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早期文明中,用拳头来搏斗作为一种娱乐运动悄然出现,迄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在这项运动的发展过程中,曾经有人认为它太过残酷以至于号召限制乃至全面禁止。一方面考虑到这些反对意见,另一方面也是觉得人的身体在击打下显得脆弱,拳击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开始促进选手的保护。说到保护,最古老同时也是变化最小的当属拳击手套。
历史
公元前688年,拳击成为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项目。也就是在这时出现了保护拳手双手的最早纪录,参赛的拳手们用皮革包裹他们的双手和手腕。最初,这些皮革只是起到保护的作用。后来,随着皮革的硬度增强,它们所发挥的作用也增多了,变成了拳手攻击对手的利器。罗马人甚至在这种所谓的“拳套”上铆制了铁钉或铜钉。为了增加威力,有时还会卯上一种特制的大号铁钉。不管使用哪一个,这样的“拳套”都能置对手于死地。
现代拳击运动拳套的发明者是英国拳击冠军杰克·布劳顿。与他同时代的拳手一样,起初布劳顿也用自己的指关节和对手对抗,这让他的手频频受伤,经过不断尝试,布劳顿自己发明了一种拳击手套,使用这种拳套,娇贵的上流社会人士也可以在健身房练习拳击而不会造成严重伤害。不过当时拳套也仅限于这种用途,在公共场合进行的所有拳赛仍然是赤拳相见。在1743年,布劳顿提出了第一个现代拳击规则。《布劳顿规则》自1743年颁布以来一直指导拳击运动,直到1838年伦敦拳击规则被采纳。然而让人奇怪的是,在这个规则中他并没有提到使用拳套。
1867年,伦敦业余体育俱乐部的约翰·格雷厄姆·钱伯斯提出了《昆斯伯里侯爵规则》。该规则提出,拳手应选用高质量、型号恰当的新拳套。这份拳击规则逐渐被业余比赛所认可,使用薄垫或贴手的拳套的比赛越来越多,但是在大多数职业公开拳赛中还是没有使用拳套。
《昆斯伯里侯爵规则》颁布初期,拳套大都是几盎司重的紧身连指拳套。据说美国拳手约翰-沙利文是第一个在公开比赛中使用拳套的拳手,他也被称为“裸拳时代的末代皇帝”。沙利文在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戴着拳套在台上战斗。1882至1892年的十年里,沙利文一直蝉联世界重量级冠军,但由于他参加的比赛遵循的都是不需要拳套的旧拳击规则,所以许多历史学家并不承认他是现代拳击的第一个冠军。
1892年,沙利文与对手詹姆斯-科比特进行了一场重量级拳王争霸战,依据《昆斯伯里侯爵规则》,两个拳手都戴上了5盎司重的拳套,结果沙利文在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战中不幸败北,这让他的对手“绅士吉姆”詹姆斯·科比特成为公认的第一个现代拳击世界冠军。现在的规则要求体重147磅的拳手佩戴8盎司拳套,而体重147磅以上的拳手要使用10盎司的拳套。
制作
现代拳击手套的面料大都由顶级皮革加工而成,通常是耐用性与柔软性俱佳的牛皮或山羊皮,一些高品质的拳套是由乙烯基制成的。但无论是业余拳赛还是职业拳赛,普遍被认可的拳套还是以皮革为主。有些制造商会用一层皮革做衬里,但绝大多数衬里使用的都是尼龙塔夫绸。拳套用高密度聚氨酯填充,并用尼龙线缝合。从历史上看,棉絮也曾被用作填充物,现在许多制造商仍然坚持使用这种材料来进行填充。当然,也有一些制造商使用马鬃进行填充。
出于经济目的,制造商会采购标准的层状填充材料。关节的填充材料由切割成具体形状的分层材料制成,这也使得拳套制造商可以在制造不同重量和规格的拳套时使用标准化(相同厚度)的衬料,而不必每一种都单独购买。
