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外阅读资源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绘本即图画书,是图像与文字的巧妙融合,为读者们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阅读空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章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选择优秀的绘本作为语文课外阅读资源的补充:一是从课程意识出发正确选择绘本;二是从统筹意识出发合理选择绘本;三是从文本特点出发灵活选择绘本。
  关键词:绘本;选择;课外阅读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4-08
  作者简介:郑碧贤,女,福建漳平人,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崇德实验小学教师,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近年来,不少学校与教师纷纷尝试着对学生进行绘本的导读,然而在绘本教学“异军突起”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绘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是流于形式,就是随意教学,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选择优秀的绘本作为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补充呢?文章从课程意识、统筹意识、文本特点出发,探讨课外阅读教学中绘本选择的相关策略。
  一、从课程意识出发,正确选择绘本
  相对于教学意识来说,课程意識是个相对开放的概念,强调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有什么样的课程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观。怎么理解课程会从根本上决定怎么理解教学。教学有两大体系,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任何一种教育活动都涉及“教什么”的问题,绘本教学也不例外。不可否认,绘本以图文结合这样生动有趣的方式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方面的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有些绘本教学虽然也进入了课堂,其中的意义却只不过像一场热闹的故事分享会。用王崧舟老师的话说:“听故事对孩子而言只是一种娱乐,那不是教育,充其量也只能说是教育的开始。”这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在琳琅满目的绘本海洋中,如何选择适合学生的那一本?我们在引进某一本绘本时,要教给学生的是什么?如果我们有意而为,寻找理念的支撑,点滴而系统地记录,那么,绘本的阅读就不再是单纯的分享故事,它可以为孩子、为教师、为学校带来更多的意义。而这个理念就是相应的课程理念。
  随着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出台,教师也成了课程发展的主体之一,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设计者。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专门列出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这一章,要求语文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这就给广大语文教师创造了更多的开发课程的空间。教师应当建立课程意识,形成正确的课程观,把绘本教学有机纳入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摒弃教学内容选择的随意性,才能自觉选择优秀的绘本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让这些开发出来的绘本课程资源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发展需要,帮助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和独立人格的形成,为学生在语文方面的进一步深造创造条件。只有这样,才能让绘本这种儿童文学读物在课堂中产生教育的作用,实现一定的教育价值。
  二、从统筹意识出发,合理选择绘本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脑子里装的不是一篇课文、一册书,而是整个小学阶段的十二册书。有了这样一个宏观的教材概念,教师便能考虑到知识和能力的前后衔接,将每一课、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准确定位,真正做到“把教材当作一个例子”。同样,当我们对一至六年级语文教学目标了如指掌的时候,在选择绘本读物时,我们就可以结合语文教材编排体系,根据每个单元教材内容的章节主题,以学期为单位,确立与这些主题相同或相关的绘本,系统安排阅读内容,涵盖绘本读、说、写三个方面。这样,才能做到 “把绘本当作一个例子”。
