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师范校友会杂志》创刊事略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55567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州民立师范学校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师范学校,宣统二年四月初一至初二(1910年5月9日至10日),师范学校召开了校友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校友会大会,大会通过了“校友会会则”,公推张謇为会长,江谦为副会长,按照“会则”第十九条规定,学艺部“每年编印校友会杂志,每会员分送一册”。《通州师范校友会杂志》是近代南通大中专院校中最早创办的校刊,前后共出八期,是清末中国师范教育和南通教育文化的宝贵资料。《通州师范校友会杂志》由张謇、张詧等创办的翰墨林编译印书局印刷,该印书局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出版社之一。
  关键词:中国师范教育《通州师范校友会杂志》翰墨林编译印书局
  《通州师范校友会杂志》创刊号出版于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三月二十五日,编辑者:通州师范校友会学艺部,印刷者:翰墨林编译印书局,张謇题写刊名,江谦撰序(发刊辭)。
  通州民立师范学校成立于光绪二十八年五月(1902年6月),习称通州师范或南通师范,在此之前,国内虽然已有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创办的南洋公学附设师范院和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设有师范斋,但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尚未出现。因此,通州师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师范学校,中国师范教育的三大源头之一。创校人张謇曾说:“夫中国之有师范学校,自光绪二十八年始;民间之自立师范学校,自通州始”。
  宣统二年三月(1910年4月),通州师范“以亲睦同校交谊,研求教育进步为目的”,经日籍教习西谷虎二竭力倡导,以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友会为榜样,组织通州师范学校校友会,凡“本校毕业及修业者、本校讲习科及本校附设科毕业或修业者、现在本校之职员、曾为本校职员者”得为会员。四月初一至初二(5月9日至10日),召开了校友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校友会大会,学校总理张謇在演说中说明了组织召开校友会的两大目的:“今日之开校友会,其一方面谋教授管理之一致进行。又其一则惧诸君离群索处无所观奋而进行渐懈也”。来宾孙敬民、屠敬山、学校教习木村忠治郎、学校监理江谦、学校教习缪文功、顾公毅以及毕业校友39人分别就“家校联系”“终身学习”“国家教育方针”“教授上之心得”“教授上之困难”“管理上之心得”“管理上之困难”“教科书之评说”等议题发表看法、交流经验。大会通过了“校友会会则”,计6章43条,公推张謇为会长,江谦为副会长,校友会下设庶务、学艺、交际、通讯机关四部,决定于每年开校纪念日(5月9日)召开校友会年会。按照“会则”第十九条规定,学艺部“每年编印校友会杂志,每会员分送一册”。
  中国师范教育开创初期“以日为师”,举凡学校章程、课程设置、教科书、学校建筑等都从日本移植而来,主干课程的教师也从日本聘请。通州师范亦不例外,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张謇东游,详细考察日本国民教育,特别是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通州师范初期也不惜重金先后礼聘了木造高俊、西谷虎二、木村忠治郎、宫本几次等8位日籍教习来校任教。又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和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分三次派遣了14名师范生到日本进修、深造,其中10人学习师范,1人学习教育,2人学习体操,1人学习医学,为通州师范和南通地方发展新式教育迅速培养出了一批习得西方师范教育精髓、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师资。
