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澎湃新闻2018年9月30日消息,陕西省教育厅日前发文规定,明确教师布置作业不得超越课程标准、超越教学进度、超越学生能力;杜绝以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杜绝过度要求家长参与学生作业的完成与批改;不能以“家长代劳”的形式完成作业。如此看来教育行政部门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真的挖空心思,想尽办法。从理论上看似乎堵住了一切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黑洞”,但从实践层面来看恐怕就是一厢情愿地放“大招”了。
目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许多孩子每天晚上作业要做到十一、二点,甚至有些家长不惜为孩子代劳,这已经成为当下教育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但是限制教师布置作业就能成功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必须搞清楚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真正原因。
首先,现行招考制度。虽然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划片直升,不允许按照分数分流。但实际中因为教育资源不均衡等多种原因,学校之间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学生要进入所谓“名校”一个过硬的指标便是考试成绩。至于今后升高中、考大学,成绩好坏那就是决定性因素。由于我国各类学校招生基本上采取一种形式即通过统一考试按分数录取。被称为人才第一次分流的中考和人才第二次分流的高考按總分选拔学生,这对中小学教学起着最直接、最有效的导向作用。因为考取了高校最终将决定考生的就业乃至前途命运等大事,势必引导学生万马奔腾挤上升学“独木桥”。这样一来,老师为了迎合考试,必须进行习题练习,势必增加了学生负担。
其次,来自教师的因素。在人们传统的观念中,认为考了高分就是质量好,有教师则认为要想考高分,就得反复练习。因此,过分强调“熟能生巧”,让学生整天埋于作业堆中,成了写作业的“机器”。传统评价观时时刻刻影响着老师。考试好不好,管理严不严,几乎成了社会上评判教师是否敬业、是否合格的约定俗成的唯一标准。不否认一部分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上,“满堂灌”课堂效益低,又为了片面追求高分数,高质量,因而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负担,加大学生的作业量。
最后,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因素。“望子成龙”“读书做官”的影响仍然存在,同时“读书谋职业”的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现象,严重扭曲了教育功能。大多数家长都把全部希望寄予其身上,把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他们身上,孩子的学习、升学、择业,无一不牵连着全家的命运。市场经济的发展,无孔不入的教育商业行为早已形成产业链,各种辅导资料满天飞,各种培训机构遍地开花。家长却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进行物质投资,选校、选班、买资料、进辅导班、请家教……这一切,无不为学生增添压力,加重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
由此,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不可能仅靠减轻学生作业量达到目的。改变现有的通过单纯考试选拔用人制度,改变现行评价方式,改变国人的思想观念,提升教师业务素质都势在必行。这一切需要教育部门通过行政法规来规范,更需要人们自觉去执行。否则,看似制度日趋完善,实际上只是纸上谈兵。改变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不能只看放“大招”,更要看如何“接招”。套用一句话 “不看广告,只看疗效”!
目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许多孩子每天晚上作业要做到十一、二点,甚至有些家长不惜为孩子代劳,这已经成为当下教育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但是限制教师布置作业就能成功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必须搞清楚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真正原因。
首先,现行招考制度。虽然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划片直升,不允许按照分数分流。但实际中因为教育资源不均衡等多种原因,学校之间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学生要进入所谓“名校”一个过硬的指标便是考试成绩。至于今后升高中、考大学,成绩好坏那就是决定性因素。由于我国各类学校招生基本上采取一种形式即通过统一考试按分数录取。被称为人才第一次分流的中考和人才第二次分流的高考按總分选拔学生,这对中小学教学起着最直接、最有效的导向作用。因为考取了高校最终将决定考生的就业乃至前途命运等大事,势必引导学生万马奔腾挤上升学“独木桥”。这样一来,老师为了迎合考试,必须进行习题练习,势必增加了学生负担。
其次,来自教师的因素。在人们传统的观念中,认为考了高分就是质量好,有教师则认为要想考高分,就得反复练习。因此,过分强调“熟能生巧”,让学生整天埋于作业堆中,成了写作业的“机器”。传统评价观时时刻刻影响着老师。考试好不好,管理严不严,几乎成了社会上评判教师是否敬业、是否合格的约定俗成的唯一标准。不否认一部分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上,“满堂灌”课堂效益低,又为了片面追求高分数,高质量,因而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负担,加大学生的作业量。
最后,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因素。“望子成龙”“读书做官”的影响仍然存在,同时“读书谋职业”的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现象,严重扭曲了教育功能。大多数家长都把全部希望寄予其身上,把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他们身上,孩子的学习、升学、择业,无一不牵连着全家的命运。市场经济的发展,无孔不入的教育商业行为早已形成产业链,各种辅导资料满天飞,各种培训机构遍地开花。家长却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进行物质投资,选校、选班、买资料、进辅导班、请家教……这一切,无不为学生增添压力,加重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
由此,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不可能仅靠减轻学生作业量达到目的。改变现有的通过单纯考试选拔用人制度,改变现行评价方式,改变国人的思想观念,提升教师业务素质都势在必行。这一切需要教育部门通过行政法规来规范,更需要人们自觉去执行。否则,看似制度日趋完善,实际上只是纸上谈兵。改变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不能只看放“大招”,更要看如何“接招”。套用一句话 “不看广告,只看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