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实录】
一、回顾旧知,明确习作
任务
师:这节课我们要品味的文化是什么呢?答案就在这首诗当中,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好不好?《观书有感》——
(生齐读诗。师在黑板上画出书的样子。)
师:为什么此水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滚滚而来,所以应该是为(wèi)有源头活水来(更正“为”的读音),再读一遍最后一句。
(生齐读)
师:发现了吗?今天我们要品味的是什么?
生:书!
师:读一本书就像欣赏一道风景,跟朋友品评一本书,就像边欣赏着一泓清泉,边追溯着清泉的源头。
师: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四年级的口语交际课中,曾经练习口头向他人“推荐一本书”,还记得可以从哪些方面推荐吗?
生:可以从内容方面。
师:从一本书的内容方面来推荐。(板书:内容)还有补充吗?
生:感受。
师:可以。还有吗?(板书:感受)
生:人物。
师:可以。(板书:人物)
生:这本书的作者。
师:可以。(板书:作者)作者、感受、人物、内容。同学们看老师的板书,还有什么很简单的方面你们落掉了?
生:书名。
师:对呀。(板书:书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写推荐一本书的习作,(板书:推荐一本书)一起来分享读书的快乐。
二、学画思维导图,梳理推荐思路
1. 了解思维导图
师:今天,大家都带来自己喜欢的书了吗?
生:带来了。
师:举起来互相看一看,你们都带了些什么书呀?《笑猫日记》,这本我读过;《一百零一个名字》,我的一个学生很喜欢读;《野性的呼唤》,名字就这么吸引我。好的,慢慢地把它放到桌面上,那么怎样来写好这篇习作呢?别着急,我们看它是什么。(出示)这是我们班同学在微信公众号中建立的“向日葵书社”。这里面好书云集,他们推荐好书有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就是为每一本书先画一幅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构思。
师:这位同学要为大家推荐的是《安徒生童话》,他就是从书名、作者、作者作品的评价、书的内容,以及他最喜欢的情节和读后的感受等方面,画出了思维导图。请你再仔细观察这几幅思维导图,(出示)看看他们又是从哪些方面推荐这本书的呢?
(生观察思维导图)
师:你是否可以从这些同学画的思维导图中了解,他是怎样写推荐一本书这篇习作的?
生:(齊)可以。
师:你能不能进行思维迁移?将思维导图迁移到你最喜欢的那本书上,想想能不能也像这几位同学一样,画一个思维导图,或列一个简单的提纲,帮助你来构思,能做到吗?
生:(齐)能。
2. 自主完成导图
师:如果有想法了,拿出你的学习卡,请你把思维导图或提纲就画在学习卡上面的空白处,一会儿请你借助你所画的思维导图或提纲,清楚有序地推荐一本书。记住一个要求——争取能够吸引我们大家。清楚了吗?开始吧。
(生画思维导图)
师:注意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足安。
师:(巡视指导)我发现有的同学先翻看书的目录和内容提要,帮助自己画导图,很好。注意你的思维导图上不用写过多的文字,你自己能看懂,能借助它来清楚有序地推荐就可以了。
三、推荐交流,习得方法
师:大部分同学已经画完了。下面我们就进入大家期待的环节——推荐好书。谁愿意拿着自己的思维导图,将喜欢的书推荐给大家?
(生举手)
师:好,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朱晓静。
师:一会儿我们就用这样的音量来推荐书好吗?从朱晓静的思维导图上我真的能看出来你对这篇习作的构思。下面的时间交给你,开始。
生:这本书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写的,书名叫《吃狼奶的羊》。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母狼乌云飞找到了草地上受伤的小羊,然后把它养育长大,小羊长大之后学会了独立生活。后来母狼被狼群首领杀害了,小羊为了报仇牺牲了自己。我的感受就是母狼给了小羊深深的母爱,而小羊也将自己的爱回报给了母狼。我希望大家也能为自己的母亲做更多的事。
(生鼓掌)
师:她由这本书想到了我们要孝顺母亲,真好。同学们,现在有多少人想读这本《吃狼奶的羊》?(生举手)哇,这么多同学!你觉得她的推荐哪些地方吸引你?
