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的存在主义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wolfwv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本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马克·吐温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小说。在人物塑造、对比手法、幽默讽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等多个方面这本小说都非常有特色,而其中的存在主义在小说全篇都有贯彻,通过不同的情节环境描写,更好的体现了作品的讽刺滋味,非常具有艺术价值。
  关键字:《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存在主义;解析
  小说《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蕴含丰富的象征意义,现实主义的描写非常多。其中蕴含了存在主义观念,以人为中心,追求人的个性,这是当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在小说中有很多体现,比如哈克的人物性格、密西西比河環境等等都体现了存在主义。
  一、《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和存在主义
  (1)《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简介。《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1885年首次出版,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续集,主人公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就已经露面了。哈克贝利·芬是一个白人男孩,他善良勇敢,也非常聪明,为了追求自由,他逃到密西西比河上,并在途中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忠心耿耿、勤劳朴实,但是为了不再被主人卖掉他逃跑了,然后和哈克成为了好朋友,他们一起经历了种种奇遇。小说主要是对哈克贝利的机智善良进行赞扬,也谴责了宗教的虚伪和愚昧,塑造了一个有尊严的黑奴形象[1]。
  (2)存在主义。作为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法国天主教哲学家加布里埃尔马塞尔最先提出了存在主义。存在主义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有三大类:神论、无神论和人道主义,任何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都是其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这一流派提倡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发展,认为人生活在无意义的宇宙中,其存在没有意义,人必须要在无意义的宇宙中进行自我改造。
  二、《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的存在主义
  (1)追求自由和责任。哈克性格开朗,一直在追求自由,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在经历一系列事情后,他的思想开始成熟,主张反对种族偏见,并在反对种族歧视的战争中成为当时白人儿童的崇拜对象。早年哈克的生活非常平淡枯燥,学校生活也比较乏味死板,使得哈克追求自由的想法越来越强烈。而父亲带他去偏远的树林渔猎就是一个转折点,哈克自由生活的愿望得到了满足,但因为父亲经常打骂哈克,在忍无可忍下哈克逃跑了,这都体现了哈克对自由的追求,非常勇敢。而且哈克非常善良,乐于帮助他人,并结交了好朋友吉姆,帮他争取到了自由。小说主要刻画了哈克反對压迫的一种思想转变过程,他从小就被灌输了种族偏见的思想,认为奴隶不该有思想和自由,不能反抗,白人不能同情黑人奴隶,但是哈克没有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而且在这样的黑暗社会中受着心灵的谴责,最终在和吉姆的交往中两人成为了好朋友。他把揭发信撕掉,与社会传统道德反抗,和吉姆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2]。
  其中全书都在讲述哈克对自由的追求,从其从小接受的环境,对黑人奴隶的观念等,这些都体现了存在主义,作者认为应该改变传统的资本主义社会观念,倡导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反对种族歧视。要求实行人道主义。比如在寡妇的妹妹讲天堂和地狱时,哈克说“想去地狱转转”、“觉得换个环境也不错”、“在哪都比呆在这里强”之类的话,就可以看出哈克对自由的向往,对传统社会的不认同。
  (2)密西西比河的世界。密西西比河的世界是官方和教会的一个等级秩序的世界,权力和权威是一切,教条、崇敬和虔诚充斥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生活氛围严肃,人们的生活比较神圣化。而其中的寡妇道格拉斯代表的就是传统势力,具有官方的意识形态,一举一动都要求要讲究规矩和体面。她收养了哈克,还试图让他过上固定的生活,给哈克穿新衣,让他看起来非常体面,却不在乎这会让他拘束,在吃饭前要先祷告等等,都可以看出寡妇生活中的教条,对权力和权威的绝对服从。但这对于哈克来说却是一种束缚和折磨,其中揭露的愚昧宗教、教条生活和理想世界的向往都体现了存在主义[3]。通过小说的描写,存在主义要求人们之间的关系必须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自由的,它是教条、等级、权力和禁令的挑战,认为人与人是平等的,不分贵贱高低。比如小说中的“国王”和“公爵”,他们就摆脱了等级制度的限制,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他们将严肃的现实转化到虚拟的游戏中,让人们忘记了阶级、等级和身份,实现了一种无阶级和虚拟的平等,打破了生活的严肃性。
  总之,马克·吐温写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一部成长型的小说,哈克的成长经历就是小说的线索,主要是对美国十九世纪黑暗社会现实的描写。在小说中穿插了很多存在主义,而通过存在主义使得小说内容结构更加丰满,强调要实行人道主义,反对种族歧视,认为人生而平等,自由是人的重要追求。
  参考文献:
  [1]张承承.解读《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的存在主义[J].语文建设,2016(18):71-72.
  [2]牛丽军.对生命的思索——《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存在主义解读[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4):71-74.
