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授粉方式下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QTL定位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njun09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不同授粉方式下玉米籽粒品质性状进行QTL定位,揭示授粉方式对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为玉米籽粒品质遗传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优良玉米自交系KA105和KB020及用其构建的201个F5∶6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试验材料,于2019年在陕西榆林、汉中和杨凌3个地点种植.收集榆林、汉中的开放授粉果穗和汉中、杨凌的自交授粉果穗,开展玉米蛋白质、油分、淀粉、纤维等籽粒品质性状遗传分析,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对品质性状进行QTL检测.[结果]玉米RILs群体的蛋白质、油分、淀粉和纤维含量在两种授粉方式下存在差异,开放授粉下的蛋白质和纤维含量极显著低于自交授粉,油分和淀粉含量极显著高于自交授粉.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授粉方式下各品质性状在不同家系和环境间整体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开放授粉下玉米RILs群体籽粒品质性状含量与其对应的自交授粉下籽粒品质性状含量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且蛋白质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纤维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共检测到16个QTL,其中开放授粉条件下检测到6个QTL,单个QTL解释的表型变异介于5.84%~14.56%;自交授粉条件下检测到10个QTL位点,可解释5.69%~14.70%的表型变异.[结论]在两种授粉方式下能同时检测到2个与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qPro9-1和qPro10),两种授粉方式下在10号染色体上的临近位置各检测到1个淀粉含量相关QTL(qOSta10-1和qSSta10-2),在开放授粉和自交授粉条件下各检测到1个纤维素含量相关特异QTL,分别检测到2个和3个与油分含量相关的QTL.
其他文献
[目的]合成巴氯芬(baclofen,BA)人工抗原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为巴氯芬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碳二亚胺(EDC)法将BA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合成免疫抗原BA-BSA和包被抗原BA-OVA,通过紫外扫描和SDS-PAGE凝胶电泳鉴定其偶联效果.将免疫抗原BA-BSA免疫BALB/c小鼠,利用间接ELISA、间接竞争ELISA及交叉反应试验分别对所获多克隆抗体的效价、敏感性、特异性等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紫外扫描和SDS-PAGE凝胶
茶树是常绿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低温严寒.陕西地处我国茶区北缘,近年来茶业生产中频频遭遇寒潮、大雪、强对流等极端天气影响,尤其是11月份至来年1月份的低温、降雪,2月份的倒春寒、大风降温,常造成茶树冻害,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做好冬春季节茶树防冻防寒对安全生产、保证收益至关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