生:我觉得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一只狼为什么要把一只羊养大,而没有把它咬死呢?我很好奇。
师:为什么你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她推荐了这本书的什么让你产生这样的感受?
生:书名。
师:是这样的吗?
生:书名特别吸引人,羊
怎么会被狼养大,母狼发现小羊的时候就会咬死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展?
师:我发现了同学们特别多的优点,不仅认真倾听,还善于发问。一会儿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还要做一个深入的研究。现在谁能告诉我,她介绍了这本书的什么,引起了你读这本书的兴趣?
生:我很想去看母狼如何把小羊养大,小羊在母狼被杀死之后又是怎样复仇的。
师:你最想读的内容,就是这本书的看点,抓住了看点进行推荐,就能吸引大家,这是推荐书的一个好方法。(板书:抓住看点)
师:刚才这位同学抓住看点以后,问了很多的问题,能把你的问题再准确地问一遍吗?大家认真听。
生:母狼为什么养活小羊?
师:一只狼怎么会养育一只羊?顺着思路,再想想,你还有哪些问题想要向她请教?
生:为什么小羊要去跟狼群的首领打架? 师:噢,你是想问,羊怎么会为了狼去报仇呢?大家听清这两个问题了吗?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两个问题在书中会有答案,那么你们认为写推荐的时候是把问题的答案说出来好呢?还是不说好呢?
生:我认为不说出答案好,因为如果说出答案,就会觉得没有什么看点了;如果不说答案,会勾起人们的好奇心。
师:大家给他鼓鼓掌,英雄所见略同,还是不告诉的好。在推荐一本书的时候,提出几个关于精彩看点的问题,能够吸引大家,这也是推荐一本书的好方法。提出问题其实就是——
生:设置悬念。
师:好,我们把这个方法也记下来。(板书:设置悬念)
师:真棒!谁来继续推荐?
(一位学生上前展示,投影学习卡。)
师: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石燕美。
师:好,就用这样大的声音来推荐,大家一定喜欢。
生:我想向大家介绍的这本书是《细菌历险记》,它的作者是高士其。这本书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变成细菌,误入王国,保卫家园。这本书让我感到了快乐有趣。读到细菌侵入人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我觉得要讲卫生,不要让细菌危害我们的健康。这里面是讲述科学家对细菌的一些评论,还有一些研究,请大家跟我来看。
师:让我们一起来经历细菌历险记吧。鼓励一下。
(生鼓掌)
师:有没有勇气说说她的推荐又有哪些地方吸引你呢?
生:如果细菌继续侵入我们体内,会有什么样的危险呢?
师:你认为她可以设置一下悬念,刚学的方法就能用
上了。
师:大家看,她在思维导图的这一部分主要推荐了什么?
生:她自己的感受。
师:你们看,读书的真情实感也能够引起别人的兴趣。交流感受也是推荐书的好方法。(板书:交流感受)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探索出来一些推荐书的好方法:思维导图构思巧,看点感受悬疑妙,完成习作乐分享,精彩片段不可少。
四、示范引路,练写精彩片段
1. 范文引路
师:大家来看看,我们班推荐《安徒生童话》的这位同学,他的导图中这一部分内容最能吸引读者(指课件),他认为抓住看点、交流感受最能吸引读者,因此就围绕着这部分内容,运用这些方法,写了一段推荐语。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朗读)
师:你发现了吗?她在推荐时运用了哪些推荐方法?
生:他运用了“抓住看点”这一方法。
生:还有“交流感受”的
方法。
生:他介绍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生:他还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方法。
师:提出了问题,引发了我们的读书兴趣。
2. 练写精彩片段
师:低头看看你的思维导图或提纲上哪里最吸引读者,把它圈画下来。你能不能也运用我们之前一起探索出的这些方法,或者创造性地使用其他方法,把你刚才圈画出来的这一部分写得生动一些,争取能够吸引大家呢?写一个片段就可以,写在学习卡下面的稿
纸上。
(生开始练写,师播放音乐。)
师:书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书写的姿势。每次拿起笔就跟冯老师一起念:头正、身直、肩平、足安。我发现有同学在看书的序言部分,这里面有能够吸引别人的话。
(生书写)
师:大部分同学写完了,没写完也没有关系,一会儿可以补充完整。继续为大家推荐
好书。
五、分享交流,总结提升
师:借助你的思维导图,读读你的写作内容,看能吸引大家吗?
