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社区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环境,社区中蕴藏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对于幼儿园来说,不仅应创设良好的园内环境,提高幼儿在园社会性品质的养成,还应树立大教育观,积极开发利用丰富的园外资源,带幼儿走出幼儿园,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充分发挥社区教育资源作用,把幼儿园教育与社区资源相融合,将社区丰富资源有效整合到幼儿园教育中,形成幼儿园教育与社区教育合力,同步、协调地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自然;社区;教育
正文:
本园处于虞山脚下,周边有丰富的社区文化与自然资源,石梅广场、读书台、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毗邻的虞山上还有丰富的植被自然资源,因此,利用自身优越地理环境,有效整合丰富教育资源,将幼儿园教育融入社区与自然,把社区与自然资源纳入教育课程中,是我们值得研究的教育方向。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园教育活动特点,挖掘社区与自然可利用资源,构建班本课程,为幼儿教育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内容。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引导家长、社区和社会成员参与幼儿园教育,在互动中,实现幼儿园、家庭、社区、自然教育四位一体,共同营造幼儿成长最佳环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反思以往大班幼儿所处周围环境与教育相结合的经历,存在着很多不完善,比如自然环境资源的探索延续性不够;社区资源的文化教育探究不够深入,缺乏对幼儿的教育启示;家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对幼儿及家庭整体达不到预期教育影响……因此,结合本学期对于自然资源、社区资源、家长资源的调整,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一思考和介绍:
一、挖掘各方优势,发现资源和材料
1.寻找周边资源
认识本园环境优势,为结合课程开展教育活动做准备。本园处于虞山脚下,抬头见山,古木林立,一年四季随着季节变化周围树木呈现色彩斑斓,春天萌发的新芽在与孩子们的相守相伴中老去。园内地块存在不同坡度,有较多台阶,小路有宽有窄,是利用自然环境运动的好地方。繁茂的树木、郁郁葱葱的小花坛,在幼儿每天途径的台阶上、小路上,他们随时随地能够和各种小昆虫偶遇。小小的种植园是孩子们的乐土,一把小铁铲能够让他们忙活半天,种植、观察、浇水、除虫……他们喜欢去发现它们的成长变化。
2.了解社区资源
为开拓幼儿眼界、丰富幼儿知识,梳理教育形式和内容做准备。以我园为中心,方圆一公里以内,可以挖掘很多社区资源。比如:读书台公园、亮山工程、牙博士、虞山公园、言子墓、清权祠、燕园、图书馆、美术馆、石梅小学、阜城门、消防大队、曾赵园、翁同龢纪念馆、方塔公园等等。这些社区资源蕴含自然景观、乡土地理、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民俗风情、名人轶事等等,结合这些社区资源梳理相应教育元素,以多种形式带领孩子们走进自然走进历史。
3.梳理家长资源
根据家长工作特点结合课程开展对各行各业的认识。了解家长的个性和能力,吸纳家长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开展亲子活动,增进家长和幼儿的亲子关系,使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和综合表现,为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丰富素材。
二、渗透整合资源,开拓空间和内容
(一)幼儿园环境资源与幼儿园教育之整合
1.利用自然环境,开展体育游戏活动。幼儿园有百年历史,场地零散不平整,台阶高高低低,开展体育活动具有局限性,我们根据教育大纲相对应的健康领域目标,有效利用园内台阶、坡度、花坛沿口等带领幼儿进行走、跑、跳、爬、平衡、负重等练习,不断变化运动环境和运动方式,逐步增加活动难度。如当幼儿能够在台阶上下自如了,我们增加水杯,装上水,让幼儿在行进中多一份责任,逐步提高幼儿平衡能力;教室门口的台阶更是幼儿实现自我挑战和锻炼运动能力的地方……通过对环境的理解进行活动形式和内容的调整,达到锻炼目标,幼儿的运动能力逐渐增强,活动中的关注度相应提高,胆量和自信也一步步建立起来。
