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康映雪 萍开兰台

来源 :档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y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占萍同志1981年7月参加工作,1988年10月调入新乐县档案局工作,2007年10月担任新乐市档案局局长。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档案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康占萍同志团结带领档案局(馆)全体干部职工抢抓机遇,负重奋进,无私奉献,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上级档案部门和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受到了上级部门和新乐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康占萍同志先后被石家庄市委、市政府评为 “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档案工作先进工作者;新乐市优秀干部;《档案天地》宣传征订工作先进个人。新乐市档案馆连续多年被河北省档案局评为“《档案天地》工作先进单位”。2016年又被省档案局评为“全省档案工作实绩突出单位”。因成绩突出,2017年康占萍同志被河北省档案局、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河北省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
  高瞻远瞩 勾画前景
  康占萍同志在工作中,着眼档案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同步协调,突出抓好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档案数字化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使新乐的档案事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为新乐市致力打造“羲皇圣里、空港城市、创意之城”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稳步推进档案馆新馆建设。存必有所,为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康占萍同志克服困难,奔市赴省,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现在,新乐市市档案馆新馆项目已列入国家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总建筑面积3616平方米,总投资约824.448万元。为了减少市财政投入,康占萍同志多次与市领导、市发改局、规划局等部门紧密沟通,档案新馆建设与科技馆、图书馆、规划展馆和全民健身中心的“四馆合一”项目,被列为新乐市十大惠民工程,正采用“PPP模式”进行运作。
  二是改造现在库房装具。原档案资料库为铁皮柜,为增加库房容量,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康占萍同志又努力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2012年,投资19.8万元,对西库房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安装了116立方米的档案密集架,防磁柜2台。
  三是为实现“存量數字化、接收电子化、利用网络化”目标,康占萍同志先后从市财政申请到30多万元资金,购置了服务器、磁盘阵列存储、微机、扫描仪、打印机等设备,安装了网络版档案管理软件,构建了档案数字化工作系统。
  勤恳实干 勇攀高峰
  康占萍同志在主持档案局(馆)的日常工作中,始终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脚踏实地、勤恳实干。她身体力行,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努力创新工作模式,拓展工作领域,丰富工作内容,夯实业务基础。档案业务基础建设上,辅开全面、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以政令约束行为,以制度规范动作。
  一是突出抓好政府机构改革中撤、并、转单位档案处置的指导,印发了《关于做好政府机构改革中档案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对撤、并、转单位档案工作的督促、检查和管理工作,合理处置档案的归属与流向,防止了档案资料的分散或遗失。
  二是为进一步丰富档案资源,促进档案收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康占萍同志在2001年、2009年、2014年先后三次主持修订了《新乐市档案收集管理办法》。重点要求各单位向档案馆移交档案的同时必须完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案卷级、文件级目录和全文数据资料。
  三是加强经济建设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康占萍同志不辞辛劳,深入开发区、工业园区,督促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帮助指导做好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编制,进一步推动企业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加强了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
