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直以来,土建裂缝都是困扰变电站建设单位的一大难题,不仅会影响整个施工流程,也极易导致质量隐患。因此,不论是为了给变电站施工安全提供一定保障,还是提升变电站建设质量,都要重视起土建裂缝这一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制定出可行性、针对性较高的控制对策,以此来最大限度的减少或是避免土建裂缝的产生。
关键词:变电站建设;土建裂缝;控制对策
前言: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变电站一直是保障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建设质量的高低也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直接影响,也正因如此,才会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在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土建裂缝经常会出现,若不给予有效解决,不仅会影响变电站的外观,严重的还会直接影响工程整体建设质量。所以,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土建裂缝的影响因素与控制对策作出深入探究。
一、变电站建设中土建裂缝类别
首先,干缩裂缝。一般是因为混凝土表面水分、内部水分蒸发程度存在差异而出现形变;其次,塑性收缩而产生的裂缝。主要指的是新浇筑的混凝土凝结硬化之前,体积发生改变,进而产生裂缝;再次,沉降裂缝。是因为混凝土浇筑施工后,沉降不均匀而产生的。最后,温度裂缝。指的是混凝土内外温度出现变化而出现的裂缝[1]。这些裂缝的产生,不仅会因为需要返工整改而影响施工进度,也会直接影响到变电站整体建设质量,无法为变电站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所以,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土建裂缝的产出给予有效控制。
二、变电站建设中土建裂缝的影响因素
第1,施工材料。变电站建设过程中,一些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加快施工进度,经常会引用加气混凝土砌块,以此来提升建设质量,但因为这类材料的收缩性较强,且随着含水量逐渐减少,会出现明显的干缩变形的情况,进而引发墙体裂缝。另外,这类材料也极易因为受潮而膨胀,进而导致墙体变形,引发诸多裂缝。
第2,温度变化。变电站主体工程完成建设后,墙体抹灰工序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工序下,增加钢丝网,或者是拉结筋等一系列加强材料,能够让钢筋混凝土结构与加气混凝土砌块成为一个整体,以此来加固墙体。但在温度出现较大变化时,墙体、钢筋混凝土骨架因为热胀冷缩量存在一定差异,导致收缩膨胀不均匀,进而导致墙体内产生一定的作用力。而当应力、温度应力出现失衡时,便会引发裂缝。
第3,施工工艺。在土建施工中若地基处理不合理,未充分碾压,也会导致后期施工中,因为受到水的侵蚀而导致基层不均匀沉降。同时,在土方回填时,土体的选择与要求不符,也会在后期使用中导致土体出现下沉、不稳定等情况,最终主体结构也会出现局部受力不均匀,从而向其它部位产生拉应力,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若严重还可能会出现结构倒塌等后果。此外,混凝土浇筑工艺若未做到合理控制,选择的浇筑方法不符合要求,采用的混凝土质量不合格,也会引发裂缝[2]。
第4,面积过大。前面已经提到过变电站墙体施工中会引用到加气混凝土砌块,但在温度、含水量发生变化后,会出现变形,若长时间、长距离累积,温度再出现较大变化時,会因为材料之间的收缩、膨胀性能存在一定差异进而引发叠加裂缝。
三、变电站建设中土建裂缝的控制对策
一是,控制好加气混凝土砌块质量。在施工材料选择过程中,其负责人员一定要按照标准要求严格把控材料质量。尤其是加气混凝土砌块的选用,一定要严格把关。加气混凝土砌块成形一定要达到二十八天才可以正式运用到建设当中。且在运送到施工现场后,也要按照各项规定进行整体摆放,将堆放高度控制在2米之内。砌块材料若在室外堆放,一定要提前做好防雨措施,以此来避免材料被淋湿。另外,在具体施工中,也要尽可能避免加气混凝土砌块和其他水泥材料混合在一起[3]。
二是,墙体表层合理加设钢丝网材料。作为有效避免土建裂缝产生的有效措施,在墙体抹灰之前,可以在混凝土柱、加气混凝土砌块交界处加设一道钢丝网,并保证搭接长度符合规范要求,这样既有助于填充墙体抗拉强度的有效增加,还可以减少土建裂缝。另外,构造柱、墙体、顶板之间的连接也要注意,可以基于补筋法来增加强度,同时还可以减少因为温度变形、收缩等原因产生的裂缝。
三是,有效减小填充墙体的面积。通过合理的减小填充墙体面积,能够使得墙体内的应力合理降低,尽量避免产生墙体严重变形的情况,从而减少土建裂缝。变电站的填充墙体若是太长或是太高,也会增加裂缝的产生几率,所以,为了给变电站建设质量提供有效保障,施工单位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在墙体内合理增设构造柱,从而达到缩短填充墙体高度、长度的目的,减少裂缝。