  例如在入学教育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读《小阿力的大学校》《小魔怪要上学》和《大卫去上学》等,用有趣的故事教学代替枯燥古板的说教,让一年级的小学生比较顺利地实现“幼小衔接”;在规范学生说话阶段,我们推荐《鼠小弟的小背心》系列,让学生在温馨的情节中学习文本中重复出现的语言形式;在学习写字阶段,我们推荐《不会写字的狮子》,让学生从认字有多重要这个角度去理解,懂得学习写字的重要性;在学习写话阶段,我们推荐《蚯蚓的日记》,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在指导“学习构段阶段”,我们一起仿写《亲爱的汉修先生》;在“谋篇阶段”,我们在罗尔德·达尔的《世界冠军丹妮》中开始学习人物对话的描写,在《绿山墙的安妮》中有针对性地学习人物个性语言的刻画,在曹文轩的纯美小说系列中学习环境描写,在盖瑞·伯森的《手斧男孩》中学习心理的刻画,等等。这样就让绘本教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阅读补充体系,主题鲜明,读、说、写三者训练有机结合,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三、从文本特点出发,灵活选择绘本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立足点放在学习对象——学生身上,更加关注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落地,更加关注学生如何凭借学习内容和过程培养能力、开发潜能。因此,我们在选择绘本作为学习内容进入课堂时,要更加关注绘本自身的文本价值。只有灵活选择绘本中触动学生的“点”,才能实现绘本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我们凭什么确定一本绘本的关键学点呢?事实上,任何一种文本的关键学点只能存在于细读之中,并非先有一个贴着标签的关键学点,然后供人来慢慢地细读。所以,我们要在细读中捕捉文本的关键学点,对一些包含文化象征和隐喻意义的图画书,在读懂内容、 形式的基础上,还要对文字和图画进一步深入分析,挖掘隐藏在绘本中的内涵,解读它内在的价值。文字通常是表达内容的常用手段。通过文字,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这本绘本主要讲了什么,特别是一些文学类的绘本,有可能是故事、散文或者诗歌,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特点,那么,教师需要针对不同体裁的内容,仔细分析,反复诵读,才能发现它的节奏、韵律、段落和隐藏在后面的思想和情感。又如绘本的绘画风格各不相同,教师应尽可能引导学生在认识图画书艺术构成和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从中获得审美愉悦并提升审美能力。
  例如窦桂梅老师执教绘本《我爸爸》,她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所散发出的独到魅力。这本书是以儿童的视角进行创作的,作品幽默风趣,其中孩子似的夸张的幻想、富有趣味性的形象、童真的语言、让人忍俊不禁的画面,都强烈地吸引着学生,为学生的阅读和语言学习营造了轻松快乐的氛围。同时,这本书中以儿童的独特方式所表达出对爸爸的崇拜与赞美,这种震撼人心的真挚情感也必然能够点燃儿童表达的冲动,让他们去体验、发现、表达自己的生活世界。让学生仿说句子,练习用夸张的手法来写人,应该是这本书和低年级说话写话训练结合的重要内容。窦老师没有简单地把图中的文字当成习作例文让学生进行干巴巴的仿写,而是以情感为纽带,调动起学生感受父爱的生命体验,让他们自然地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感受,把体现递进关系的句子、比喻等修辞的练习巧妙自然地渗透在学生感受作品图画和文字的美妙的快乐中,渗透在体现作品中浓浓父子之爱的氛围中。
  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是部编教材的六大创新点之一。比如小学一年级就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板块,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一开始就引导学生的读书兴趣。小学中、高年级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并建议采取“1加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所有这些指向都提示我们要重点关注阅读。教材把课外阅读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课外阅读课程化,克服了课外阅读的边缘化,促进了儿童的阅读进教材、进课程,体现了亲子阅读、全民阅读、自主阅读的思想形成。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中,我们围绕以上三个意识细细推敲与研究,选择优秀的绘本进入课堂,作为课外阅读的有力补充,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就变得格外有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泉根,赵 静,等.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文教学难,这是语文老师的共同感受。作文难,是因为作文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不但有用词方面的要求,而且有谋篇布局、选取材料等多方面的要求,特别是小学生知识面窄,词汇不多,对作文还处于朦胧的认识阶段,甚至有的学生还不知道作文是怎么一回事。要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好作文,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成了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多年的作文教学,使
