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习情境建设,创造语文课堂精彩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i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阜宁县东沟初级中学,江苏 阜宁 224400)
  摘 要: 语文课堂的精彩需要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文本特色思考恰当的方式方法,需要我们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探究。作者从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所探究的学习情境入手,创造语文课堂的精彩,值得大家借鉴。
  关键词: 学习情境 语文课堂教学 阅读鉴赏
  “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去主动积极地感受,使学生通过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2]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多来自于语文课堂教学,这完全建立在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良性对话的基础上。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使课堂情境适应学生。
  一、学生的学习情境需求利于学生对文本的钻研
  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载体是语文教材,课堂教学的一切情境切不可背离了初中学生对文本的钻研,如果我们只抓住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学生是永远不会得到语言文字的真切感受的。现代教育技术着实给学生的阅读鉴赏带来了声情并茂的理想境界,但在一些语文课堂里,似乎产生本末倒置的现象。在唯多媒体是用的教学情境中,课堂教学似乎热闹了许多,但学生与老师及同伴之间的交流没有了。笔者以为无论设计怎样的情境,都必须紧紧围绕教材文本,因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唯一而有效的载体当是一篇篇出于名家之手的作品。因此,平时教学情境的设计不应热衷于哗众取宠,而是紧扣学生的身心、学生的学习经验及需求,说得具体一点就是使学生能够有效钻研文本。譬如教学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笔者以为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下炎日、暴雨,但那是对学生的摧残。可如果光凭学生读,无论把文章分析得多么透彻,都可以说学生是无动于衷的,很有可能学生是学生,文本依旧是文本。笔者的具体做法是运用白板技术,对一些影片中的人物进行PK,使学生能够涉猎烈日暴雨情境下的人物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当学生能够感悟到这些人物的感受时,对作品的感悟也就比较顺当一点了。这个时候我们再让学生读细节描写的精彩段落,就能够更身临其境地感悟老舍笔下的人物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论是学生的阅读还是写作,都不可能离开学生的读。
  二、学生的学习情境需求利于学生对创新的追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1]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依赖于语文课堂中的诸多实践活动。学生创造性的阅读鉴赏不可能完全由教师牵着他们的鼻子,需要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自我发现、自我生成。因为对学生而言,发现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得多。所以,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要十分利于学生对阅读鉴赏的创新和创造的追求。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初中学生蕴藏着比较丰富的阅读鉴赏的潜能,这与当今学生学习渠道的十分开阔及学习经验的相对丰富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我们每让学生学习一篇作品或者是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要努力挖掘作品中利于学生创新阅读的资源因素,或者优化整合单元中可以调动学生创新探究的内容,以比较适合初中学生身心和学习经验的情境出现,使得学生能够一置身于学习情境就产生比较强烈的探究欲望。譬如教学《木兰诗》,让学生观看女民族英雄花木兰的传奇形象的影视片可能性不太大,但创设一些便于学生创新探究的情境还是可能的。因此,学生在阅读这首体现花木兰形象的叙事诗时,配以和变换一定的曲调,则相对可以提高学生创新探究的积极性、效率和能力。可以以一些忧愁曲调开篇,继而变化为波澜壮阔且金戈铁马的曲调,最后以儿女情长的相聚欢乐的曲调结束朗读。这样学生阅读时的心情总在波浪起伏地变化着,由此也将会对木兰产生一种融壮美与柔情美于一体的完美感受,这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它不是老师的言说,而是学生的自我感悟。
  三、学生的学习情境需求利于学生对合作的奢望
  “课堂需求学生合作焕发学生的活力”。[3]但课堂教学在不知不觉中约束了学生的合作,尤其是使学生失去了合作的时空。这样的课堂教學不利于学生学习关系的优化,也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形成。试想,课堂没有了老师与学生的合作,那还不是一言堂?没有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又怎能激起课堂教学中似平静河面的涟漪?要激起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波涛,需要我们的情境满足学生合作学习的奢望,满足不了学生这样的需求,学生是不会有优质而又高效的合作的,即使有了一定的合作现象,也是比较浮面的,有时还很有可能是负面的。譬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是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描写的是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底层人物之间的关系,历来人们对作品的主题及作品人物的形象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这并不奇怪。因为对于任何一篇文学作品而言,一千个读者仅有一个哈姆雷特就没有实在意义了。而我们又怎样让学生产生创新探究的欲望呢?创设学生合作探究的情境的效果最为明显。所以,教学这篇外国文学作品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自读感悟,而后让学生自寻资料,这资料就是文学作品的主题说和人物形象特征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自己所了解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关系及生活方面的特征进行广泛意义上的思考,最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尤其在擂台辩论时,学生发言的质量完全出乎教师的预料,有的以为于勒是值得同情的,也有的以为菲利普夫妇应当值得我们同情,他们的举动完全是出于无奈,或者说是对待亲情关系我们也完全具有自己出于一定社会形态所无力解决的两难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岳麓书社,2007.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化.教育研究,1997,(9).
