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儒家民本思想的历史沿革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243173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儒家民本思想的形成
  (一)儒家民本思想形成时期的时代背景。
  有关于民本思想最早在商周时代就有提出,这一时期通常被人们认为是民本思想的萌芽与标志。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历从奴隶制社会到封建制社会的重要转变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民本思想在这一时期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了社会主流政治思想。
  (二)儒家民本思想形成时期代表人物
  先秦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他们都从儒家思想出发,以各自的立场阐释了儒家民本思想。
  孔子主要主张以人为本的思想,发现并重视“人”的本性,孔子认为人生来平等,没有贵族与小人之分。但是在君民关系上认为民必须服从君的统治,仍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他要求统治者做到爱民、爱护百姓,主张“修己以安百姓”。孔子的观点主张都只是从正面提出君主应当如何爱护臣民,而没有从反面说民对于君的重要性,没有说如果君主对民众欺压会带来怎样的负面效果,主要侧重于对民众思想的教化上。
  孟子的代表学说就是“民贵君轻说”。孟子从以民为本的角度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代表论断。认为人民的地位远远重要与君主,把人民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之上。在孟子看来,民可以左右君主的命运 ,一个国家的国君如果失去了人民的支持那就等于失去了这个国家,失去了君权。他十分看重人心向背的重要性,这也对应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主张观点。孟子纵观历史,以史为鉴,认为昏君对国家的暴戾统治就是导致一个国家灭亡的根本原因,可以说,孟子的这一主张观点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的发展与继承,对今后儒家学说的发扬光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荀子的君舟民水论在这一时期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荀子认为,人民和君主是一个国家的两个重要组成因素,这两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君主爱民、亲民,民众才能拥护君主的统治,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反之,民众反动则亦能推翻君主的统治,只有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到使国家政权统一稳定。
  二、儒家民本思想的变革
  (一)儒家民本思想变革时期历史背景。
  先秦时期被认为是民本思想的形成时期,历史发展到西汉,逐渐形成了统一的、稳定的历史局面。在这一时期,政治文化也发生巨大的转变西汉时期政治上大一统的出现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随之,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上百家争鸣的现象也在此终止。因此把西汉时期看做是民本思想的变革时期。
  (二)儒家民本思想变革时期代表人物。
  贾谊、董仲舒是西汉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贾谊继承发展了荀子的思想,“尊君”是贾谊思想中的核心内容,他在总结分析前人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民为邦本”的思想主张。认为民众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在强调爱民、亲民的同时,不能忽视民众的力量,需要君主对其有序的统治与管理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定。
  董仲舒的观点则实在本质是迎合了西汉时期,君主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巩固君主专制的需要。在君民关系上主张“天立王以为民”。虽然在君民关系上仍是以民为贵的观点,但是在中央集权的压力之下已经开始向君权倾斜。一再强调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子,这就要求民众必须全部服从君主的统治,因为君主的权利是天授予的。主张君权神授,董仲舒的民本思想变成了君主巩固统治的一种手段。
  三、儒家民本思想的完善
  (一)儒家民本思想完善时期历史背景。
  明清时期是儒家思想走向没落,需求新的道路,寻求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高度的君主专制制度使得儒家思想丧失了很多本质的东西,君权的高度集中使得很多人忽视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封建社会在这一时期开始走向衰落,经济上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就产生了与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因此,人民开始进行反抗、起义以发泄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不满。这些社会现实也引发了学者们对儒家思想的重新思考,因此催生了儒家思想深层次的挖掘与发展。
  (二)儒家民本思想完善时期代表人物。
