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song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越来越重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数学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学生只有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维习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才能够做到举一反三,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方法这两方面展开探讨,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心得体会.
  一、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我国古代先贤留给我们的经验及教诲.这句话告诉我们,对于学生的教育,重要的不是教师给予他们什么,而是教师要传授给他们自己去获得、领悟这些真知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自己去积极思考、推理验证,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1.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人和动物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人类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人类智慧的核心所在.
  人类对于周围信息的搜集、获取、整合、利用,都有赖于人类的智力,智力演化为知识又成为社会的第一生产力,推动着人类发展的进程,塑造着整个社会.
  2.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源泉
  创造力是在思维的基础上,将高智力因素与良好非智力因素综合的表现.也可以这么说,创造力是在人们心理活动过程中达到最高水平、形成一定社会价值的综合能力.
  3.思维能力是教育的本质目的之一
  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就是传承人类的智慧,包括人类积累下来的对大自然的认识,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对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认识.
  人生是有限的,知识增长是无限的,要使学生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去掌握无限增长的知识,仅靠机械传授、被动接受知识是不够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才是教育之本.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设计悬念,引发思维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悬念是激发学生好奇心、诱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求知欲的有效途径.一个有意思的问题的提出,往往能吸引学生的目光及注意力,学生迫切想知道事情的原委,會积极地跟随教师的步伐进行思考,寻找答案.
  在数学教学中,设置悬念的最好时机是课堂的开始.悬念设于此时,学生往往能迅速集中精力,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活跃课堂气氛.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从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的实质处设置悬念.
  例如,在讲“经过三点的圆”时,教师可提问:一辆汽车的轮胎已残缺破旧,现在无任何标记的情况下,你能想办法找到一个与原来轮胎大小完全一致的轮胎吗?学生带着疑问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探索.当学生纷纷表示疑惑时,我告诉学生,只要认真听今天的课,自然会找到结论.学生都非常兴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构建冲突,促进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努力探寻答案.但当思考后的答案和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发送冲突时,往往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思维.
  3.设置意外,激发思维
  意外的发生会让学生很惊讶,让学生意识到问题原来还可以从这个角度思考.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思维的积极转换与延伸,认识到以往固有思维的不足,同时对新的思维方式产生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我提问: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都是方程x2-7x 12=0的解,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可以是多少?很多学生都能通过计算得到答案为10或者11.然后我指出答案有误,学生都感到很惊奇.通过分析,学生发现这个三角形也有可能是等边三角形,所以它的周长可以为9、10、11、16.
  4.通过课外实践,增强学生的思维兴趣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单调乏味的,而应该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若能适当安排课外实践,在实际生活中印证理论知识,学生往往会记得特别牢固.
  例如,在讲“相似性”时,我带领学生组织了两次课外实践.一次是利用线段的成比例,测量了操场上树木和旗杆的高度,另一次则是运用相似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测量不能直接到达的两点间的距离.这两次课外实践都非常有意义,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完全掌握了两个课题的原理,并且记得特别牢固.
  钱学森说:“教育工作的最终机智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由此可见,思维活动的研究,是教学研究的基础.数学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十分密切,在某种程度上,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的最直接途径.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逐渐提高自己思维能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能力必然为其今后的思维活动打下基础,甚至影响一生.
其他文献
[中考原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5题。    汉文化与筷子  ◆杜 宣  ①重阳这天,大家都在吃重阳糕。有的用手拿着吃;有的用刀切开,用叉子叉着吃;有的则用筷子吃。看到大家不同的进食方式,让人想起汉文化和筷子的关系问题。因此写下这点文字。  ②人类社会,共有三种进食方式。其一是用手。这是自然的进食方式,例如婴儿,不须母亲教导,自然地会用手抓东西吃。其二是用刀叉。这当然是在人类发明火和冶铁之后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虽然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还差强人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效益,但这一新型教学思想将会逐渐深入人心.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自然步入数学探究的境地,是一个值得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深入研究、不断探索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设置合理、生动、引人入胜的问
1918年8月,两位湖南青年,一位年龄稍小,中等个头,另一位则高大英俊,两人一脸神往,来到了全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京。  两人和另外六位老乡租住在一间长不到一丈、宽仅8尺的小屋中,夜里睡在一个土坑上,挤得透不过气来。冬天,八人仅有两件棉衣,只能出门时轮流穿。  不久,中等个头的考上了北大。1919年3月,大个子决定离开北京,返回湖南。临行前,两人商定:三年为期,各自努力。  1936年春,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