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集肤效应电伴热施工要保证集肤效应伴热管向工艺管道传热性能良好,工艺管道安全运行,防止电流流失要重视施工工艺方法。本文通过对集肤效应电伴热施工工艺方法研究,得出适当的伴热电缆穿线、伴热管焊接、伴热管与工艺管的焊接及防腐保温等方面的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集肤效应;电伴热;施工
1、管道焊接要求
1.1集肤效应电伴热伴热管焊接
1)伴热管的焊接应符合相应焊接工艺规程的规定。
2)伴热管的焊接应在防腐、保温施工之前进行,在预制场预先焊接在主管道上。焊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管线变形。
3)热管与工艺管道的焊接须保证一定焊道长度和间隙,交错焊接。要求如下:
焊接焊道长度:100mm;
焊道间距:150mm;
焊道高度:4-5mm;
焊道宽度:3mm;
焊接方法:上下或左右交错焊接。
4)焊接采用交错焊接,焊道要光滑无砂眼、无裂缝、无加渣,热管保持与工艺管道平直、无变形(易于穿接伴热电缆)。
5)工艺管道和热管无焊漏
6)为保证焊接质量,焊接前一定要除去油污和灰尘。
7)焊接时熔液不得滴入热管内,所以电流不应过大,采用较细焊条(一般为Φ2.5或Φ3.2的焊条为宜)。
8)套管与热管连接时应首先将套管端口去毛刺、倒圆角,保证与热管连接处内壁光滑,然后加套管,套管应焊接在热管上。套管内径大于热管外径1mm,壁厚与热管相同,长度为80mm。具体连接如下图所示:
9)热管与工艺管道之间的空隙用导热胶泥填充、密封,以利于传热,
10)焊接后热管应用外径小于热管内径2mm的通管器通管。
1.2接、拉线盒焊接
1)当热管焊接达一定长度(一般为50m~60m左右)可装一个拉线盒,250m~300m可装一个接线盒。长度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实际安装接、拉线盒的位置要认真作好记录。
2)接、拉线盒与热管用套管进行对接,要求最小对接间隙。
3)接、拉线盒与工艺管道要求四周紧密满焊。
2、集肤效应电伴热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2.1工艺流程
1)集肤效应系统所有主材、辅材进行检验,包括控制系统、伴热电缆等产品必须符合技术规范。
2)检查工艺管道接头焊接质量及弯管有无虚焊、凹凸等缺陷,利于集肤效应伴热系统热管预制。
3)对工艺管道进行清理,保证工艺管道表面无污渍、无油渍,利于热管焊接。
4)热管、套管、接、拉线盒除锈、防腐刷漆。
5)热管、套管、接、拉线盒端口倒角打磨,倒角角度45°,保证端口光滑无毛刺。
6)用套管对热管进行对接,套管内径大于热管外径1mm。
7)热管随工艺管道的弯头进行弯管预制。
8)热管、套管、接、拉线盒按要求用喉箍捆扎预制在工艺管道上,尽量使热管与工艺管道保持最小间隙,且在一条直线上。
9)根据工艺管道的走向及弯管分布情況适当加入中间盒、缓冲盒。
10)热管焊接在工艺管道上。
11)热管焊接后补漆。
12)穿入预制铁丝的同时穿入线球进行检测。
13)热管的端口进行封口。
14)鼓风吹扫热管内杂质,保持热管内无尘埃。
15)集肤电缆按顺序穿入热管,并在每个接、拉线盒中留有余量。
16)填充导热胶泥:热管与工艺管道间隙,用导热胶泥进行填充、密封,保证导热胶泥与工艺管道的接触面不小于3-5mm。
2.2插入管的安装
1)热管或接、拉线盒与热管不能严密对接时,中间需放置插入管。
