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理解团体辅导概念基础上,结合思政教育特点,讨论在学生工作中应用团体辅导的现实可能性:团体辅导关注学生差异性教育、帮助学生面临的成长课题、帮助学生特殊群体、便于了解学生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并提出可操作性团体辅导方案以及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团体辅导学生工作中应用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a)-0020-02
1 理解团体辅导
团体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个体通过彼此互动,互相影响的个体集合体。一个有意义的团体,须具备四个要素:第一,有一定规模,即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第二,彼此有共识,既有共同目标。第三,成员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第四,有一定的规范。即通过共识和互动,形成团体规范,且为大家所遵守。团体辅导是指在团体的环境下为成员提供帮助与指导的一种辅导方式,即是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或方法,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过程,促进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增进适应能力,以预防或解决问题并激发个人潜能的助人过程。[1]
由此可见,团体是一种情境,团体辅导的目的是借团体情境的动力助个人成长的过程。其优点在于:(1)感染力强、影响广泛。(2)效率高、省时省力。(3)效果容易巩固。(4)特别适用于需要改善人际关系的人。鉴于此,我国很多高校已将团体辅导应用在学生工作中,很多研究也表明收到良好效果。
2 学生工作中应用团体辅导的现实可能性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于育人,即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与阶段性、稳定性与可变性、不均衡性、差异性等特点。团体辅导结合这些特点设计主题和方案,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育人功能提供现实可能性。
2.1 团体辅导关注学生差异性教育
学生多元的价值观、丰富的信息、独到的思想和个性化的行为方式无疑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学校的学科教育将系统知识分门别类,授予学生,为社会培养更优秀专业人才,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关注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发挥个性,增进价值。面对这许许多多独特个体,简单的思想政治说教和教条的管理方式已不能信服于思维新颖独特的学生。团体辅导创设的团体情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让人们体验或对过去进行再体验,引导体验者审视自己的体验,积累积极正面的体验,使心智得到改善和建设。每个人的经验不同,即便我们告诉学生“这个应该、那个不应该”也是徒劳的,我们要做的是引导他们不断内省,了解他人的价值观同时反观自己,调整自己,由自己切身感受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调整自己的价值观的重要性。团体活动尊重学生人格、肯定学生价值、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学生真正植于内心的感悟才是他们的获得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收获。
2.2 团体辅导帮助学生面临的成长课题
人际适应、生活适应、个性发展、学业发展、职业生涯发展等是学生在大学期间共同面临的成长课题,他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思想、感受、行为,需要建立协调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需要克服种种困难完成学业,需要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并求职择业,需要培养自信和掌握社交技能,需要改善适应水平保持心理健康。面对团体成员,他们困惑相似,一起讨论交流,从同伴那里得到支持、安全感、信任感,更容易对朋友吐露心中烦恼,也容易接受朋友观点。[2]思想政治教育不在是简单说教,而是和学生每个人的成长息息相关,通过他们自我探索、自我教育实现成长与发展。
2.3 团体辅导帮助学生特殊群体
高校学生存在一些特殊学生群体,例如:经济困难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学生、留级生群体,这些学生群体有类似困扰。他们大多敏感、焦虑、内向,与老师和学生缺乏交流,无法处理来自社会、学校、家长、老师的压力。在团体辅导中,他们有共同面对的困扰,相互倾诉,了解同伴多有类似的问题,团体成员之间能够设身处地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可以减少孤单和不幸感,借助团体力量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释放压力。
2.4 便于了解学生特点
不同的社会环境、成长经历造就独特个体。一方面,在团体活动中,会出现沉默、依赖、不同图的成员,遇到自己的敏感话题,他们不愿在老师、同学面前过多提及。在团体活动初创阶段,他们也大多表现出脱离群体现象,在工作阶段的活动中存在抗拒、刻意回避等情况。对于内向、自我认识偏低、无安全感、防御心理过强的学生进行重点帮助和引导;另一方面,在团队中自然形成一些领导者,这部分同学有较好的团队管理能力,例如敏感、有洞察力、有自信心、外向、善与人相处等,而这部分同学具有学生干部的潜质。辅导员作为团体辅导领导者,能够通过学生外在特点有效甄别。