  从《通州师范校友会杂志》创刊号目录看,杂志设图画、会则、论说、教育之实际、会员报告通讯、传记、文艺、杂纂、儿童词藻录、本校及本会之杂件等栏目。时任通州师范监理、校友会副会长的江谦在序中说明了创刊的背景和宗旨:“吾观于今之强国,学之所由明、技之所由精、政之所由成之方,而知其始之病之同。是故分科授学,分能授职,以保其专。年功有加俸,退隐有料,遗族有恤,以保其久;集会结社有律,以保其求之多。是故学明技精而政成也。”“宣统庚戌通州师范学校成立之八年而有校友会,友之毕业而事教育者且六百人,以为之会,以讲其所事之所得而为之杂志,其专而求之多矣。虽然,犹八年而未久也。久者所以成物,不久恶乎成。诮之者曰:以国之危而变之不测也。方亟于求果,而吾子且久之,久之其及食乎?曰:吾所知者,造因之谬,其亦幸矣。今之造因者,其无以异于昔之造因者也,则是科举教育也;今之造因者,春有以异于昔之造因者也,则是国民教育也。因之不谬,而近果十数年焉,远果百数十年焉。”创刊号要目如下:会则;初等小学教育必须改良之缘起(张謇);敬告讨论国语教育诸君(江谦);质问学部分年筹办国语教育说帖(江谦);审查采用音标试办国语教育案报告资政院书(江谦);南洋劝业会教育馆出品研究报告书(于忱、李元衡);各区高等小学宜办合级意见书(李元衡);教生指导法(顾公毅);授业参观述要(顾公毅、于忱);初等小学实际上之问题(于忱);教师之品格及感应力(叶諴);教室卫生(黄祖谦);答人论学制书(张謇);与同学论小学国文教科书(方赓);本校始建记(张謇);教育史序(曹文麟);田舍翁之学校观(缪文功);学校试验之心理(赵邦荣);吾校之概况(何镇寅);日月变易视径之新研究(尢金缄);五山矿物志略(顾甸青、汪冠洋)。此外,还刊登了张謇、江谦、于忱、李元蘅、张庸、顾公毅、黄广介、丁冕英、史维藩、黄士高及附属小学学生等的文章,以及通州师范及其附属小学的一些统计表。
  张謇(1853~1926),字季直,晚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张謇于清朝咸丰三年五月(1853年7月)出生在海门常乐镇。自幼勤奋好学,16岁入泮,光绪二十年(1894年)高中甲午恩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张謇主张“以战求和”。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张謇在通州城北唐家闸创办大生纱厂。在之后的三十年时间中,张謇面对民族危机深重、东西方文明激烈碰撞、中国社会新陈代谢最为激烈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引领了近代中国“立宪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三大进步潮流,成为一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缔造了一个以大生纺织公司为核心,包括轻工业、垦牧、水利、交通、运输、金融、贸易等在内的规模宏大的企业系统,建立了庞大的市政、交通、水利和文化体育设施,开创了中国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南通模式”。他积极推行提升近代国民素质的新教育规划,在南通地区构筑起了一个以通州民立师范学校为源头,包括师范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以及博物苑、图书馆等在内的门类齐全的近代国民教育体系,成为“我国第一个实施四年义务教育的县”,师范教育、盲哑教育、职业教育、博物苑等均开全国先河。他创办了包括医院、育婴堂、养老院、贫民工场、残废院、栖流所、济良所等在内的社会公益事业,使南通成为当时“中国最进步的城市”。他一生与时俱进,曾经弹劾李鸿章;参与戊戌变法;积极领导立宪运动,投身辛亥革命,支持共和,为结束满清统治、创立中华民国、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完整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华民国成立后,致力国家建设;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捍卫国家主权;反对军阀混战。
  民国十五年七月(1926年8月),张謇与世长辞。张謇一生著述宏富,生前出版有《癸卯东游日记》《张殿撰通州师范教育手牒》《张季子诗录》《张季直文抄》《啬翁垦牧手牒》《啬翁自订年谱》等。身后辑有《张季子九录》《张謇全集》。
  江谦(1876~1942),字易园,安微婺源人,近代教育家、佛学家。早年受业于张謇主持的金陵文正书院。张謇创办通州师范后,江谦先后任通州师范国文教习、监理、代理校长、校长。清末民初,担任过清资政院议员、民国国会议员、安徽省教育会会长。民国三年(1914年),出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江谦融汇中西教育学说,倡导德智体三育并重,积极推行文字注音和国语教育,为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民国八年(1919年)因病辞职,后潜心研究佛学。
  《通州师范校友会杂志》是近代南通大中专院校中最早创办的校刊,前后共出八期。所刊《张啬庵先生商业初等校演说词》(张謇),《人间嗜好之研究》(王国维),《小学教育之新方针》(顾公毅),《论教授国文当以语言为标准》(潘树声),《论哲学家与美术家之天职》(王国维),《本校历年度支略》《本校沿革略》《说音》(江谦),《本校度支略(民国三年七月至民国四年六月民国四年七月至十二月)》《论中等学校之修身课》(曹文麟),《苏锡沪杭四县参观教育日记》(茅楚尊)等,是清末中国师范教育和南通教育文化的宝贵资料。
  《通州师范校友会杂志》均由翰墨林编译印书局印刷。翰墨林印书局成立于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1903年),张謇、张詧等创设印书局的缘由是“因兴师范学校,乃兴印书局。有印书局,而后师范之讲义、教科之编辑布行不致稽时”。但翰墨林早期也出版了诸如《宪法古义》《日本议会史》《英国国会史》《地方自治制度》《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浅注》等宪政类书籍,并产生了一定影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出版社之一。
