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多媒体飞扬语文课堂魅力

来源 :教育观察·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q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中小学的课程正在进行深化的改革。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语文教学中新颖而独到地利用多媒体进行创新性教学,不失为一股活水,它对语文课程的整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使教育从记忆型教育、被动性学习向信息型教育、自主创造性学习转变,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跨越式发展。可以说,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现代语文课堂艺术魅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课堂;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7-0029-03
  [作者简介]何异(1975—),女,广西桂林人,本科,广西桂林市平乐县平乐镇第一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技术的普遍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融为一体,全方位地表达教学信息,使语文课堂教学富有趣味性、启发性、交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致。借助多媒体,飞扬语文课堂艺术魅力,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一、巧设情境,找准最佳结合点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教师越来越多地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利用其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以及艺术性等特点,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简洁明快,使学生易学、爱学、乐学,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叶圣陶先生的作品《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教学中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学生难以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而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有利于学生获得直观丰富的认识,获得良好的视觉美感和精神愉悦感,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之初,笔者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致,声情并茂地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然后通过多媒体把关于瀑布的美景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在优美的抒情音乐中,蓝天、白云、参天的古木下,错落有致的瀑布把学生深深吸引了。笔者边背诵课文,边播放课件,学生听着变化多端的流水声,看着雪白耀眼的瀑布在高高的青山的映衬下,是那么鲜明壮美,气势逼人,个个不由得惊叹起来:“瀑布真壮观啊!”情境的设置,令学生完全沉浸在那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里。通过课件中的图画、音乐和教师有感染力的朗诵,学生进入情境,开始了与文本的对话,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二、巧借多媒体,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多媒体能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创造广阔空间,活化语文学习,是一种能帮助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的辅助工具,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多媒体的优点之一是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取质疑、讨论、解惑等方式方法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对于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笔者事先将与课文有关的书刊插图、画报和历史背景知识等资料进行扫描,通过多媒体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较容易联想起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以便对文章作深入的了解,有助于培养他们观察、记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开国大典》一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对今天的学生来说,要在教学过程中体会这点是一个难点。而且,该文章篇幅较长,学生默读一遍最快也要3分钟,朗读一遍至少要6分钟。教师要在课内将这么多的信息面面俱到地逐一讲解,恐怕无法完成。何况开国大典距今已经很长时间,对小学生来说,仅仅从语言文字去感知当时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以及对党、对新中国、对毛主席、对解放军的热爱之情,是有相当的难度的。为此,教师需要搜集中国人民遭受压迫、奴役、侵略的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并在课前交流,增加感性认识。在这一阶段多媒体充分地帮了笔者的忙。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伟人的风采,笔者通过电子白板播放视频(《开国大典》录像资料中阅兵盛况场面、毛泽东主席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让学生感受到毛泽东高大的形象、雄伟的声音,引导学生想象、体会,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为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进行情感铺垫,一下子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随即,笔者又播放了我国60周年大阅兵的视频,进一步渲染课文中阅兵式的场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引起了他们的高度关注,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从而进一步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盛。
  三、适时运用多媒体,促进自主学习
  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注重学生的实际感受,从而引发学生探究事物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多媒体宛如一位神奇的“魔术大师”,巧妙地借助光电和音响设备,超越时间和空间。学生在教师直观、形象的演示中,如临其境般地感受、理解课文内容,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快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笔者将“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旅游胜地及著名景点制作成课件,一一在大屏幕上播放。加上配音,老师就像一位导游把画面上每一个景点的风光逐一介绍了一番。此时,生动形象的画面恰好补充了学生的视觉表象,教师激情的描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优美的意境进入学生视野,再现于他们头脑中,让学生领略祖国山河壮丽景色的同时又激发学生的探求精神,丰富了他们的想象能力,从而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又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在教其中描写漓江水的段落时,笔者充分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首先出示大海和西湖的照片,并让学生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然后我接着提问:“你们平常见到的水都是什么样子的?”