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帝国的“身体语言”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dieche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它们不是被供在殿堂上的圣物,而是跟生命与情感相连的日常,它们在体温的滋润下,有着人间烟火的喜悦与色泽,它们的风格也同样是人间烟火的神采与飞扬。
  
  小时就听姥姥说,过去女人不可能没几件银首饰。出门戴得起金的要戴金,而在家里则随时会戴银,那基本是女人日常生活中身体的一部分。
  作为曾经的白银帝国,中国老百姓对银器都不陌生。但是,也又因为极高的白银存储量,银饰一直没有金饰的地位高,它们更多是民间日常的实用品或装饰品。但是曾经家家都有的老银饰,在近50年中的存世量已经与往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据说一个是“文革”时期的大量损毁,然后又有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一度风行的将银首饰拿到金店换黄金首饰的潮流。
  也正是因为如此,每当我看到明清流传下来的银饰品的时候,都更加感慨,曾经民间工艺的精巧意趣风致,记录的是一个多么丰富精美、有情有致的民间文化,正因为它们来自日常生活,才更印证我们曾经有过的文明的高度——民间艺术更能反映一个文明的普遍水平。面对今天各种廉价品的货摊,无法不感慨,那曾经的轻轻松松的优美,怎么能消失得如此之彻底?如此之无影无踪?何时我们的民间艺术,能恢复到曾经有过的用心与品质?
  银饰品的文化价值和精致工艺价值,也随着我们今天对中国艺术的再认识而变得珍贵。最近看到一批明清银饰收藏品,惊艳之余想,这些来自民间的艺术品,每一件的背后何尝不记录着情感、家庭与岁月的故事。男人给女人的信物,母亲给女儿的传承,新生儿出生时,老祖父到银匠铺打个满月的银锁……它们不是被供在殿堂上的圣物,而是跟生命与情感相连的日常,它们在体温的滋润下,有着人间烟火的喜悦与色泽,它们的风格也同样是人间烟火的神采与飞扬。银匠不紧不慢地打,岁月悠悠地过,直到有一天,动荡来临,安好的岁月灰飞烟灭,再回首,那一份日常生活艺术的安顿与悠游,却已如梦境般难以追寻。
  银饰相当于“风雅颂”中的“风”,是来自民间的流行艺术。正如《诗经》中的“风”有着民间艺术的活泼与自在,我们看到的这些银饰品也同样有着民间艺术的人情与风致。佩戴者出于自己的喜爱选择与收藏,制作者在为流行服务的同时,也无需遵守服务于殿堂庙宇的清规戒律和谨小慎微,而是多一份与定制者的人情互動。
  把玩这些藏品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们在今天受尽西风影响的审美观下,毫不逊色,甚至更具风流。无论是明代风格的空灵优雅,还是清代风格的繁复饱满,这些饰品都在为实用服务的同时表达着自己的美学追求,同时,你会惊呼,它们完全可以跟我们现在生活发生直接的关系啊!它们不是用来置之高阁的,而是可以直接成为戴在身上的饰品,跟现代风格毫不冲突,有些更是所谓现代风格的榜样——明代风格的高雅,可以说几乎无出其右者,也是为何欧洲奢侈品牌至今还会从其中汲取灵感的原因。清代风格的繁复,又何尝不能成为后现代风格中混搭的亮点。或者,这些经过岁月的洗礼留下来的物品,正是启迪我们重构新时代生活艺术的钥匙之一。
  在把玩这些首饰的同时,我们从小背诵或阅读的古典作品中出现的物事也变得具象起来。比如我们最熟悉不过的《红楼梦》第八回中,宝钗有个刻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由此暗暗对应通灵宝玉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那刻着祝福词语的银锁会帮助我们理解这些情节,那个时代的孩子出生时基本上都会有爷爷奶奶之类送的类似的物品。这些曾经是佩戴在孩子身上的物品,记录着生命延续的喜悦,对美好生活的祝福。
  当我拿起一只过去妇女头上时时常见的“步摇”,小时背诵的白居易的“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诗句骤然出现。诗句之美,与物品之美,让那古典情境隐隐再现,手中的步摇,仿佛召唤来那优美的逝去的梦境。
  今天的中国,在走向再次富足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形象、如何确定自己的价值体系的困惑。汲取西方文化精华的同时,我们也在重新发现往昔文明中曾有的辉煌。银饰,这曾经为人忽视的妆匣中的遗珍,也将走出历史的尘埃,走进今人的视野。它们或许微小,但是它们跟我们的生活更亲近,它们依然可以是人们随身佩戴的饰品,悄悄地告诉我们,我们仍然可以捡回那曾经遗失的美。
其他文献
