等的一个任务书,因此,全员都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
(3)石油企业要建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基层局(公司)要由法人亲自抓预算工作,按照销售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成本预算等几大板块建立预算管理体系。财务部、生产运营部为预算主导部门,其他各业务部门或勘探队为二级责任人,员工为预算指标的直接控制者与责任者。
2.加强预算的事前编制与事中的执行控制
(1)预算的事前工作主要是预算指标的制定。石油企业预算指标的确定主要是考虑指标的科学性问题。根据上级下达的各项经营指标,基层石油企业应根据历史数据、未来市场的预测进行编制调整。对于不同的指标分解到不同的部门。就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来看,还要充分预测新项目的突破性成果对成本的追加或产销量的提高。
(2)石油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把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作为重点进行,以成本控制为基础,现金流量控制为核心,促进企业整体价值的实现。这就要求石油企业要结合具体的业务行为,做好资金与成本的专项预算,从资金的预算、决算、核算、使用、全过程进行考虑,避免资金的闲置或不足,保证有限的资金能够应用到预定的途径,起到预定的作用。
3.构建完整的预算执行监督体系
预算执行的监督与评价是预算能够有效实施的保障。一是事中的反馈与调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石油企业的经济资源流入、周转、回收进行控制,使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均受控于预算管理体系之中。其次,对于预算执行的结果,做好考核与分析。一是要对于预算执行的例外情况进行分析,确认异动的合理性。二是对于未达标的指标,要视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并明确责任。在此项工作中,除各职能部门自己要引起重视外,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也要承担相应的工作,绩效考核评价还应有企业运营部门与人事部门的参与,以真正做到权责对等。三是无论是预算例外的调整或评价结果的确认,都要报上级主管部门确认,以维护预算的权威性。
五、结论
预算管理是石油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方法。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预算管理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石油企业在预算管理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但从本质上实现预算管理的根本目标以及全面预算管理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通过预算的科学编制、严格执行、反馈与评价,可以全过程地对石油企业的业务与经济价值流转进行动态的监控,是石油企业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春华,严明.关于油田企业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04).
[2]王燕,张自伟.石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6).
关键词:预算管理;现状;改进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成与运行以及油气行业体制改革的进程,石油企业的经营理念、成本意识、财务管理意识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强管理,规范运作,防范风险,提高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重要手段之一,也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
二、石油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意义
1.公司治理就是在现代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的委托代理关系。预算管理将经济资源予以分配,将企业的决策目标及其资源配置以预算的方式加以量化,并考核各项指标实施情况,从而成为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的手段之一。简单地说,全面预算能够促进企业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并使预算管理关注的重点从经营结果延伸到经营过程的管理。因此,预算管理是完善企业公司治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2.石油企业通过经营预算、财务预算、投资预算等涉及企业管理活动的各方面预算,将企业的人、财、物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规划企业成本、资金流转,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实力。
三、当前石油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预算工作重视不足,重编制轻执行
由于石油企业天然的垄断性以及长期计划经济经营模式,使各级管理者特别是基层领导对于预算本身并不是特别重视,认为预算可有可无,成本开支预算约束了手脚;或者预算重视短期活动,忽视长远发展目标;或者高层重视,中间积极编制,下级消极应付的现象,导致预算流于形式,形成了实事上的重预算轻执行现象,缺乏对于实际生产与经营的指导意义。
2.对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与事后的反馈力度不足
首先,一些石油企业没有将预算指标作为日常管理目标,或者不够细化,也就无法达到控制的目的。这样往往使预算沦为“花钱计划”,而不是全面控制的指标体系。其次,预算管理既是一个事前的管理,也是事中及事后的管理,即事前预测、事中监控反馈、事后总结改进。但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往往重视前端的编制,忽视了事中的监控与事后的反馈分析。此外,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往往没有合理的风险控制机制,使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各项风险没有得到足够的控制。
3.预算指标设置与编制过于形式化
科学的预算指标是企业长远发展规划与未来一定时期内经济资源耗费与成果的体现。当前,一些基层石油企业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对于下达给本地的经营计划没有理解透彻,对于可能发生的新项目没有足够的预计,而是按以前年度的模式,进行增量或定基的预算编制,这就使得企业预算与企业发展规划、生产运营与财务管理出现错位或矛盾。
四、加强石油企业预算管理的举措
1.重视预算管理,构建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
(1)要加强全员对预算管理在石油企业中作用的认识。首先,要认识到预算对于本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与企业目标的实现和个人的绩效评价的关系。这是因为,预算指标事实上就是企业经营业绩的货币化体现。
(2)要从提高执行力的角度来看待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企业管理者要跳出专业看预算,认识到预算对于中心工作的指导意义。由于石油企业的领导者往往是油气勘探方面的专家,主客观原因导致其对于预算管理的认识性不足,从而影响预算的执行力。但预算的编制与执行,事实上就是责权对等的一个任务书,因此,全员都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
(3)石油企业要建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基层局(公司)要由法人亲自抓预算工作,按照销售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成本预算等几大板块建立预算管理体系。财务部、生产运营部为预算主导部门,其他各业务部门或勘探队为二级责任人,员工为预算指标的直接控制者与责任者。
2.加强预算的事前编制与事中的执行控制
(1)预算的事前工作主要是预算指标的制定。石油企业预算指标的确定主要是考虑指标的科学性问题。根据上级下达的各项经营指标,基层石油企业应根据历史数据、未来市场的预测进行编制调整。对于不同的指标分解到不同的部门。就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来看,还要充分预测新项目的突破性成果对成本的追加或产销量的提高。
(2)石油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把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作为重点进行,以成本控制为基础,现金流量控制为核心,促进企业整体价值的实现。这就要求石油企业要结合具体的业务行为,做好资金与成本的专项预算,从资金的预算、决算、核算、使用、全过程进行考虑,避免资金的闲置或不足,保证有限的资金能够应用到预定的途径,起到预定的作用。
3.构建完整的预算执行监督体系
预算执行的监督与评价是预算能够有效实施的保障。一是事中的反馈与调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石油企业的经济资源流入、周转、回收进行控制,使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均受控于预算管理体系之中。其次,对于预算执行的结果,做好考核与分析。一是要对于预算执行的例外情况进行分析,确认异动的合理性。二是对于未达标的指标,要视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并明确责任。在此项工作中,除各职能部门自己要引起重视外,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也要承担相应的工作,绩效考核评价还应有企业运营部门与人事部门的参与,以真正做到权责对等。三是无论是预算例外的调整或评价结果的确认,都要报上级主管部门确认,以维护预算的权威性。
五、结论
预算管理是石油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方法。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预算管理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石油企业在预算管理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但从本质上实现预算管理的根本目标以及全面预算管理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通过预算的科学编制、严格执行、反馈与评价,可以全过程地对石油企业的业务与经济价值流转进行动态的监控,是石油企业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春华,严明.关于油田企业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04).
[2]王燕,张自伟.石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