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监测苏州地区小管福寿螺的入侵

来源 :植物保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管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目前已在江苏苏州的河道、湖塘等水体中广泛发生,并呈现向北入侵趋势.及时准确地监测小管福寿螺在水体中的入侵扩散是有效防控其为害的关键.传统观察法受其生活史、发生状况及环境等影响,难以在入侵早期及时监测.新兴的环境DNA-宏条形码(en-vironmental DNA metabarcoding)技术可实现对入侵生物快速、灵敏的监测.本文分别采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和传统观察方法对苏州地区河流、湖泊和运河共38个样点的小管福寿螺发生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 显示,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检测到小管福寿螺的发生率(92.11%)远高于传统观察法(36.84%).丰度阈值的设定和水体类型对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的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本研究为今后运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进行福寿螺入侵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根据成因的差异,浙江省地质高背景农田可分为运积型、 残坡积型和次生风化富集型等3种类型,它们的分布、污染特点有所差异.运积型地质高背景农田主要形成于洪冲积母质上;残坡积型地质高背景农田形成于残积和坡积及其再积母质上;次生风化富集型地质高背景农田多分布于丘陵山地及其附近区域,形成于碳酸盐岩的残积母质上.镉是浙江省地质高背景农田污染最为突出的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以运积型地质高背景农田最为严重.与其他人为污染农田不同,地质高背景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较重,且常伴有复合污染;其生物有效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