  [3]邢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存在主义解读[J].宜春学院学报,2013,35(10):110-11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既改变了传播环境,也改变了人们的媒介使用习惯。在这种环境中,报纸媒体的新闻发布职能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新技术给报纸媒体带来了危机,也给报纸媒体未来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面对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浪潮,报纸媒体纷纷扩宽传播渠道,进行“融媒体”转型。这一转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报纸媒体新闻发布职能面临的困,但是并没有摆脱困境。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报
期刊
摘要: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各种类文创产品引发了销售热潮,文创产品事業开始蓬勃发展。设计创作与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也是未来设计的发展趋势,在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在满足了消费者物质需求的同时又填补了精神需求,让人们更加了解传统文化。本文以徽派建筑文化为例,在传统文化元素的提取与运用原理基础上,研究文创设计的新方法。  关键词: 传统文化元素 文创产品设计 徽派建筑文化 设计与创新  一、绪论  中国传统文
期刊
摘要: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法治思想是先秦新兴地主阶级政治思想发展的标志。他建立的以法治为主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体系,为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政治思想的基础。本文对韩非的“法术势”思想进行深入探析,对于深刻理解韩非的行“法”之道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韩非;法治;术治;势治  韩非是战国时代韩国的贵族,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通过对法家前辈思想的研究和总结,在对前人进
期刊
拉伯雷有两奇。36岁进大学攻读医学,两个月就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当上了医生,这是一奇。38岁写了一本书叫《巨人传》,整个的一本书荒诞不经而又妙趣横生,活像梦中人的呓语,随心所欲,信笔所至,拉伯雷自己都说:“无非是笑谈,游戏文字,胡说八道”,但作品中的精妙之处却是惊人的,这是二奇。  匪夷所思的是《巨人传》的第二部先于第一部出版。作品中的巨人三代,个个身手了得,文武皆备,力量无穷。小說从第二代的出生写
期刊
摘要:在西方音乐文化、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下,20世纪的唱技理论研究更趋于规范化、系统化,是唱技理论发展的新阶段。俄罗斯美声学派对我国声乐影响很大,而俄罗斯的中低音声部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同。通过对霍洛斯·托夫斯基的演唱艺术特征的探究,由点及面,分析和总结他演唱中的特征和优点并加以借鉴,从理论的探究中取得成果,运用于我们的歌唱实践。只要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声乐学习才会更加科学和系统,我们的
期刊
摘要:弱视是眼科临床常见的儿童疾病,多发生于婴幼儿时期,一般以八岁为界限,八岁之前是弱视的高发期,而八岁之后,弱视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幅降低。部分弱视患者单眼视力下降,部分患者双眼视力下降,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对正处于身心成长关键期的少儿群体,危害更甚。通过临床治疗总结发现,弱视患者越早质量效果越佳,如不能及时得到治疗,还会有弱视加重,甚至失明的可能性。通过近几年工作经验,下面就
期刊
摘要:“文思清丽”与“獭祭鱼”是两个有着相互的区别同时也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的评价。出现这种特别关系是因为不同的时代中的评论者把握和观察文学的不同角度而产生的。本文主要分析产生这些不同角度的原因,以使对于李商隐骈文“獭祭”中存在的“清丽”的创作特色得到更为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骈文;獭祭鱼;清丽  李商隐作为晚唐骈文中代表性的作家,其在整个唐代骈文史上也有重要的位置。晚唐文风普遍华丽繁缛,其中以李
期刊
摘要:中国从洋务运动起开始接触设计教育,直到30年代,一批接受了包豪斯理念的中外设计师回国,将中西方的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方式带到了中国,包豪斯思想一度成为现代设计的神话。本文通过介绍包豪斯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设计的影响,旨在使人们对包豪斯思想有正确的认知。  关键词:中国 现代设计 包豪斯  一、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中国设计教育  从19世纪末的洋务运动开始,中国官方政府首次开设了江南制造局等
期刊
摘要:中国油画引进发展至今虽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是油画作为一种年轻的外来艺术,我们的画家有着深刻的意识:在中国,油画若亦步亦趋的走西方路线,那么这不仅毫无创意,更是毫无出路。因此,油画自传入中国,就无时无刻不在与中国传统的民族艺术进行着激烈的撞击与交融,使油画不仅呈现出西方浑厚的历史功蕴,更是将我们中华5000年历史文化所沉淀出来的审美取向。意象油画的兴起是我们独有的文化环境催生出来的,呈现了与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国之间交流文艺与文化的机会越来越频繁,也就是各国之间软实力的竞争逐渐加强,例如:欧洲的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等,在欧洲文艺复兴的浪潮下,英美的文学作品又被世界上爱好文艺文学的人重新拾起,但其在形式、内容上做了很大改变,而英美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对世界文学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本文中,以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对当时的社会进行研究,观察在英美文
期刊