与季羡林  胡乔木与季羡林都是1930年夏天考入清华大学的。当时季19岁,胡18岁。胡考取物理系,入学后转读历史系,季念外语系。两人虽为同窗,但日后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胡乔木走的是革命之路,季羡林走的是学术之路。  胡在清华大学历史系只读了一年多,就因从事中共地下工作暴露身份被迫离校。季羡林在清华四年,专心读书。毕业后,回到母校山东省立济南高中教了一年书,即赴德留学,一去就是十年。此时,胡乔木早
清代沿用前代科举取士制度,那时的“高考”分乡试、会试两级。可谓是一考定终生,甚至一步登天,主考和考生怎能不重视,因此也演绎了一幕幕具有悲喜色彩的趣闻轶事。  清代的乡试在旧历八月初八至十六日举行,历时九天,每三天为一场。省考试场称贡院,考棚同蜜蜂窝一样密集,又称号子。每十个号子为一弄,一弄之间可以来往,但不能出弄。考生入场后吃、住、作文都在里面。这九天内,连做饭、烧水全要自己动手。每间考棚长一仗,
如今体制内有这么一种人,总是费尽心机两面讨好,一面以怀疑体制合法性和制度合理性来迎合某派人士,一面又千方百计保住自己的体制饭碗,鱼和熊掌都想吃,信仰信念啥的,则左右摇摆……  拳打镇关西,是 《水浒传》 开篇的一个著名桥段,作者用险峻的比较法为我们制造出这样的一个话题:如何对待你的饭碗。  九纹龙史进不愿落草少华山,借口“要讨个出身,求半世快活”。此处的“出身”,即出路、前途,或曰长期饭票,所谓民
郭小川的儿子郭小林在回忆文章里,说父亲“由一个大山里走来的少年漂泊者成长为一个革命战士”,“天然地认为他和这个革命和事业是血肉相连的”;忠实于党,忠实于人民,就成为他的两大人生信念与艺术信条。对此应该有一个同情的理解。  郭小川后来到了知识分子成堆的中国作协,始终格格不入,除了他确实看到许多知识分子的弱点之外,更和他因对知识分子总体评价上的偏见而产生的戒备心理直接相关。但郭小川同时也面临一个矛盾:
“长子承家”  先胞兄陈布雷 (1890年生) 在其早年求学时期,性格活泼,思想敏锐。他所处的清季末叶,国家深受外力侵略,他反应强烈,是一个勇于接受维新思想和反清革命思想而奋进的青年。  他14岁成秀才,先后就读于慈湖中学、宁波府中学堂、浙江高等学堂,直到毕业,七八年中,由于受到父兄 (主要是从兄陈屺怀) 之参与辛亥革命与尽瘁地方教育的影响,受到师友 (主要是沈士远、邵裴子、张宗祥诸师) 之开明思
相传,范阳节度使安禄山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但是,总也得不到重用。一天,听人讲起飞将军李广的故事,这个大男人不禁泪如雨下——难道我注定要和飞将军一样,终生玩命卻得不到任何回报?他想起了自己的一个家丁不久前向他介绍的那个叫做杨国忠的地痞无赖,那人鬼精灵得很,说不定会有什么主意。可是家人跑遍了大大小小的酒肆、妓院,四处打听不着此人。后来听说他居然是当今皇帝宠妃杨贵妃的远房哥哥,已经进宫做官去了。这消息让
到了开试时间,在贡院龙门外分成左中右三路人员,负责对考生点名入场。由于考生过多,一直要点至晚上才能点完。进场后,考生共要考三场,三场合格才有中选希望。  试卷先由十三位同考官各自初阅,认为合格、拟予录取的,就写上评语,推荐给主考审阅作最终决定。主考将卷子批上评语,说明录取理由,并定出名次。同治年间,广东乡试考生可达万人,但朝廷规定各省各有录取限额,广东可取录一百一十名。按这比例,那比今天的高考还要
父亲去世以后,中国现代文学馆为他举办了一个生平与创作展。时任 《人民文学》 副主编的崔道怡参观完毕后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个展览展出了作为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教育家的陈白尘的一生,但唯独没有介绍他在编辑工作中的成绩。不要忘了,陈白尘还是一位屈指可数的优秀的编辑家!”  的确,从编辑家的角度来说,父亲留下的资料实在是太少了,我甚至不清楚他在主持 《人民文学》 工作期间都干了哪些事情。直至我重读了由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师开始重视数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这种实践教学往往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因此,广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如何开展好初中数学的实践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这成了很多教师所关心的问题。文章以初中数学的实践教学内容为例,结合“让学促思”的教学理念,从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内容质量和丰富教学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