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作为国际性的通用语言的作用与价值已十分突出,硕士研究生真正掌握好英语这一交流工具,及时了解当今世界最新科技动态,在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中具备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我国快速发展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本文回顾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研究生英语教学发展基本概况,总结了取得的成果,分析了当前的问题,并思考了进一步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研究生 学位英语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1-042-02
规划外语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强盛有很大作用。[1] 建国以来,中国的研究生外语教学经历了以俄语为主转变为今天以英语为主的两个阶段,改革开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所以,本文主要探讨改革开放以后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成绩和问题。
一、历程回顾与评析
(一)改革开放30年发展阶段
1、奠定基础期(1978年—1989年)
1978年我国高校恢复研究生招生,研究生英语教育重新提上教学日程。为了保证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规定的外国语要求,加强攻读学位研究生外国语教学工作,1983年原教育部制定了《研究生外国语学习和考试的规定(试行草案)》(以下简称《规定》),印发全国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执行。《规定》对全国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外语教学的目的、要求、考核标准等作了原则规定,对研究生外语教学的规范化、科学化、保证教学质量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
2、稳定提高期(1990年—1998年)
1990年10月全国理工科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研讨会,来自全国57所重点院校的代表就有关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状况、教学特点、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与测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根据当时外语教学快速发展的需要,以及教学改革的实际要求,决定制定《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经过两年的调研、编写、审核,1992年8月《大纲》正式印发,以后实行工作逐步在全国展开。
3、改革转型期(1999年至今)
1999年实行研究生扩招政策后,研究生人数迅速增加,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此外,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的教学达标要求都有了相应的变化——提高了教学起点要求,改变了教学目的。在这种情况下,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的教学必须相应地提高教学要求,重新确定教学目标,才能适应我国在21世纪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开始探索教学方式与考核形式的改革。
(二)研究生英语教育30年历程评析
1、取得的成绩
1978年我国研究生恢复招生之初,研究生的外语水平处在一个很低的层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在1992年《大纲》制定并实行后,在教育部的领导和各级教师的努力下,研究生学位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有了飞速提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1)根据时代发展进行了课程改良,并有了比较规范的考核形式。《大纲》的贯彻执行在很大程度上使全国研究生英语教学更加规范化。而且以《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为依据,部分省市组织了地区性的英语统一英语学位课程考试。[2]这种考试形式基本实现了某一地区的考试有一个相对一致和严格的标准,又可以灵活操作;同时避免了全国性统考可能产生的某些负面影响。
(2)师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现代化教学媒体广泛地运用于英语教学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大学生英语教学水平,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这一背景下,英语学习资源更加丰富,中青年教师已成为研究生英语教学的主体师生交流更加频繁和方便,为研究生的英语学习提高了效率。
(3)更新了教学理念。更加重视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这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教师采用了互动的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而且很多学校实行了分级教学,一方面对基础较弱的学生进行强化,同时也照顾到了水平较高学生的进一步提高。“一刀切”的教学局面有所改善。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英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现状也凸现了一些问题,不容乐观,与其他非英语国家的研究生外语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日本的英语教学非常重视对翻译技能的培养,学生的整体翻译水平很高,因此日本能将最新的英文文献在第一时间内翻译成本国文字,供科研人员使用。研究生阶段很少设英语课程,主要是学生自己提高阅读和翻译能力。韩国政府也开始提出一系列方案改革其国内英语教学,并每年派出数万名教师出国接受与英语教学相关的培训。[3]这些都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可以学习和借鉴的经验。所以,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都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绩,而要在认清当前不足,继续提高,把研究生英语教学提高到更高的层次。
2、当前存在的不足
(1)功利化倾向明显,应用能力不高。现阶段的研究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着严重的功利化倾向,主要表现在研究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学位英语考试,否则他们将面临拿不到学位证的危险。在这种压力下,他们所学习的并不是如何将英语作为工具与外部世界交往,而是学习统考中要考的题型和词汇、做英语试题上;应用能力不高主要表现在听、说的交际水平低,而且大部分研究生很难流利阅读英文期刊。
(2)英语教师精力紧张。由于不断的扩招,研究生人数激增,但是教师人数的增长远远落后。所以不得不增加班级容量,增加课时。然而,在一个大班中进行教学,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很容易出现两种极端——吃不饱和嚼不烂。虽然任课教师的教学任务加重,投入精力增加,收效却差强人意。
(3)教学大纲与时代脱节。自从1992年以来,研究生的招生政策几经变革,入学英语考试也多次易形。但是,指导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大纲》却十几年如一日,失去了其指导性的现实意义。教师必须按照大纲进行教学,但是《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培养规格已经严重脱离实际,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所以,修改《大纲》迫在眉睫。
二、对于改革现状的思考
上述问题已经成为妨碍我国英语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绊脚石。如何解除这些束缚,使研究生英语教学和学习更上一层楼,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从宏观上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缓解这一情况。