2.开辟种植园地,开展自然探索活动。小小的种植园让幼儿见证了从种子到成熟的过程,家长后援团的参与管理使活动顺利开展。利用这小小的种植园,幼儿开展了秋季种植的讨论:秋天适合种植什么?植物怎样管理?我们怎样记录它。通过班级微信群,收集到了有效资料:秋季可以种植青菜、萝卜、葱、菠菜、土豆等。通过家长的帮忙,把这些植物幼苗准备好,由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种植活动,体验劳动。在管理植物方面由幼儿制定方法:小组轮流管理(浇水、除虫、除草、记录)。定期把植物观察记录进行分享比较,感受植物的变化,小结有效的管理方法,使幼儿参与到管理中,从过程切身体会责任和收获。培养了幼儿自主观察、积极思考、探索学习的好习惯。
3.借助生态环境,开展科学探索活动。幼儿园环境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最终目的是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发现欲望和探究兴趣,实现幼儿的主动发展。幼儿园就在山脚下,植被繁茂,一到春夏季,动植物的变化总是会让孩子们感到惊喜。树根旁长出的蒲公英、马兰头;树干上的大蚂蚁、小瓢虫;草丛中的西瓜虫、令人尖叫的蜈蚣……我们来认识一下它们吧:细细观察它的样子;它喜欢生活在哪些地方;什么样的环境里、有什么药用价值……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每天去观察、请教家长、翻阅图书、百度搜索,什么都難不倒他们。当幼儿园环境和教育相整合时,我们把重点放在积极主动地与环境进行互动,激发幼儿对环境的兴趣,并从环境中不断地了解和掌握获取新的经验。
(二)社区环境资源与幼儿园教育之整合
1.进图书馆,享受阅读乐趣。图书馆距离幼儿园不过百米,每年大班的孩子都能走进图书馆,通过切身感受图书馆的设施、环境、规则,感受阅读氛围,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从初次入馆的参观、认识区域、指认标记,感受图书馆安静有序的环境到组织幼儿定时亲身体验,他们能做到与图书馆阿姨的友好招呼、取书还书有礼有节、保持阅读室安静整齐,都在幼儿自如的活动中有序进行,有的孩子静心阅读的时间变长了;有的孩子在取书时会先看一下书架标记,为还书做好准备……通过幼儿在图书馆的表现,我们可以感受到幼儿社会交往能力、规则意识的提高。 2.探访古迹,了解常熟历史。我园地处老城区,博物馆、纪念馆比比皆是,通过活动前的知识准备,利用每周的散步活动,我们会带孩子走近历史,和幼儿一起驻足感受家乡的历史、了解常熟的名人。我们参观读书台公园,了解读书台的由来;我们在言子墓拾级而上,认读石碑上的字画,知道了言子是誰,他为后人做了什么;我们参观清权祠,认识古代乐器,感受历史的传承……当跨过古老的青石门槛,便开始了知识的堆砌,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便油然而生。
3.攀登虞山,磨练意志品质。每周的登山活动让幼儿接触到奇趣大自然,走在山林间,我们发现了“彼岸花”、听到了啾啾的鸟鸣、发现树叶多种颜色多种形状记忆着它们的名字、我们在厚厚的树叶上踩出“嚓嚓”声,知道树叶也会歌唱,在同行的时候幼儿互相鼓励、共同前行,能力弱的孩子也坚持不掉队。这样的活动不仅仅是对幼儿体能的一次训练,更是幼儿探索大自然、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培养意志力的好机会。
4.参观小学,遇见美好明天。幼儿园一门之隔就是孩子们向往的小学,在期初我们组织幼儿参观小学升旗仪式、参观哥哥姐姐们上课的教室、到大操场去跑一跑,以后还将带领他们走进小学课堂进行体验、感受角色的变化……环境的变化激励着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督促幼儿好好学习、积极向上。
5.散步社区,感受和谐自然。与幼儿园相邻的石梅广场、老干部活动中心是我们散步的乐园。每次散步我们都能路遇积极锻炼的爷爷奶奶;隔窗感受图书馆安静的阅读氛围;认真清扫的环卫工人;观察环境的变化,收集漂亮的树叶……社区良好的环境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引导——向爷爷奶奶学习生活的积极乐观的状态;激发幼儿对知识的渴望,成为阅读者中的一员;感受美好环境的来之不易,从我做起,爱护环境;用树叶做计算、做排列、把树叶画在纸上、进行拓印、做漂亮的树叶贴画等等……在与社区环境的互动中幼儿从中发现美的环境、感受美好的事物人文。
(三)家庭资源与幼儿园教育之整合
1.让教育走出课堂,吸纳社会教育能量。良好的家校关系能够激发家长更多参与到幼儿的教育活动中,设立家委会,通过家委会组织班级集体活动,把课堂放到社会环境,丰富幼儿认知。如利用假期家长自发组织赏秋野餐,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增进同伴之间的交往;组织有目的的游览活动——丰富幼儿对家乡历史知识、丰富物产的认识;通过和牙科医院的联系,幼儿换上体验服,当了一回小牙医,在游戏情节中了解了护牙知识;带孩子们走进消防大队,消防官兵的讲解和演示让他们知道防灾避灾的丰富知识。以家庭集体活动形式在校园外进行教育活动激发了幼儿对社会环境的关注和好奇。
