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JUANJUA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给高中物理教育带来了春风,经过多年实践、探讨和反思,大家逐渐对一些教学中比较重要的问题有了新看法和认识,取得了一些成绩,达成了一些共识,同时存在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下面我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扎实的学科功底是搞好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应该开展多种方式的教学活动,特别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要求教师不仅注意设计好教学活动,还要储备好扎实的学科知识。因为新教学方式下,课堂氛围宽松了、学生思维灵活了,提出的问题就会更多。如果教师物理学科功底不够扎实,可能驾驭不了新课堂。应该说课程改革给老师们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下我们常看到探究式教学开展得好的,真正为大家所称道、赞赏的,通常是那些学科功底扎实、对物理学科有深刻理解的老师。
  现在尽管中学物理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较高,还有许多物理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但是很多教师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如何解题、压题上,没有时间仔细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没有时间看一些与提高物理素养有关的专业书。正像赵凯华先生在一次谈话中所说的:“现在中学物理教师将过多精力放在解题上,像某某老师这样看‘闲书’的人不多了。”赵先生这里说的“闲书”,指的是那些能提高老师物理水平的有关书籍,如爱因斯坦、英费尔德著,周肇威先生译的《物理学的进化》。这些书对深刻理解物理学概念、原理等非常有用,对搞好中学物理教学非常有帮助。
  2.打开一些“窗口”,渗透物理学的技术应用,使物理教学更具开放性
  打开“窗口”是现有高中物理体系中,选择一些基于物理学原理的跟生产和生活紧密关联的高新技术内容,渗透到相关教学过程中的策略。
  许多走出校门的人提到物理学大都感觉很遥远,他们或者只是想到斜面、小木块、振动的单摆等具体物理模型,或者是想到为数不多的几个定律,如牛顿三个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等。这种现象与应试教育大环境,以及现行物理教学缺少科学内涵、技术应用、人文精神的融合有密切关系。如果我们适当渗透物理学技术应用,使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上述现象会大有改观。
  在“电阻定律”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巨磁电阻”效应,了解其在电脑、播放器等数码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全反射”教学中,引导学生探讨光导纤维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互联网所以能广泛应用,光导纤维功不可没。“宇宙航行”教学中,渗透卫星在通讯、气象等领域中的应用。教学中引入这些案例,并不占用多少时间,却能引发学生思考科学与生活及社会的联系,当学生上网、欣赏音乐、观看电视直播或者天气预报的卫星云图时,会体验到物理学就在身边。
  当代许多高新技术的基本原理与高中物理内容是有联系的,在适当的地方开一些“窗口”,引导学生向窗外世界望一望,不仅能促使高中物理教学与时俱进,而且能开阔学生视野,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科学素质培养。
  3.搞好“三本”建设和课后记
  “三本”指习题纠错本、好题征集本、教育理论记录本。其中,习题纠错本用于记录学生平时练习、考试中易错题,通过整理,找出错误原因,以便指导学生;好题征集本用于记录教师阅资料过程中遇到的比较灵活、比较巧妙、又能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好题,供学生训练;教育理论记录本用于记录报纸杂志上介绍的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好的教学方法。通过综合,用于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
  一堂课下来,总有成功之处和不足地方。通过学生的反馈(包括课堂反馈和课后反馈)及与其他教师之间的讨论,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课后记,对自身提高和成长无疑是一条捷径。很多教师这一做法是值得提倡和学习的。课后记一般附于教案之后,内容是灵活的,一般包括自己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彩成功、不足甚至失败的地方,总结一堂课后与其他教师好的方法相比较存在的不足之处。经过反思处理,用于指导以后的教学和探索矫正途径是大有益处的。
  4.关于习题课的教学
  4.1注意习题课的目的性
  习题课教学中,选取习题要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明确的目标;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所要实现的目标。为此,所选习题要精炼、准确、新颖,同时具有启发性,举一反三,切忌搞“题海战术”。即便对于同一张试卷中的问题,也应该“分门别类”、“引经据典”,突出相关习题的内涵。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和基本程序,教给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解决某些问题的一些特殊方法,发展学生能力和智力品质,学会排难纠错和综合运用知识。
  4.2分析问题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不仅要注重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讲解物理习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作图、模拟或实验等途径分析题目的物理过程,启发学生分析、理清解题思路,能结合自己的物理知识体系,寻找解答习题的正确方法;另外,判断学生的解答是否正确,不能看答案是否正确,也不能把解答过程是否符合“标准答案”作为判断的唯一标准。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节省时间,教师单纯套用公式,直接给学生讲授正确答案,而忽略中间的物理过程和思维过程的分析。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5.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演示实验降低物理实验的理解难度
  物理是以实验科学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步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与人共事的能力,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应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有趣的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透彻理解且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但在物理课堂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等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不尽如人意。运用仿真物理实验室采用模拟型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医学专业大学物理课中引入问题式案例教学,本着教学案例内容应具有典型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原则开展教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医学专业 大学物理 案例教学  物理学是医学院校一门必修的基础课,肩负着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将物理学的概念、原理、规律应用在医学上的使命。多年来传统的医学物理课教学中,只注重突出物理学自身的“理论化”、“公式化”特点而忽略了物理学的“医学应
摘 要: 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推进,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高等教育正走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多元化教育。新形势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试图在教学实践中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进步。  关键词: 大学物理实验 应用型本科院校 教学手段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地方经济对高等教育本科人才类型的需求趋向
目的:对贵州不同产地苦参进行生药学相关方面研究,分析苦参中苦参总碱与不同环境因素之间相关性,及不同产地苦参遗传变异性,为苦参质量评价和人工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原
摘 要: 高三物理教师授课时经常要讲到变力问题,如变力的功、变力的冲量等,学生做习题或模拟考试会碰到同样的问题。求恒力的问题相对容易,处理变力则比较困难。如果变力是线性变化的,则一般用平均力处理;对于非线性变化的变力,常用微元法,但中学阶段一般不作要求。由于学生对平均力问题掌握得不透,往往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本文从学生学习困惑入手,力求说明变力的平均力问题。  关键词: 变力 平均力 平均
期刊
首先,请想象一个没有负面情绪的世界:假如一个人永远开心,没有任何事情能让TA哀伤、低落,那么TA在亲人离世、TA人不幸的时候,仍旧是那么开心愉快,会不会觉得TA很冷血,不愿意
期刊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物理教学中学生厌学的原因,提出了利用物理学科特点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 物理学科 学生厌学 创新能力  近年来,教学第一线存在的最严重问题就是学生不学习,老师仅凭一个人的微薄力量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学生的厌学原因有很多,老师不是不管而是望而却步,受到当今的舆论压力,不敢管,那么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老师,要想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们不能不作为,因此我从物理学优势
摘 要: 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理科教学大纲、提高理科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与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实验目的 实验成功率 优化实验 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归根到底是把学生培养成品质高尚、学识全面、手脑协调、文体兼得的人。而理、化、生三科的实验在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科学求实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由于物理学科概念抽象、规律复杂,不少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尤其高中阶段更突出。高中学生对物理学科有一种“天生”的畏惧感。这些因素无疑给物理教学增加了难度,教师压力比较大。然而,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物理教学更是充满内涵的艺术。下面结合几年来的教学谈谈体会。  1.注重核心概念教学  任何学科中概念都是建立这门学科最重要的基础,人们常说“概念是思维的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