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623.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 中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一、激发探究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的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装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1)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的内容。一篇课文值得探究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内容进行探究。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每位同学的兴趣着眼点均不同。有的同学喜欢朗读,就去探究课文该怎么读,怎样才能读出情,读出神;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就去探究一篇课文中哪些句子含义深刻,该怎么理解;有的同学不明白课文某些情节,就会带着疑问去找答案,等等。总之,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提高阅读水平。如曾经有位教师在教学《景阳冈》一课时,当学生已概括出武松有:“豪爽、倔强、沉着机智、英勇无畏”的性格特点后,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最欣赏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这下教室里炸开了锅,各执己见,于是教师就来了个顺水推舟,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的性格特点去探究。由于这是学生感兴趣的、自主选择的内容,因而探究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2)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伙伴。虽然现在教师们基本上都比较注重合作探究,但通常都是按前后座位编排的,这种合作内容的同学可以自由组成临时探究小组,共同合作。
  二、营造探究氛围
  就目前语文课堂而言,学生主动提问的现象并不多见,有的学生怕出丑,不好意思问;有的学生胆小,不敢大胆问;有的迷信书本,迷信老师,在学习中不善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这种沉闷的教学气氛不仅严重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为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以师生间的平等、学生间的友好,给学生“安全感”、“自由感”,使他们敢问、愿问、爱问。教师要在平时的一举一动中注意帮学生树立自信,使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疑就怎么问,从而使学生敢问,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多问,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乃至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求全体参与,凡事都问个为什么,全方位地问,这样,整个学习过程就成为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自由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思路会更开阔,思维会更敏捷。因此,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或开放的问题情境,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而且能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比如尊重和赞赏学生与老师一次不同观点的“顶撞”,语文课上一次大胆的发言,一个新颖的造句,一个与众不同的见解,一次进步的作业,一次学习新方法的尝试,一个精妙词语的使用,作文中一次精巧的构思等,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使学生乐于探索。
  三、确定探究方向
  认知需要是学生学习中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动力。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的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如在教学《鲸》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这个问题,一位教师就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海洋里召开一次鱼类运动会,小鲸鱼兴冲冲地跑动参加,谁知被守门的大鲨鱼拒之门外,小鲸鱼难过极了,为什么大鲨鱼不让自己参加鱼类运动会呢?我们在座的各位今天就当一次海洋动物学家,告诉小鲸鱼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家首先以海洋动物学家的身份在小组中探究、讨论、交流一下。”这位教师的话还没说完,孩子们就纷纷投入热烈地探究、讨论之中。小组交流过后,教师当小鲸鱼,请各位“海洋动物学家”给小鲸鱼解答,大家都非常热心地告诉小鲸鱼:“因为你是哺乳动物,不是鱼,所以不能参加鱼类运动会。”接着举出了“用肺呼吸”“胎生”等证据,还细心地讲了鲸的演化过程,他们说的头头是道,看来真正读懂课文了。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中去,时而讨论,时而深思,时而疾笔如飞,使整个课堂呈现出一派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四、调控探究进程
  探究式学习是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参与者的自主探究,强调探究过程中的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和解决问题,但为了保证学习的有效性,教师的调控很重要。(1)起始阶段,搞好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使目标问题化,并提供与阅读有关的辅助材料,为学生顺利开展探究式阅读指明方向。(2)实施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心理疏导、方法指导和价值引导。心理疏导主要指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敢于质疑。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小心加以呵护,以极大的耐心和诚心来保护其质疑的积极性,因为质疑,学生容易产生一种新的认知需求,形成问题意识;方法指导主要指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研究方法和策略;价值引导主要指培养研究兴趣和良好的探究习惯等。在探究的过程中注重教师的适时诱导和学生间的相互討论。(3)总结阶段,主要是进行评价,评价要重视激励评价。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由于探究式学习重视成果,更重视过程体验,所以教师要给每个学生尽可能多的鼓励,要赏识每一个学生,用信任的目光去关注,用激励的话语去赞美,要充分发现和肯定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挖掘学生身上所蕴藏的潜能,让他们从中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激励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就是课堂讨论,课堂讨论不但能够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得以加强,还能够将课堂的气氛有效地活跃起来,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该文对小学语文教学讨论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及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讨论;教学策略  G623.2  在进行课堂教学中,课堂讨论不但是将学生主体作用进行充分发挥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得以发挥的有效方法。并
目的   了解胰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变特点,分析其与胰腺癌的相关性,探索其对胰腺癌的临床意义。   方法   检测20例胰腺癌患者血清IgG(IgG4)、IgA、IgE、IgM及IgA
摘要: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传授学生知识、培养他们能力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效率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故教师要重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为了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深入进行高效有效的课堂教学,同时继续抓好教学常规工作,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本校注重以备课为基础,在教研学习中前进,抓特色教育,展自我风采。本文根据经验积累和实践摸索,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实践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弊端,本文从这些问题出发,从诵读和积累的角度对如何提升农村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益进行探析。  关键词:农村教育;初中文言文;分层朗读;积累  G633.3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学好文言文既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时代要求。初中语文课本上有近三分之一的文言文篇目,这些都是编者从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经典名篇,他们不仅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知识储备,最重要的是要求人才具备学习能力。传统教学模式的应用弊端也越发鲜明,如何有效改善并合理解决当前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我们高中地理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中就针对现今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一些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生;创新;教育模式  G633.55  地理,看似只是一门简单的课程,
谁和我玩跷跷板?
期刊
摘要:学语文作为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课程,目前还存在些许问题。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从营造创新氛围、设计探索机会、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想象力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能为该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G623.2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现状  1.学生思维狭隘  小学语文教学所有课程中教材课文的讲解占百分之八十五左
G623.2  随着新课程语文教育改革的日渐深入,新观念、新方法逐步为广大教师了解、熟悉、认同。笔者与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一道,积极探寻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新课程语文教学应呈现以下五个字:  一、体现一个“新”字——学习方式的革新  学习方式的革新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是导致多年来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客观原因之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活动是学习者
期刊
摘要:情感是教学中的重要因素。利用好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会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把情感因素看作是教学的手段,也是目标的达成。正向的情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够引导学生的智力行为发展过程。本文以高中英语为研究对象,就如何将高中英语中的情感因素发挥出应有的效用,进行讨论。  关键词:高中英语;情感因素;教学实效  G633.41  一、教师创设情感氛围,以情激情,以情
G623.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同时,在“课程基本理念”中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转变语文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