生:大家好,我叫李思露,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的书是《一百条裙子》。这本书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讲的是女孩子旺达每天都穿着同一件裙子,同一双鞋子,破破烂烂的,大家都很歧视她,都在嘲笑她。她每天都说自己有一百条裙子,可大家就是不相信,还拿她的一百条裙子开玩笑。有一次,学校举办绘画大赛,旺达画了一百个同学,为每个同学都画了一条不一样的裙子,特别漂亮。当同学们收到这幅画的时候感动极了,感受到每条裙子都有一个美丽的梦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身边的友谊,把握好现在美好的生活。
师:你的语言表达清楚,而且十分生动,让我也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想读一读。
师:刚才我发现还有同学从其他方面来推荐,你看,这位同学要推荐的书是《昆虫记》,告诉大家,你是从哪个方面来推荐的?
生:封面。
师:你能将你推荐封面的
这部分读一读吗?
生:我最喜欢《昆虫记》,那上面有一个小男孩和一只小螳螂,小男孩用手指着小螳螂,小螳螂好像在和小男孩說些什么。
师:小男孩是谁?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如果你想知道的话,快来和我走进法布尔的《昆虫记》吧!请你大声再说一遍书名。
生:《昆虫记》!
师:这也是推荐书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咱班同学真棒,不仅能够运用这些推荐的方法,还能够独辟蹊径,巧妙抓住这本书的封面来吸引大家。今天我们运用这些方法写了精彩的片段,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运用我们课上摸索的这些方法,创造性地去使用它,把你推荐一本书的习作完成好。如果你写得特别棒,希望你加入到我们的向日葵书社来,这小小书社就如同源头活水一般,让我们畅游其间,一起推荐好书,一起分享好书。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评析】
一个开放的作文话题,一个开放的语文课堂,被冯巍老师驾驭得张弛有度,充满活力和灵性。在这节课上,我们看到了教师的习作目标意识——从整体“篇”切入指导,将“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指导紧密结合;我们看到了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解决;我们看到了习作指导的无痕化处理——将指导、评改置于学生习作 的过程之中。具体地说,在这节课上有这么几点是值得肯
定的。
1.从学生角度,设计适切的话题语境
我们知道,习作的话题就是学生想要与他人交流的想法或内容,因此确定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的话题是习作的关键。这节课将习作的指导内容确定为“推荐一本书”。每个学生都有阅读的经历和阅读的认知经验,这些经历和经验是那么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这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有话想说”。学生从书中阅读到的内容就是习作要表达的内容,读的内容即是写的内容,这又有效地突破了学生“无话可说”的瓶颈。一个开放的话题能够很好地激發学生表达的欲望,而来自于阅读的习作内容又很好地营造了阅读与习作融合共生的话题语境。
2.利用思维导图,实现阅读内容向习作内容的迁移
阅读和习作是两种不同的学习行为,具有不同的心理过程。如何从认知心理、阅读心理将“阅读理解”与“习作表达”进行有机对接,冯老师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了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是阅读中常用的一种梳理人物关系或文章脉络的结构图,它能比较清晰地呈现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教学伊始,冯老师先让学生观察他人的思维导图,然后画出自己阅读一本书的思维导图,画图的过程是学生将阅读中认知积累的人、事、景、物、情、理等诸方面信息,转化成“习作表达”的言语逻辑关系的过程,也是学生对这次习作“整篇”的构思过程,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同时也将开放的、教师不好把控的习作话题具体化,成为看得见的、有脉络可循的习作表达内容。
3.在交际语境中,习得习作方法