“当行情轮番上升时,国内上亿的散户就会动心,引发散户行情。一旦群体心理主导的行情启动,机构投资者就很难独善其身了。”    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短暂的“金九还魂”后,寒潮来袭。  地产股,却令人大跌眼镜地狠狠涨了一把,把不少坚持持币观望的投资者看懵了:如果说煤炭股大涨,有千年极寒托底;有色金属狂飙,仗着各国干预汇率大打“货币战争”;券商股劲升,大家都看好后市也说得过去;为什么连处于宏调风暴中心的地产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高级文化进修班有一门课程——“新民周刊导读”,留学生对这本杂志很有兴趣,特别关注楼市报道,因为房价起落与他们的日常开支密切相关。    上海。早上8点。  美国留学生王吉姆已经在赶往复旦的地铁上了,路上要花1小时左右。上海的早高峰跟西雅图的没什么两样,在这里生活了4年,他对挤地铁、挤公交这类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竞争已经习以为常了。王吉姆在中山北路地铁站附近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公寓
“身土不二”从当初的健康说教发展到今天对本国农产品的迷信,自然也在韩国人的思维方式中构筑起一副自我至上的精神枷锁,并自然而然地导致排外、狭隘和极端思维的产生。    韩国大白菜价格最近经历一场戏剧性的变化。年初一棵只要1500韩元的大白菜,居然在中秋节前后飙升到了13000韩元。为了买几棵大白菜,一些人需要起早排几小时的队。由于价格太高,学校食堂里也不再免费供应泡菜。而那些从家带泡菜到学校的孩子则
我一定要用歌声告诉观众,作为一个中国歌唱家,首先要唱出中国歌的美丽与韵味,才称得上扎根这片大地。时代在进步,如果声乐艺术总是一成不变,最后只能进博物馆。    10月23日的上海大舞台,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中国声音·庆世博·廖昌永2010大型演唱会”正在这里举办,座无虚席的剧场里,始终热烈的气氛直到“安可”时到达“沸点”。  一连唱了十几首歌,廖昌永把观众唱high了,也把自己唱high了。他脱
就好像电影里的高登所说的,我以前总是说贪婪是好事情,现在贪婪已经是游戏规则了。真是这样,人们把贪婪看成了精明和智慧。    戈登没变,华尔街变了    2001年,戈登刑满释放,走出了联邦管教所的大门。当年他因为证券欺诈和不法牟利等多项罪名入狱,现在他已经不再是华尔街之王,蓬头垢面,一头乱发,没有人为他接风,孑然一身,成了金融界的局外人。  这是《华尔街2:金钱永不眠》的开头一幕。戈登是上世纪80
黄宗江的一生,是艺术的一生。因为艺术,他拥有了事业、爱情、友情,因而一辈子活得潇潇洒洒,充满真情。    或许谁都想不到,耄耋之年仍活力四射的剧作家黄宗江竟然毫无征兆地就离开了这个他深爱着的世界!尤其这些年,他笔耕不辍,还常常出镜,作为中国电影、戏剧界的元老和见证人,硬硬朗朗地站在舞台上,根本不用主持人的编排和“引导”,自个儿就能发表出一大篇只有他才能够说出的犀利却又幽默的讲话。可如今,再也听不到
光热发电到底是厚积待发还是又一次概念炒作?    2010年8月20日,中国光热发电特权招标项目正式发标,此次内蒙古50MW槽式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的装机容量是光伏首次特权招标项目——敦煌10MW光伏发电项目的5倍。这引发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并称之为下一个新能源投资的蓝海。  光伏發电还没进入正轨,光热发电又冲出江湖。光热发电到底是厚积待发还是又一次概念炒作?    光热发电    我们所说的太阳能
中国的老人不再满足于“长寿”,而是希望活得有尊严。在传统的国家福利养老之外,老龄产业正在萌芽,市场化提供的养老产品,将给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中国,带来更多养老模式。    老人商机    每逢休会时间,黄惠萍(化名)就会勤快地找演讲嘉宾交换名片,同时客气地说:“以后还要向您多多请教。”黄是一家实力雄厚的外资上市地产公司经理,上海外滩一处豪华酒店,是这家公司的代表作。但她参加的并不是一次地产圈或者商业圈
大小城市如何改变发展思路、商业城市究竟如何转型、以何抢占发展高地,显然不是一张榜单能够解决的。只不过历年的榜单都在诉说着同一个主题——中国城市化的重心正逐渐下移,县级城市很可能成为中国经济下一个增长热点。未来的城市竞争,民营经济活力、创新能力是关键。    10月12日,“福布斯2010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单出炉。  这是全球财经媒体《福布斯》中文版第七次推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恰逢经
国家与国家之间很难类比。恐怕文化还是决定一切的,制度只是放大了文化的影响或作用。    “冷战”期间印度与苏联老大哥关系不错,“冷战”之后又与美国老大哥关系不错。苏、美两国的实力在那里,印度有自知自明,从来不与两位老大哥攀比。它喜欢与中国比。  中国办了一届奥运会,印度看了也想办,并且先办了一届英联邦体育运动会小试牛刀。没想到状况百出,乐坏了很多人。最奇的是发现了7条蛇,运动员村里有6条,1条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