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与经辅助切口取标本手术的中长期疗效。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研究方法。纳入病理诊断为直肠腺癌、术前影像评估为T1~3期且体质指数<28 kg/m2的患者,排除行局部切除术或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同时性多原发癌、术前存在肿瘤致肠道梗阻或穿孔、术前接受新辅助放疗或不适于行腹腔镜手术者。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2
【机 构】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通外科 结直肠肿瘤外科,沈阳 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通外科 结直肠肿瘤外科,沈阳 1100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与经辅助切口取标本手术的中长期疗效。
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研究方法。纳入病理诊断为直肠腺癌、术前影像评估为T1~3期且体质指数<28 kg/m2的患者,排除行局部切除术或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同时性多原发癌、术前存在肿瘤致肠道梗阻或穿孔、术前接受新辅助放疗或不适于行腹腔镜手术者。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264例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资料被纳入本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NOSES组(52例)和经辅助切口取标本手术组(辅助切口组,212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初始数据进行1∶1匹配,最终获得两组病例各46例。比较两组2年无病生存情况、手术及围手术期情况。
结果倾向评分匹配后,NOSES组和辅助切口组的肿瘤短径分别为(2.9±0.8)cm和(3.1±1.0)cm(t=0.842,P=0.402),两组其他基线资料也均具有可比性(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OSES组的术后首次恢复排气时间[2(1~6)d比3(1~6)d,Z=-3.035,P=0.002]及首次恢复流食时间[3(1~6)d比3(2~7)d,Z=-2.587,P=0.010]均早于辅助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辅助切口组相比,NOSES组术后疼痛评分更低[3(2~5)分比4(3~7)分,Z=-5.477,P<0.001],美容评分更高[8(6~9)分比7(5~8)分,Z=-6.32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OSES组的远切缘距离长于辅助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1.2)cm比(2.9±1.4)cm,t=3.287,P<0.001]。两组近切缘距离、收获淋巴结数和环周切缘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2年,NOSES组和辅助切口组的2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3.5%和8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6)。
结论NOSES的中长期疗效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当;NOSES具有切口更加美观、术后疼痛更轻、恢复更快的优势,更符合微创理念。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我院《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践行现状分析与对策。方法成立我院静脉治疗安全小组,设立小组长,制定本院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分别从制度落实、高危药品的安全使用、正确选择穿刺部位、穿刺工具的选择、静脉置管患者管理等方面制定考核标准,设立了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考核汇总表,参照《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化程序》,统一静脉留置针操作标准,制定《静脉留置针操作法标准》和标准操作视频,静脉治疗安全小组成员定期督导检查,对2016年1—6月份与2019年1—6月份静脉治疗不规范操作和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数据进行对
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是胃恶性肿瘤外科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已有近30年历史。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化及患者对美容需求的不断提高,单孔腹腔镜技术应运而生。自2010年首次报道单孔腹腔镜胃癌手术以来,其手术安全性逐渐得到了初步证实,但此结果仍需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单孔腹腔镜胃癌手术与传统腹腔镜胃癌手术相比,具有
目的观察PDCA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2014年4月,在我院质控科带领下,实施PDCA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法。在2014年4月—2017年4月管理下的医疗事件为管理后,并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接受常规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法下发生的医疗事件为管理前,并于管理前、后各抽查300例诊疗患者。对照管理前、后的门诊医疗质量(平均候诊时间、首诊负责制落实率、患者满意率)、病房医疗质量(责任医师落实率、每日查房频率、患者预后转归)、医疗文书质量(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间、病历书写及时率、达标率、甲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目前医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卫生资源浪费与不足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患者多数都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杜绝医疗资源浪费情况,合理调配医疗资源,从而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率。传统的医院床位属于固定床位,由住院科的医生或科室控制,只能收住本科室患者,从而出现部分科室缺乏床位,部分科室床位空缺等情况,临时加床位又可能会出现医疗安全隐患。医院床位不能充分利用,就会导致床位资料浪费,而部分患者没有床位收住,则会延误患者的救治时机。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现象,提升床位效率与
胃肠腔镜外科在我国经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近年来,胃肠微创外科新技术不断涌现,3D腹腔镜系统、4K超高清腹腔镜、近红外线荧光显影技术以及5G远程手术等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为新时代胃肠腔镜外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对胃肠微创手术的进一步推广和规范化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对胃肠腔镜相关新技术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行系统阐述,认为我国胃肠微创外科在临床应用方面已取得巨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