把自己的书推荐给他人,并得到他人的认可,是“这一篇”习作的交流目的,决定了作者的读者意识的价值取向。因此,让他人有阅读自己所推荐的书的愿望和兴趣,成为这篇习作成功的标准。冯老师把握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围绕“推荐的哪些地方吸引你”“为什么吸引你”“这样推荐好不好”等问题,创设了一个作者与“读者”互动交流的语境。在“一问一答”“一评一改”的交际语境中,学生发现了自己的推荐不吸引人的问题所在,同时又获得了“如何吸引他人阅读”的推荐方法。这样的习作指导“隐身”于学生的言语表达实践活动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习作表达主体,在学生表达实践中发现问题,再回到学生实践中去解决问题的教学理念。
从这节课的整体教学形态看,我认为在教学活动有层次、有梯度的展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大的言语活动空间。习作课上的言语活动空间不仅仅是指学生说、写形式的多样与说、写时间的充分,更是指学生表达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参与度。就这节课而言,虽然冯老师给了学生两次动笔的机会和时间,并设计了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评改交流活动,但是面对全班学生这个大群体的交际语境,真正获得分享、交流习作机会的学生是极少数的。因此有必要设计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的小群体的交际语境,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分享与交流中来,提高学生表达思维的参与度,进而提升学生表达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这是其一。
其二,这节课,学生要完成的是一篇推荐某一本书的习作,这样的习作属于实用性文章的练习。这类习作最鲜明的特征是“读者意识”和“真实语境”,是为了完成现实情境中真实的写作任务,是有真实的读者看的。虽然这节课老师创设了一个以体现“读者意识”的交际语境,但是由于缺乏“真实语境”,因此这节课的习作指导偏重于习作策略,或者说是推荐的技巧,而忽略了这一类文的写作规范指导。梁启超早就指出“教作文最大的毛病是不言规矩专言巧”,直到今天这依然是习作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思考。让我们一起在习作教学研究的实践中去探索,去破解这一问题,努力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提升与发展学生的习作素养。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杨 伟
一、回顾旧知,明确习作
任务
师:这节课我们要品味的文化是什么呢?答案就在这首诗当中,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好不好?《观书有感》——
(生齐读诗。师在黑板上画出书的样子。)
师:为什么此水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滚滚而来,所以应该是为(wèi)有源头活水来(更正“为”的读音),再读一遍最后一句。
(生齐读)
师:发现了吗?今天我们要品味的是什么?
生:书!
师:读一本书就像欣赏一道风景,跟朋友品评一本书,就像边欣赏着一泓清泉,边追溯着清泉的源头。
师: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四年级的口语交际课中,曾经练习口头向他人“推荐一本书”,还记得可以从哪些方面推荐吗?
生:可以从内容方面。
师:从一本书的内容方面来推荐。(板书:内容)还有补充吗?
生:感受。
师:可以。还有吗?(板书:感受)
生:人物。
师:可以。(板书:人物)
生:这本书的作者。
师:可以。(板书:作者)作者、感受、人物、内容。同学们看老师的板书,还有什么很简单的方面你们落掉了?
生:书名。
师:对呀。(板书:书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写推荐一本书的习作,(板书:推荐一本书)一起来分享读书的快乐。
二、学画思维导图,梳理推荐思路
1. 了解思维导图
师:今天,大家都带来自己喜欢的书了吗?
生:带来了。
师:举起来互相看一看,你们都带了些什么书呀?《笑猫日记》,这本我读过;《一百零一个名字》,我的一个学生很喜欢读;《野性的呼唤》,名字就这么吸引我。好的,慢慢地把它放到桌面上,那么怎样来写好这篇习作呢?别着急,我们看它是什么。(出示)这是我们班同学在微信公众号中建立的“向日葵书社”。这里面好书云集,他们推荐好书有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就是为每一本书先画一幅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构思。
师:这位同学要为大家推荐的是《安徒生童话》,他就是从书名、作者、作者作品的评价、书的内容,以及他最喜欢的情节和读后的感受等方面,画出了思维导图。请你再仔细观察这几幅思维导图,(出示)看看他们又是从哪些方面推荐这本书的呢?