2.开发家长资源,丰富教育形式和结构。家长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职业知识就是丰富的资源。我们请儿科医生家长进班讲解季节性传染病的防治知识;请内科医生家长讲解人体肠胃功能和肠胃疾病预防的知识;请自来水厂工作的家长向我们介绍我们平时饮用的水来自哪里、怎么处理才能饮用;请在公安局工作的家长为我们讲解防拐防骗知识;请在小学中学高中工作的教师家长介绍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引导幼儿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投入到现阶段的学习状态中去……当家长走进课堂,给予孩子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父母伟大形象的确立,更好地增进亲子关系,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和视野。
三、拓展延伸资源,优化主题和课程
1.自然生成主题活动
环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有目的有计划利用好教育环境可较好地达到教育目标。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所处环境优势,集幼儿之所问,确立活动主题。秋天至,带孩子登山散步时,孩子已关注到有树叶飞落下来,有的走过用脚踩一下,有的捡起来,他们会提问题:老师,树叶为什么会变成黄色落下来?看到孩子们对落叶感兴趣、爱提问题,结合我园百年古银杏这一特色,又有天时地利的亲密接触机会,我们根据身边环境和季节特征确立“落叶飘”的主题活动。
2.围绕自然展开探索
在这个主题活动中,从认识我们身边的银杏树开始,通过散步观察对比落叶树常绿树,了解各种落叶树树叶特征,观察、对比、分类,做排序游戏,通过语言活动,发挥幼儿对落叶的想象,探讨生命的意义价值,通过小树叶和大树,激发幼儿对妈妈的情感,并用艺术的表现手法,用声音、身体动作肢体语言等,来表现落叶飘的个性表达与想象,激励孩子的创造行为。通过自然物质环境的教学活动,对于幼儿约束少,满足幼儿与自然的亲近感,提高幼儿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
3.自然物渗透于游戏
在游戏活动中渗透落叶这一自然物,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做《树叶贴画》《树叶衣裳》,水粉《层层叠叠的落叶》,给了孩子更多展示个性情感的艺术展现渠道,创造性、想象力,是建立在前期登山、散步等观察、感知、交流的基础上的。又如把树叶提供给点心店,做寿司,落叶小路,屋顶,在银杏树下搭积木建构,堆树叶城堡等。幼儿在大自然的怀抱享受着学习的乐趣,孩子的童年融合自然的生长,自主的活动形式和足够的自然活动空间使教师教的痕迹淡化,凸显幼儿主动学习,有效开发幼儿思维,培养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在探索幼儿园、家庭、社区、自然教育四位一体的过程中,我们吸纳家长、社区、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教育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能够积极思考,有效利用,充分挖掘,就能够为幼儿营造成长的最佳环境。我们的教学内容是接地气的——知识来源于环境,是孩子们最想知道的;教学形式是多姿多彩的——大树下、小径旁、草地上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教室,教学成效在于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强烈的求知欲。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幼儿园教育和自然环境、社区资源、家长资源合理融合、有效利用,把我们的教室摆放在大自然中,经常带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中,所有的问题会在大自然中得到回应,使孩子“行于自然,学于自然”!
参考文献
[1] 莫源秋 卢奔芳.幼儿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01-01.
[2] 【美】英格里德·查鲁福 【美】卡仁·沃斯;与幼儿一起发现自然[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1月.
