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遍滕州历史,有这样一个在当地广为流传的故事: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劳之恩,刻木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木像见兰,眼中垂泪。因询得其情,即将妻弃之。
这是《二十四孝》里第十二个故事:刻木事亲。
虽然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如今已不可考,但千百年来,勤劳孝顺的滕州人相信就是发生在滕州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并把它作为敬老孝亲的范本,一代代口耳相传。于是,孝子贤媳的故事在滕州层出不穷。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其中的一位,他在敬老、爱老、助老工作中,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孝道,谱写出一曲真实动听的“敬老之歌”。他的故事在滕州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他就是连续两届滕州市、镇两级人大代表,2012年“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同时也是“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获得者,山东省滕州市滨湖镇望庄村党支部书记——满其军。
“满书记心里有我们村民群众,他为我们村办了很多好事实事……”这是山东省滕州市滨湖镇望庄村群众一直在津津乐道的话题。事实上,不止在望庄村,十里八乡的人提起满其军,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称赞的。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村支部书记、市人大代表,还是一位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大孝子。人无孝不立,温情中老有所依,这是满其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当时的望庄村经济基础非常的薄弱,村民的生活条件比其他村差得很远,但他没有退缩,毅然挑起了重担,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借助本村沿路靠矿的优势,积极带领全村3200多名群众踏上了致富路。在他任支部书记的第二年,从自己家拿出2万多元为本村60岁以上的老人和困难户上了农村合作医疗,每逢春节他都带上食品、豆油和面粉去困难老人家里慰问。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不懈的努力,几年来,他成立了以顺航加油站为龙头的企业就达7个,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协调快速发展。截止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大关,村民们都过上了好日子。
当代表,他给弱势群体鼓与呼。
为了让村级基层组织真正做到想弱势群体之所想,急弱势群体之所急,帮弱势群体之所需,解弱势群体之所难。2006年5月26日,满其军迅速组织村两委全体成员、村党员、群众代表,研究商讨如何建立健全村级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协会事宜,经过民主协商、民主推荐,成立了以满其军为理事长,支部副书记为副理事长的弱势群体协会,让在群众中威信较高、有一定群众基层的残疾人担任专职委员,合理解决专职委员的福利待遇,真正使关爱弱势群体、残疾人工作步入正轨,真正解决有人管事、有人办事、能干成事的问题,为弱势群体提供了组织保障。
在历届的人代会上,他始终把关注老人生活放在首位,想老人之所想,急老人之所急,帮老人之所需,解老人之所难,每次提建议案,都是涉及老人的生活、就医、养老等问题。2012年12月23日的滨湖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他与其他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改建滨湖镇望庄南敬老院的建议案》,得到了滨湖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回村后,他积极组织村两委全体成员、村党员、群众代表,研究商讨敬老院选址等事宜,拿出了用地方案。今年8月就要动工兴建。
他用实际行动让弱势群体有保障,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用甘攀“穷亲戚”的方式,彰显了基层一线敬老、爱老、助残、扶弱的人大代表、村官的大爱精神。
当书记,他拉动孝老之风的兴起。
满其军自当书记那天起就时刻把“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句话记在心头,事事做表率,努力塑造党的形象。他心里时刻装着集体的事,他总是千方百计去谋划、带头做好,当集体与私事发生冲突,他总是放弃私事,把集体的事办好。多年来村里的大事小事都会看到他的身影,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
今年春节前夕,敬老院中的王恒发老人突发气管炎,呼吸困难,他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赶赴医院,为老人垫付了医药费。现住镇敬老院的李书军老人,也是一名肢残村民,近年来,年事已高,生活不能自理,满其军积极与镇民政科联系,为他办理了五保户入住敬老院手续,在村里资金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为他结清了以往在村企业看护的务工费。望庄敬老院中有5位五保老人,他坚持每周去一次,与老人拉家常,询问生活情况,2011年10月,他看到老人生活营养偏低,于是便吩咐厨房,每天为老人增加两个鸡蛋,增加生活补助,让老人吃好、住好、玩好。
为人子,他是名符其实的孝子。
满其军常说:“孝敬父母不能等。很多人都喜欢说等我有钱了,再如何如何孝顺父母。可等待那一天,父母究竟还能有几个春秋?静下心来想一想,对父母的孝心,不能用富裕不富裕来衡量,其实孝道不就是在我们平时点滴的呵护中完成的吗?”