(生观察思维导图)
师:你是否可以从这些同学画的思维导图中了解,他是怎样写推荐一本书这篇习作的?
生:(齊)可以。
师:你能不能进行思维迁移?将思维导图迁移到你最喜欢的那本书上,想想能不能也像这几位同学一样,画一个思维导图,或列一个简单的提纲,帮助你来构思,能做到吗?
生:(齐)能。
2. 自主完成导图
师:如果有想法了,拿出你的学习卡,请你把思维导图或提纲就画在学习卡上面的空白处,一会儿请你借助你所画的思维导图或提纲,清楚有序地推荐一本书。记住一个要求——争取能够吸引我们大家。清楚了吗?开始吧。
(生画思维导图)
师:注意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足安。
师:(巡视指导)我发现有的同学先翻看书的目录和内容提要,帮助自己画导图,很好。注意你的思维导图上不用写过多的文字,你自己能看懂,能借助它来清楚有序地推荐就可以了。
三、推荐交流,习得方法
师:大部分同学已经画完了。下面我们就进入大家期待的环节——推荐好书。谁愿意拿着自己的思维导图,将喜欢的书推荐给大家?
(生举手)
师:好,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朱晓静。
师:一会儿我们就用这样的音量来推荐书好吗?从朱晓静的思维导图上我真的能看出来你对这篇习作的构思。下面的时间交给你,开始。
生:这本书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写的,书名叫《吃狼奶的羊》。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母狼乌云飞找到了草地上受伤的小羊,然后把它养育长大,小羊长大之后学会了独立生活。后来母狼被狼群首领杀害了,小羊为了报仇牺牲了自己。我的感受就是母狼给了小羊深深的母爱,而小羊也将自己的爱回报给了母狼。我希望大家也能为自己的母亲做更多的事。
(生鼓掌)
师:她由这本书想到了我们要孝顺母亲,真好。同学们,现在有多少人想读这本《吃狼奶的羊》?(生举手)哇,这么多同学!你觉得她的推荐哪些地方吸引你?
生:我觉得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一只狼为什么要把一只羊养大,而没有把它咬死呢?我很好奇。
师:为什么你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她推荐了这本书的什么让你产生这样的感受?
生:书名。
师:是这样的吗?
生:书名特别吸引人,羊
怎么会被狼养大,母狼发现小羊的时候就会咬死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展?
师:我发现了同学们特别多的优点,不仅认真倾听,还善于发问。一会儿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还要做一个深入的研究。现在谁能告诉我,她介绍了这本书的什么,引起了你读这本书的兴趣?
生:我很想去看母狼如何把小羊养大,小羊在母狼被杀死之后又是怎样复仇的。
师:你最想读的内容,就是这本书的看点,抓住了看点进行推荐,就能吸引大家,这是推荐书的一个好方法。(板书:抓住看点)
师:刚才这位同学抓住看点以后,问了很多的问题,能把你的问题再准确地问一遍吗?大家认真听。
生:母狼为什么养活小羊?
师:一只狼怎么会养育一只羊?顺着思路,再想想,你还有哪些问题想要向她请教?
生:为什么小羊要去跟狼群的首领打架? 师:噢,你是想问,羊怎么会为了狼去报仇呢?大家听清这两个问题了吗?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两个问题在书中会有答案,那么你们认为写推荐的时候是把问题的答案说出来好呢?还是不说好呢?
生:我认为不说出答案好,因为如果说出答案,就会觉得没有什么看点了;如果不说答案,会勾起人们的好奇心。
师:大家给他鼓鼓掌,英雄所见略同,还是不告诉的好。在推荐一本书的时候,提出几个关于精彩看点的问题,能够吸引大家,这也是推荐一本书的好方法。提出问题其实就是——
生:设置悬念。
师:好,我们把这个方法也记下来。(板书:设置悬念)
师:真棒!谁来继续推荐?