事实上,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会有专门监管职业拳赛的拳击委员会。每一个委员会都有关于拳赛监管和产品标准的专门规章制度。在美国举行的大多数业余比赛都是由美国拳击或金拳套这些机构监管。现行拳套最大的共同点是它们必须被位于密歇根州底特律市的韦恩州立大学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所检验。该研究所是通过一块类似拳形的保龄球块来测试拳套质量。拳形保龄球块连接到一个以预定发射加速度的液压油缸上。戴着拳套的保龄球块将击打在安装测量传感器的测试假人身上。撞击产生的加速度数据将转换出一个叫做严重程度的指数上,只有撞击数据处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个拳套才会被认可。
现在看来,最令人惊讶的是拳套已经诞生多年了但却几乎没有什么改变。第一代皮革拳套很少或几乎没有什么填充物,而现代拳套的填充物或多或少有了一些增加,此外再没有其他变化了。看上去就像是拳击自身在尽全力阻挠拳套的变革一样。
品牌
近几十年来,为了让拳迷更好地看到拳手的出拳,拳套的颜色从棕色改成了红色。在此之后,黑色、白色以及各式颜色及图案的拳套层出不穷,如今拳套已经被注入更多的个性元素和时尚元素。
作为拳击圈内历史最悠久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拳套制造商Everlast(艾华朗)每年都要生产上百万双拳套。这其中的大部分拳套都用于对打训练、沙包训练和健身房内的其他项目。戴拳套训练在保护学员安全的基础上更有利于受训者的学习和提高。所以这些拳套内的填充物要比实战拳套内的填充物更多,这些拳套的重量甚至会达到20盎司。
Everlast每年生产的拳套中只有一小部分是为职业拳手定制。这些手工制作的精品拳套均出自设在密苏里州的莫伯利工厂,其他类型拳套的生产则外包给海外生产厂家。
Everlast会给健身房、拳击推广者和其他贸易伙伴提供大幅折扣。它还经常为电视直播的拳赛赞助拳套。“我们从不考虑从职业拳手那里盈利,”公司首席执行官乔治·霍洛维茨说,“对我们而言,所有的职业拳手都选用我们公司生产的拳套才是我们推广全线产品的重要策略。”
在北美,Everlast拳套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是Grant(格兰特),该品牌由格兰特-斯菲利普斯于1995年成立。“那时候我才29岁,既做拳击经纪人,又在场边销售拳击装备,”格兰特回忆说,“尽管我没有启动资金,但我一直觉得我可以制造出更棒的拳套。直到我的一位拳手路易斯与诺里斯三番战。尽管诺里斯在第三次交手时打倒了我的人,但是我赚到了50万美元。我把钱全部投入到我的拳套生产公司,这就是我事业的转机。” 此外,圈内的主要制造商还有墨西哥品牌Reyes(雷耶斯)和日本制造品牌Winning(必胜)。Reyes的声名鹊起源于一场争论。“有些人说拳套是拳手的武器,其他人则不同意,”著名拳手霍利菲尔德的教练唐纳德-特纳说,“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8盎司的拳套就是8盎司的拳套。拳套才不会把你打倒,把你打倒的是拳手。”但另一位拳击教练兼评论员泰迪·阿特拉斯(Everlast的设计顾问)并不同意这一观点。“有一些事实证明Reyes生产的拳套的确是拳手的利器。”阿特拉斯认为,10盎司的拳套既可以松软,也可以紧致坚实。Everlast现在设计的拳套,感觉上更舒适、更符合手型、更贴和。但是Reyes将拳套击打区的填充物减少,还将外层皮革拉得更紧。这样的设计会减少缓冲,当然也会给对手造成更大的威胁。不过,根据力是相互作用的物理定律,这样的拳套也会让拳手自己的双手饱受摧残。