[3] 【美】芮妮·迪纳斯坦;选择时间:通过探究和玩耍深化儿童的学习[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0月.
[4] 邹玲娣;社会领域活动中情感体验策略谈[J];幼儿教育;2020年03期.
关键词:自然;社区;教育
正文:
本园处于虞山脚下,周边有丰富的社区文化与自然资源,石梅广场、读书台、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毗邻的虞山上还有丰富的植被自然资源,因此,利用自身优越地理环境,有效整合丰富教育资源,将幼儿园教育融入社区与自然,把社区与自然资源纳入教育课程中,是我们值得研究的教育方向。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园教育活动特点,挖掘社区与自然可利用资源,构建班本课程,为幼儿教育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内容。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引导家长、社区和社会成员参与幼儿园教育,在互动中,实现幼儿园、家庭、社区、自然教育四位一体,共同营造幼儿成长最佳环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反思以往大班幼儿所处周围环境与教育相结合的经历,存在着很多不完善,比如自然环境资源的探索延续性不够;社区资源的文化教育探究不够深入,缺乏对幼儿的教育启示;家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对幼儿及家庭整体达不到预期教育影响……因此,结合本学期对于自然资源、社区资源、家长资源的调整,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一思考和介绍:
一、挖掘各方优势,发现资源和材料
1.寻找周边资源
认识本园环境优势,为结合课程开展教育活动做准备。本园处于虞山脚下,抬头见山,古木林立,一年四季随着季节变化周围树木呈现色彩斑斓,春天萌发的新芽在与孩子们的相守相伴中老去。园内地块存在不同坡度,有较多台阶,小路有宽有窄,是利用自然环境运动的好地方。繁茂的树木、郁郁葱葱的小花坛,在幼儿每天途径的台阶上、小路上,他们随时随地能够和各种小昆虫偶遇。小小的种植园是孩子们的乐土,一把小铁铲能够让他们忙活半天,种植、观察、浇水、除虫……他们喜欢去发现它们的成长变化。
2.了解社区资源
为开拓幼儿眼界、丰富幼儿知识,梳理教育形式和内容做准备。以我园为中心,方圆一公里以内,可以挖掘很多社区资源。比如:读书台公园、亮山工程、牙博士、虞山公园、言子墓、清权祠、燕园、图书馆、美术馆、石梅小学、阜城门、消防大队、曾赵园、翁同龢纪念馆、方塔公园等等。这些社区资源蕴含自然景观、乡土地理、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民俗风情、名人轶事等等,结合这些社区资源梳理相应教育元素,以多种形式带领孩子们走进自然走进历史。
3.梳理家长资源
根据家长工作特点结合课程开展对各行各业的认识。了解家长的个性和能力,吸纳家长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开展亲子活动,增进家长和幼儿的亲子关系,使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和综合表现,为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丰富素材。
二、渗透整合资源,开拓空间和内容
(一)幼儿园环境资源与幼儿园教育之整合
1.利用自然环境,开展体育游戏活动。幼儿园有百年历史,场地零散不平整,台阶高高低低,开展体育活动具有局限性,我们根据教育大纲相对应的健康领域目标,有效利用园内台阶、坡度、花坛沿口等带领幼儿进行走、跑、跳、爬、平衡、负重等练习,不断变化运动环境和运动方式,逐步增加活动难度。如当幼儿能够在台阶上下自如了,我们增加水杯,装上水,让幼儿在行进中多一份责任,逐步提高幼儿平衡能力;教室门口的台阶更是幼儿实现自我挑战和锻炼运动能力的地方……通过对环境的理解进行活动形式和内容的调整,达到锻炼目标,幼儿的运动能力逐渐增强,活动中的关注度相应提高,胆量和自信也一步步建立起来。
2.开辟种植园地,开展自然探索活动。小小的种植园让幼儿见证了从种子到成熟的过程,家长后援团的参与管理使活动顺利开展。利用这小小的种植园,幼儿开展了秋季种植的讨论:秋天适合种植什么?植物怎样管理?我们怎样记录它。通过班级微信群,收集到了有效资料:秋季可以种植青菜、萝卜、葱、菠菜、土豆等。通过家长的帮忙,把这些植物幼苗准备好,由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种植活动,体验劳动。在管理植物方面由幼儿制定方法:小组轮流管理(浇水、除虫、除草、记录)。定期把植物观察记录进行分享比较,感受植物的变化,小结有效的管理方法,使幼儿参与到管理中,从过程切身体会责任和收获。培养了幼儿自主观察、积极思考、探索学习的好习惯。
