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随班就读的智障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an1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障学生的认知能力低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大,而课堂学习又是他们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因此,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爱上数学课堂并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对提高他们的数学课堂学习效率至关重要。
  【关键词】随班就读;智障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兴趣;学习表现
  一、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激发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智障学生的智力稍逊于普通学生,抽象理解能力不理想。因此,对他们来说,数学是一门非常难懂且枯燥的课程。教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一)让智障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乐趣
  智障学生对时间、顺序、多少等抽象化的数学概念理解较弱,但他们喜欢玩游戏。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笔者在课堂上设计了很多的游戏活动,为他们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让他们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比如,在认识钟面分钟的教学时,笔者让他们玩“一分钟跳绳”的游戏,看看他们一分钟能跳多少个,比一比看哪个学生跳得最多,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自然而然地感知了一分钟的时间到底有多长。把抽象化的时间概念具体化,从而比较快速理解到自己在一分钟内能做多少事情。在认识数字0-9时,笔者让智障学生玩“打电话”的游戏,事先准备好智障学生家长的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打电话给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在打电话的过程中要一边读出电话号码一边拨号,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既可以复习所学习过的数字,又可以熟记自己亲人的电话号码。学生们在游戏中边玩边学到了新知识,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更容易掌握并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主动学习数学的意愿,一举数得。
  (二)让智障学生在“说”中学会数学知识,激发数学热情
  大多数智障学生爱说话,喜欢表现自己。在课堂上,笔者充分抓住他们的这一特点让智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想说,但是要有目的地说”这样的一个目标,为后的学习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钟面的认识》中“小明的一天”时,笔者通过动画播出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表,让智障学生详细地说说小明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情。然后,让智障学生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作息安排。通过引导,智障学生可以用正确的语言说出:“我,早上7:00起床,7:15分吃早餐,9:00做课间操……”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有条理地、完整地表达出来。看到别的同学都勇于表达,智障学生也跃跃欲试,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问题,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三)让智障学生“走出去”体验数学课堂,领悟数学魅力
  数学教学中,笔者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的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智障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领悟到数学独特的魅力,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比如,在教学认识面值10元以内的人民币时,笔者先带学生去学校门口的早餐店观察,不同品种的早餐价格分别是多少;然后,笔者和智障学生一起制定了餐牌:豆浆1元一杯;肠粉5元一碟,牛腩粉8元一碗,等等;接着,让智障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点餐、看价格牌、付款等一系列的实践练习;最后,带智障学生到早餐店进行“自己买早餐吃”的教学活动。智障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学会了灵活地使用人民币。
  二、运用多样化手段,让智障学生爱上数学课堂
  我们都非常清楚:教学观念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在教学中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使智障学生能轻易地获得知识,从而提升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辅助课堂教学
  智障学生的想像能力不太理想,一般他们比较难理解书本上的内容。因此,笔者经常借助多媒体,帮助智障学生理解书本上的内容。如,在减法应用题“小红手里有8个气球,被风吹走了3个,还剩下几个气球?”大部分智障学生完全不理解“吹走了”是什么意思。这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很直观地把“气球被风吹走了”这一动画生动地呈现出来,让抽象的内容更直观,帮助智障学生理解题意。
  (二)根据智障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材教学
  随班就读中的智障学生使用的教材跟普通学生的教材一样,这些教材的内容往往难度较大,并不适用于智障学生。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智障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让数学课堂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智障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普遍比较弱,尤其是在做应用题时,常常因为读不懂已知条件和问题而弄错题意,但是教材上的例题又都是单一的文字。因此,笔者将例题的文字内容改成用实物或者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将智障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变成数学问题,让他们带着疑问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个个难题,他们兴趣倍增。
  (三)针对智障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课堂教学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程度都不一样,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因材施教,在兼顧全体学生的共性和个性的同时,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来进行教学。如,在教授《认识3的乘法口诀》这一课,笔者依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的安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A组:进一步练掌握2的乘法口诀,能灵活运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B组:在教师的辅导下进一步熟练掌握3的乘法口诀;C组:跟读学会3的乘法口诀。并根据以上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习得新知,在原有层次的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
  三、选择恰当的方法,充分调动智障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利用各种手段引导智障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一)让智障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多去思考,思考算式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得出结果的。数学中不同的数学知识,都是需要学生去了解和体验,这就要教师根据实际创设机会给学生去练习,去切身体验概念的形成,从而获取知识。如,在认识三角形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在自己涂一涂、剪一剪、比一比等动手活动中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二)对智障学生进行激励评价
  通过鼓励激发智障学生的参与热情,强化他们的课堂参与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要适当地对智障学生进行激励评价,如在平时的课堂巡查过程中,笔者看到有认真完成课堂练习的作业本,就会在课堂上通过投影展示给班里的其他学生看,并在班上表扬他们,每次练习被展示的学生都特别的高兴和自豪。笔者还许诺学生每次在课堂上有练习被展示的学生都可以获得一个笑脸,并且笑脸可以兑换自己喜欢的物品。这一举措受到了他们的热烈欢迎,他们积极完成课堂练习,也对他们养成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让智障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
  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拒绝一味的“填鸭式”教学,因为智障学生的信息接收能力有限,教师如果将所有的知识点都事无巨细地讲完,智障学生也未必能记得住。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学会适当留白,可以在讲完课程重点知识后,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去自主学习,去类比推导整节课的知识。如,在学习找规律时,教师只做适当的引导,在学生掌握初步的规律后,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入手,寻找自己生活中的例子,并和班上的同学们分享。学生们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需求。
  让智障学生爱上数学课堂,必须提高智障学生的数学课堂效率,提高智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梅建青,魏丹.关于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5(10).
