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词中的人际功能语篇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出发,从人际功能的角度分析了马云在纽约经济学家会上的演讲词, 揭示了马云演讲词中人际表达手段的选择与其所要表达的意义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人际功能 语境 人称 语气 情态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36-02
  一、引言
  当今语言学主导学派为结构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前者强调通过研究语言的句子内部语法结构来看说话者是如何按照语法规则进行遣词造句的,而后者更关注说话者的语言环境, 即语境,而采用不同的句式、语气、人称等手段达到交际的目的。后者更关注句子的交际功能,而非语言形式,更趋向用宏观的角度研究语言的社会功能。
  以Halliday为代表的功能语言学派把语言的纯理功能分为三种: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指语言对现实世界与说话人内心世界的种种经历和体验进行反映的功能。人际功能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语篇功能把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通过语篇表达出来。其中人际功能是指人们用语言来和他人交往,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影响他人行为,表达自己对事物的主观判断或评价,并诱导甚至改变他人的看法。
  二、“演说”的背景
  本文分析的马云2015年在纽约经济学家会上的演讲词。马云,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在此次演讲中向美国一千多位企业家们阐述了阿里巴巴集团的历史、使命以及发展愿景。下面作者用人际功能的理论框架,从交际的角色、语气、情态等视角深入剖析“演说”,透视马云如何利用演讲这一手段向美国企业家们介绍阿里巴巴的成长史并吸引他们关注、加入到阿里巴巴中来,以达到他此次演讲的人际功能。
  三、演说的人际意义分析
  1.语气
  人们在日常交往过程中不断交换角色。功能语法认为交际中主要有两个言语角色,一个是“给予”,另一个是“需求”,所交换的既可以是信息,也可以是货物和劳务。交际角色和交际物组成了四种主要的言语功能:陈述、提问、提供和命令。与这四个言语功能紧密相连的语气有: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等(胡壮麟等,1989)。陈述语气可以使演讲内容显得更加庄重、肯定、更加有说服力。疑问语气虽然能使语言显得活泼,但同时使演讲的庄重程度降低,使听众对演讲的严肃性缺乏信心(王佐良、丁往道,1987)。此篇被分析的演讲词中,小句共71句,其中陈述65句, 祈使句3句,疑问句3句。整篇演讲词中陈述句占了91.5%。祈使句因其功能是向听众进行直接呼吁,所以引起听众共鸣,所以也较为常用。此篇演讲词大量使用了陈述句,目的是演讲者向听众讲述阿里巴巴的创建历史、使命,表达演讲者自己的观点,陈述句的大量运用既诚恳而实事求是的向听众讲述了阿里巴巴公司的創业历程,又通过对比、比喻的手法生动的说明阿里巴巴的特色和理念,体现了演讲者的交际角色和交际目的。
  此外在演讲中如果穿插疑问句可以增添悬念和起伏感,达到煽动听众感情、激发听众共鸣的作用。如马云在演讲中有以下疑问句:
  ①How many of you here have never been to China?
  ②Is that thing going to work?
  ③And people say why Alibaba?
  第一句,通过提问“有多少人来过中国”来了解有多少人了解中国,马云想通过提问来激发听众与自己产生共鸣:“有多少人像马云一样对美国的印象与在中国从课本上和老师那了解的和现实自己亲身到达美国留学的印象的极大反差”,谁也有这样的反差,体会?
  第二句疑问句是马云朋友在1996年中国还没有接触互联网的背景下,对马云开创互联网公司产生质疑,此处运用疑问语气,增添了演讲的悬念和起伏感,说明在马云创业初期的人们对互联网的质疑,更通过马云坚定的回答和以后阿里巴巴的业绩充分证明了马云的远见卓识。
  第三句疑问句很简短,通过疑问的语气能激发听众的共鸣,突出演讲的重点,突出说明阿里巴巴公司取“阿里巴巴”这个名字的原因。
  演讲词中还运用了三个简短的祈使句,如:Forget about it, Don’t do it, try it. 这三个祈使句均出自马云朋友之口。体现了马云朋友对马云创建阿里巴巴的不理解和对马云的警告,同时最后一句,说明只有一名朋友态度坚定支持马云。
  虽然疑问句和祈使句在此篇演讲词中一共才有6句,但是,正是通过不同语气的运用,马云恰到好处的与听众互动,增添了演讲的悬念和起伏感,极大程度的使听众与自己产生共鸣。
  2.人称
  代词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际关系的亲疏,代词在演讲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表显示了马云演讲词中各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
  在演讲中,使用的最多的代词是第一称代词。这是因为演讲人经常要表达自己的经历、主张、观点和态度。We可以包括讲话人和听话人,也可以指一个团队、群体。在此演讲词中在前半部分谈及马云自己在美国留学的经历和第一次有创立互联网公司想法和并为此想法筹划时,马云大量使用了第一人称。但当谈及公司在如何遇到困难、如何想办法运转时,马云又大量的使用了We这一人称。因为公司并不是马云一个人在奋斗,而是一个团队在奋斗。在此篇演讲词中you在不同的语境中指代不同的听话者。在谈到创业初期与朋友之间的对话,you指马云自己。其实在文中马云演讲词中9次提到American,因为America代表先进发达国家,是马云从小就仰视的地方,强调出美国与中国的差距,强调出“你和我”,“你们和我们”的不同与相同,更能突出你我之间的互利和共赢,更容易使美国这些企业家们看到阿里巴巴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前景和潜力,更能吸引美国企业家们加入到阿里巴巴网络平台中来,建立中美缔结。   3.情态
  情态和意态通常是通过情态动词来体现,情态副词、谓语的延伸部分和小句也可以表达情态和意态(胡壮麟等,1989)。韩礼德指出,情态指的是在是与否之间的意义,即肯定的和否定的两极之间的那一块区域(Halliday1994:356)韩礼德认为应该把情态分为“情态”和“意态”。情态是指不同值的概率和频率。如:may, might, often, always等;意态则是指不同值的义务和意愿,如:must, will, shall, should等。然而情态则是语气的词汇化,情态主要是通过情态操作词(must/can)、概率程度词(certain/probable)和频率程度词(always、often)来体现的。情态意义很大部分由情态词来表达。情态词的使用可以增加演讲的气势,并将演讲者的态度和主张有效的传达给听众。
  在马云的演讲词中大量的涉及到语气词和情态副词,通过这两种手段达到交际的功能。如:
  ①so honored, so many people, so important等这样带有强烈语气和感情的词来表达对听众的感激和感谢。
  ②never been to China中的never這一语气词表达出听众中很多对中国乃至阿里巴巴都不是很了解。
  ③Before that I learned so much about America,…
  And I think I know enough about America.
