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与杜鹃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w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春日闻杜鹃初啼》是英国作曲家弗雷德里克·戴留斯的经典作品。这首作品的两个主题相互联系、发展,形象地体现了杜鹃在春天啼叫的场景,融合了挪威地区的民族风情,表达了作曲家对挪威的无限怀念。
  【关键词】戴留斯;主题;发展;音高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本文分析的是英国作曲家弗雷德里克·戴留斯(Frederick Delius,1862-1934)的管弦樂小品《春日闻杜鹃初啼》(On Hearing the First Cuckoo in Spring)。在他的作品中,较优秀和独创的是那些具有细腻情感表达的作品。他擅长于对诗意景色的描绘以及人对大自然的情感反映。
  戴留斯非常热爱挪威,《春日闻杜鹃初啼》这首小品,是作者在挪威的春天第一次听到杜鹃的啼声,为体现自己对苏醒的春天的欢乐心情而写作的,通过对杜鹃啼鸣的暗示,把自己深切感受到的春天来临的情感注入音乐之中,并且糅合着他对挪威的怀念。
  综观全曲并仔细聆听音响后,笔者发现《春日闻杜鹃初啼》主要使用了两种材料:一种模仿了杜鹃的声声啼鸣,其旋律带有英国民歌风格;另一种具有歌唱性,来源于挪威民歌《在奥拉山谷》。这两种材料多次发展、变形并且贯穿全曲。本文通过分析这两种主要材料的特点和发展手法,论证其有无具备主题的意义,有无起到对全曲各方面的控制作用,并且是怎样关联、怎样发展的。
  二、分析与论证
  全曲一共95小节,为三段曲式,呈示段是并行的两句式乐段,调性为G大调;展开段是连续并行的三句式乐段,材料多次模进,调性变化频繁;再现段为综合再现,调性回归主调G。
  (一)主题的特征
  全曲一共有两个假定的主题,主题一长6小节,主题二长2小节。
  主题一可分为①②③三个乐节,其谱例和特征如下。
  这个主题旋律带有英国民歌风格,比较平稳,轻快明朗,类似于杜鹃的声声啼叫。以点状织体为主,音型短小;旋律外形呈锯齿型;旋律线条对称,首尾高中间低;分布在中音区;力度由强到弱交替,波浪式呈现。节奏型由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交错构成,可分为抑扬型和扬抑型;音程关系主要以2度、4度、5度为主;和声均以四分音符为骨干音:①环绕e小调主音运动;②环绕G大调主音运动;③环绕G大调主和弦运动。以弦乐为主奏。
  主题二较短,只有两小节,其谱例和特征如下。
  这个主题引用挪威民歌《在奥拉山谷》,有明显的歌唱性,流畅欢快,明亮宽广,带给人“春天”的感觉。以线状织体为主,气息悠长;旋律外形为瀑布型,最高音出现在旋律开端,末端的音为旋律的最低音;音域从高音区到中音区。
  节奏型以四分音符为主,音程关系主要以2度为主。谱例2中红色音符为骨干音,实际上是一条级进下行的音阶,中间插入了三个上行的辅助音,使得旋律增强了动力性。以管乐为主奏。
  (二)主题的特征发展
  由上表可见,主题一大多由弦乐演奏,主题二大多由管乐演奏,一题加厚声部。两个主题遍布全曲,在不同段落、不同调性上呈示、展开多次。但也存在一些其他的材料,它们也许是主题的变形,也许是全新的材料。接下来将选取在全曲中占篇幅较长,或出现次数较多的“其他材料”为例,来论证它们是否与主题特征具有同一性。
  1.“杜鹃啼”材料
  在展开部以及再现部的前半部分,主旋律由主题二承担,但在多处出现了以两个音为一组的、单簧管演奏的、模仿杜鹃啼叫的材料。这个材料是抑扬格、三度下行的二音组,下行的外形特征来自于主题一的第①乐节。但主题一是以二度或五度下行音为主,所以可以看作是主题一的变形。第三次出现在展开部第二句(37~38小节),这一组来自于主题一的②乐节,上行4度。虽然展开部主要发展了主题二,但是主题一也有细微的变化,惟妙惟肖地模仿了杜鹃的啼叫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
  2.主题二的发展
  在展开部第二句旋律呈示完毕后,有一个类似于补充的部分(42~46小节),此时单簧管在模仿杜鹃的啼叫,一题有一条旋律为其做背景。这条旋律在再现部也有出现(71~77小节),只是没有单簧管模仿杜鹃的啼叫,而是由弦乐单独奏出。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其他材料”均来源于主题一和主题二,一种与主题一的外形特征具有同一性,另一种与主题二的音级运动和旋律具有同一性。
  三、结语
  通过之前的研究发现,假定的主题一、主题二本身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同时,在之后的段落发展中出现的新材料,均与两个主题具有高度同一性。全曲以主题一开头,并以主题一结束,在主题二发展的时候主题一也同时在其他声部点缀,始终贯穿全曲。很明显,这两个假定的主题起到了对整体各方面的控制作用,具有全曲原始核心的意义,确实是真正的“主题”。
  这两个主题是紧密与曲名相结合的。主题一代表着杜鹃,其两音一组的动机、点状的织体类型、跳跃的音乐形象、轻快明朗的音乐情绪等,都符合杜鹃小巧欢快的形象,全曲以杜鹃啼叫声开头,最后也以啼叫声结束,用杜鹃来引导春天来临;主题二运用挪威民歌旋律,线状的织体、音阶式的线条、流畅宽广的音乐情绪,以歌唱性的旋律歌颂着春天,通过模进手法逐步发展、层层叠进,象征着春天慢慢到来。这两个主题虽然具有很多对比,但是戴留斯很好地把这两个主题融合在了一起,各自又有不同的发展,完美地诠释了“春日闻杜鹃初啼”这个曲名,表达了他对春景的无限感慨以及对挪威的怀念。
  参考文献
  [1]沈旋,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胡佩瑶(1994—),女,汉,武汉音乐学院201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和声方向。
其他文献
【摘要】理解是当代哲学解释学的中心话语,人与物、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均可概括为一种“相互理解”的关系。音乐理解,即音乐与人相互对话的过程,我们每个人对音乐的解读都具有个别性、特殊性和普遍性,而这些特性之间的差异性和同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主体意识。因此,笔者以文化为视角,解读音乐的理解现象及其在音乐教育实践哲学中的意义,自上而下地对当代音乐教育课程进行反思。  【关键词】理解;音乐哲学;文化;音
期刊