(一位学生上前展示,投影学习卡。)
师: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石燕美。
师:好,就用这样大的声音来推荐,大家一定喜欢。
生:我想向大家介绍的这本书是《细菌历险记》,它的作者是高士其。这本书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变成细菌,误入王国,保卫家园。这本书让我感到了快乐有趣。读到细菌侵入人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我觉得要讲卫生,不要让细菌危害我们的健康。这里面是讲述科学家对细菌的一些评论,还有一些研究,请大家跟我来看。
师:让我们一起来经历细菌历险记吧。鼓励一下。
(生鼓掌)
师:有没有勇气说说她的推荐又有哪些地方吸引你呢?
生:如果细菌继续侵入我们体内,会有什么样的危险呢?
师:你认为她可以设置一下悬念,刚学的方法就能用
上了。
师:大家看,她在思维导图的这一部分主要推荐了什么?
生:她自己的感受。
师:你们看,读书的真情实感也能够引起别人的兴趣。交流感受也是推荐书的好方法。(板书:交流感受)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探索出来一些推荐书的好方法:思维导图构思巧,看点感受悬疑妙,完成习作乐分享,精彩片段不可少。
四、示范引路,练写精彩片段
1. 范文引路
师:大家来看看,我们班推荐《安徒生童话》的这位同学,他的导图中这一部分内容最能吸引读者(指课件),他认为抓住看点、交流感受最能吸引读者,因此就围绕着这部分内容,运用这些方法,写了一段推荐语。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朗读)
师:你发现了吗?她在推荐时运用了哪些推荐方法?
生:他运用了“抓住看点”这一方法。
生:还有“交流感受”的
方法。
生:他介绍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生:他还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方法。
师:提出了问题,引发了我们的读书兴趣。
2. 练写精彩片段
师:低头看看你的思维导图或提纲上哪里最吸引读者,把它圈画下来。你能不能也运用我们之前一起探索出的这些方法,或者创造性地使用其他方法,把你刚才圈画出来的这一部分写得生动一些,争取能够吸引大家呢?写一个片段就可以,写在学习卡下面的稿
纸上。
(生开始练写,师播放音乐。)
师:书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书写的姿势。每次拿起笔就跟冯老师一起念:头正、身直、肩平、足安。我发现有同学在看书的序言部分,这里面有能够吸引别人的话。
(生书写)
师:大部分同学写完了,没写完也没有关系,一会儿可以补充完整。继续为大家推荐
好书。
五、分享交流,总结提升
师:借助你的思维导图,读读你的写作内容,看能吸引大家吗?
生:大家好,我叫李思露,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的书是《一百条裙子》。这本书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讲的是女孩子旺达每天都穿着同一件裙子,同一双鞋子,破破烂烂的,大家都很歧视她,都在嘲笑她。她每天都说自己有一百条裙子,可大家就是不相信,还拿她的一百条裙子开玩笑。有一次,学校举办绘画大赛,旺达画了一百个同学,为每个同学都画了一条不一样的裙子,特别漂亮。当同学们收到这幅画的时候感动极了,感受到每条裙子都有一个美丽的梦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身边的友谊,把握好现在美好的生活。
师:你的语言表达清楚,而且十分生动,让我也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想读一读。
师:刚才我发现还有同学从其他方面来推荐,你看,这位同学要推荐的书是《昆虫记》,告诉大家,你是从哪个方面来推荐的?
生:封面。
师:你能将你推荐封面的
这部分读一读吗?
生:我最喜欢《昆虫记》,那上面有一个小男孩和一只小螳螂,小男孩用手指着小螳螂,小螳螂好像在和小男孩說些什么。
师:小男孩是谁?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如果你想知道的话,快来和我走进法布尔的《昆虫记》吧!请你大声再说一遍书名。
生:《昆虫记》!