2)插入管端口须倒角打磨,倒角角度45°,保证端口光滑无毛刺。
3)插入管尺寸视间距而定,保证对接间隙最小。
4)安装插入管前应将套管装在热管的一侧。安装插入管后,在热管上对称地焊接套管,焊接后去除毛刺。
2.3伴热电缆穿线
1)热管内穿伴热电缆需在工艺管道焊接合格并试压合格后方能进行。
2)当接、拉线盒焊接完毕后,在拉线之前要确认已用空气吹扫过,管内没有杂物,比如杂质和湿气,在接线之前要清理所有的阻隔物。
3)穿伴电缆应从一端向另一端按次序一段一段进行,边穿线,边接线。在接线过程中要十分小心,避免破坏伴热电缆保护套。
4)伴热电缆穿管前,伴热电缆与预制铁丝应该良好连接,以防穿越时脱落。
5)伴热电缆穿入热管时,在每个接、拉线盒的位置至少留守一人以协助穿拉伴热电缆,伴热电缆卷应安放在固定的线轴架上,既可轻松地拉拽,又可防止缠绕或卷曲。
6)伴热电缆穿热管时,每一操作人员须缓慢拉拽、放送,以防伴热电缆卷曲、打折和损伤。随着伴热电缆不断地进入加热管内,拽绳必须安装或拉到下一个接、拉线盒处。
7)伴热电缆穿过热管后,须逐段检验绝缘,并作相关检验记录。接线后检验全长绝缘和电阻,作详实记录。
8)仔细疏导和监视通过每个接、拉线盒内的伴热电缆,确保在每个接、拉线盒内留有足够的长度。
9)伴热电缆的连接采用压接方法,拉线时应注意拉线引力不能超过规定值;
10)伴热电缆连接后,应及时进行绝缘处理。
11)在完成拉线、接头接好后,需立即盖好接、拉线盒,需防止进入潮气或进水。
12)当全部伴热电缆穿完后,每段伴热电缆需用欧姆表检测,每段电缆要加以10000V电压1分钟以上,最低可以接受的电阻是100MΩ/km。
3、结束语
集肤效应电伴热是长、中、短距离金属输液管道较好的伴热和加热方法,适用于管道的不同敷设方式及场所,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特别在热油管道输送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集肤效应;电伴热;施工
1、管道焊接要求
1.1集肤效应电伴热伴热管焊接
1)伴热管的焊接应符合相应焊接工艺规程的规定。
2)伴热管的焊接应在防腐、保温施工之前进行,在预制场预先焊接在主管道上。焊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管线变形。
3)热管与工艺管道的焊接须保证一定焊道长度和间隙,交错焊接。要求如下:
焊接焊道长度:100mm;
焊道间距:150mm;
焊道高度:4-5mm;
焊道宽度:3mm;
焊接方法:上下或左右交错焊接。
4)焊接采用交错焊接,焊道要光滑无砂眼、无裂缝、无加渣,热管保持与工艺管道平直、无变形(易于穿接伴热电缆)。
5)工艺管道和热管无焊漏
6)为保证焊接质量,焊接前一定要除去油污和灰尘。
7)焊接时熔液不得滴入热管内,所以电流不应过大,采用较细焊条(一般为Φ2.5或Φ3.2的焊条为宜)。
8)套管与热管连接时应首先将套管端口去毛刺、倒圆角,保证与热管连接处内壁光滑,然后加套管,套管应焊接在热管上。套管内径大于热管外径1mm,壁厚与热管相同,长度为80mm。具体连接如下图所示:
9)热管与工艺管道之间的空隙用导热胶泥填充、密封,以利于传热,
10)焊接后热管应用外径小于热管内径2mm的通管器通管。
1.2接、拉线盒焊接
1)当热管焊接达一定长度(一般为50m~60m左右)可装一个拉线盒,250m~300m可装一个接线盒。长度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实际安装接、拉线盒的位置要认真作好记录。