此时学生便会议论开来,两种水一对比明显地感受出桂林水静和清的特点。接着笔者出示翡翠的图片,用翡翠比喻漓江水的特点,可见漓江水之绿。至此,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也理解了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最后,笔者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语感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做到了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和课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本段的学习,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桂林水的静、清、绿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播放,学生感到自己仿佛正置身于桂林,看到了桂林水的美,怎能不对家乡桂林充满热爱?怎能不对祖国山河的秀丽表示赞叹?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合理地运用形象的语言、图画、多媒体技术、实物等创设情境,能更好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多媒体辅助,引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新天地
  随着计算机网络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不断地被引入到各学科教学之中。首先,教学课件图、文、声、像并茂,刺激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其次,多媒体应用能丰富课堂教学容量,使老师的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多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教学内容,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作为教师,要创造一定的条件,提供一定的辅助材料,增强学生的耳、眼、口、手、脑等多种器官的感受和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一次体验活动”时,笔者组织了一次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家当一回盲人、聋哑人、残疾人,然后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与大家交流。上课伊始,笔者先播放了反映我县一位被称为“无臂青年”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舞蹈演员黄阳光的视频《用双脚舞动人生》和《隐形的翅膀》,让学生了解这位从我县走出去的瑶族青年。他5岁时不幸被交流变压器电击而失去双臂,身体高度残疾。困境中,他凭借着超人的毅力,不仅学会了用脚自理生活,而且学会了用脚干农活。他虽然失去了常人赖以生存的双臂,却用顽强的毅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勤劳的汗水创造出了许多人生的奇迹。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和《乡约》栏目曾先后报道过他的感人事迹和出色表演。他的艺术天赋和潜质被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看中,将他培养成为一名专业的舞蹈演员。他随团出访过40多个国家,他的代表作《秧苗青青》在全世界演出千余场,受到各国人民的广泛好评。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残疾人生活的艰辛,都能站在残疾人的角度去谈对黄阳光事迹的感受。接着,笔者又播放音乐《真心英雄》,让学生说说此时心里的感受,帮助学生实现情感的共鸣与升华。课后,笔者让学生从网络上搜集关于贝多芬、张海迪、海伦·凯勒等的故事,读他们身处逆境而生命之花仍绚烂绽放的故事,体会他们身体残疾仍续写生命的勇气。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从而较好地体现出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和特点。
  多媒体辅助教学为现代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将课堂引入全新的境界,提升了语文课程的内涵,从而飞扬了语文课堂魅力,使语文课堂更加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朱小英,马德俊.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0(Z1).
  [2]王万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甘肃教育,2010(1).
  [3]蒋业权,刘红宇.文化场域视角下的网络教育[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第2卷 第17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起病4.5h以内的心源性脑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是否实行了静脉溶栓,将70例起病4.5 h内的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
[摘要]课堂学习的一般过程,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没有付诸实践皆准的标准。遵循一般规律的学习过程才能促进学生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应自动展示这样的一个过程:独立思考、交流观点、讨论归纳、展示互补、引领提升。只有这样,更多的智慧与情感才会在这里上演。  [关键词]课堂;视角;过程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7-0019-03  [作者简介
人们常说,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没有惊天动地的气魄,只有润物无声的永恒.然而,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有一回却真的要我拿出惊天动地的气魄来.令人十分汗颜的是,在那十分紧要的关
期刊
[摘要]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对学生已有基础的分析是把握教学起点的主要依据。以课例为载体,围绕“如何分析学生基础,实施有效教学”主题,借《自然界里的水循环》这节课展开研究。  [关键词]学生认知基础;教师指导;知识迁移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7-0022-02  [作者简介]麻妍劼(1984—),女,上海人,本科,上海
这是美国东部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了冰天雪地的山区.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因为,如果不能离开这里,他就只能被活活冻死.这时,一个骑马的中年
相传,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成名以后过于自信、武断,常常自诩能预知人的未来.rn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拄着拐杖来拜访巴尔扎克.她拿出一本封面有些发黄的小学生作文,恭恭
异位胰腺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胰腺疾病.我院曾收治9 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现报告如下:rn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导入,引起兴趣;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巧用多媒体,保持兴趣;激情导读,提高兴趣。只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巧妙地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  [关键词]兴趣;启发;情境;导读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7-0024-03  [作者简介]潘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