面对年近80的老父亲和74岁的老母亲,满其军总是关爱有加。老人只有满其军一个儿子,照顾老人的重担也只有自己和妻子共同承担。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个需要办的事,就是到老人跟前,嘘寒问暖,他常说,对待老人就要向对待小孩一样去关爱、去呵护。2012年6月的一天,老父親因下雨路滑,不慎摔倒,不能走动。他便和妻子轮流去照顾,买老人家最爱吃的蔬菜、水果。让老人感到亲情的温暖,减少了病魔的痛苦。老人逢人便说,俺这一个儿子能顶好几个儿子孝顺,俺知足了。
“阳光下少有所教,温情中老有所依,让村民幸福是村级工作不变的追求。”这是满其军在该镇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言时所讲的一句台词。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孝亲敬老,情系老人,让本村老弱病残弱势群体,立足社会,实现平等,切实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这就是一位市级人大代表,一位村党支部书记,一位一线村官的点滴事迹,事不大,却彰显出他的大爱,他的做人品质。
(摘自《善者》)
这是《二十四孝》里第十二个故事:刻木事亲。
虽然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如今已不可考,但千百年来,勤劳孝顺的滕州人相信就是发生在滕州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并把它作为敬老孝亲的范本,一代代口耳相传。于是,孝子贤媳的故事在滕州层出不穷。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其中的一位,他在敬老、爱老、助老工作中,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孝道,谱写出一曲真实动听的“敬老之歌”。他的故事在滕州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他就是连续两届滕州市、镇两级人大代表,2012年“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同时也是“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获得者,山东省滕州市滨湖镇望庄村党支部书记——满其军。
“满书记心里有我们村民群众,他为我们村办了很多好事实事……”这是山东省滕州市滨湖镇望庄村群众一直在津津乐道的话题。事实上,不止在望庄村,十里八乡的人提起满其军,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称赞的。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村支部书记、市人大代表,还是一位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大孝子。人无孝不立,温情中老有所依,这是满其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当时的望庄村经济基础非常的薄弱,村民的生活条件比其他村差得很远,但他没有退缩,毅然挑起了重担,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借助本村沿路靠矿的优势,积极带领全村3200多名群众踏上了致富路。在他任支部书记的第二年,从自己家拿出2万多元为本村60岁以上的老人和困难户上了农村合作医疗,每逢春节他都带上食品、豆油和面粉去困难老人家里慰问。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不懈的努力,几年来,他成立了以顺航加油站为龙头的企业就达7个,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协调快速发展。截止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大关,村民们都过上了好日子。
当代表,他给弱势群体鼓与呼。
为了让村级基层组织真正做到想弱势群体之所想,急弱势群体之所急,帮弱势群体之所需,解弱势群体之所难。2006年5月26日,满其军迅速组织村两委全体成员、村党员、群众代表,研究商讨如何建立健全村级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协会事宜,经过民主协商、民主推荐,成立了以满其军为理事长,支部副书记为副理事长的弱势群体协会,让在群众中威信较高、有一定群众基层的残疾人担任专职委员,合理解决专职委员的福利待遇,真正使关爱弱势群体、残疾人工作步入正轨,真正解决有人管事、有人办事、能干成事的问题,为弱势群体提供了组织保障。
在历届的人代会上,他始终把关注老人生活放在首位,想老人之所想,急老人之所急,帮老人之所需,解老人之所难,每次提建议案,都是涉及老人的生活、就医、养老等问题。2012年12月23日的滨湖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他与其他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改建滨湖镇望庄南敬老院的建议案》,得到了滨湖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回村后,他积极组织村两委全体成员、村党员、群众代表,研究商讨敬老院选址等事宜,拿出了用地方案。今年8月就要动工兴建。
他用实际行动让弱势群体有保障,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用甘攀“穷亲戚”的方式,彰显了基层一线敬老、爱老、助残、扶弱的人大代表、村官的大爱精神。
当书记,他拉动孝老之风的兴起。
满其军自当书记那天起就时刻把“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句话记在心头,事事做表率,努力塑造党的形象。他心里时刻装着集体的事,他总是千方百计去谋划、带头做好,当集体与私事发生冲突,他总是放弃私事,把集体的事办好。多年来村里的大事小事都会看到他的身影,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
今年春节前夕,敬老院中的王恒发老人突发气管炎,呼吸困难,他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赶赴医院,为老人垫付了医药费。现住镇敬老院的李书军老人,也是一名肢残村民,近年来,年事已高,生活不能自理,满其军积极与镇民政科联系,为他办理了五保户入住敬老院手续,在村里资金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为他结清了以往在村企业看护的务工费。望庄敬老院中有5位五保老人,他坚持每周去一次,与老人拉家常,询问生活情况,2011年10月,他看到老人生活营养偏低,于是便吩咐厨房,每天为老人增加两个鸡蛋,增加生活补助,让老人吃好、住好、玩好。
为人子,他是名符其实的孝子。
满其军常说:“孝敬父母不能等。很多人都喜欢说等我有钱了,再如何如何孝顺父母。可等待那一天,父母究竟还能有几个春秋?静下心来想一想,对父母的孝心,不能用富裕不富裕来衡量,其实孝道不就是在我们平时点滴的呵护中完成的吗?”
面对年近80的老父亲和74岁的老母亲,满其军总是关爱有加。老人只有满其军一个儿子,照顾老人的重担也只有自己和妻子共同承担。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个需要办的事,就是到老人跟前,嘘寒问暖,他常说,对待老人就要向对待小孩一样去关爱、去呵护。2012年6月的一天,老父親因下雨路滑,不慎摔倒,不能走动。他便和妻子轮流去照顾,买老人家最爱吃的蔬菜、水果。让老人感到亲情的温暖,减少了病魔的痛苦。老人逢人便说,俺这一个儿子能顶好几个儿子孝顺,俺知足了。
“阳光下少有所教,温情中老有所依,让村民幸福是村级工作不变的追求。”这是满其军在该镇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言时所讲的一句台词。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孝亲敬老,情系老人,让本村老弱病残弱势群体,立足社会,实现平等,切实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这就是一位市级人大代表,一位村党支部书记,一位一线村官的点滴事迹,事不大,却彰显出他的大爱,他的做人品质。
(摘自《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