托马斯·赫恩斯的教练兼经纪人斯图尔特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赫恩斯钟爱Reyes拳套。这种拳套确实比较硬,所以当托马斯的拳头出现问题时,我就在所有比赛合同中极力坚持一个条款,那就是必须使用Everlast拳套。”
事实上,在几乎所有的地方,拳赛发起人都有责任为拳赛提供拳套,这一条会被写进委员会批准的合同之中。包括纽约和内华达州在内的许多州甚至还规定:主要赛事和所有冠军争夺战必须使用新拳套。其他等级的比赛也必须使用状况良好的拳套。
丑闻
在纽约举办的冠军争霸战,四副新拳套会被摆放在桌子上。冠军有选择拳套的优先权,然后再由挑战者选择,接下来冠军再选择一副备用拳套,最后剩下的拳套归挑战者备用。
无头衔拳赛使用的拳套则要提交给首席检查员。首席检查员会根据比赛选择合适重量的拳套。拳手也可以拒绝使用这副拳套,在这种情况下他就要自己提供一副拳套供首席检查员查验。不过如果检查员不对拳套称重,就会给龌龊之事打开方便之门。罗宾逊的经纪人唐·埃尔鲍姆承认,“有次我操纵比赛,结果就是我的人戴6盎司的拳套,而对手戴8盎司的拳套。当然我也操纵过8盎司对10盎司的拳赛。”
埃尔鲍姆曾经缔造过拳击史上最动人的拳套故事。1965年10月1日,舒格·雷·罗宾逊在宾夕法尼亚州对战施密特。这时的罗宾逊已经在拳坛征战了25年。为了扩大影响,埃尔鲍姆为罗宾逊安排了一场纪念晚宴,他甚至还订了一个25周年的纪念蛋糕。媒体和政要纷纷出席这场晚宴,埃尔鲍姆的起身致辞将晚宴推到了最高潮,“罗宾逊,我和你一样激动。你看,这是你25年前职业生涯处女秀使用的拳套。”
罗宾逊被这个场景深深打动,他的双眼几欲落泪。怀抱着那双伤痕累累的拳套,就像搂着一个尚在襁褓的婴儿一样。然后有人建议罗宾逊和这双承载着记忆的拳套合影,也就在这时,明眼人突然发现这副拳套由两只左手拳套组成。
不过,还有些关于拳套的故事更加丑陋不堪。早期有些经验丰富的拳手会用拳套的缺陷来伤害对手。比如用拳套的系带来摩擦对手的脸部,用拇指去戳对手的眼睛,这些情况都很常见。据说齐日维奇打败对手根本就不用出拳,仅仅使用戳眼睛、肱二头肌和肾脏这些肮脏的战术就足以让他稳操胜券。
为应对拳手的这些伎俩,“无拇指”拳套在19世纪80年代成为一种强制要求。从技术上说,“无拇指”这个词并不准确。这种拳套还是有拇指部分的,只不过是被一块短布条缝合到了击打面的下面。
最著名的拳套丑闻是杰克·邓普西的经纪人卡恩斯所说的。卡恩斯几十年前被杰克炒了鱿鱼,于是他向作家奥斯卡·佛瑞里爆料,邓普西在1919年7月4日重量级冠军战中卑鄙地使用灌了塑料的拳套对战杰斯·威拉德,他说邓普西就是靠这个手段才赢得重量级冠军的。这一天大的新闻在卡恩斯死后公布在1964年1月13日的《体育画报》中。
另一个丑闻发生在1983年6月16日。当时21岁的小比利·柯林斯在麦迪逊广场花园十回合大战丽斯图。柯林斯是一名拥有14胜O负和11次KO对手纪录的优秀拳手。赛前在更衣室里,路易斯的教练巴拿马将其拳套内的衬料抽出了很多。在这10回合里,柯林斯被对手暴揍,他的双眼也肿得可怕。赛后,柯林斯的视力被永久损害,再也无法参加比赛。9个月后,柯林斯在一场车祸中丧生,而路易斯也因此被判入狱,刑期两年半。他的教练刘易斯更是难逃牢狱之灾,被判入狱一年,并被终身禁止在美国从业。
轶事
当然,拳击史上也发生了不少关于拳套的轶事。墨西哥双雄巴雷拉和莫拉莱斯对阵时,巴雷拉想用Reyes拳套,莫拉莱斯却表示偏爱日本品牌Winning。于是,内华达州体育委员会执行董事马克宣布通过掷硬币来解决问题。巴雷拉表示这没问题,不过如果他在猜硬币中失利的话他就会退赛。
