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元化的网络环境为网络教学手段的丰富性提供了可能,从而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构建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交流平台。并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成为教育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网络 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25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a)-0172-01
基于网络应用的普遍性、交互性、便利性以及新时期对教师提出的不断提高教育技术的要求等因素,改良传统的课堂授课这种单一的信息交互方式成为大势所趋。网络教学是远程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利用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是现在更是未来的重要教育手段。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他的论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有这么一段描述: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中的教育体制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扩展至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全世界,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大学;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工作与学习完全溶为一体,上班工作、下班学习的界限被打破,每个人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工作或娱乐,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毕生都可以享用的终身教育;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每一个人,不管贫富贵贱都有可能得到每个学科第一流老师的指导,都可以向世界上最权威的专家请教,都可以借阅世界上最著名图书馆(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或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的藏书甚至拷贝下来,都可以从世界上的任何角落获取到最新的信息各资料……
1 目前存在的几种网络教学环境
1.1 EMAIL
EMAIL又称电子信箱、电子邮政,它是—种用电子手段提供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是Internet应用最广的服务。Email帮助我们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省去了不必要的打印造成的浪费。但是Email很大程度上只能是信息的传输工具,它的优势在于强调信息的转移,是U盘的很不错的替代物。它的信息交流仅限于点对点之间,近乎个别辅导,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
1.2 BBS
BBS即电子公告栏,也就是我们说的论坛,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阅览和发表,有分区、版面的分割来限制论题的范围,但它的主旨是公开、透明、自由,交流比较充分但也比较杂乱,属于一种发散型的交流模式。信息一旦发布其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就不由自己控制。当前中国主要的BBS有:源自清华大学水木社区,北京邮电大学的北邮人论坛BBS ,南京大学的南大小百合BBS等。
1.3 BLOG
BLOG即博客,它强调个人以日志形式系统的阐述自己对某一个论题的随想,同时可以控制他人是否可以阅览和加入讨论。目前通行的主要通过搜索的BLOG模式不便于发现信息,虽有一些改进措施比如人气排名、标签加注等方式,但作用有限。TAG搜索的前提是读者脑子里明确知道自己所需要的具体信息,才能够顺延标签的索引发现信息。
1.4 群组
群组的论题以直观开放的形式展现,可以做范围控制,国内以QQ里的群为主,国外的网站以yahoo里的group为代表。两种类型都是强调组内成员的交流,成员的引入是单向的,即只有通过组内成员的介绍,因此它可以作为一定范围内交流的工具。
1.5 WIK
在网络信任方面以“反潮流”的模式成为亮点,它以成员之间完全信任为前提提倡网络合作,以传统封闭的精英团队为制作主体的模式相对立,形成以开放的广泛的草根阶层为主体的全民协作,并以在线编辑、版本控制等为技术保证,将信息发布从集中演变为个人之后再推升到集体的协作,这种开放的协作即发挥了RSS中信息来源的广义性,又为信息的质量和系统性做出了保证。
以上几种模式仍然各自沿着各自的方向在发展,BBS的简易开放的特性、BLOG的系统单线索的特性、群组的交流范围控制的特性、WIKI的协作功能,把它们结合起来,成为以自由团队为主体的、便于系统信息交流发布的、能够互相协作并扩大影响的网络交流模式。
2 利用网络环境形成艺术设计专业范围内的交流平台
“设计艺术学”学科本身涵盖内容的广泛,也要求我们打破专业的界限,扩大范围,在学科内形成相互之间的融合、交流、借鉴。而网络正为我们提供了这种便利,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是一所没有院墙的大学。
当网络媒介向不同院校的更多学生敞开时,有设计类高校的一线教师、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有职业教育院校的大专生、自考生等等,这些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方向、对设计怀有不同理解的人在一起,就象一次永不停歇的沙龙,交流的同时,各取所需。
3 较之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所具有的特点
3.1 实现个性化教学
鼓励成员,当然包括占其中的大部分学生,勇于发表自己原创的作品,大胆发表自己思考的过程和结果,重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首创精神。实现教育工作者梦寐以求的“个性化”教学的理想,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也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3.2 多媒体化
随着Internet和Intranet向高速、宽带发展,向Web的多媒体传输成为可能,网络资源的进一步优化,为网络成员提供了一个集视频、音频、声像技术为一体的网络学习环境,使交互形式更丰富、更逼真、更直观。多媒体化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问题情景的创设,进而激发思维灵感,促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3 开放性
提高网络课堂的开放性,群组与相应版块内容、相关网站建立链接。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相应的网址,对于同一知识内容,提供不同角度的解释和描述,便于使用户对各种看法进行交叉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闪光的思维火花,激发创造灵感的产生。
3.4 超文本性
超文本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用网状结构非线性的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网络课堂的超文本性打破了传统教材组织的逻辑性、线性顺序结构,以非线性、非结构、网状结构形式组织教材内容,这与人类思维的联想特征相一致,更符合人类思维的特点和阅读习惯。
3.5 同步性
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络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用户与用户之间同步信息交流成为可能,异地之间的协作将不受时间、地域限制,成员能够及时了解相互的情况,并给予合理的评价,有利于增强用户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创造个性。