1、改良统考形式,增强实用性
要改革并丰富评价形式,比较适当的做法应该是取消地区性的统一考试而改由各个学校自主组织考试,或者是性质相近的相当水平的几个学校联合组织。由于学习背景的差异,所以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考试的内容应该是逐渐以专业英语考试取代现在的基础英语考试。考试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从研究生的专业研究与发展来看,英语的应用需求主要有外文科研信息的吸收以及科研成果的国际交流两个方面。适用于两方面的需求,研究生英语课程应该开设英语高级听说、外教口语、实用英语写作、英文写作技艺等。同时还可以曾加相应的选修课程供研究生根据自己的不足和爱好进行选择性学习。[4]
2、改善师资条件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各学校应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强研究生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加大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另外,可以考虑拓展师资渠道,聘用兼职教师。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说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研究生英语教师应是英语方面的专家、知识上的杂家,应时刻注意更新知识,以适应教育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教师还要注重开展英语方面的科学研究,结合教学搞科研,用科研成果促动教学,转变思想,更新观念。[5]
3、与时俱进,修改《大纲》
很明显,1992年制定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已经落后于现在的学位英语教学形式。社会需求的变化也急需研究生英语培养目标的变化。对修改纲有以下建议:
(1)变革教学指导思想。对现行大纲进行修订,首先要根据当前的社会外语需求和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确立新的教学指导思想。我们应当摒弃只把英语作为学习工具的传统教学指导思想,把英语既视作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与管理的学习工具,又视为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交际工具。
(2)调整教学目标。在新的教学指导思想确立后,教学目标亦应作相应调整。修订后的大纲应赋予硕士生英语教学双重目的—既能用英语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又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和学术交流。
(3)提高教学要求,调整教学内容。鉴于各校之间硕士生英语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且许多院校有单独招生等实际情况,笔者建议硕士生基础英语可分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个层次。基本要求为所有院校必须达到的标准,较高要求为达到基本要求后的选修内容,各校虽不一定达到,但应执行。
(4)规定开设选修课程。现行大纲虽然对选修课程有所提及,但只是作为一种建议,而未做出规定,开设与否由学校自行定夺。
在经济和学术不断国际化的形式下,英语会在很长时间仍然占有重要地位。英语教学的改革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的过程,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教学工作者必将上下而求索。在新的世纪,各级教学工作者必须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创造性地开创硕士研究生英语素质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J].名师谈教学,2004,(3).
[2]罗立胜,郝慕霞,刘延.关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的几点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4).
[3]郭继荣,王非,王俐.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06,(3).
[4]陈文娟.关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6).
[5]杨宏,赵拴科,姜广伦.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之我见[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5).
关键词:研究生 学位英语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1-042-02
规划外语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强盛有很大作用。[1] 建国以来,中国的研究生外语教学经历了以俄语为主转变为今天以英语为主的两个阶段,改革开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所以,本文主要探讨改革开放以后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成绩和问题。
一、历程回顾与评析
(一)改革开放30年发展阶段
1、奠定基础期(1978年—1989年)
1978年我国高校恢复研究生招生,研究生英语教育重新提上教学日程。为了保证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规定的外国语要求,加强攻读学位研究生外国语教学工作,1983年原教育部制定了《研究生外国语学习和考试的规定(试行草案)》(以下简称《规定》),印发全国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执行。《规定》对全国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外语教学的目的、要求、考核标准等作了原则规定,对研究生外语教学的规范化、科学化、保证教学质量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
2、稳定提高期(1990年—1998年)
1990年10月全国理工科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研讨会,来自全国57所重点院校的代表就有关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状况、教学特点、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与测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根据当时外语教学快速发展的需要,以及教学改革的实际要求,决定制定《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经过两年的调研、编写、审核,1992年8月《大纲》正式印发,以后实行工作逐步在全国展开。
3、改革转型期(1999年至今)
1999年实行研究生扩招政策后,研究生人数迅速增加,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此外,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的教学达标要求都有了相应的变化——提高了教学起点要求,改变了教学目的。在这种情况下,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的教学必须相应地提高教学要求,重新确定教学目标,才能适应我国在21世纪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开始探索教学方式与考核形式的改革。
(二)研究生英语教育30年历程评析
1、取得的成绩
1978年我国研究生恢复招生之初,研究生的外语水平处在一个很低的层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在1992年《大纲》制定并实行后,在教育部的领导和各级教师的努力下,研究生学位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有了飞速提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1)根据时代发展进行了课程改良,并有了比较规范的考核形式。《大纲》的贯彻执行在很大程度上使全国研究生英语教学更加规范化。而且以《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为依据,部分省市组织了地区性的英语统一英语学位课程考试。[2]这种考试形式基本实现了某一地区的考试有一个相对一致和严格的标准,又可以灵活操作;同时避免了全国性统考可能产生的某些负面影响。