四是,增设构造柱和圈梁,或者是将顶砖砌筑时间合理延长,促进填充墙体强度的显著增强。通过构造柱、圈梁的合理引用,能够促进变电站建筑物稳定性的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顶砖砌筑时,通过斜砌,可以更紧密的连接墙体、顶砖,以此来达到减少土建裂缝的目的。
五是,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施工作业。一方面,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一定要选用符合标准要求的砌块来进行砌筑,且要将表面的污染物清理干净,为砌块的整洁度提供一定保障。在正式砌筑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做到横平竖直,以此来为砌筑质量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施工单位要对墙体高度、长度作出科学控制,在一定时间后,砌合顶砖、梁底,引用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尽可能防止墙体、顶砖裂缝的产生。另外,对于开槽、墙体之间的空洞要合理控制,以此来尽可能的避免出现墙体变形的情况。在墙体抹灰过程中,对于施工材料的含水量要作出充分考虑,避免墙体干缩现象的产生,从而有效减少裂缝。在结束抹灰作业后,要及时的洒水养护墙体,以此来为墙体建设质量提供保障[4]。
结语:综上所述,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建筑结构产生土建裂缝是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一般都是因为温度、湿度、面积等因素产生的。对此,为了给变电站建设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尽可能的延长变电站使用寿命,在具体施工中,施工单位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各类影响因素作出充分考虑,通过针对性策略方法的到位实施,来最大限度的避免或是减少土建裂缝的产生,并尽可能的减少各类质量问题的产生,以此来建设出更多高品质的变电站工程。
参考文献
[1]孙玥.预防和减少变电站建设中几种裂缝的技术措施[J].科技资讯,2018,16(13):41+43.
[2]高加海.220 kV变电站土建工程裂缝成因、预防与控制[J].工业技术创新,2017,04(02):107-109.
[3]李先元.浅谈变电站建设土建裂缝原因及控制措施[J].江西建材,2016(15):118+120.
关键词:变电站建设;土建裂缝;控制对策
前言: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变电站一直是保障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建设质量的高低也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直接影响,也正因如此,才会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在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土建裂缝经常会出现,若不给予有效解决,不仅会影响变电站的外观,严重的还会直接影响工程整体建设质量。所以,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土建裂缝的影响因素与控制对策作出深入探究。
一、变电站建设中土建裂缝类别
首先,干缩裂缝。一般是因为混凝土表面水分、内部水分蒸发程度存在差异而出现形变;其次,塑性收缩而产生的裂缝。主要指的是新浇筑的混凝土凝结硬化之前,体积发生改变,进而产生裂缝;再次,沉降裂缝。是因为混凝土浇筑施工后,沉降不均匀而产生的。最后,温度裂缝。指的是混凝土内外温度出现变化而出现的裂缝[1]。这些裂缝的产生,不仅会因为需要返工整改而影响施工进度,也会直接影响到变电站整体建设质量,无法为变电站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所以,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土建裂缝的产出给予有效控制。
二、变电站建设中土建裂缝的影响因素
第1,施工材料。变电站建设过程中,一些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加快施工进度,经常会引用加气混凝土砌块,以此来提升建设质量,但因为这类材料的收缩性较强,且随着含水量逐渐减少,会出现明显的干缩变形的情况,进而引发墙体裂缝。另外,这类材料也极易因为受潮而膨胀,进而导致墙体变形,引发诸多裂缝。