  But when I came to America I thought totally wrong.
  这三句中用了so much, enough和totally三个词充分表达出马云到美国后对美国的印象与在中国所了解到的之间的反差与对比。
  此外,马云演讲词中还大量的语用了情态系统。如:
  ①And people said “Is that thing going to work?” And I say “Yeah, it’ll work, but not today. In ten years it’ll work.”
  ②We believe Internet is a treasure island…
  ③We believe China…
  这些句子中大量用了情态词will, can, should, be going to和语气词believe等情态系统,这些情态系统的都属于意态系统,意态系统用于表明说话者态度,意愿。马云运用这些意态系统词既表达出了马云对阿里巴巴公司前景的信心,又很谦虚、形象的表达出阿里巴巴公司的立足点,阿里巴巴的优势,能充分赢得广大听众的认同,并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四、结语
  本文从人称系统、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三个方面对马云2015年在美国经济学家论坛上做的演讲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在语气方面第一称占了绝大部分比例,适当的穿插了疑问和祈使语气;人称方面,第一人称使用频率最多,拉近了演讲者和听众的距离,便于交流;情感方面,情态词的使用增添了演讲者的信心和决心,体现了自己的号召力。通过分析发现,演讲词虽然演讲的对象不同,但从人际功能的角度看,有很多的共性:大量运用第一人称,陈述句,情态词。这些发现对指导人们分析和撰写演讲词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Edward,1994.
  [2]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
  [3]李战子,功能语法中的人际意义框架的扩展[J]. 外语研究,2001,(1),48-54.
其他文献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拉挤型材具有轻质高强、良好的耐腐蚀性、良好的可设计性以及优秀的弹性性能等优点,在桥梁工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限于拉挤型材的生产工艺与能力,现有GFRP拉挤型材工字型截面梁产品的高度有限,应用于桥梁结构时无法满足相关规范对桥梁刚度的要求。本文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703005)资助,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拼合截面方法,将两根拉挤型材T型梁沿竖向拼合为一根工字型截面梁,对GFRP拉挤型材拼合工字型截面梁的受力性能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1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而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是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主动探索引发创新  通过自身活动得到
期刊
由于腐蚀、地震、台风等恶劣环境的影响,土木工程结构建成并运行一定年限后就面临性能退化的问题。因此,基于振动理论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在评估土木工程结构的功能和安全性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土木工程结构的损伤损伤与诊断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前的损伤检测方法要么对局部结构损伤不敏感,要么对测量噪声敏感。此外,大量信息的不确定性与土木工程结构的损伤识别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限制了大多数确定性损伤识别方法的成功应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框架,在该框架中,考虑测量、结构和外部激励的不确定性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们的民族若想在21世纪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大量的创新型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与我们的初中教育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当然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期刊
【摘 要】 以畜牧兽医专业为例,结合人才素质能力要求,探索实施情景模拟式体验教学、项目式体验教学、竞赛式体验教学、社会调查式体验教学等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亲身感受、关注、参与、领悟,达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目的。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中职语文;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大多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在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我们应该很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活动。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小觑。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已进入了全面实验阶段。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革。这一系列的改革,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情感基础,教师要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关系,促进教学活动更有效开展。智障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敏感程度明显增强,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当摒弃“师道尊严”的陈旧理念,和学生之间要打成一片,在态度上要保持和蔼,语气要温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保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音乐新课程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淡化单纯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若能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必将带领我们走进全新的音乐殿堂。那如何营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怎样改变思想品德课枯燥无味从而彰显其魅力?怎样紧跟时代脉搏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作用?这些已经是从事这一学科的老师要正视和重视的问题。教学手法的多样性和艺术性,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成效的一把关键的钥匙。  一、开头——引人入胜  做任何事情,开头总是困难的,但也是最重要的。写文章的构思是这样,思想品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提高中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新世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笔者认为,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以下几点值得尝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