  [2]赵真.小学智力障碍儿童数学能力发展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3]叶门生.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2016(5).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针对湖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点,提出虚拟实践教学的新思路。文中要针对虚拟实践教学,阐述其构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详细的构建方案,与此同时也将与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相结合,针对性地论述与其有关高度仿真的三维视觉传达设计虚拟实践教学系统的具体构架和案例实施。本文旨在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长处来弥补当前实践教学环节的短处,从而改善实践教学的环境,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拓宽实践
【摘要】社会的日新月异给我国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路,其中,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教学进入人们的视野,教师也渐渐意识到新课改的推动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也必然要实现质的转变。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会观察;会思考;大胆想像;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是由低年级的写话训练逐渐过渡到写段、篇的训练。而且从内容和篇幅上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进入中年级后,在习作练习中有的学生对写作开始厌烦、不愿意写,有
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中年级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而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一般,内容空洞,层次、结构混乱,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更重要的是语言组织能力欠缺,不能将真情实感有效地表达出来。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拓宽习作的选材面,帮助学生找到真正有意义的写作材料,帮助学生谋篇布局。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中年级作文教学中,可以有效
【摘要】识字教学是进行语文教育的重要基础,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而留下的文化精粹,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承载了很多优秀的文化内核。在语文识字教学中,融入汉字文化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将以如何在语文识字教学中融入汉字文化为论述核心,重点思考汉字文化融入的方法和意义,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借鉴。 
【摘要】教育就是培养大写的人,舒展的人,使人的生命更加情韵悠长,光明磊落……教育的使命是给予并塑造学生的终极价值,使他们成为有灵魂、有信仰的人,而不只是热爱学习和具有特长的准职业者。担任班主任近二十年,我不断摸索,不断成长,在班主任工作中做到严爱相济,勤中有细,一直以“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目标鞭策我。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严爱相济;勤中有细  我自2000年参加工作至今已差不多二十年,一
【摘要】统编历史教材2018年版,中国古代史下册第二单元对同一本《农书》的作者有不同的表述,存在误区,笔者考察了“桢”和“祯”的不同,指出了教材的误区,并简要论述统编教材的严谨性,以期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祯与桢;《农书》;统编教材;严谨性  初中歷史教学中,在宋元时期的学习中,我国著名科学家王祯和他著的《农书》是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随着统编初中历史教材在全国的推广和使用,广大初中
【摘要】德育是帮助少年儿童塑造良好品德与个性,实现健康成长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就已经成为共识。本文对小学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策略进行分析,重点在解决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的难点问题,希望对教育工作者有帮助。  【关键词】小学;留守儿童;品德教育  儿童的成长和良好的品德教育是分不开的。因为影响儿童成长的因素很多,而良好的品德是帮助学生抵御不良影响,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
【摘要】在数学这一科目中,计算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无论在哪一阶段,数学问题都离不开数字计算,小学阶段课程较少,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时期对学生的说算理的能力进行优化。在小学一年级的计算教学中,想要提升学生的计算水平,在课堂中选择什么方法培养学生说出算理是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此类问题的有效解决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强化学生计算训练、提高学生口算速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等方面具有积极
【摘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数学的良好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怎样养成低年级学生的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关键词】守纪律、懂规则;反复训练,持之以恒;榜样作用,潜移默化;激发兴趣,自觉养成;因材施教,抓准时机  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
【摘要】口语交际是生活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它直接影响儿童的交往能力。孤独症是伴随终身的发育性障碍,它直接影响到对待他人及外部世界的行为方式。从本质上缺乏社会交往能力,他们多数有语言发展障碍,缺乏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所以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而提升社交技能尤为重要。本文就主要谈如何让自闭症儿童在生态环境中学习社交技能。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生态环境;社交技能  自闭症障碍谱系儿童的三个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