目前,针对资源有限的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而言,网络教学已然成为重要的教育手段。
【关键词】网络 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25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a)-0172-01
基于网络应用的普遍性、交互性、便利性以及新时期对教师提出的不断提高教育技术的要求等因素,改良传统的课堂授课这种单一的信息交互方式成为大势所趋。网络教学是远程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利用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是现在更是未来的重要教育手段。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他的论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有这么一段描述: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中的教育体制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扩展至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全世界,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大学;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工作与学习完全溶为一体,上班工作、下班学习的界限被打破,每个人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工作或娱乐,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毕生都可以享用的终身教育;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每一个人,不管贫富贵贱都有可能得到每个学科第一流老师的指导,都可以向世界上最权威的专家请教,都可以借阅世界上最著名图书馆(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或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的藏书甚至拷贝下来,都可以从世界上的任何角落获取到最新的信息各资料……
1 目前存在的几种网络教学环境
1.1 EMAIL
EMAIL又称电子信箱、电子邮政,它是—种用电子手段提供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是Internet应用最广的服务。Email帮助我们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省去了不必要的打印造成的浪费。但是Email很大程度上只能是信息的传输工具,它的优势在于强调信息的转移,是U盘的很不错的替代物。它的信息交流仅限于点对点之间,近乎个别辅导,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
1.2 BBS
BBS即电子公告栏,也就是我们说的论坛,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阅览和发表,有分区、版面的分割来限制论题的范围,但它的主旨是公开、透明、自由,交流比较充分但也比较杂乱,属于一种发散型的交流模式。信息一旦发布其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就不由自己控制。当前中国主要的BBS有:源自清华大学水木社区,北京邮电大学的北邮人论坛BBS ,南京大学的南大小百合BBS等。
1.3 BLOG
BLOG即博客,它强调个人以日志形式系统的阐述自己对某一个论题的随想,同时可以控制他人是否可以阅览和加入讨论。目前通行的主要通过搜索的BLOG模式不便于发现信息,虽有一些改进措施比如人气排名、标签加注等方式,但作用有限。TAG搜索的前提是读者脑子里明确知道自己所需要的具体信息,才能够顺延标签的索引发现信息。
1.4 群组
群组的论题以直观开放的形式展现,可以做范围控制,国内以QQ里的群为主,国外的网站以yahoo里的group为代表。两种类型都是强调组内成员的交流,成员的引入是单向的,即只有通过组内成员的介绍,因此它可以作为一定范围内交流的工具。
1.5 WIK
在网络信任方面以“反潮流”的模式成为亮点,它以成员之间完全信任为前提提倡网络合作,以传统封闭的精英团队为制作主体的模式相对立,形成以开放的广泛的草根阶层为主体的全民协作,并以在线编辑、版本控制等为技术保证,将信息发布从集中演变为个人之后再推升到集体的协作,这种开放的协作即发挥了RSS中信息来源的广义性,又为信息的质量和系统性做出了保证。
以上几种模式仍然各自沿着各自的方向在发展,BBS的简易开放的特性、BLOG的系统单线索的特性、群组的交流范围控制的特性、WIKI的协作功能,把它们结合起来,成为以自由团队为主体的、便于系统信息交流发布的、能够互相协作并扩大影响的网络交流模式。
2 利用网络环境形成艺术设计专业范围内的交流平台
“设计艺术学”学科本身涵盖内容的广泛,也要求我们打破专业的界限,扩大范围,在学科内形成相互之间的融合、交流、借鉴。而网络正为我们提供了这种便利,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是一所没有院墙的大学。
当网络媒介向不同院校的更多学生敞开时,有设计类高校的一线教师、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有职业教育院校的大专生、自考生等等,这些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方向、对设计怀有不同理解的人在一起,就象一次永不停歇的沙龙,交流的同时,各取所需。
3 较之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所具有的特点
3.1 实现个性化教学
鼓励成员,当然包括占其中的大部分学生,勇于发表自己原创的作品,大胆发表自己思考的过程和结果,重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首创精神。实现教育工作者梦寐以求的“个性化”教学的理想,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也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3.2 多媒体化
随着Internet和Intranet向高速、宽带发展,向Web的多媒体传输成为可能,网络资源的进一步优化,为网络成员提供了一个集视频、音频、声像技术为一体的网络学习环境,使交互形式更丰富、更逼真、更直观。多媒体化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问题情景的创设,进而激发思维灵感,促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3 开放性
提高网络课堂的开放性,群组与相应版块内容、相关网站建立链接。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相应的网址,对于同一知识内容,提供不同角度的解释和描述,便于使用户对各种看法进行交叉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闪光的思维火花,激发创造灵感的产生。
3.4 超文本性
超文本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用网状结构非线性的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网络课堂的超文本性打破了传统教材组织的逻辑性、线性顺序结构,以非线性、非结构、网状结构形式组织教材内容,这与人类思维的联想特征相一致,更符合人类思维的特点和阅读习惯。
3.5 同步性
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络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用户与用户之间同步信息交流成为可能,异地之间的协作将不受时间、地域限制,成员能够及时了解相互的情况,并给予合理的评价,有利于增强用户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创造个性。
目前,针对资源有限的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而言,网络教学已然成为重要的教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