2)接、拉线盒与热管用套管进行对接,要求最小对接间隙。
3)接、拉线盒与工艺管道要求四周紧密满焊。
2、集肤效应电伴热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2.1工艺流程
1)集肤效应系统所有主材、辅材进行检验,包括控制系统、伴热电缆等产品必须符合技术规范。
2)检查工艺管道接头焊接质量及弯管有无虚焊、凹凸等缺陷,利于集肤效应伴热系统热管预制。
3)对工艺管道进行清理,保证工艺管道表面无污渍、无油渍,利于热管焊接。
4)热管、套管、接、拉线盒除锈、防腐刷漆。
5)热管、套管、接、拉线盒端口倒角打磨,倒角角度45°,保证端口光滑无毛刺。
6)用套管对热管进行对接,套管内径大于热管外径1mm。
7)热管随工艺管道的弯头进行弯管预制。
8)热管、套管、接、拉线盒按要求用喉箍捆扎预制在工艺管道上,尽量使热管与工艺管道保持最小间隙,且在一条直线上。
9)根据工艺管道的走向及弯管分布情況适当加入中间盒、缓冲盒。
10)热管焊接在工艺管道上。
11)热管焊接后补漆。
12)穿入预制铁丝的同时穿入线球进行检测。
13)热管的端口进行封口。
14)鼓风吹扫热管内杂质,保持热管内无尘埃。
15)集肤电缆按顺序穿入热管,并在每个接、拉线盒中留有余量。
16)填充导热胶泥:热管与工艺管道间隙,用导热胶泥进行填充、密封,保证导热胶泥与工艺管道的接触面不小于3-5mm。
2.2插入管的安装
1)热管或接、拉线盒与热管不能严密对接时,中间需放置插入管。
2)插入管端口须倒角打磨,倒角角度45°,保证端口光滑无毛刺。
3)插入管尺寸视间距而定,保证对接间隙最小。
4)安装插入管前应将套管装在热管的一侧。安装插入管后,在热管上对称地焊接套管,焊接后去除毛刺。
2.3伴热电缆穿线
1)热管内穿伴热电缆需在工艺管道焊接合格并试压合格后方能进行。
2)当接、拉线盒焊接完毕后,在拉线之前要确认已用空气吹扫过,管内没有杂物,比如杂质和湿气,在接线之前要清理所有的阻隔物。
3)穿伴电缆应从一端向另一端按次序一段一段进行,边穿线,边接线。在接线过程中要十分小心,避免破坏伴热电缆保护套。
4)伴热电缆穿管前,伴热电缆与预制铁丝应该良好连接,以防穿越时脱落。
5)伴热电缆穿入热管时,在每个接、拉线盒的位置至少留守一人以协助穿拉伴热电缆,伴热电缆卷应安放在固定的线轴架上,既可轻松地拉拽,又可防止缠绕或卷曲。
6)伴热电缆穿热管时,每一操作人员须缓慢拉拽、放送,以防伴热电缆卷曲、打折和损伤。随着伴热电缆不断地进入加热管内,拽绳必须安装或拉到下一个接、拉线盒处。
7)伴热电缆穿过热管后,须逐段检验绝缘,并作相关检验记录。接线后检验全长绝缘和电阻,作详实记录。
8)仔细疏导和监视通过每个接、拉线盒内的伴热电缆,确保在每个接、拉线盒内留有足够的长度。
9)伴热电缆的连接采用压接方法,拉线时应注意拉线引力不能超过规定值;
10)伴热电缆连接后,应及时进行绝缘处理。
11)在完成拉线、接头接好后,需立即盖好接、拉线盒,需防止进入潮气或进水。
12)当全部伴热电缆穿完后,每段伴热电缆需用欧姆表检测,每段电缆要加以10000V电压1分钟以上,最低可以接受的电阻是100MΩ/km。
3、结束语
集肤效应电伴热是长、中、短距离金属输液管道较好的伴热和加热方法,适用于管道的不同敷设方式及场所,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特别在热油管道输送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