一年后在对阵哈麦德时,巴雷拉自己也陷入到拳套争议之中。合同要求两名拳手均使用Reyes拳套。内华达州委员会批准哈麦德使用绿色拳套,巴雷拉使用黄色拳套。在称重时,巴雷拉为自己选择了一副黄色的拳套。这个时候哈麦德却不干了,他表示自己看中了巴雷拉的那副拳套。这一突变让挑选拳套变得很复杂。直到赛前两小时,拳套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委员会给哈麦德拿来六副红色Reyes拳套,不过哈麦德对每副拳套都不满意。于是又为他拿来三副拳套,这时哈麦德才勉强选了一副。
在罗伊·琼斯和约翰·鲁伊兹的赛前称重仪式上,鲁伊兹的经纪人诺曼·斯通指责琼斯的教练奥尔顿·莫克逊在拳套上做手脚。两人因此在临时搭建的台子上大打出手。
但拥有最多拳套轶事的拳手还要酋推拳王阿里。在他的第九场职业比赛,当时还叫克莱的阿里在路易斯维尔对阵米特福。时任拳击推广人的泰迪·布伦纳后来回忆道,“直到赛前几个小时,我们才意识到没有准备拳套,那时商店都已经关门,从别的地方调拳套过来时间上也来不及。最后,我们找到两副半马鬃半泡沫塑胶制成的拳套,这俩玩意好像扔在健身房的角落里有一段时间了,硬得简直就像是石头。我们认为这样的拳套对米特福有利,因为他的出拳比阿里更有力。然而就在比赛的第六个回合,阿里一拳击中了米特福的下巴,经典的一拳直接KO了。后来在更衣室,米特福还一直询问怎么会这样。他根本就接受不了阿里KO他的事实。” 时任Everlast总裁的本后来承认,马鬃拳套会在高温和高湿度下失去原有性能。因此,Everlast拳套将不再使用马鬃作为衬料。现在,Everlast拳套的衬料由聚乙烯泡沫、乳胶泡沫和PVC泡沫组成。
1963年6月18日,阿里在伦敦对阵亨利·库珀。阿里在第四回合还剩5秒时被对手的左钩拳击中,他一下就倒在了围绳上,是回合结束的铃声挽救了他。“阿里拳套拇指缝处有些开裂,”安吉洛·邓迪后来解释说,“事实上,第一回合我们就发现了这个情况。不过,我们不想让任何人看到,因为比赛在按照阿里的节奏进行。不过在第四回合他被对手钻了空当,所以当他回到角落里,我立刻跑过去把那道裂缝扯大,并示意裁判过来检查阿里的拳套撕裂情况。”由于没有备用的拳套,在短暂的延迟之后比赛只得继续。邓迪承认:“我不知道这个暂停为我们争取了多少时间。也许只有一分钟,但这就足够了。如果我们没有争取到这个时间,我不知道比赛结果会不会改变。”
阿里和拳套最可爱的故事还是1975年在马来西亚对阵巴格纳时发生的。当地委员会宣布在赛前比赛拳套将被放置到当地的监狱保管,阿里一听就站了起来。“你怎么能这样做呢?你怎么能把我的拳套放在监狱呢?我的拳套可是清白的!”
拳套点评
Everlast:原本这是泳衣品牌,17岁的美国选手雅各不满意自己的装备,从1910年开始,他凭借裁缝父亲传授的技艺,为自己制作装备,并自豪地把它命名为Everlast(意为“永久”)。1917年重量级拳手杰克·邓普西找到雅各,希望他为自己打造耐用的拳套。于是一款能支持15回合激战的拳套诞生,并见证了主人登顶世界冠军。Everlast开始转型为拳击霸主。
Reyes:雷耶斯18岁的时候是一位潜力十足的业余拳手,但他选择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对拳击的爱,创立了用自己名字命名的拳击装备品牌。1945年,Reyes第一次出现在世界拳王争霸战赛场上,之后这个墨西哥品牌风靡全球,成为拳坛最有势力的装备品牌之一。
Twins:Twins是一个凭泰拳成名的格斗装备品牌,成立于1992年。它的产品全部由泰国手工制造,质量精良,最终从本土走向国际,并在拳击、综合格斗等领域均占据了一席之地。
Winning:拳套中的奢侈品。它的外形非常朴素,纯兽皮制造,配以经典的白绑绳。但只要戴上它,它的魅力显而易见。强大的击打感、纤巧的重量、高端的人体工学设计理念、合适的手腕保护设计。别埋怨它300美元以上的平均售价,因为用过之后您一定会确信自己的每一分钱都花得物超所值。