2.5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具有人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力,人还具有认识和改造自己的能力。大学生的成长由青春期过渡到青年时期,具有自我意识和规划自己未来、为未来发展创造条件的能力,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有主观意识的个体,教育方式应该摆脱全盘吸收、机械反应模式,而是重视学生按照个体的态度、情感、意志做出的反应。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积极有效的思政教育是学生自我选择和判断后生成。团体辅导的目的是让学生呈现自己的状态,剖析自我,没有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他们更乐于自我反思,找到解决办法。
3 团体辅导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
团体辅导结合辅导员工作需求,可以在学生中广泛运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班级教育、特定学生群体的教育。
3.1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的主流思想是健康向上的,但是他们对团支部活动、党支部谈话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抵触。例如:团体辅导运用于党支部学习,尝试在轻松氛围下达到教育目的。
如表1所示。
3.2 班级管理
自从高校实施学分制和选课制以来,学生学习和交流已上课班级为主,行政班级的骄傲与、管理功能日益弱化,班级存在着凝聚力、归属感缺乏的问题。团体辅导有助于促进同学交流,形成良好班风,促进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现以清华大学学生生活团体辅导方案为例[2]。
如表2所示。
3.3 特定学生群体的教育
学生工作者经常与特定群体交流,本文针对贫困生、学生干部提出辅导内容,试图解决学生的困惑。
如表3所示。
4 思考的问题
虽然团体辅导有效性被很多学者证实,但每次辅导的有效性与领导者有很大关系,所以,如何培养一批合格的学生团体辅导领导者,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团体辅导案设计需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修改,达到教育目的,但是学生很多分享的内容或是主观报告与主题不符合。如何保证活动意义?总之团体辅导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研究,对于督导和团体领导者是个长期考验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曾保春.团体督导:当前高校学生工作新模式的探讨[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2] 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7.
关键词:团体辅导学生工作中应用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a)-0020-02
1 理解团体辅导
团体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个体通过彼此互动,互相影响的个体集合体。一个有意义的团体,须具备四个要素:第一,有一定规模,即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第二,彼此有共识,既有共同目标。第三,成员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第四,有一定的规范。即通过共识和互动,形成团体规范,且为大家所遵守。团体辅导是指在团体的环境下为成员提供帮助与指导的一种辅导方式,即是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或方法,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过程,促进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增进适应能力,以预防或解决问题并激发个人潜能的助人过程。[1]
由此可见,团体是一种情境,团体辅导的目的是借团体情境的动力助个人成长的过程。其优点在于:(1)感染力强、影响广泛。(2)效率高、省时省力。(3)效果容易巩固。(4)特别适用于需要改善人际关系的人。鉴于此,我国很多高校已将团体辅导应用在学生工作中,很多研究也表明收到良好效果。
2 学生工作中应用团体辅导的现实可能性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于育人,即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与阶段性、稳定性与可变性、不均衡性、差异性等特点。团体辅导结合这些特点设计主题和方案,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育人功能提供现实可能性。
2.1 团体辅导关注学生差异性教育