【摘要】当前,音乐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音乐是社会发展对文化的需求,是一个人自身素质修养的需求。不具备基本的音乐素养将缺乏创造力,无法面对未来的社会竞争。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教育理念正不断更新,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重视,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成为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重视中小学音乐教育,关注中小学音乐教师,促进音乐教师发展是县域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应当也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先秦就有对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和实践的描述和总结,但近代学科意义的传统音乐理论研究却是始于20世纪。当今学界将中国传统音乐根据分属文化层次的不同,分为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四大类。由于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疆域广阔,所以上述四类的音乐都拥有极其丰富的历史遗产。从现存的情况看,民间音乐无论是在曲目数量、社会影响抑或是传统的代
期刊
【摘要】新课标指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现代有重要影响力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都将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放在重要位置。旋律编创即旋律创作,它是音乐课程内容“创造”领域创作实践中的一个重要且层次较高的子目标。近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学科开展了教学质量检测,其中,旋律编创以建构题的形式出现。在这一背景下,一些老师在旋律编创教学中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初中音乐教学也在不断完善和提高。在初中音乐教学完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情感教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正确引导初中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本文分析了情感教学如何在初中音乐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音乐;情感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情感教学非常常用的使用手法,在推行情感教学方法的时候,要从学生的情感出发,引导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将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与审美能力作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重点目标,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结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鉴赏各种类型与风格的音乐作品,从而促进他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本文以京剧为例,就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方法进行细致研究。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京剧;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音乐鉴赏课程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
期刊
【摘要】慕课,是信息化课程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当前网络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师可借助慕课这一平台,将慕课的理论与实践与音乐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慕课在高中音乐课堂的运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音乐;慕课;课堂教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从目前来看,慕课在基础教育中尚未得到全面普及,如何才能将慕课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借
期刊
【摘要】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环境的熏陶,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加强对音乐课堂的重视,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创造力。本文就此提出了促进学生培养音乐创作力的具体措施,例如通过感受自然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为学生打下坚实的音乐基础、促进学生进行创作实践等方式,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优化课堂;创造能力;小学音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通过感受自然
期刊
【摘要】目前,在音乐教学方法上,大多数老师只是照本宣科。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枯燥乏味,加之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音乐教学与游戏有效结合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游戏;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一、在音乐游戏中情境导入  利用有趣的游戏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学生的注意
期刊
【摘要】音乐美学中自律论与他律论的概念,首次出现在《音乐美学的主要流派》一书中,该书出版于1929年,是由德国音乐学家费利克思·卡茨(Felix. M.Gatz) 汇编的关于德国十八世纪末叶以来音乐美学史的相关资料。卡茨通过对史料的选择、编排整理,梳理了这一时期德国音乐美学的发展脉络,并将康德哲学思想中他律论与自律论的概念运用到音乐美学流派划分中,把当时的音乐美学划分为自律美学和他律美学两个流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