  黄宗羲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在经历了社会的动荡与变革之后,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很多大胆的社会理想方案,但是追其根本还是以儒家的思维方式为基础,已经有了倡导民主、民权的趋势,这在当时是一个重大的进步。黄宗羲在对于君民关系的阐述上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一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最高成就就是提出了“君”的设立是为了“民”。他认为一个国家,应以人民为主,君主的存在只是为了维持百姓的生活安定祥和,国家社会的动乱都是由于君主自立为国家的主宰的原因。黄宗羲认为制定出天下为公的法度,民众的法度的约束下,君主为民众考虑,为民众带来福利,国家自然会长治久安。黄宗羲的主张具有了近代法制的以为,对传统的儒家民本思想有重要的意义。
  儒家民本思想,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并不仅是一种统治的权术,它已上升为一种治国安邦的社会理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古代中国,始终是君主权利高度集中、高高在上的,虽然无数的事实一再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但现实生活中“民权”经常被忽视,甚至遭践踏,儒家民本思想所突出的重民意识,在普遍的专制集权之下,顽强地提出、呼吁民的价值和地位,实质是在要求给予民以“民权”。这在封建专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维护劳动人民的基本权利起了重要作用。当近代西学东渐时,这种民本思想便成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理解和接受西方民主理想的的内部基因。凭借着新的理论基础,传统的儒家民本思想发挥出前所未有的威力,成为近代革新派改良政治、革命派改造社会的重要思想武器,从而为近代民主向中国现代民主的转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其他文献
期刊
儿童主动脉瓣膜严重病变,对于整形效果不良情况下,主动脉瓣膜置换是唯一挽救生命的治疗方法.我们总结2010年至2014年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膜失功能患儿24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
期刊
【摘 要】自从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的经济就已经进入了全球化经济时代,如何有效的增加我们农产品的特色品牌打造,以及如何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度,用于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经济的提高与发展。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也是我们建设现代新农村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农产品 品牌营销  一、农产品品牌化  我国在1995年的时候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按照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和协议,我们国家给予
目的 检测并分析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骨发育基因表达谱及诱导成骨过程中表达规律及相互作用,为工程化BMP-2蛋白在骨科临床治疗中的运用提供依
【摘 要】上世纪九十年代是我国影视剧创作模式的转型时期。在商品经济、大众文化的冲击下,影视剧作家们不再坚守原来个人化的创作模式,转而向好莱坞学习。影视剧集体创作模式随之兴起了,今天我们重温当年的历史将具有特别的意义。  【关键词】大众文化 影视剧 集体创作模式 发生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王朔为代表许多作家敏锐地嗅到了商品市场的气息,他们的影视剧创作,无论小说还是影视剧本一
目前采用的胸腺瘤Masaoka分期[1]和WHO病理分型[2]比较复杂,具体到每个Masaoka分期和WHO病理分型的病例数偏少,导致有关影响胸腺瘤预后因素的文献报道不一[3-5].现回顾性分析
期刊
前期实验已证实9-甲基哌嗪甲基-10-羟基喜树碱氮氧化物(HCNO-YCS-03)在体内外均有较好的抑瘤活性,并具有乏氧选择性,是一种新型靶向乏氧微环境的喜树碱类药物.研究结果显示喜树碱类衍生物可通过与拓扑异构酶Ⅰ有关的全新信号通路抑制缺氧诱导因子(HIF)-1的表达和功能[1-2].拓扑替康(TPT)作为喜树碱类衍生物的代表,已用于卵巢癌和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但其严重的腹泻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期刊
目的 探究miRNA干扰沉默PRL-4基因表达对胃癌生长的作用.方法 构建表达人工PRL-3 miRNA的慢病毒载体,转染SGC7901细胞并沉默其PRL-3表达;噻唑蓝(MTT)试验评价PRL-3在SGC7901细胞增殖中的作用;移植瘤生长试验评估其在胃癌生长中的作用.结果 与转染空载体组比较,转染PRL-3 miRNA的慢病毒载体可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荷瘤动物实验表明,转染PRL-3
患者 男,59岁.间断胸闷、气短半年,加重1周.既往有高血压3年,吸烟40年.入院查体:血压130/90 mmHg(1 mmHg =0.133 kPa),心率68次/min,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脏各瓣膜
期刊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儒家民本思想一直占据着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流位置,民本思想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开始萌芽,经过儒家学说的继承与发扬,成为了儒家学说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是一种以人为本,重视百姓、民众的政治学说。这种思想在政治方面的体现是注重百姓的意见,在经济方面的体现是重视百姓的生计,在思想方面的体现是重视百姓的文化教育。儒家的民本思想对我国古代君主治理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为君主统治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