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师队伍的年青化和“80后”们的不断成长,“80后”辅导员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的重要力量。那么,“80后”辅导员们他们是否具备了高校辅导员应有的职业素养呢?笔者从“80后”辅导员的成长背景和性格特点对“80后”辅导员的职业素养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80后”辅导员;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24-01
“80后”辅导员,是特指那些出生于1980——1989年的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随着教师队伍的年青化和“80后”们的不断成长,“80后”辅导员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的重要力量。那么,作为被热议的“80后”,他们能否肩负起辅导员工作的职责,他们是否具备了高校辅导员应有的职业素养,让我们从“80后”的成长背景和特点着手,开展具体的分析。
一、“80后”辅导员的成长背景
“80后”们之所以召到争议,是因为他们的成长背景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改革开放——“80后”成长的社会环境。“80后”成长的大环境决定了他们接受新事物较快。8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市场经济的实施,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观念上的改变,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必然会影响着“80后”们的成长。
(二)最早的独生子女——“80后”成长的家庭环境。可以说,出生在八十年代以前的人基本上都是有兄弟姐妹的,家庭中有较多孩子的成长环境注定每个孩子都不会得到父母全力的关注和呵护,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孩子们的自立、自理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他们对环境和社会的适应能力;而“80后”的这批人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了父母及祖父母的关注和爱护,他们的成长过程一直有父母的倾心关注,较少遭遇到挫折。
(三)较高的文化程度——“80后”成长的教育环境。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而“80后”们,由于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又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和他们是家庭中唯一的受教育者,大多数“80后”们都接受了较好的文化教育,拥有较高的理论知识。
二、“80后”辅导员的性格特点
(一)能较快的接受新鲜事物和思想。较快的社会变化节奏冲击着“80后”辅导员们的头脑,他们不愿意接受传统和规矩的束缚,他们喜欢张扬个性,勇于创新,他们乐于接受新鲜的思想和事物。当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快速的信息传递和思想交换也为“80后”辅导员们了解新鲜事物和思想提供了可能。
(二)自我中心意识强,缺乏吃苦耐老精神。“80后”辅导员的独生子女家庭环境造成了他们想问题和做事情时经常会以自我为中心,不太考虑和照顾别人的感受。而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之一却是做好学生的服务工作,这对“80后”辅导员来说是一大挑战。同时,因为独生子女背景,相对优越的成长境使“80后”辅导员们缺乏艰苦奋斗精神。
(三)心理承受能力不强。“80后”辅导员在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的同时,他们也在承受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压力。从出生开始,他们就被家人寄予厚望,一直生活在压力当中。从升学到就业,从家庭到事业,这种一直相伴的压力造成了“80后”辅导员较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80后”辅导员的职业素养现状
(一)有待加强的辅导员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素养包含的第一部分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它具体表现在教师是否忠于人们的教育事业;是否热爱学生工作;是否有团体协作精神;是否能为人师表,以身作则。“80后”辅导员见证了我国由贫穷走向富强的过程,因此,他们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的,他们也是忠于人们的教育事业的,刚从学生队伍离开成为管理学生的老师,让他们对自己的学生多了一份亲切,所以,他们也会热爱自己的学生工作。但是,表现在具体的工作中,“80后”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就有些堪忧:他们虽然忠于教育事业,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他们面对辅导员繁琐的工作时也许会选择逃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会影响他们关爱学生和辅导员间的团体协作;张扬个性的他们是否能做到为人师表同样让人们担心,因此,“80后”辅导员的职业道德还有待加强。
(二)喜忧参半的辅导员智能结构。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的第二方面内容为教师的智能结构。具体而言,就是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及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教育机智;“80后”辅导员有着很好的受教育环境,较高的文化程度使他们在专业知识方面更胜一筹;乐于接受新鲜思想和事物的特點也使他们在知识的广度上让人放心;较之前人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了他们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教育机智,这一切都让人们对“80后”辅导员的智能结构充满了信心,的确,这是“80后”辅导员所具有的优势,但是,我们也要看到,“80后”辅导员虽然乐于接受新鲜思想,他们对传统的文化和知识却没有足够的兴趣,而传统文化和知识对大学生培养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80后”辅导员的智能结构,我们既要看到他们的优势,也要注意他们的不足。
(三)令人担忧的辅导员心理素养。教师职业素养的第三部分内容是良好的心理素养。主要包括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和清晰的自我表现意识。辅导员的工作之一就是大学生心理问题辅导。因此,对于辅导员来说,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尤其是当前,由于社会和家庭各方面的原因,“80后”辅导员所面对的学生心理问题更为突出,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这些都对“80后”辅导员的心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80后”辅导员一直生活在各种压力之中,他们本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不强;同时,大多数“80后”辅导员并非心理学专业毕业,缺乏对心理学知识的系统学习,这些,都让人们对“80后”能否承担起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感到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