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思考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un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依法治国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高校应加强和完善学生管理法律体系,建立健全正当的管理程序,完善侵权救济制度;努力提高高校管理者和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等方面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制化,以维护和谐稳定的校园秩序和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法制化
  
  前 言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两重性,既要对学生进行相对的约束和限制,通过适当的管理维持稳定和谐的秩序;又要通过管理培养学生树立一定的道德、法制和纪律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相比之下,后者更显重要。在依法治国大背景下,如何准确界定和有效实现学生管理的法制化,已成为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提出的复杂背景
  
  1.依法治国和教育体制改革迫切要求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转型,原有的管理制度已无法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学校规章制度滞后,并且缺乏法律依据、管理制度缺乏规范的程序,管理措施不得法等严重影响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保障。
  2.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呼唤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具体落实到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就是“以学生为本”。高校学生管理只有在法制化的轨道上良性运行,才是“以学生为本”理念的最好体现。
  3.公民权利意识增强要求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
  大学生既是受教育者,更是平等的享有权利的公民。1997年高校并轨招生改革使学生缴费入学,自主择业,学校收取学费并提供服务的现象出现,这种新型关系使学生原本处于法律关系弱者的地位发生了改变,权利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近年来,全国各高校和教育行政机关被家长和大学生起诉的案件逐步增多就是最好的例证。
  事实胜于雄辩,学生管理法制化之路已成为高校的必然选择。
  
  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深刻内涵
  
  准确界定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与学生之间既存在着传统意义上的行政法律关系,即不对等的管理与被管理,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又存在着具有服务合同性质的民事法律关系,即平等的法律地位。因此,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就是指高校管理者依据法制理念和精神,在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的前提下,制定合理、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定,依法律程序合理行使管理权,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的全面指导、教育、服务和管理。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内容十分广泛,它涵盖了学生管理观念的法制化;学生管理制度的法制化;学生管理行为的法制化;学生管理程序的法制化;学生管理侵权救济的法制化等五个部分。
  
  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实现路径
  
   1.从观念层面看,正确认识大学生的法律地位,树立现代学生观,是教育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从法理的角度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即表现为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又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根深蒂固的传统思维一直把教师作为高校活动的主导与主体,高高在上,忽视了学生的权利的维护,导致了长期以来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都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教师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应该对其严格管理,但也要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地位、有主体意识和需要的个体,充分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与学生平等对话,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接受教育。而且在行使教育管理权时,应首先考虑的是不是如何处置学生对学校更有利,而应当是这样处置是否合法,是否会侵犯学生权利。因为教育的现代化最终会落实到对人的终极关怀上。
  2.从制度层面看,加强和完善学生管理法律体系,建立健全正当的管理程序,完善侵权救济制度,形成学生管理法制化的长效机制
  管理需要规范,规范依靠制度。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出发,制定、修改和完善与教育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相适应的一系列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工作制度的建立要依据四个原则:第一,体现法治精神和以人为本的理念;第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要保证不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相冲突;第三,规章制度颁布前要进行公示,广泛听政各方面意见,特别是学生意见,尤其是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综合测评评定办法,奖学金和各种奖励评定办法、困难生补助办法和学生的违纪处理等;第四,具有可操作性。随着时代发展,学生管理工作制度中内容已过时,不能反映当前实际情况或者与国家的法律不相符的要及时修改、完善。与此同时,完善侵权救济制度也是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重要内容。高校要成立学生申诉委员会,建立学生申诉制度,对学生申诉进行复查,解决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保证学校行为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3.从教育和管理层面看,要努力提高高校管理者和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育法制化的和谐育人环境
  高校管理者具有良好的法制观念是严格依法办事的重要前提,一方面树立以学生为本理念,转变管理方式,提升管理能力。学习借鉴美国高校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最大化地维护和保证学生的正当权利。另一方面多渠道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通过培训、讲座和自学等途径加强管理者的法律意识,使其不论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还是处理学生的违纪问题,都能依法行政。
  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具备相应的法律意识是大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学校、与他人关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尊重他人合法权益的基本条件。一方面学校要运用课堂教学、讲座和法庭旁听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使其明确自己所享有的法律上赋予的基本权利,逐步提高维权意识,敢于维权,善于维权。另一方面将法制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党课、团日活动等途径,将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道德情操的培养、基础文明行为的养成结合起来,促进其养成良好的学法、懂法和守法习惯,发挥他们在社会上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为培育法制化的和谐育人环境,推进整个社会法制化建设的进程创造条件。
  总而言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当依法进行,不仅是社会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国家建立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大趋势。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制化,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戴颍,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制构建,科教文汇,2008(6)
  [2]刘建发,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制化管理的障碍和对策,中国校外教育2007(11)
  [3]张红鑫,高校学生管理I作法制化体系的构建,中国集体经济(下旬刊),2007(7)
其他文献
本文在对高校实验室项目建设与管理中所存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实验室项目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观点,并针对性地设计了一整套项目管理工作流程,力图使实验室项目在其整个生
谈到数据仓库,还是让我们先来听一个在业界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尿布与啤酒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Wal*Mart,世界上最大也是发展最快的零售商.自1980年以来,NCR一直在帮助Wal*
[摘 要]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改革开放中得到了发展,高职教育规模占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无论是办学体制还是办学定位,在教育理念和实施策略中,新办高职院校在发展上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研究之。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困境 对策    在市场需求、国家政策的刺激下,高职教育迅速发展壮大,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这是非常令人可喜的。然而,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的高
生源地助学贷款对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以学校为视角分析生源地贷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
为解决元器件材料级产品恒定应力加速试验导致评估结果可信度不高的问题,考虑到节省成本和试验时间,采用旧弹药作为试验样品进行整机加速试验.通过对恒加试验寿命分布类模型
近期的"油荒"、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以及欧美与中国的贸易磨擦升级,都对广东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广东无法顺利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将无法在激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