Venum:这是综合格斗装备的大牌。也许源于综合格斗比较多元化的特色,Venum的风格也相对比较另类。它标志性的蛇头logo非常抢眼,充满震慑力。偶尔在蛇头配以闪烁的鳞片效果,更让佩戴Venum装备的格斗手显得神秘而强横。
历史
公元前688年,拳击成为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项目。也就是在这时出现了保护拳手双手的最早纪录,参赛的拳手们用皮革包裹他们的双手和手腕。最初,这些皮革只是起到保护的作用。后来,随着皮革的硬度增强,它们所发挥的作用也增多了,变成了拳手攻击对手的利器。罗马人甚至在这种所谓的“拳套”上铆制了铁钉或铜钉。为了增加威力,有时还会卯上一种特制的大号铁钉。不管使用哪一个,这样的“拳套”都能置对手于死地。
现代拳击运动拳套的发明者是英国拳击冠军杰克·布劳顿。与他同时代的拳手一样,起初布劳顿也用自己的指关节和对手对抗,这让他的手频频受伤,经过不断尝试,布劳顿自己发明了一种拳击手套,使用这种拳套,娇贵的上流社会人士也可以在健身房练习拳击而不会造成严重伤害。不过当时拳套也仅限于这种用途,在公共场合进行的所有拳赛仍然是赤拳相见。在1743年,布劳顿提出了第一个现代拳击规则。《布劳顿规则》自1743年颁布以来一直指导拳击运动,直到1838年伦敦拳击规则被采纳。然而让人奇怪的是,在这个规则中他并没有提到使用拳套。
1867年,伦敦业余体育俱乐部的约翰·格雷厄姆·钱伯斯提出了《昆斯伯里侯爵规则》。该规则提出,拳手应选用高质量、型号恰当的新拳套。这份拳击规则逐渐被业余比赛所认可,使用薄垫或贴手的拳套的比赛越来越多,但是在大多数职业公开拳赛中还是没有使用拳套。
《昆斯伯里侯爵规则》颁布初期,拳套大都是几盎司重的紧身连指拳套。据说美国拳手约翰-沙利文是第一个在公开比赛中使用拳套的拳手,他也被称为“裸拳时代的末代皇帝”。沙利文在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戴着拳套在台上战斗。1882至1892年的十年里,沙利文一直蝉联世界重量级冠军,但由于他参加的比赛遵循的都是不需要拳套的旧拳击规则,所以许多历史学家并不承认他是现代拳击的第一个冠军。
1892年,沙利文与对手詹姆斯-科比特进行了一场重量级拳王争霸战,依据《昆斯伯里侯爵规则》,两个拳手都戴上了5盎司重的拳套,结果沙利文在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战中不幸败北,这让他的对手“绅士吉姆”詹姆斯·科比特成为公认的第一个现代拳击世界冠军。现在的规则要求体重147磅的拳手佩戴8盎司拳套,而体重147磅以上的拳手要使用10盎司的拳套。
制作
现代拳击手套的面料大都由顶级皮革加工而成,通常是耐用性与柔软性俱佳的牛皮或山羊皮,一些高品质的拳套是由乙烯基制成的。但无论是业余拳赛还是职业拳赛,普遍被认可的拳套还是以皮革为主。有些制造商会用一层皮革做衬里,但绝大多数衬里使用的都是尼龙塔夫绸。拳套用高密度聚氨酯填充,并用尼龙线缝合。从历史上看,棉絮也曾被用作填充物,现在许多制造商仍然坚持使用这种材料来进行填充。当然,也有一些制造商使用马鬃进行填充。
出于经济目的,制造商会采购标准的层状填充材料。关节的填充材料由切割成具体形状的分层材料制成,这也使得拳套制造商可以在制造不同重量和规格的拳套时使用标准化(相同厚度)的衬料,而不必每一种都单独购买。