3.借助生态环境,开展科学探索活动。幼儿园环境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最终目的是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发现欲望和探究兴趣,实现幼儿的主动发展。幼儿园就在山脚下,植被繁茂,一到春夏季,动植物的变化总是会让孩子们感到惊喜。树根旁长出的蒲公英、马兰头;树干上的大蚂蚁、小瓢虫;草丛中的西瓜虫、令人尖叫的蜈蚣……我们来认识一下它们吧:细细观察它的样子;它喜欢生活在哪些地方;什么样的环境里、有什么药用价值……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每天去观察、请教家长、翻阅图书、百度搜索,什么都難不倒他们。当幼儿园环境和教育相整合时,我们把重点放在积极主动地与环境进行互动,激发幼儿对环境的兴趣,并从环境中不断地了解和掌握获取新的经验。
(二)社区环境资源与幼儿园教育之整合
1.进图书馆,享受阅读乐趣。图书馆距离幼儿园不过百米,每年大班的孩子都能走进图书馆,通过切身感受图书馆的设施、环境、规则,感受阅读氛围,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从初次入馆的参观、认识区域、指认标记,感受图书馆安静有序的环境到组织幼儿定时亲身体验,他们能做到与图书馆阿姨的友好招呼、取书还书有礼有节、保持阅读室安静整齐,都在幼儿自如的活动中有序进行,有的孩子静心阅读的时间变长了;有的孩子在取书时会先看一下书架标记,为还书做好准备……通过幼儿在图书馆的表现,我们可以感受到幼儿社会交往能力、规则意识的提高。 2.探访古迹,了解常熟历史。我园地处老城区,博物馆、纪念馆比比皆是,通过活动前的知识准备,利用每周的散步活动,我们会带孩子走近历史,和幼儿一起驻足感受家乡的历史、了解常熟的名人。我们参观读书台公园,了解读书台的由来;我们在言子墓拾级而上,认读石碑上的字画,知道了言子是誰,他为后人做了什么;我们参观清权祠,认识古代乐器,感受历史的传承……当跨过古老的青石门槛,便开始了知识的堆砌,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便油然而生。
3.攀登虞山,磨练意志品质。每周的登山活动让幼儿接触到奇趣大自然,走在山林间,我们发现了“彼岸花”、听到了啾啾的鸟鸣、发现树叶多种颜色多种形状记忆着它们的名字、我们在厚厚的树叶上踩出“嚓嚓”声,知道树叶也会歌唱,在同行的时候幼儿互相鼓励、共同前行,能力弱的孩子也坚持不掉队。这样的活动不仅仅是对幼儿体能的一次训练,更是幼儿探索大自然、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培养意志力的好机会。
4.参观小学,遇见美好明天。幼儿园一门之隔就是孩子们向往的小学,在期初我们组织幼儿参观小学升旗仪式、参观哥哥姐姐们上课的教室、到大操场去跑一跑,以后还将带领他们走进小学课堂进行体验、感受角色的变化……环境的变化激励着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督促幼儿好好学习、积极向上。
5.散步社区,感受和谐自然。与幼儿园相邻的石梅广场、老干部活动中心是我们散步的乐园。每次散步我们都能路遇积极锻炼的爷爷奶奶;隔窗感受图书馆安静的阅读氛围;认真清扫的环卫工人;观察环境的变化,收集漂亮的树叶……社区良好的环境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引导——向爷爷奶奶学习生活的积极乐观的状态;激发幼儿对知识的渴望,成为阅读者中的一员;感受美好环境的来之不易,从我做起,爱护环境;用树叶做计算、做排列、把树叶画在纸上、进行拓印、做漂亮的树叶贴画等等……在与社区环境的互动中幼儿从中发现美的环境、感受美好的事物人文。
(三)家庭资源与幼儿园教育之整合
1.让教育走出课堂,吸纳社会教育能量。良好的家校关系能够激发家长更多参与到幼儿的教育活动中,设立家委会,通过家委会组织班级集体活动,把课堂放到社会环境,丰富幼儿认知。如利用假期家长自发组织赏秋野餐,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增进同伴之间的交往;组织有目的的游览活动——丰富幼儿对家乡历史知识、丰富物产的认识;通过和牙科医院的联系,幼儿换上体验服,当了一回小牙医,在游戏情节中了解了护牙知识;带孩子们走进消防大队,消防官兵的讲解和演示让他们知道防灾避灾的丰富知识。以家庭集体活动形式在校园外进行教育活动激发了幼儿对社会环境的关注和好奇。
