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师将比较法运用到初中语文教研工作中去,可以显著地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教研和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研活动;比较法;提高效率
比较法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教研的方法之一。教师通过比较,可以求同,可以求异,比较是最容易启发思考,帮助领悟,巩固所学知识,发展新的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同教材异教法的比较
在同一篇教材,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法,而且各种不同的教法又有长短之异、优劣之分。为了寻求最佳的教法,扬长避短,笔者所在学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以“同教材异教法”为专题的教学研究与课题研究。同年级的几位教师各自钻研教材,设计教案,研究教法。组织教师逐一听课,然后集体评课,评课的重点是比较教学方法的异同点及其效果。
例如,初一年级教《卖炭翁》这篇叙事诗,一位教师以“朗读训练”贯穿教学全过程,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基本教法。在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课文后,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将全诗分为两部分,并分别指导两名学生朗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虽然“衣正单”,却又“愿天寒”,这样的矛盾心理,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境遇。“夜来”“晓驾”“辗冰辙”“日已高”,既反映了卖炭翁为了赶车卖炭,冒着严寒,一夜未睡的情况,又反映了驾车时间之久,路途之长之艰。“牛困人饥”,写出了人畜俱已疲惫不堪的情景。“泥中歇”,更显示了卖炭翁歇不择地的困态。另一位教师则以利用板书和插图,用对比手法来理解课文。一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与“黄衣使者白衫儿”形成鲜明的外貌对比;二是“可怜身上衣正单”与“心忧炭贱愿天寒”构成心理对比,三是“晓驾炭车辗冰辙”与“翩翩两骑来是谁”构成生活贫富对比;四是卖炭翁的“一车炭,千余斤”与宦官的“半匹红绡一丈绫”的轻重对比。通过四个鲜明的对比,以及利用插图、板书等,揭露了“宫市”的掳掠本质,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评课时,学校可以组织初一年级语文教师对两种教法进行比较:前者,重在抓关键词语,指导朗读,启发思维;后者,采用对比,理解课文,培养能力。通过比较,对两种教法理解得越清楚,印象越深刻、掌握越牢固。教法虽然不尽相同,但教学效果都令人满意,真是殊途同归。当然,通过比较教法,发现优劣,取长补短的情况更是常有的。
二、各类教材不同教法的比较
新课程初中语文教材设计了两种类型的课文。第一种类型是精读课文,第二种类型是略读课文。学校语文教研组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教材编排意图,组织语文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上一、二类教材的示范课、评议比较各类教材的不同教法,各自行动起来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比较研究,明确了第一类精读课文,应着重进行各种基本功的训练,如字、词、句、朗读、复述、分段、归纳,概括中心思想、小结写作特点等等。既传授知识与技能,又教给阅读与分析的方法。第二类课文应着重已有的基本功训练,主要指导学生自己阅读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考查学生独立阅读的成效。这样一来,以精读课文里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略读课文中加以巩固与提高。
三、自己教法与他人教法的比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校通过多种方式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引导教师们把自己的教学方法与他人的先进经验进行比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学相长,不断提高。
一是远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比较,从思想感情、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找差距。《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一书出版后,学校大力宣传推荐。教师利用教研组活动的时间,学习魏书生的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学习他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努力开创教学改革的新局面。学校购买全套全国中学特级教师示范课的光盘,让教师们反复观看,细心揣摩,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认真比较,从中找出差距。这种先进教研手段,使教研活动效率高,成效大,收获丰。
二是近与本地优秀教师比较,边学边教,学有榜样,迎头赶上。学校每学期通过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优秀教师的观摩课、中年教师的公开课和青年教师的过关课等教学形式,为全体教师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全校教师们通过比较、分析与领悟,他们的好经验、好方法, 拿来为我所用了。
