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A-E?01:03阳性基因型与急性白血病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kl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E?01:03阳性基因型与急性白血病(AL)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深圳市血液中心进行血型配型的136例AL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AL组.其中,男性患者为78例,女性为58例;年龄为(39±23)岁.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同期于深圳市血液中心参加无偿献血的182例健康献血者纳入对照组.其中,男性献血者为101例,女性为71例;年龄为(38±19)岁.采用PCR-直接测序分型(SBT)法对2组受试者的HLA-E基因第3外显子进行序列测定,并且判断HLA-E基因型.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AL组54例患者和对照组64例健康献血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表面HLA-E相对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AL组54例患者和对照组64例健康献血者的血浆可溶性HLA(sHLA)-E表达水平.2组受试者基因型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淋巴细胞表面HLA-E相对表达水平、血浆中sHLA-E表达水平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深圳市血液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制定的标准,经过该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SZBC-2017-007),并且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①本研究AL组患者的HLA-E?01:03阳性基因型频率为90.4%(123/136),高于对照组健康献血者的77.5%(141/182),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86,P=0.002).②本研究AL组54例患者与对照组64例健康献血者中,2组HLA-E?01:03阳性基因型受试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HLA-E相对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0.4)比(3.6±0.2);t=0.77,P=0.440].AL组HLA-E?01:03阴性基因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HLA-E相对表达水平为(1.6±0.2),低于对照组的(2.5±0.2),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P=0.010).③本研究AL组54例患者与对照组64例健康献血者中,AL组HLA-E?01:03阳性基因型患者的血浆sHLA-E表达水平为(31.2±0.4)pg/mL,高于对照组的(18.2±0.3)pg/mL,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63,P<0.001);AL组HLA-E?01:03阴性基因型患者血浆sHLA-E表达水平为(32.9±1.3)pg/mL,亦低于对照组的(18.8±0.8)pg/mL,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8.89,P<0.001).结论 HLA-E?01:03阳性基因型频率及血浆sHLA-E表达水平与AL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可能成为AL的潜在的预测及辅助诊断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治疗复发/难治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1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收
目的 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奥拉帕尼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及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非小细胞肺癌H460和H1299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
目的 探讨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亚标准剂量供者干细胞输注(DSI)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 选择2010
目的 研究挤出法在诱导脂质体膜融合或膜组分混合中的应用,并考察不同挤出条件对脂质体膜融合率的影响.方法 将N-(7-硝基苄基-2-氧杂-1,3-重氮-4-基)磷脂酰乙醇胺(N-NBD-PE)
LIM激酶家族包括两大成员:LIM激酶1(LIM kinase 1,LIMK1)和LIM激酶2(LIM kinase 2,LIMK2),在多种生物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由其上游的信号分子激活,具有独特的信号通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空腹呼吸丙酮的分布差异,探索个体指标对空腹呼出气体中丙酮浓度的影响,研究空腹呼吸丙酮单个指标在糖尿病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基于光腔
目的 分析地西他滨联合芦可替尼方案治疗初诊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索相关基因突变对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于上海交
近年来,免疫治疗已成为晚期肺癌新的研究方向.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药的重要性凸显,主要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抑制药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PD-L1)抑制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