  四是为了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配合美丽乡村建设、土地确权登记、林权制度改革,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新乐市已接收林权档案1071件,土地确权档案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五是围绕服务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在就业、住房、养老、教育、婚姻、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关系百姓生活和切身利益的领域做好档案的收集工作。新乐市档案馆接收了教育、婚姻、城建、国土等方面档案近3万卷,接收了第一次全国城镇房屋普查档案82卷,建立了民生档案库,建立民生档案目录,不断提高民生档案的接收比重,大力推进覆盖基层民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民生档案在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服务全市发展和民生需要奠定了基础。
  六是加强本地特色档案建设。康占萍同志组织制发了《新乐市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新乐市名人档案管理办法》。加大了对重大活动、重点项目、重大事件和名人、名品、地方传统工艺等领域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指导力度,努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档案馆藏。
  七是依法开展了散存档案的征集工作。在康占萍同志的带领下,新乐市档案馆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核心馆藏,树立珍品意识,对馆藏档案进行全面普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加强分类管理,逐步建设珍贵档案珍藏室。重点开展了社会散存各门类各种类档案资料的征集与保护。先后征集到大量珍贵档案。例如清代到民国期间发生的地契档案141份;“爆炸英雄”李混子爆炸组制作的手雷弹体一枚;征集到新乐籍及在新乐工作过的名人来往信函原件100多份;接收了冀中人民抗日斗争史资料研究会授权赵守权教授创作的《抗战史记忆1941.5.27〈冀中一日〉画稿》《〈冀中一日〉图页选——抗日军民故事》两套画册;接收了我国著名土壤肥料科学家陈尚谨先生的著作《陈尚谨论文选》一书;征集到清代新乐县令林华皖所著《治鲜集》电子版一套。
  集思广益 创新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康占萍同志面对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能够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探索出馆藏档案数字化、档案接收整理工作一套新路子。
  一是创新档案数字化工作新方法。新乐市档案馆已进馆和未进馆的数量很大,但财力却不足,如何在资金不足的环境下开展好档案数字化工作,是要解决的重大难题。如果开展外包服务,存量档案就需要投入420多万元。此外档案数量还在逐年增加,数字化费用也会随之增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康占萍同志改变了思路,让各单位“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也就是由档案馆提供数字化设备和场地,负责人员培训,各单位派人将需进馆和已进馆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几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不仅解决了资金困难,保证了数字化的质量与进度,避免了档案泄密的风险,同时也提高了馆藏档案的整理质量。目前,档案馆共录入机读目录51万多条,扫描原文133万多幅,提高了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质量与效率。   二是探索档案整理新途径。康占萍同志带领大家在工作实践中发现过去年度整理归档程序,不适合现在档案数字化工作。为了保证档案扫描件的质量,需要对装订好地档案进行拆分,扫描后再装订,这样会对档案原件造成二次物理破坏。所以将过去先立卷后扫描的工作顺序,改为先分类归档再扫描最后装订,这样不但减少了工作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扫描质量,而且保护了档案原件。现在馆内已有三分之一的档案可直接从数据库中查询利用,减少了档案查阅过程中对原件的磨损,提高了查阅速度。
  明确目标 伏骥前行
  康占萍同志在抓好硬件基础设施和业务基础建设的同时,明确档案文化建设在档案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力争打造强大的档案文化。
  一是2015年,在全市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庆祝活动中,康占萍同志主持完成了"紀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图片展"工作。展览采用户外流动展览的方式进行,历时30天,累计接待社会各界参观者5万余人次,并同步编印了《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图片集》,通过这次活动,既尝试挖掘了档案史料,展现了档案工作成果,让大家看到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又传播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缅怀先烈、展望未来的正能量。
  二是康占萍同志多次强调,档案工作的核心是利用,档案是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服务的。随着市档案馆馆藏内容日益丰富,数量日益增加,种类日益增多,利用者也随之增加。为了打造方便快捷的服务环境, 2012年以来,市档案馆每年平均接待利用者3500多人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14200多卷次。除为工作查考、编史修志等提供利用外,更多地是为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接续工龄、土地流转、婚姻等方面提供服务。在康占萍同志的模范带头作用下,档案馆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广大查阅者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是积极引进优秀人才,扩充档案队伍。通过省组织、人事部门的统一招考,录用研究生1名。