  (曹炳生,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张謇研究所研究人员,历史学者。)
其他文献
[摘要]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为提高生本对话的有效性,可运用补白、品读、批注和移情等策略,使生本对话更具广度、深度、有效度和温度,让学生享受阅读。  [关键词]生本对话;策略;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2-0047-03  [作者简介]葛长林(1979—),男,江苏扬州人,本科,扬州市邗江区陈俊学校教师。  新《语文课程标准》
[摘要]新课标要求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概念”的教学。提高概念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及策略有:巧妙地引入概念、利用概念图教学技术构建概念网络;举例分析、列表比较分析;过程形成法、画简图、练习巩固等。  [关键词]生物学概念;概念;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2-0060-03 
[摘要]在学习多用电表的使用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觉得难于掌握。其中多用电表中欧姆表的使用是最难的一部分,如:进行机械调零;欧姆表测电阻的原理;出现欧姆表刻度具有反向性和非线性特点、表盘刻度不均匀现象的原因;每换一次倍率都要重新进行欧姆调零的原因。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得出了一些结论,可以帮助学生解除心中的困惑。  [关键词]欧姆表;非线性;多用电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在发掘与利用德育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要求、统筹规划,并亲自参与搜集活动;应培养学生主动搜集和整理德育资料的动机和能力,指导学生对已有材料进行整理、归档,实现资源共享,真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德育资源;收集资料策略;整理资料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2-0077-04  [作者信息
[摘要]以“养成教育”为基础,“爱心教育”为主线,“和乐文化”为重点的“和乐德育”,重在培育学生的“优雅行为”“和善心灵”“和乐人格”,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活动,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关键词]德育;和乐;习惯;爱心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2-0081-03  [作者简介]林秋玉(1970—)女,福建莆田人,本科,
[摘要]结合糖艺学习的特点,以及糖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面临的问题,如师徒传授式教学的局限性、试验设备的不足及实训过程的高消耗性等,探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调整课程结构,加大实训力度;精讲多练,强化基本技能;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维;加强指导,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需要结合起来。  [关键词]糖艺;实训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
[摘要]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间的联系不密切,一直是传统烹饪教学的一个弊端,实践证明,烹饪课堂教学应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法,这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发学生潜能;以教师为主导,创设情境,精心设计任务,充分利用先进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分析与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注重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及对实践过程的评价。  [关键词]
[摘要]借鉴德国职教课程体系建设最新成果,并结合中国中职烹饪专业的实际,以“学习领域”为指导,并从提出背景、基本概念、结构、开发、评价体系、实施、问题及对策这些方面分析和着手,重新构建中职烹饪专业课程体系,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对烹饪专业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烹饪教育;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