(2)师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现代化教学媒体广泛地运用于英语教学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大学生英语教学水平,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这一背景下,英语学习资源更加丰富,中青年教师已成为研究生英语教学的主体师生交流更加频繁和方便,为研究生的英语学习提高了效率。
(3)更新了教学理念。更加重视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这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教师采用了互动的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而且很多学校实行了分级教学,一方面对基础较弱的学生进行强化,同时也照顾到了水平较高学生的进一步提高。“一刀切”的教学局面有所改善。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英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现状也凸现了一些问题,不容乐观,与其他非英语国家的研究生外语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日本的英语教学非常重视对翻译技能的培养,学生的整体翻译水平很高,因此日本能将最新的英文文献在第一时间内翻译成本国文字,供科研人员使用。研究生阶段很少设英语课程,主要是学生自己提高阅读和翻译能力。韩国政府也开始提出一系列方案改革其国内英语教学,并每年派出数万名教师出国接受与英语教学相关的培训。[3]这些都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可以学习和借鉴的经验。所以,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都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绩,而要在认清当前不足,继续提高,把研究生英语教学提高到更高的层次。
2、当前存在的不足
(1)功利化倾向明显,应用能力不高。现阶段的研究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着严重的功利化倾向,主要表现在研究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学位英语考试,否则他们将面临拿不到学位证的危险。在这种压力下,他们所学习的并不是如何将英语作为工具与外部世界交往,而是学习统考中要考的题型和词汇、做英语试题上;应用能力不高主要表现在听、说的交际水平低,而且大部分研究生很难流利阅读英文期刊。
(2)英语教师精力紧张。由于不断的扩招,研究生人数激增,但是教师人数的增长远远落后。所以不得不增加班级容量,增加课时。然而,在一个大班中进行教学,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很容易出现两种极端——吃不饱和嚼不烂。虽然任课教师的教学任务加重,投入精力增加,收效却差强人意。
(3)教学大纲与时代脱节。自从1992年以来,研究生的招生政策几经变革,入学英语考试也多次易形。但是,指导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大纲》却十几年如一日,失去了其指导性的现实意义。教师必须按照大纲进行教学,但是《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培养规格已经严重脱离实际,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所以,修改《大纲》迫在眉睫。
二、对于改革现状的思考
上述问题已经成为妨碍我国英语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绊脚石。如何解除这些束缚,使研究生英语教学和学习更上一层楼,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从宏观上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缓解这一情况。
1、改良统考形式,增强实用性
要改革并丰富评价形式,比较适当的做法应该是取消地区性的统一考试而改由各个学校自主组织考试,或者是性质相近的相当水平的几个学校联合组织。由于学习背景的差异,所以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考试的内容应该是逐渐以专业英语考试取代现在的基础英语考试。考试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从研究生的专业研究与发展来看,英语的应用需求主要有外文科研信息的吸收以及科研成果的国际交流两个方面。适用于两方面的需求,研究生英语课程应该开设英语高级听说、外教口语、实用英语写作、英文写作技艺等。同时还可以曾加相应的选修课程供研究生根据自己的不足和爱好进行选择性学习。[4]
2、改善师资条件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各学校应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强研究生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加大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另外,可以考虑拓展师资渠道,聘用兼职教师。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说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研究生英语教师应是英语方面的专家、知识上的杂家,应时刻注意更新知识,以适应教育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教师还要注重开展英语方面的科学研究,结合教学搞科研,用科研成果促动教学,转变思想,更新观念。[5]
3、与时俱进,修改《大纲》
很明显,1992年制定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已经落后于现在的学位英语教学形式。社会需求的变化也急需研究生英语培养目标的变化。对修改纲有以下建议:
(1)变革教学指导思想。对现行大纲进行修订,首先要根据当前的社会外语需求和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确立新的教学指导思想。我们应当摒弃只把英语作为学习工具的传统教学指导思想,把英语既视作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与管理的学习工具,又视为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交际工具。
(2)调整教学目标。在新的教学指导思想确立后,教学目标亦应作相应调整。修订后的大纲应赋予硕士生英语教学双重目的—既能用英语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又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和学术交流。
(3)提高教学要求,调整教学内容。鉴于各校之间硕士生英语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且许多院校有单独招生等实际情况,笔者建议硕士生基础英语可分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个层次。基本要求为所有院校必须达到的标准,较高要求为达到基本要求后的选修内容,各校虽不一定达到,但应执行。
(4)规定开设选修课程。现行大纲虽然对选修课程有所提及,但只是作为一种建议,而未做出规定,开设与否由学校自行定夺。
在经济和学术不断国际化的形式下,英语会在很长时间仍然占有重要地位。英语教学的改革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的过程,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教学工作者必将上下而求索。在新的世纪,各级教学工作者必须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创造性地开创硕士研究生英语素质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J].名师谈教学,2004,(3).
[2]罗立胜,郝慕霞,刘延.关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的几点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4).
[3]郭继荣,王非,王俐.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06,(3).
[4]陈文娟.关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6).
[5]杨宏,赵拴科,姜广伦.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之我见[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