事实上,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会有专门监管职业拳赛的拳击委员会。每一个委员会都有关于拳赛监管和产品标准的专门规章制度。在美国举行的大多数业余比赛都是由美国拳击或金拳套这些机构监管。现行拳套最大的共同点是它们必须被位于密歇根州底特律市的韦恩州立大学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所检验。该研究所是通过一块类似拳形的保龄球块来测试拳套质量。拳形保龄球块连接到一个以预定发射加速度的液压油缸上。戴着拳套的保龄球块将击打在安装测量传感器的测试假人身上。撞击产生的加速度数据将转换出一个叫做严重程度的指数上,只有撞击数据处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个拳套才会被认可。
现在看来,最令人惊讶的是拳套已经诞生多年了但却几乎没有什么改变。第一代皮革拳套很少或几乎没有什么填充物,而现代拳套的填充物或多或少有了一些增加,此外再没有其他变化了。看上去就像是拳击自身在尽全力阻挠拳套的变革一样。
品牌
近几十年来,为了让拳迷更好地看到拳手的出拳,拳套的颜色从棕色改成了红色。在此之后,黑色、白色以及各式颜色及图案的拳套层出不穷,如今拳套已经被注入更多的个性元素和时尚元素。
作为拳击圈内历史最悠久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拳套制造商Everlast(艾华朗)每年都要生产上百万双拳套。这其中的大部分拳套都用于对打训练、沙包训练和健身房内的其他项目。戴拳套训练在保护学员安全的基础上更有利于受训者的学习和提高。所以这些拳套内的填充物要比实战拳套内的填充物更多,这些拳套的重量甚至会达到20盎司。
Everlast每年生产的拳套中只有一小部分是为职业拳手定制。这些手工制作的精品拳套均出自设在密苏里州的莫伯利工厂,其他类型拳套的生产则外包给海外生产厂家。
Everlast会给健身房、拳击推广者和其他贸易伙伴提供大幅折扣。它还经常为电视直播的拳赛赞助拳套。“我们从不考虑从职业拳手那里盈利,”公司首席执行官乔治·霍洛维茨说,“对我们而言,所有的职业拳手都选用我们公司生产的拳套才是我们推广全线产品的重要策略。”
在北美,Everlast拳套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是Grant(格兰特),该品牌由格兰特-斯菲利普斯于1995年成立。“那时候我才29岁,既做拳击经纪人,又在场边销售拳击装备,”格兰特回忆说,“尽管我没有启动资金,但我一直觉得我可以制造出更棒的拳套。直到我的一位拳手路易斯与诺里斯三番战。尽管诺里斯在第三次交手时打倒了我的人,但是我赚到了50万美元。我把钱全部投入到我的拳套生产公司,这就是我事业的转机。” 此外,圈内的主要制造商还有墨西哥品牌Reyes(雷耶斯)和日本制造品牌Winning(必胜)。Reyes的声名鹊起源于一场争论。“有些人说拳套是拳手的武器,其他人则不同意,”著名拳手霍利菲尔德的教练唐纳德-特纳说,“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8盎司的拳套就是8盎司的拳套。拳套才不会把你打倒,把你打倒的是拳手。”但另一位拳击教练兼评论员泰迪·阿特拉斯(Everlast的设计顾问)并不同意这一观点。“有一些事实证明Reyes生产的拳套的确是拳手的利器。”阿特拉斯认为,10盎司的拳套既可以松软,也可以紧致坚实。Everlast现在设计的拳套,感觉上更舒适、更符合手型、更贴和。但是Reyes将拳套击打区的填充物减少,还将外层皮革拉得更紧。这样的设计会减少缓冲,当然也会给对手造成更大的威胁。不过,根据力是相互作用的物理定律,这样的拳套也会让拳手自己的双手饱受摧残。
托马斯·赫恩斯的教练兼经纪人斯图尔特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赫恩斯钟爱Reyes拳套。这种拳套确实比较硬,所以当托马斯的拳头出现问题时,我就在所有比赛合同中极力坚持一个条款,那就是必须使用Everlast拳套。”