  档案是历史的承载体,是跨越时空的纽带,是连接未来的桥梁,也是兰台人的家园。康占萍同志30余年的档案生涯,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华章。现在她虽已步入知天命之年,但仍执着于档案事业,对档案工作仍是情有独钟,说起对工作的感情,康占萍同志毫不掩饰:“干了一辈子档案工作,自己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我们从事的是一项看起来虽然微薄,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的,这就是康占萍同志——一个纯粹的、赤诚的档案工作者,在未来的兰台之路上,她必将继续谱写更加动人的篇章。
  (作者单位:新乐市档案馆)
其他文献
1938年,毛泽东亲笔为晋察冀边区题词“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高度赞扬冀察冀边区的抗日工作。 唐县就是这个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唐县不仅是晋察冀军区和边区首脑机关所在地, 还是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的大本营和冀中军区机关的大后方,而且也是晋察冀军区和第三军分区的军事工业基地。从无到有的晋察冀抗日军事化学工业在唐县诞生,发展壮大,唐县大岸沟化学厂被称为中国军火工业的摇篮。  边区军事工业  
净觉寺,位于玉田县城东南20公里蛮子营村东,素有“京东第一寺”之称,国家级文物,AAA景区。  净觉寺是一座相沿千载的佛教寺庙,因屡废屡兴,现存建筑物主要是清朝道光(1821–1850)、咸丰(1851–1861)年间重修而成的,占地面积二万多平米,全寺呈中心环绕式五个院落,主要建筑集于中院,自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门殿、正殿、后殿;门殿后有碑楼,碑楼两侧有钟、鼓二楼;此外还有达摩殿、伽蓝殿、龙凤门
“荣归故里——将英烈精神在山水间传递公益活动”正式启动  2019年6月18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向为新中国牺牲的革命英烈致敬,由河北省档案馆发起,河北省委网信办、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河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军区政治工作局、河北省地方志办公室、河北省地名区划档案资料馆等单位参与的“荣归故里——将英烈精神在山水间传递公益活动”在长城新媒体集团正式启动。  此次活动依托河
在河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中,有一本珍贵资料名为《直隶同官录》。该书出版于1920年3月,长宽分别为26厘米、15厘米。由于出版时间较久,历经近百年,其书封面、封底已残破。全书为筒子页,文字竖排,共92页。《直隶同官录》是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在直隶省任职的官员名册。《直隶同官录》分上下两册,上册记录的是直隶省级官员任职情况,下册为直隶省道、县等官员任职情况。现河北省档案馆仅存有《直隶同官录》
通过对十九大精神的深入学习,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有了更为坚定的信心和力量。我们站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以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廓清思路,戮力同心,奋发作为,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扎扎实实的贡献。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行动的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总揽全局,在改革发展稳定
晚秋的风 越来越冷  各种花木 怯懦的 坚强的  最终都逃不過大自然的劫数  被季节无情扒光 一丝不挂  只留下光秃秃的枝杈  裸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像一只只枯瘦嶙峋的老手  扎煞着 伸向天空  一阵风来 飞扬起遍地落叶  起起伏伏 滚滚爬爬  最终跌落渠沟或是倚向疏篱  同病相怜 抱团取暖  等待着一场雪来遮盖  在寒梦中销于无形或是化作尘泥  白云掠过了山顶  溪水瘦成了细细的羊肠  天空飘起
河北省档案局(馆)标准化网络办公及档案利用综合管理系统,经过近一年的软件开发、硬件配置、系统安装及调试运转等阶段,于2014年11月11日在全局(馆)正式运行。综合管理系统按照ISO9001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求,固化标准化建设成果,按照“网络版标准化”工作模式,搭建了局(馆)标准化网络办公及档案利用两个网络管理平台。网络办公系统引入“文档一体化”公文运转模式,实现了公文运转和电子文件归档及其在线利用
5月9日至10日,沧州市档案局、沧州市档案馆联合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全市档案业务培训班。共有230余人涵盖了各县(市、区)档案部门、市直各单位的档案人员参训。这次培训是根据上级“双创双服”总体部署及沧州市2018年“档案创新服务年”的总体思路与目标,经市政府研究决定举办的。本次培训班的主题是“爱档案、提素质、强服务”,是“档案创新服务年”系列举措之一。经过两天認真紧张的学习,学员们收获满满,达到了预期
初遇艾青  1960年10月初的一个傍晚,我初次见到了艾青。那天傍晚,在新疆石河子管理处旁边的一个普通篮球场上,密匝匝的观众正在围观新疆军区与青海队赛球,在不经意的回头中,我猛然发现在我和朋友身旁不到一米的距离,有位身材伟岸、前额广阔、长发后梳,从风度到气质都颇为不凡的中年男子(其实,艾青当时已五十一岁,但外表看来不过四十上下);在他身旁站有一位文质彬彬,风姿绰约的中年女性。我立即断定:这是艾青和
由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沿石太高速西行,过井陉西收费站出口,就到了天长。下高速沿307国道西行,从一座有二百多年历史的石桥上跨过绵河,可以望见河的西岸矗立着一座古老的城池。古城名叫天长,曾经的“燕晋通衢”,有着九百余年井陉县县城的历史。虽然昔日的风光早已不再,但那高大坚固的残墙还在时时地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是一座“城”。  悠远历史锁天长  天长镇,是河北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