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1962“二五”计划 大跃进大失调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五”计划开始时期,国内经济状况较好,“一五”计划的辉煌成果使得一些领导人过高估计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逐渐忽视对经济发展规律的尊重。另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急于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同时,由于1956年之后中苏关系出现裂痕,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也面临来自苏联的经济竞争压力。進入1960年代,中国周边环境开始复杂化,其中美国侵越战争的升级和因中苏意识形态分歧导致的两国关系的紧张状态,严重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战略。
  在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式通过由周恩来主持编制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由于实施过程中的巨大波动,“二五”计划实际上分成“大跃进”和调整时期两个阶段,前半期主要是围绕着“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展开,而随着经济结构失调导致的三年经济困难,国民经济严重倒退,比例失调,后半期不得致力于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围绕“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展开的经济调整直到1963年才基本完成。
  “二五”计划提出了后人看来根本无法实现的高指标,实践结果表明,“二五”计划的实际完成数的平均值只有19%。这一时期工业增长大起大落,增速减慢,农业增长倒退,并釀成了三年灾害的悲剧。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