2.开发家长资源,丰富教育形式和结构。家长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职业知识就是丰富的资源。我们请儿科医生家长进班讲解季节性传染病的防治知识;请内科医生家长讲解人体肠胃功能和肠胃疾病预防的知识;请自来水厂工作的家长向我们介绍我们平时饮用的水来自哪里、怎么处理才能饮用;请在公安局工作的家长为我们讲解防拐防骗知识;请在小学中学高中工作的教师家长介绍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引导幼儿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投入到现阶段的学习状态中去……当家长走进课堂,给予孩子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父母伟大形象的确立,更好地增进亲子关系,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和视野。
三、拓展延伸资源,优化主题和课程
1.自然生成主题活动
环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有目的有计划利用好教育环境可较好地达到教育目标。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所处环境优势,集幼儿之所问,确立活动主题。秋天至,带孩子登山散步时,孩子已关注到有树叶飞落下来,有的走过用脚踩一下,有的捡起来,他们会提问题:老师,树叶为什么会变成黄色落下来?看到孩子们对落叶感兴趣、爱提问题,结合我园百年古银杏这一特色,又有天时地利的亲密接触机会,我们根据身边环境和季节特征确立“落叶飘”的主题活动。
2.围绕自然展开探索
在这个主题活动中,从认识我们身边的银杏树开始,通过散步观察对比落叶树常绿树,了解各种落叶树树叶特征,观察、对比、分类,做排序游戏,通过语言活动,发挥幼儿对落叶的想象,探讨生命的意义价值,通过小树叶和大树,激发幼儿对妈妈的情感,并用艺术的表现手法,用声音、身体动作肢体语言等,来表现落叶飘的个性表达与想象,激励孩子的创造行为。通过自然物质环境的教学活动,对于幼儿约束少,满足幼儿与自然的亲近感,提高幼儿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
3.自然物渗透于游戏
在游戏活动中渗透落叶这一自然物,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做《树叶贴画》《树叶衣裳》,水粉《层层叠叠的落叶》,给了孩子更多展示个性情感的艺术展现渠道,创造性、想象力,是建立在前期登山、散步等观察、感知、交流的基础上的。又如把树叶提供给点心店,做寿司,落叶小路,屋顶,在银杏树下搭积木建构,堆树叶城堡等。幼儿在大自然的怀抱享受着学习的乐趣,孩子的童年融合自然的生长,自主的活动形式和足够的自然活动空间使教师教的痕迹淡化,凸显幼儿主动学习,有效开发幼儿思维,培养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在探索幼儿园、家庭、社区、自然教育四位一体的过程中,我们吸纳家长、社区、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教育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能够积极思考,有效利用,充分挖掘,就能够为幼儿营造成长的最佳环境。我们的教学内容是接地气的——知识来源于环境,是孩子们最想知道的;教学形式是多姿多彩的——大树下、小径旁、草地上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教室,教学成效在于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强烈的求知欲。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幼儿园教育和自然环境、社区资源、家长资源合理融合、有效利用,把我们的教室摆放在大自然中,经常带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中,所有的问题会在大自然中得到回应,使孩子“行于自然,学于自然”!
参考文献
[1] 莫源秋 卢奔芳.幼儿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01-01.
[2] 【美】英格里德·查鲁福 【美】卡仁·沃斯;与幼儿一起发现自然[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1月.
[3] 【美】芮妮·迪纳斯坦;选择时间:通过探究和玩耍深化儿童的学习[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0月.
[4] 邹玲娣;社会领域活动中情感体验策略谈[J];幼儿教育;202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