事实上,在几乎所有的地方,拳赛发起人都有责任为拳赛提供拳套,这一条会被写进委员会批准的合同之中。包括纽约和内华达州在内的许多州甚至还规定:主要赛事和所有冠军争夺战必须使用新拳套。其他等级的比赛也必须使用状况良好的拳套。
丑闻
在纽约举办的冠军争霸战,四副新拳套会被摆放在桌子上。冠军有选择拳套的优先权,然后再由挑战者选择,接下来冠军再选择一副备用拳套,最后剩下的拳套归挑战者备用。
无头衔拳赛使用的拳套则要提交给首席检查员。首席检查员会根据比赛选择合适重量的拳套。拳手也可以拒绝使用这副拳套,在这种情况下他就要自己提供一副拳套供首席检查员查验。不过如果检查员不对拳套称重,就会给龌龊之事打开方便之门。罗宾逊的经纪人唐·埃尔鲍姆承认,“有次我操纵比赛,结果就是我的人戴6盎司的拳套,而对手戴8盎司的拳套。当然我也操纵过8盎司对10盎司的拳赛。”
埃尔鲍姆曾经缔造过拳击史上最动人的拳套故事。1965年10月1日,舒格·雷·罗宾逊在宾夕法尼亚州对战施密特。这时的罗宾逊已经在拳坛征战了25年。为了扩大影响,埃尔鲍姆为罗宾逊安排了一场纪念晚宴,他甚至还订了一个25周年的纪念蛋糕。媒体和政要纷纷出席这场晚宴,埃尔鲍姆的起身致辞将晚宴推到了最高潮,“罗宾逊,我和你一样激动。你看,这是你25年前职业生涯处女秀使用的拳套。”
罗宾逊被这个场景深深打动,他的双眼几欲落泪。怀抱着那双伤痕累累的拳套,就像搂着一个尚在襁褓的婴儿一样。然后有人建议罗宾逊和这双承载着记忆的拳套合影,也就在这时,明眼人突然发现这副拳套由两只左手拳套组成。
不过,还有些关于拳套的故事更加丑陋不堪。早期有些经验丰富的拳手会用拳套的缺陷来伤害对手。比如用拳套的系带来摩擦对手的脸部,用拇指去戳对手的眼睛,这些情况都很常见。据说齐日维奇打败对手根本就不用出拳,仅仅使用戳眼睛、肱二头肌和肾脏这些肮脏的战术就足以让他稳操胜券。
为应对拳手的这些伎俩,“无拇指”拳套在19世纪80年代成为一种强制要求。从技术上说,“无拇指”这个词并不准确。这种拳套还是有拇指部分的,只不过是被一块短布条缝合到了击打面的下面。
最著名的拳套丑闻是杰克·邓普西的经纪人卡恩斯所说的。卡恩斯几十年前被杰克炒了鱿鱼,于是他向作家奥斯卡·佛瑞里爆料,邓普西在1919年7月4日重量级冠军战中卑鄙地使用灌了塑料的拳套对战杰斯·威拉德,他说邓普西就是靠这个手段才赢得重量级冠军的。这一天大的新闻在卡恩斯死后公布在1964年1月13日的《体育画报》中。
另一个丑闻发生在1983年6月16日。当时21岁的小比利·柯林斯在麦迪逊广场花园十回合大战丽斯图。柯林斯是一名拥有14胜O负和11次KO对手纪录的优秀拳手。赛前在更衣室里,路易斯的教练巴拿马将其拳套内的衬料抽出了很多。在这10回合里,柯林斯被对手暴揍,他的双眼也肿得可怕。赛后,柯林斯的视力被永久损害,再也无法参加比赛。9个月后,柯林斯在一场车祸中丧生,而路易斯也因此被判入狱,刑期两年半。他的教练刘易斯更是难逃牢狱之灾,被判入狱一年,并被终身禁止在美国从业。
轶事
当然,拳击史上也发生了不少关于拳套的轶事。墨西哥双雄巴雷拉和莫拉莱斯对阵时,巴雷拉想用Reyes拳套,莫拉莱斯却表示偏爱日本品牌Winning。于是,内华达州体育委员会执行董事马克宣布通过掷硬币来解决问题。巴雷拉表示这没问题,不过如果他在猜硬币中失利的话他就会退赛。
一年后在对阵哈麦德时,巴雷拉自己也陷入到拳套争议之中。合同要求两名拳手均使用Reyes拳套。内华达州委员会批准哈麦德使用绿色拳套,巴雷拉使用黄色拳套。在称重时,巴雷拉为自己选择了一副黄色的拳套。这个时候哈麦德却不干了,他表示自己看中了巴雷拉的那副拳套。这一突变让挑选拳套变得很复杂。直到赛前两小时,拳套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委员会给哈麦德拿来六副红色Reyes拳套,不过哈麦德对每副拳套都不满意。于是又为他拿来三副拳套,这时哈麦德才勉强选了一副。