师:这也是推荐书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咱班同学真棒,不仅能够运用这些推荐的方法,还能够独辟蹊径,巧妙抓住这本书的封面来吸引大家。今天我们运用这些方法写了精彩的片段,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运用我们课上摸索的这些方法,创造性地去使用它,把你推荐一本书的习作完成好。如果你写得特别棒,希望你加入到我们的向日葵书社来,这小小书社就如同源头活水一般,让我们畅游其间,一起推荐好书,一起分享好书。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评析】
一个开放的作文话题,一个开放的语文课堂,被冯巍老师驾驭得张弛有度,充满活力和灵性。在这节课上,我们看到了教师的习作目标意识——从整体“篇”切入指导,将“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指导紧密结合;我们看到了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解决;我们看到了习作指导的无痕化处理——将指导、评改置于学生习作 的过程之中。具体地说,在这节课上有这么几点是值得肯
定的。
1.从学生角度,设计适切的话题语境
我们知道,习作的话题就是学生想要与他人交流的想法或内容,因此确定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的话题是习作的关键。这节课将习作的指导内容确定为“推荐一本书”。每个学生都有阅读的经历和阅读的认知经验,这些经历和经验是那么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这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有话想说”。学生从书中阅读到的内容就是习作要表达的内容,读的内容即是写的内容,这又有效地突破了学生“无话可说”的瓶颈。一个开放的话题能够很好地激發学生表达的欲望,而来自于阅读的习作内容又很好地营造了阅读与习作融合共生的话题语境。
2.利用思维导图,实现阅读内容向习作内容的迁移
阅读和习作是两种不同的学习行为,具有不同的心理过程。如何从认知心理、阅读心理将“阅读理解”与“习作表达”进行有机对接,冯老师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了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是阅读中常用的一种梳理人物关系或文章脉络的结构图,它能比较清晰地呈现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教学伊始,冯老师先让学生观察他人的思维导图,然后画出自己阅读一本书的思维导图,画图的过程是学生将阅读中认知积累的人、事、景、物、情、理等诸方面信息,转化成“习作表达”的言语逻辑关系的过程,也是学生对这次习作“整篇”的构思过程,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同时也将开放的、教师不好把控的习作话题具体化,成为看得见的、有脉络可循的习作表达内容。
3.在交际语境中,习得习作方法
把自己的书推荐给他人,并得到他人的认可,是“这一篇”习作的交流目的,决定了作者的读者意识的价值取向。因此,让他人有阅读自己所推荐的书的愿望和兴趣,成为这篇习作成功的标准。冯老师把握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围绕“推荐的哪些地方吸引你”“为什么吸引你”“这样推荐好不好”等问题,创设了一个作者与“读者”互动交流的语境。在“一问一答”“一评一改”的交际语境中,学生发现了自己的推荐不吸引人的问题所在,同时又获得了“如何吸引他人阅读”的推荐方法。这样的习作指导“隐身”于学生的言语表达实践活动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习作表达主体,在学生表达实践中发现问题,再回到学生实践中去解决问题的教学理念。
从这节课的整体教学形态看,我认为在教学活动有层次、有梯度的展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大的言语活动空间。习作课上的言语活动空间不仅仅是指学生说、写形式的多样与说、写时间的充分,更是指学生表达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参与度。就这节课而言,虽然冯老师给了学生两次动笔的机会和时间,并设计了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评改交流活动,但是面对全班学生这个大群体的交际语境,真正获得分享、交流习作机会的学生是极少数的。因此有必要设计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的小群体的交际语境,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分享与交流中来,提高学生表达思维的参与度,进而提升学生表达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这是其一。
其二,这节课,学生要完成的是一篇推荐某一本书的习作,这样的习作属于实用性文章的练习。这类习作最鲜明的特征是“读者意识”和“真实语境”,是为了完成现实情境中真实的写作任务,是有真实的读者看的。虽然这节课老师创设了一个以体现“读者意识”的交际语境,但是由于缺乏“真实语境”,因此这节课的习作指导偏重于习作策略,或者说是推荐的技巧,而忽略了这一类文的写作规范指导。梁启超早就指出“教作文最大的毛病是不言规矩专言巧”,直到今天这依然是习作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思考。让我们一起在习作教学研究的实践中去探索,去破解这一问题,努力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提升与发展学生的习作素养。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杨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