第2,温度变化。变电站主体工程完成建设后,墙体抹灰工序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工序下,增加钢丝网,或者是拉结筋等一系列加强材料,能够让钢筋混凝土结构与加气混凝土砌块成为一个整体,以此来加固墙体。但在温度出现较大变化时,墙体、钢筋混凝土骨架因为热胀冷缩量存在一定差异,导致收缩膨胀不均匀,进而导致墙体内产生一定的作用力。而当应力、温度应力出现失衡时,便会引发裂缝。
第3,施工工艺。在土建施工中若地基处理不合理,未充分碾压,也会导致后期施工中,因为受到水的侵蚀而导致基层不均匀沉降。同时,在土方回填时,土体的选择与要求不符,也会在后期使用中导致土体出现下沉、不稳定等情况,最终主体结构也会出现局部受力不均匀,从而向其它部位产生拉应力,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若严重还可能会出现结构倒塌等后果。此外,混凝土浇筑工艺若未做到合理控制,选择的浇筑方法不符合要求,采用的混凝土质量不合格,也会引发裂缝[2]。
第4,面积过大。前面已经提到过变电站墙体施工中会引用到加气混凝土砌块,但在温度、含水量发生变化后,会出现变形,若长时间、长距离累积,温度再出现较大变化時,会因为材料之间的收缩、膨胀性能存在一定差异进而引发叠加裂缝。
三、变电站建设中土建裂缝的控制对策
一是,控制好加气混凝土砌块质量。在施工材料选择过程中,其负责人员一定要按照标准要求严格把控材料质量。尤其是加气混凝土砌块的选用,一定要严格把关。加气混凝土砌块成形一定要达到二十八天才可以正式运用到建设当中。且在运送到施工现场后,也要按照各项规定进行整体摆放,将堆放高度控制在2米之内。砌块材料若在室外堆放,一定要提前做好防雨措施,以此来避免材料被淋湿。另外,在具体施工中,也要尽可能避免加气混凝土砌块和其他水泥材料混合在一起[3]。
二是,墙体表层合理加设钢丝网材料。作为有效避免土建裂缝产生的有效措施,在墙体抹灰之前,可以在混凝土柱、加气混凝土砌块交界处加设一道钢丝网,并保证搭接长度符合规范要求,这样既有助于填充墙体抗拉强度的有效增加,还可以减少土建裂缝。另外,构造柱、墙体、顶板之间的连接也要注意,可以基于补筋法来增加强度,同时还可以减少因为温度变形、收缩等原因产生的裂缝。
三是,有效减小填充墙体的面积。通过合理的减小填充墙体面积,能够使得墙体内的应力合理降低,尽量避免产生墙体严重变形的情况,从而减少土建裂缝。变电站的填充墙体若是太长或是太高,也会增加裂缝的产生几率,所以,为了给变电站建设质量提供有效保障,施工单位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在墙体内合理增设构造柱,从而达到缩短填充墙体高度、长度的目的,减少裂缝。
四是,增设构造柱和圈梁,或者是将顶砖砌筑时间合理延长,促进填充墙体强度的显著增强。通过构造柱、圈梁的合理引用,能够促进变电站建筑物稳定性的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顶砖砌筑时,通过斜砌,可以更紧密的连接墙体、顶砖,以此来达到减少土建裂缝的目的。
五是,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施工作业。一方面,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一定要选用符合标准要求的砌块来进行砌筑,且要将表面的污染物清理干净,为砌块的整洁度提供一定保障。在正式砌筑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做到横平竖直,以此来为砌筑质量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施工单位要对墙体高度、长度作出科学控制,在一定时间后,砌合顶砖、梁底,引用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尽可能防止墙体、顶砖裂缝的产生。另外,对于开槽、墙体之间的空洞要合理控制,以此来尽可能的避免出现墙体变形的情况。在墙体抹灰过程中,对于施工材料的含水量要作出充分考虑,避免墙体干缩现象的产生,从而有效减少裂缝。在结束抹灰作业后,要及时的洒水养护墙体,以此来为墙体建设质量提供保障[4]。
结语:综上所述,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建筑结构产生土建裂缝是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一般都是因为温度、湿度、面积等因素产生的。对此,为了给变电站建设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尽可能的延长变电站使用寿命,在具体施工中,施工单位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各类影响因素作出充分考虑,通过针对性策略方法的到位实施,来最大限度的避免或是减少土建裂缝的产生,并尽可能的减少各类质量问题的产生,以此来建设出更多高品质的变电站工程。
参考文献
[1]孙玥.预防和减少变电站建设中几种裂缝的技术措施[J].科技资讯,2018,16(13):41+43.
[2]高加海.220 kV变电站土建工程裂缝成因、预防与控制[J].工业技术创新,2017,04(02):107-109.
[3]李先元.浅谈变电站建设土建裂缝原因及控制措施[J].江西建材,2016(15):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