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ne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应该有的放矢地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应用题 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
  一、抓一个“补”字,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补”就是给不完整的题目补条件、补问题,使其成为一步或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补条件、补问题的练习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初步培养学生从条件出发来考虑问题和从问题出发来考虑条件的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如:小明家养了18只小鸡,9只大鸡,?要求学生根据条件分析数量关系,补充问题。有的学生说:“小鸡18只是部分数,大鸡9只是另一部分数,可补求总数的问题。”这时教师再问:“还可补充什么问题呢?”有的学生说:“小鸡的只数和大鸡的只数相比,小鸡的只数是大数,大鸡的只数是小数,可补出相差的问题。”还有的说:“小鸡的只数和大鸡的只数相比,大鸡的只数是一倍数,小鸡的只数是几倍数,可补求倍数的问题。”这种由条件补充问题的过程正是综合的过程。又如:,黑兔有3只,白兔和黑兔一共有几只?这题缺少什么条件?要求白兔和黑兔一共有几只?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白兔的只数和黑兔的只数),黑兔的只数已知道了,必须补上白兔的只数。这种由问题想条件的过程是分析过程。教师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由条件补出问题,由问题补出条件,不仅使学生对应用题的结构有了明确的认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
  二、抓一个“比”字,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比”就是比较。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与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把相似、相近的应用题知识区别开来,找出它们的差异,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两道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如第二册88页例7:①有红花9朵,黄花6朵,黄花比红花少几朵?②有红花9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黄花有几朵?先引导学生通过题面观察、比较答出:两题中有一个条件是相同的,即红花9朵,另一个条件和问题不同。再让学生结合直观图,观察两题有何相同与异同的地方:①题里的第二个条件就是②题里的问题;①题里的问题在②题里变成了条件。因此,解题时应根据条件和问题确立解答方法。最后再从结构比较两题:从条件看,都是已知红花多、黄花少,多的红花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由此可得:題①是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要从红花里去掉与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部分,即“9-6=3(朵)”。题②是求有多少朵黄花,要从红花的部分去掉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就是红花与黄花同样多的部分,也是黄花的朵数,即“9-3=6(朵)”。这样的观察、比较,使学生对两类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更加明确,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三、抓一个“画”字,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画”就是用直观图形把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形象的表示出来。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教师给予抽象、概括,学生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从而抽象、概括能力得到培养。
  四、抓一个“问”字,初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问”就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1、抓住关键句子,进行判断推理训练:①苹果比梨多5个,谁多?(苹果多)苹果可分为哪两部分?(一部分和梨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梨多的部分)②冬瓜比南瓜少3个,谁多?(南瓜多)南瓜可分为哪两部分?(一部分和冬瓜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冬瓜多的部分)上述两例,第一问是引导学生依据“比多”、“比少”应用题知识直接作出判断。第二问是依据作出的判断,推论出多的数中可以分为哪两部分,这种练习方式,既强化了低年级应用题的重点与难点,又发展了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2、提出连续性问题,进行判断、推理训练如,二年级有28人,要开展课外活动,平均分成4个组,每组有多少人?①这题说了件什么事?告诉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②求每组的人数,实际应当求什么?(把总人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③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用什么方法求?除法);④怎样列式呢?(28÷4)。这4个小问题的设计旨在揭示算式“28÷4”的由来,学生回答的过程是一个判断、推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解决了问题(列出算式28÷4),而且受到判断、推理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路,展现推理过程。让学生在经常地训练中掌握判断、推理方法,逐步地能够独立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五、抓一个“变”字,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变”就是变换条件、变换问题。它可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说明问题实质,使学生思维更灵活、敏捷。如“有红气球6个,有黄气球24个,共有多少个气球?可变为:①有红气球6个,黄气球比红气球多18个,共有多少个气球?②有黄气球24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18个,共有多少个气球:③有红气球6个,比黄气球少18个,共有多少个气球:④有黄气球24个,比红气球多18个,共有多少个气球?⑤有红气球6个,黄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4倍,共有多少个气球?⑥有黄气球24个,黄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4倍,共有多少个气球?尽管条件叙述形式变了,但其黄气球、红气球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这种变换形式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不是固定在某一个问题的结构和解法上,从而培养学生认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作者单位:河北省广平县明德小学)
其他文献
构建“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背景下,提出的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自觉获取知识为前提,以学生进步与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它是一种突出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课堂评价,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字: 优化教学结构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优化课堂评价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优化课堂教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优化教学目标,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首先,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把握好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
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开展得较晚,这个概念是就业制度改革之后才提出的,所以其历史仅仅有二十几年。根据多年来针对高校毕业生进行的职业指导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的职业指导问题也正
原卟啉原氧化酶(Protoporphyrinogen oxidase,PPO)抑制剂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除草剂品种之一。以PPO为靶标的除草剂具有用量低、对杂草作用迅速、在环境中不易积累以及对哺乳动
摘要: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服务。自主阅读是指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并努力使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方式。  关键词:自主阅读 阅读教学 新课改  新课改以来,自主阅读的新理念犹如一颗“革故鼎新”的种子渐驻人心,并在人文教育的春风吹拂下孕育吐苗逐渐成长,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新气象。然而,一些不可避免
随着我国技术的不断发展,薄壁不锈钢管道这种材料被改进出来之后,即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由于其自身存在的优势,已经迅速应用到很多领域的建设当中, 我国分质供水工作的开展正在不
为了保证高职院系在开展精品资源课程分享体系构建时候有良好效果,应在认识到共享资源体系的重要性,并能针对资源共享体系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本文就高职院校中的精品资
汽车底盘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汽车运行的安全,在整个汽车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中,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这门课程涵盖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