学生多元的价值观、丰富的信息、独到的思想和个性化的行为方式无疑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学校的学科教育将系统知识分门别类,授予学生,为社会培养更优秀专业人才,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关注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发挥个性,增进价值。面对这许许多多独特个体,简单的思想政治说教和教条的管理方式已不能信服于思维新颖独特的学生。团体辅导创设的团体情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让人们体验或对过去进行再体验,引导体验者审视自己的体验,积累积极正面的体验,使心智得到改善和建设。每个人的经验不同,即便我们告诉学生“这个应该、那个不应该”也是徒劳的,我们要做的是引导他们不断内省,了解他人的价值观同时反观自己,调整自己,由自己切身感受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调整自己的价值观的重要性。团体活动尊重学生人格、肯定学生价值、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学生真正植于内心的感悟才是他们的获得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收获。
2.2 团体辅导帮助学生面临的成长课题
人际适应、生活适应、个性发展、学业发展、职业生涯发展等是学生在大学期间共同面临的成长课题,他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思想、感受、行为,需要建立协调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需要克服种种困难完成学业,需要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并求职择业,需要培养自信和掌握社交技能,需要改善适应水平保持心理健康。面对团体成员,他们困惑相似,一起讨论交流,从同伴那里得到支持、安全感、信任感,更容易对朋友吐露心中烦恼,也容易接受朋友观点。[2]思想政治教育不在是简单说教,而是和学生每个人的成长息息相关,通过他们自我探索、自我教育实现成长与发展。
2.3 团体辅导帮助学生特殊群体
高校学生存在一些特殊学生群体,例如:经济困难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学生、留级生群体,这些学生群体有类似困扰。他们大多敏感、焦虑、内向,与老师和学生缺乏交流,无法处理来自社会、学校、家长、老师的压力。在团体辅导中,他们有共同面对的困扰,相互倾诉,了解同伴多有类似的问题,团体成员之间能够设身处地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可以减少孤单和不幸感,借助团体力量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释放压力。
2.4 便于了解学生特点
不同的社会环境、成长经历造就独特个体。一方面,在团体活动中,会出现沉默、依赖、不同图的成员,遇到自己的敏感话题,他们不愿在老师、同学面前过多提及。在团体活动初创阶段,他们也大多表现出脱离群体现象,在工作阶段的活动中存在抗拒、刻意回避等情况。对于内向、自我认识偏低、无安全感、防御心理过强的学生进行重点帮助和引导;另一方面,在团队中自然形成一些领导者,这部分同学有较好的团队管理能力,例如敏感、有洞察力、有自信心、外向、善与人相处等,而这部分同学具有学生干部的潜质。辅导员作为团体辅导领导者,能够通过学生外在特点有效甄别。
2.5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具有人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力,人还具有认识和改造自己的能力。大学生的成长由青春期过渡到青年时期,具有自我意识和规划自己未来、为未来发展创造条件的能力,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有主观意识的个体,教育方式应该摆脱全盘吸收、机械反应模式,而是重视学生按照个体的态度、情感、意志做出的反应。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积极有效的思政教育是学生自我选择和判断后生成。团体辅导的目的是让学生呈现自己的状态,剖析自我,没有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他们更乐于自我反思,找到解决办法。
3 团体辅导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
团体辅导结合辅导员工作需求,可以在学生中广泛运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班级教育、特定学生群体的教育。
3.1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的主流思想是健康向上的,但是他们对团支部活动、党支部谈话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抵触。例如:团体辅导运用于党支部学习,尝试在轻松氛围下达到教育目的。
如表1所示。
3.2 班级管理
自从高校实施学分制和选课制以来,学生学习和交流已上课班级为主,行政班级的骄傲与、管理功能日益弱化,班级存在着凝聚力、归属感缺乏的问题。团体辅导有助于促进同学交流,形成良好班风,促进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现以清华大学学生生活团体辅导方案为例[2]。
如表2所示。
3.3 特定学生群体的教育
学生工作者经常与特定群体交流,本文针对贫困生、学生干部提出辅导内容,试图解决学生的困惑。
如表3所示。
4 思考的问题
虽然团体辅导有效性被很多学者证实,但每次辅导的有效性与领导者有很大关系,所以,如何培养一批合格的学生团体辅导领导者,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团体辅导案设计需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修改,达到教育目的,但是学生很多分享的内容或是主观报告与主题不符合。如何保证活动意义?总之团体辅导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研究,对于督导和团体领导者是个长期考验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曾保春.团体督导:当前高校学生工作新模式的探讨[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2] 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