其他文献
(昆山市鹿峰中学,江苏 昆山 215300)  摘 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联系生活,孕育兴趣;挖掘趣事,点燃兴趣;开展活动,助燃兴趣;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即努力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兴趣培养 培养途径  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语文教
期刊
(涟水县灰墩中心小学,江苏 涟水 223400)  摘 要: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能有效强化教学效果。提问技巧必须围绕教学中心设计重点的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曲折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所创新。富于技巧的课堂提问,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提问技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强化教学效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它在阅读教学中的新授、练习
期刊
期刊
(会宁县草滩初级中学,甘肃 会宁 730119)  摘 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语文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平等交流。作为实现教育目标主阵地的课堂,教学既是知识系统传递的过程,又是学生创新思维、主动学习的过程;课堂教学不应只是学生被动接受、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更应该是学生以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学生个体和外在环境,主动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培养能力、训
期刊
(陕西省榆林林业学校,陕西 榆林 719000)  摘 要: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将必修课《大学汉语》改为选修课引起社会热议。那么,中专语文教学该何去何从,中专语文教师又该怎么做?文章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 中专语文教学 德育教学 教学方法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将《大学汉语》改为选修课引起社会热议。那么,中专的语文教学该何去何从?几年前,中专语文课甚至有被取消的危险,如今虽未被取消但早已
期刊
(苏州市吴江区北厍中学,江苏 苏州 215000)  摘 要: 合作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这一教学理论和策略顺应了我国倡导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变革的要求,对相对中规中矩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积极的挑战。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合作学习 教学策略  一、引言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策略,已被当前中外教育界公认为是一种非
期刊
鸟岛  从西伯利亚,抑或南方,反正是在山那边的故乡  舒展翅膀,像风一样自由  这里是斑头雁、鱼鸥、棕颈鸥世袭的领土  在阳光之下,海心石的上方,沙丘歌唱  还有锅庄  在喜马拉雅雪山之上翱翔  来不及洗净万里征途的沧桑  便要筑巢  白藜和冰草沉浸六月最美的骄阳  沙棘覆盖往日漫天的黄沙  在某一处龙吸水的地方  没有鸬鹚被驯化  也没有打碎的乌蛋在流淌  每当夜晚  晚风抚过  我梦到上万只鸟
期刊
(阜宁县施庄初级中学,江苏 阜宁 224431)  摘 要: 当前阶段是我国继续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学校课堂教学活动一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语文教学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目前我国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还存在一些误区,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共同探
期刊
(邳州市议堂中学,江苏 邳州 221300)  摘 要: 作者认为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科学有效地利用相关手段,从以下四个方面搞好初中文言文教学,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首先,注重朗读指导,训练学生语感;其次,加强自主理解,培养感悟能力;再次,实施对话交流,提高欣赏水平;最后,鼓励积极诵读,丰富学生积累。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  关于古代诗词及文言文教学,新版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