经过教研实践证明,比较教研法效果显著。广大青年教师茁壮成长起来,一批批骨干教师涌现出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县名列前茅,这些都得益于比较法教研。
责任编辑 周正旺
[关键词]教研活动;比较法;提高效率
比较法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教研的方法之一。教师通过比较,可以求同,可以求异,比较是最容易启发思考,帮助领悟,巩固所学知识,发展新的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同教材异教法的比较
在同一篇教材,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法,而且各种不同的教法又有长短之异、优劣之分。为了寻求最佳的教法,扬长避短,笔者所在学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以“同教材异教法”为专题的教学研究与课题研究。同年级的几位教师各自钻研教材,设计教案,研究教法。组织教师逐一听课,然后集体评课,评课的重点是比较教学方法的异同点及其效果。
例如,初一年级教《卖炭翁》这篇叙事诗,一位教师以“朗读训练”贯穿教学全过程,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基本教法。在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课文后,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将全诗分为两部分,并分别指导两名学生朗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虽然“衣正单”,却又“愿天寒”,这样的矛盾心理,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境遇。“夜来”“晓驾”“辗冰辙”“日已高”,既反映了卖炭翁为了赶车卖炭,冒着严寒,一夜未睡的情况,又反映了驾车时间之久,路途之长之艰。“牛困人饥”,写出了人畜俱已疲惫不堪的情景。“泥中歇”,更显示了卖炭翁歇不择地的困态。另一位教师则以利用板书和插图,用对比手法来理解课文。一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与“黄衣使者白衫儿”形成鲜明的外貌对比;二是“可怜身上衣正单”与“心忧炭贱愿天寒”构成心理对比,三是“晓驾炭车辗冰辙”与“翩翩两骑来是谁”构成生活贫富对比;四是卖炭翁的“一车炭,千余斤”与宦官的“半匹红绡一丈绫”的轻重对比。通过四个鲜明的对比,以及利用插图、板书等,揭露了“宫市”的掳掠本质,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评课时,学校可以组织初一年级语文教师对两种教法进行比较:前者,重在抓关键词语,指导朗读,启发思维;后者,采用对比,理解课文,培养能力。通过比较,对两种教法理解得越清楚,印象越深刻、掌握越牢固。教法虽然不尽相同,但教学效果都令人满意,真是殊途同归。当然,通过比较教法,发现优劣,取长补短的情况更是常有的。
二、各类教材不同教法的比较
新课程初中语文教材设计了两种类型的课文。第一种类型是精读课文,第二种类型是略读课文。学校语文教研组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教材编排意图,组织语文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上一、二类教材的示范课、评议比较各类教材的不同教法,各自行动起来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比较研究,明确了第一类精读课文,应着重进行各种基本功的训练,如字、词、句、朗读、复述、分段、归纳,概括中心思想、小结写作特点等等。既传授知识与技能,又教给阅读与分析的方法。第二类课文应着重已有的基本功训练,主要指导学生自己阅读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考查学生独立阅读的成效。这样一来,以精读课文里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略读课文中加以巩固与提高。
三、自己教法与他人教法的比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校通过多种方式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引导教师们把自己的教学方法与他人的先进经验进行比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学相长,不断提高。
一是远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比较,从思想感情、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找差距。《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一书出版后,学校大力宣传推荐。教师利用教研组活动的时间,学习魏书生的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学习他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努力开创教学改革的新局面。学校购买全套全国中学特级教师示范课的光盘,让教师们反复观看,细心揣摩,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认真比较,从中找出差距。这种先进教研手段,使教研活动效率高,成效大,收获丰。
二是近与本地优秀教师比较,边学边教,学有榜样,迎头赶上。学校每学期通过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优秀教师的观摩课、中年教师的公开课和青年教师的过关课等教学形式,为全体教师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全校教师们通过比较、分析与领悟,他们的好经验、好方法, 拿来为我所用了。
经过教研实践证明,比较教研法效果显著。广大青年教师茁壮成长起来,一批批骨干教师涌现出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县名列前茅,这些都得益于比较法教研。
责任编辑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