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思考课堂 促专业成长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815034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學思考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核心。而引导学生思考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巧创课堂情境、巧设课堂操作、巧导课堂提问、巧构课堂环节,打造思考的课堂,高效的课堂,促师生共同成长。
  【关键词】数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84-01
  数学思考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核心。数学思考作为三维目标中的“过程方法性目标”,实际上是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智力、学会数学思考。教师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深化课改以来,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断出现教学理念新、教材灵活处理、三维目标四个基础得到落实、情感态度得到培养、学生全面参与、全面收获的优质高效课堂。但发展总会不平衡,仍然会看到这样的数学课堂:(1)披著华丽外衣的数学课堂,情境浮华不着边际,问题比比皆是。(2)为操作而设的操作,为环节而设的操作,低效媚俗。(3)功利性强,只关注预设,不注重生成。(4)忽视学生兴趣,少活动载体,课堂缺乏活力。(5)教师专业素养不高,把握教材有偏差,课堂教学随意性大等等。
  教师如何让有“温度”没有“深度”,有“过程”没有“思考”,有“完成”没有“生成”的课堂变为思考的课堂,有效的课堂呢?
  一、巧创课堂情境:去华丽外衣,重务实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在数学教学中,好的问题情景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发求知欲、唤醒好奇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富有吸引力,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笔者在黑板上随意写出两个数63和58,并说出63是3的倍数,学生一定会说他们也知道,此时教师马上又写出178和237,问学生还会很快判断吗?这时学生一定不出声了,老师很快说出237是3的倍数,学生开始好奇,为什么老师这么厉害?此时教师让学生任意说出几个数字,老师都快速判断,所有学生的好奇心都唤醒了。教师顺势引导:学习了这节课后,你也会一样厉害。在这样的激发引下,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课堂效率也很高。
  二、巧设课堂操作:去低效操作,引深层思考
  《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让思考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思考的方法、思考的方式,从而使得课堂更加有效、高效。例如,在教学《密铺》这一课时,我整节课让学生合作操作了5次(三角形的密铺、四边形的密铺、五边形的密铺、六边形的密铺、圆形的密铺),向学生提出12个思考问题,学生向我质疑提出3个问题后完成了让听课老师鼓掌赞誉的一节课。最后与学生、听课老师一起体悟到:数学实践活动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数学、进行数学思考和反思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延伸。
  三、巧导课堂提问:去做秀提问,做有效引领
  《标准》说“有效的设问,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思维从问题开始,教师巧妙设置的问题,是师生间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是师生的思想认识产生共鸣的纽带。例如:在教学北师版五年级第四单元“比较图形的面积”时,我首先让学生看到标题后思考:你有什么想法?希望通过本节课获取的什么知识?同学们思考了后汇报:生1:图形的面积有大有小。生2:图形的面积是指图形大小的。生3:怎么样比较图形的大小?接着我出示课本中10个图形,让同学们通过比较任意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得出比较的方法:直接比较、重叠方法比较、借助参照物比较、借助数方格的方法,接着引发学生思考:像图9、图10比较时,还能用上面的简单方法吗?学生通过观察,图9是不规则的图形,图10是规则的长方形,确实不能用上面的方法。我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能否把不规则的图形变成规则的图形呢?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同学马上回答:可以。这时,我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移一移,很快就有学生把割补的图形展现出来了。分割移补的方法跃然脑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做到少一些空泛的作秀,多一些有效的引领。利用课堂提问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利用学生集体的智慧,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达到利用课堂提问引领学生有效地开展课堂学习的目的。
  四、巧构课堂环节:去形式铺设,多能力提升
  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不能定太多的、过于丰富的目标,应该从课堂整体入手,考虑每节课的特点,或注重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过程体验,或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样才能较为全面地落实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当然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也就能得到落实。如:北师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平移”,很多执教老师找来许多平移、旋转、对称的动画图案,作为情境出现让学生欣赏后判断哪种现象是平移现象,揭示课题后出示方格纸图,让学生动手平移,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平移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似乎有情景有活动有总结,但却不是高效的课堂。思考课堂应该是这样的:教学情景只出现平移的现象,让学生直接感知,直奔主题,然后把实物虚化成一条边线和某一个点,再平移,让学生经历具体实物到图案的点、线平移的转化过程。此时水到渠成出示方格纸图让学生平移活动……最后总结出平移的方法。这样设计、引导,目标清晰,更有思考。实物虚成线和点平移意味着什么?又有方法:平移时选点移点,连点成形。还有数学思想:转化。学生因为掌握了方法,很快完成了练习,并且很快突破难点,自信地完成学习任务,获得喜悦的学习情感。我们只要在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让思考贯穿教学设计和学习过程中,去无效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思考的方法、思考的方式,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得课堂更加有效、高效,学生综合能力就得以提升。
  总之,真正有效地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教师是真正的执行者和落实者。所以首先教师必须真正把握教材明确编者意图,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数学思考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然后在数学课堂中,努力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考环境,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不断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力度,感受数学思考的魅力,使学生成为会数学思考,乐于数学思考的人,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只要我们遵循《标准》,不断构建思考的课堂,才能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础理念”、“课程内容”、“课程目标”.
  [2]钟启泉著《读懂课堂》第11-15页、89-95页、124-126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彭贤智“以学生为主——当代教育改革新思潮”[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何處理好跟学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对于信息技术课,很多学生是抱着来玩的心态的。那如何让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既轻松又有序?从开学第一次课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不失为一种成功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 第一课 纪律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93-02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有经验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园林绿化越来越得到社会上广泛的关注与重视。由于城市的经济水平高速提升,人民对于生活的美好向往越来越凸显,就特别需要环境的优美。城市规划的
【摘 要】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从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转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平等中的首席”。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计算机专业知识扎实,计算机操作娴熟,其他各种相关的知识储备也应该尽量丰富。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 师生关系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94-01  21 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
研究了混凝土结构在冬季施工中的方法。在-15℃以上的气温环境中,采用42.5以上等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用全封闭式搅拌站进行搅拌,采取延长搅拌时间、保温养护等一系列
During the process of preparation and occurrence of a large earthquake,the stress-strain state along the fault zone has close relation with the weak seismicity
城市化的发展虽然给经济带来了稳定提升, 但随之而来产生的生态问题和矛盾也日益突出.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在不断提升, 现代化城市当中的市政城市园林也成为了不可或缺的
“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不知经年,多肉植物悄然融入我每天的工作生活,细品每一篇肉肉美文,爱上每一幅独特个性的她,或是
本文就公园的主要景观植物配置及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的现状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治对策,通过技术手段优化设计公园的主要景观植物配置,完善植物生态系统。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的
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要建立在旅游环境管理策略科学运用的基础之上,只有加强综合保护和治理的力度,才能延长森林公园的旅游寿命。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分析旅游环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