在罗伊·琼斯和约翰·鲁伊兹的赛前称重仪式上,鲁伊兹的经纪人诺曼·斯通指责琼斯的教练奥尔顿·莫克逊在拳套上做手脚。两人因此在临时搭建的台子上大打出手。
但拥有最多拳套轶事的拳手还要酋推拳王阿里。在他的第九场职业比赛,当时还叫克莱的阿里在路易斯维尔对阵米特福。时任拳击推广人的泰迪·布伦纳后来回忆道,“直到赛前几个小时,我们才意识到没有准备拳套,那时商店都已经关门,从别的地方调拳套过来时间上也来不及。最后,我们找到两副半马鬃半泡沫塑胶制成的拳套,这俩玩意好像扔在健身房的角落里有一段时间了,硬得简直就像是石头。我们认为这样的拳套对米特福有利,因为他的出拳比阿里更有力。然而就在比赛的第六个回合,阿里一拳击中了米特福的下巴,经典的一拳直接KO了。后来在更衣室,米特福还一直询问怎么会这样。他根本就接受不了阿里KO他的事实。” 时任Everlast总裁的本后来承认,马鬃拳套会在高温和高湿度下失去原有性能。因此,Everlast拳套将不再使用马鬃作为衬料。现在,Everlast拳套的衬料由聚乙烯泡沫、乳胶泡沫和PVC泡沫组成。
1963年6月18日,阿里在伦敦对阵亨利·库珀。阿里在第四回合还剩5秒时被对手的左钩拳击中,他一下就倒在了围绳上,是回合结束的铃声挽救了他。“阿里拳套拇指缝处有些开裂,”安吉洛·邓迪后来解释说,“事实上,第一回合我们就发现了这个情况。不过,我们不想让任何人看到,因为比赛在按照阿里的节奏进行。不过在第四回合他被对手钻了空当,所以当他回到角落里,我立刻跑过去把那道裂缝扯大,并示意裁判过来检查阿里的拳套撕裂情况。”由于没有备用的拳套,在短暂的延迟之后比赛只得继续。邓迪承认:“我不知道这个暂停为我们争取了多少时间。也许只有一分钟,但这就足够了。如果我们没有争取到这个时间,我不知道比赛结果会不会改变。”
阿里和拳套最可爱的故事还是1975年在马来西亚对阵巴格纳时发生的。当地委员会宣布在赛前比赛拳套将被放置到当地的监狱保管,阿里一听就站了起来。“你怎么能这样做呢?你怎么能把我的拳套放在监狱呢?我的拳套可是清白的!”
拳套点评
Everlast:原本这是泳衣品牌,17岁的美国选手雅各不满意自己的装备,从1910年开始,他凭借裁缝父亲传授的技艺,为自己制作装备,并自豪地把它命名为Everlast(意为“永久”)。1917年重量级拳手杰克·邓普西找到雅各,希望他为自己打造耐用的拳套。于是一款能支持15回合激战的拳套诞生,并见证了主人登顶世界冠军。Everlast开始转型为拳击霸主。
Reyes:雷耶斯18岁的时候是一位潜力十足的业余拳手,但他选择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对拳击的爱,创立了用自己名字命名的拳击装备品牌。1945年,Reyes第一次出现在世界拳王争霸战赛场上,之后这个墨西哥品牌风靡全球,成为拳坛最有势力的装备品牌之一。
Twins:Twins是一个凭泰拳成名的格斗装备品牌,成立于1992年。它的产品全部由泰国手工制造,质量精良,最终从本土走向国际,并在拳击、综合格斗等领域均占据了一席之地。
Winning:拳套中的奢侈品。它的外形非常朴素,纯兽皮制造,配以经典的白绑绳。但只要戴上它,它的魅力显而易见。强大的击打感、纤巧的重量、高端的人体工学设计理念、合适的手腕保护设计。别埋怨它300美元以上的平均售价,因为用过之后您一定会确信自己的每一分钱都花得物超所值。
Venum:这是综合格斗装备的大牌。也许源于综合格斗比较多元化的特色,Venum的风格也相对比较另类。它标志性的蛇头logo非常抢眼,充满震慑力。偶尔在蛇头配以闪烁的鳞片效果,更让佩戴Venum装备的格斗手显得神秘而强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