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顺县西沟村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cret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沟村是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的一个乡村,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优势,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西沟村旅游现状,对西沟村乡村旅游开发的策略进行深入的探索并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西沟村;乡村旅游;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298-01
  一、乡村旅游概述
  乡村旅游是伴随着人们旅游活动的范围扩大而产生并发展的。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形式,在整个旅游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笔者认为乡村旅游的概念应有如下的表述: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辐射中心点,依靠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展现出乡村的地理优势、传统风俗、居住格局、自然景观、生产方式和民间文化。来自于城市的游客是主要的消费群体,差异性是发展乡村旅游和乡村经济的主要支撑点,应依据城乡的差异性和乡村的独特性来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和规划。
  二、西沟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西沟村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探索旅游在扶贫工作中的帮扶助推作用,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融合发展的致富新路。如今的西沟村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民风纯朴、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生态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但就目前的现状而言,西沟村的旅游项目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游,只是被动地附属于现有景区的配套接待设施而已,并不能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看农家景”的旅游新时尚,只能算作比较低层次的观光游览,对于解决农村发展滞后等问题不能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目前西沟村的乡村旅游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旅游规划滞后。西沟村虽然在全省乃至全国名气很大,但其乡村旅游目前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和规划相对滞后,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旅游项目及旅游线路规划不明确;在营销宣传方面也缺乏主动性,资金投入不足;同时也缺乏和旅游企业的合作。
  2.旅游产品形式单一。西沟村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一方面,其乡村旅游主要停留在参观、观光、教育型旅游上,度假、购物、体验型的旅游很少,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在旅游消费品及特色产品的开发上,虽然有纪兰饮料、大红袍花椒等特产,但由于产品缺乏正确的营销理念和策略,产品知名度不高,销路不畅。另外,还忽略了西沟村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例如当地村民的剪纸、地方戏等文化资源,没有充分的利用和实现其经济效益。
  3.旅游设施配备不完善。制约西沟村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另一个现实性问题就是基础设施配备落后。许多基础设施满足不了游客的需要,乡村旅游接待设施方面严重不足,如:道路狭窄、停车场面积小、景点卫生间数量少且简陋、宾馆饭店数量较少,游客服务中心不规范、娱乐设施简单,一旦到了旅游高峰期或大型旅游团队到来,其接待能力十分薄弱。
  4.旅游营销欠缺。这表现在:旅游形象定位不明、旅游营销意识淡薄、营销渠道单一、方式落后。主要是相关部门和村民营销观念还比较保守、营销意识落后,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营销的功能,景区景点的网站网页建设滞后,宣传的力度不够大、辐射面不够广。因此,失去了把潜在客源变为现实客源的机会。
  5.人才匮乏、管理及服务水平偏低。由于西沟村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目前处于初级阶段,比较专业的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而且旅游接待和服务人员基本上以西沟村村民为主,文化层次普遍不高,再加上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因此整体素质普遍较低。
  6.资金投入不足。目前,西沟村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虽然县政府、市政府每年会给西沟村投入资金,但真正用于旅游开发的资金与发展乡村旅游的需要相比还远远不够,现有的投入不能有效的起到引导市场的作用。对外开放程度低,鼓励吸引外资、市场融资的政策不到位,措施跟不上。其结果往往会导致乡村旅游的开发只能是“纸上谈兵”。
  三、西沟村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西沟村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利用其自然和人文景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创新思路,健全旅游产品体系,树立鲜明品牌形象,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我认为重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建立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体系。西沟村村乡村景观规划的功能结构可以概括为“一线一带一链”模式。“一线”即红色景观轴线,以西沟展览馆、申纪兰旧居、李顺达纪念亭等组成红色景观核心。“一带”即农业生产景观带。规划农家度假村、森林休闲、田园采摘,农产品开发四个核心农业景观区。“一链”即西沟村生态安全链,也就是将西沟金星森林公园周围山林连接起来构成西沟村的生态安全防护链,严格保护森林面积,确保西沟村“绿色银行”的称号名副其实。
  2.加强多元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现代乡村旅游的开发不能仅停留在以满足观光休闲为主的大众需求产品层面,而应开发满足游客多种精神需求和个性需求的参与体验型产品,让游客通过体验乡村文化、乡村民俗和乡村生活方式全方位参与,从而满足其返璞归真和回归自然的心灵诉求。这主要包括突出特色旅游项目开发、融入特色文化内涵、开发特色农产品等途径。
  3.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重点建设旅游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加大对配套设施的资金投入,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保证这些配套设施的完善,才能最大程度的给客人提供方便,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的旅游发展。另一方面注重景区卫生和安全管理,解除游客的后顾之忧。
  4.加大营销力度,树立旅游品牌。首先,树立全员营销观念。在营销的过程中要做到政府引导、市场運作、企业参与、全面动员、内外联动。其次,树立区域营销观念。即旅游营销要注重与周边旅游景区的联合与合作,以形成规模化、联动效应。再者,改变传统营销模式,重视网络营销。在营销策略上可以和一些知名网站合作,宣传自己的品牌形象,同时可利用这些网站的景点介绍、美食介绍、酒店预订、门票预订、旅游攻略等功能更好的了解西沟村。
  5.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实施旅游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定向培养专业的导游人员,还可以聘请专家教授或优秀的教师,为当地的村名进行培训,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总体素质;二是重视本土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内部选拔、推荐等形式吸纳本地优秀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再经过专业培训,形成行业本土核心员工。
  6.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招商引资原则上项目要按照本地开发规划统一布局,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招商优惠政策,并以硬性规范约束双方的行为,不搞无原则或者无法兑现的承诺。对于个别需要“特事特办”的项目,要组建专门的评估小组对项目进行评估。所以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对方的资金投入,更关键的要成为长期合作的伙伴。
  参考文献
  [1]黄声波.瑞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李中建.山西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提升教师的核心能力一时成为焦点。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学习与思考,掌握合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本文主要采用问卷法和座谈法,从分析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知识与教学能力需求的关系为出发点,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师综合能力培养途径在教学能力方面的推动作用,希望本文能够给更多的小学语文教师以启发,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能力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存在的群体,相比较于其他普通学生而言,他们面临着学习和适应环境的压力之外,更是承受着来自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生活条件的压力,在多方面压力的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近年来我国在医疗事业上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推进医院工作开展.在这当中,政治思想工作
【摘要】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而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手段之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环境。因此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以“授之以渔”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计划法;质疑法;研讨法;应用法  【中图分类号】G63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297-02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并认识了一些
伴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医院整体实力,就要对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予以监督和管理,积极建立健全完整的动态稳定性分析机制,避免人员流动对整个医院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上常见病,近年来有逐渐增高趋势。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炎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文1999-11按患心肌炎入院病人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
【目的】探索儿童DIC前状态诊断的实验指标。【方法】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抗凝血酶Ⅲ (AT Ⅲ ) ,用ELISA法测定血浆凝血酶 抗凝血酶Ⅲ复合物 (TAT)、组织因子 (TF)、组织因
患者女,78岁.发作性眩晕40余年.在青年时,每次在活动中偶感眩晕,尤其是在上肢剧烈活动后更为明显,但意识清楚,无恶心、呕吐等症状,每次发作时,时间长短不一,数分钟或数小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