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语言形象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jmengm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职业是语言的职业,语言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必备的工具。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既要用有声语言作用于学生的听觉,也要用非语言因素既姿态、表情、手势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并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活动,给学生留下完整的印象,这就是教师的语言形象。
  实践证明,教师的语言形象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是教师的学识、智慧、人格和各种修养的综合反映。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扎实的文化功底,还要有完美的语言形象,这样才能满足教师职业的需要。本人就教师语言形象谈几点认识:
  
  一、语言要规范
  
  规范的标准首先是发音准确、清晰、流畅。发音准确是要求教师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做为信息语码,声、韵、调的发音规范,不出现地方语调。发音清晰是要求发音表意清晰明白。教师的语言必须做到字正腔圆,明快结实,不出现吃字、音节拼合、尾音飘忽现象。发音流畅要求教师讲课时语流顺畅,不出现话语吞吞吐吐,沉吟时间过长及口头禅过多等现象。
  其次还要求音量适度,速度适度。音量一般以65—72分贝为宜。音量太高,使学生心烦意乱,而且容易造成听觉疲劳。有些教师习惯“音灌满堂”的大嗓门授课,效果反而不好。音量太小,学生听讲费力,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口语的音量应以让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听清,又不使前排的学生震耳,教师讲得不吃力,学生听起来轻松为宜。教师口语的速度一般每分钟不超过200个音节,速度过快,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过慢则使学生急不可耐,同时也限制了信息量输出的密度。
  语音优美还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表达内容和教学语境,选择使用各种技巧使口语表达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重音、停顿、语调等。教师运用这些口语表达技巧,不仅能使语音抑扬顿挫、丰富多彩,而且能强化教学信息,有助于教学的成功。
  
  二、语义要科学、准确
  
  语义是教师语言的内容。从根本上说,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表达内容。教师语言形象的优劣也主要取决于语义是否科学、准确。教师语言作为文化知识和科学信息的载体必须做到:传道,传以真理;授业,授以真知;解惑,解以真谛。科学性和准确性是教师语言的最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传播正确的知识出处,准确无误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高水平的语义表达是教师语言形象的根基,是构成教师语言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取决于教师的内在素质,因此教师要不断汲取新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才能真正建立具有個性特征的语言形象。
  
  三、体态自然、文雅
  
  体态是教师语言形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教师有声语言表达的同时伴随使用的态势、手势、表情、眼神等非语言因素。教师的体态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体态应端庄、挺直、稳健,忌弯腰驼背,左摇右摆或趴在讲台上。要能以手势助说话,手势的速度、频度、幅度、角度要适当。要克服抓耳挠腮、抠鼻子、手沾唾液翻书、用手指敲击讲台或对着学生指指点点等不良手势。教师的面部表情以微笑为主,教师和蔼可亲的表情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态势,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面部表情还要能随着教学内容而产生喜怒哀乐的变化,与教学情境相谐。切忌板着面孔毫无生气地上课。教师的眼神要能把全体学生都置于自己的视野之中,要能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捕捉反馈信息,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目光点视。教师的目光要保持神采,丰富明快,忌眼神黯淡无光,忌视线盯着讲义、窗外。此外,教师的服饰要高雅大方、美而不俏、美而不俗、整齐干净,要体现出教师应有的风貌。
  总之,教师的语言形象是教师修养、人格的反映。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语言形象,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其他文献
人之间最直接的、最主要的交流方式是口语表达。为了更好地与他人交流,人们不仅学习自己本族的语言,还需学习他国的语言,减少沟通的障碍。换言之,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使用该语言。然而,任何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和积累。然而中国学生缺少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和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因为平时几乎不说,更谈不上运用,因此中国学生很难
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对教师的要求提高,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学思想等方面都有所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没有吸引力,学生们不爱学习,觉得上课是一种痛苦,新课改要求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改革对于现代教师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它给师生指明了方向,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乏味,同时,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能力,不断改善自己,不仅要掌握
学生写作文时,摊开稿纸,头脑"三无",所谓"三无",就是无"话"可说、无"文"可言、无"意"可表。无"话"可说,即指作文时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即使勉强写了一点,也是内容空洞,或者干脆在作文中瞎编
本文就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从利用数学内容的丰富性、直觉思维的特性、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关系等方面谈几点看法。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这些名青时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阐释得十分深刻.什么样
摘要: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也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立足双基、巧设情境、激活课堂、鼓励思考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根本,并最终使其成为勇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接班人,从而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引导 激发 开拓 鼓励    创新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增长开拓新领域的思维能力。它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人们的学习和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